第462章 唐風(二)

大唐的帝都一向人丁鼎盛。在景興元年進行戶口統查的時候,有三百一十四萬常住人口。加上往來的商旅使節和過往遊人,高峰時可達四百萬之多!

今天,就是長安城有史以來最熱鬧、最瘋狂的一天!

皇帝御駕親征凱旋而歸的消息,已經傳遍了整個大唐。無數歡欣鼓舞的大唐子民,都想擠到長安來親眼目睹這輝煌燦爛的一刻。四通八達的官道上車馬如龍人滿爲患,就連水路上的舟楫也塞滿了江河。

無法統計有多少人往長安涌了來。仕子文人羅多,退役軍人也不在少數,更多的是關內一帶安居樂業的百姓們。甚至有許多人不惜日夜兼程從河北、黃淮甚至是江南、劍川一帶趕過來,其目的就是爲了一睹皇帝回京之時的盛況。

皇帝凱旋迴京,成了現今天下風傳的頭等大事。

眼看到這樣的民潮洶涌,朝廷上的一些人不禁都有些恐慌了。保守估計,要是真有個一兩千萬人涌進京城----恐怕秩序民生都要崩潰!

無奈之下,閣部宰相們會同三省六部官員連夜磋商,下發了一道令文到各地州縣:暫時禁止百姓進京。各水旱通道即日起也開始疏散人羣。如果是進京的暫且好言相留,勸其退去,不要給京城帶來困擾。執意不肯退去者,地方州縣有權暫時拘押,但不得治罪下獄。

關中一帶的州縣頓時如臨大敵,派出了幾乎所有的人力物力。來管飭涌進關中地百姓行人們。費盡了好大力氣,好不容易纔讓洶涌的人羣稍有退卻。但是,仍然有許多事先就涌進了長安的百姓們住進了城中。就等着皇帝回京地那一刻。長安府不得不向軍隊求助,藉助馬燧的兵力來維持長安治安。

空前的盛況,倒是給長安城帶來的幸福的煩惱。

而正領兵走到了渭水之畔的李世民,對這一切卻有些渾然不覺。他正騎在馬上,興味盎然的欣賞沿途江山美景,和小將李閒拉家常。

“李,回到長安以後,第一時間去拜祭你的父親。”李世民說道,“朕給你特赦,一些什麼慶典俗禮就不必參加了。回家好好陪陪家人。還有你那個胡人美嬌娘。”

李尷尬的笑道:“陛下,末將身爲臣子。理當國事爲先……”

“如今沒有什麼重大國事了。朕就給你放個假。”李世民說道,“父親新喪,爲子當守孝三年。我大唐以孝治國。孝道尤爲重要。朕放你三年的假,在家裡好好爲父親守孝。不過,朕卻有個要求說在最前:要是大唐急需用人非你不可,你到時候可不能推託。”

“末將遵旨,謝陛下天恩。”李有些歡喜。輕輕地吁了一口氣。本來。這件事情他還有些如梗在喉,一直想向皇帝請假守孝。但又不敢開口。沒想到皇帝卻主動說起了,還真是讓他吁了一口大氣。

“朕還有個好消息要告訴你。”李世民笑意濃濃的說道,“房慈那小子,近幾日也會回京來。回鶻金帳那邊地事情差不多都解決了,他這個大將軍也是該回朝聽用了。不過,朕打算在回鶻建立都督府,駐兵設衙,準備讓房慈以後就常駐草原。所以,他以後可就能得回來一次了。你們有時間,就多聚上一聚。”

李頓時歡喜:“二弟來要?太好了!陛下,文安公主可曾與他一起回來?”

李世民臉上地微笑變得有些意味深長:“朕只知道,他押回了黠嘎斯的俘虜王子阿熱奴。”

李微微一怔,不再問下去了。當初文安公主出走的事情,他多少也曾聽聞了一點。文安是否會回來……還真是不好說。事關皇族地家事,這似乎不是房慈能夠解決得了的。

數萬大軍逶迤而行,離長安已經只有數十里之遙。李世民的心情變得既急迫又欣喜:“終於要回到長安了陽光分外明媚,眼前的一草一木,也變得愉悅喜人。就在這時,李世民突然看到前方出現一大片黑影----黑壓壓的人羣!

無數地人頭在攢動,就如同大海地波濤一般洶涌。漫山遍野,一眼看不到頭的人!

“這是怎麼回事?”許多人驚詫起來,翹道向前看去。

這個時候,前方地巨大人羣好像也看到了李世民的軍隊,人潮變得更加洶涌。所有人都歡呼雀躍起來,揚着手大聲呼喊。

如同海嘯雷鳴一般的呼聲傳了過來,聲音有些雜亂。但其中有一個聲音卻是聽得極爲清楚----“萬歲”!

衆人這才釋然:原來是百姓來歡迎的隊伍呀!

李世民卻是皺起了眉頭:“武元衡和馬燧那些是怎麼搞的?朕不是叮囑過了,不要搞什麼勞民傷財的歡迎儀式了嗎?現在倒好,居然出城八十里來迎駕,還搞了數十萬人在這裡。朕回朝之後饒不了他們!”

這時,前方有一隊騎兵快速奔跑過來。李世民按住大軍就地等候。

那隊騎兵跑到近前來,李世民這纔看了清楚,是馬燧。

馬燧勒馬停住後慌忙跳下馬來,跑到李世民馬上跪倒:“微臣馬燧,前來迎駕。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馬燧,你是怎麼搞的?!”李世民一點也沒有給馬燧面子,聲色俱厲的喝道,“朕早已有旨令下達,不許搞什麼出城迎駕、歡迎儀式。你看看你,跑到長安城外八十里迎駕,還擺了幾十萬人在這裡興師動衆。你眼裡還有朕的旨意嗎?”

馬燧拜倒在地不敢擡頭:“陛下息怒,容臣稟明實情。”

李世民哼了一聲:“起來,講。”

馬燧唯唯諾諾的站了起來。立於一旁拱手拜道:“陛下凱旋迴京地消息,早已傳遍天下。千萬子民都要涌進長安來,一睹皇帝聖顏。參觀陛下的雄壯之師。朝廷費盡千辛萬苦,總算疏散了大批百姓,沒有讓他們涌進京來。但是……長安城中之前早有了許多百姓進了城,再加上長住長安的百姓們。他們都想來迎接皇帝聖駕、親眼見證這輝煌地一刻。百姓是我們的衣領父母,他們要出城、要來迎駕,我們也不好強力阻攔,更不敢與百姓發生衝突。只好良言相勸。但是,仍然有數十萬人不聽勸告涌出了長安城來……非要在渭水迎接皇帝聖駕。無奈之下,微臣只好率領三萬御林軍前來維持治安。”

李世民這才消了火:“這麼說來,百姓們不是你們鼓動來的了?你也並非是來迎駕。而是維持治安?”

“陛上明鑑……微臣絕對不敢違逆陛下聖旨行事。”馬燧小心翼翼的說道,“數十萬人太過混亂。微臣擔心到時候鬧出什麼亂子。纔不得已違了陛下聖意,率軍出城。”

“罷了。情非得已,朕便不怪你了。”李世民擡眼看了一下遠處的人羣。當真是延綿數十里、遮天蔽日一眼看不到頭。四周飄揚着大唐的軍旗,軍人將士們在誠惶誠恐的維持着治安。

“事已至此,朕便泰然處之好了。”李世民整理了一下心情,“馬燧,上馬吧。與朕一起回京。”

“謝陛下。”馬燧長長的吁了一口氣。騎上馬來跟到了皇帝身邊。

李已然整頓好兵馬排成了儀仗。護衛皇帝一路前行。

數十萬百姓個個翹首看着皇帝的軍隊,羣情激昂。看着皇帝一步步走近。前面的一排百姓們紛紛拜倒下來,高呼“吾皇萬歲”!後面地百姓跟着一層層跪下來,跟着高呼萬歲。一層層,如同波濤,齊整整的矮了下去。

數十里曠野,跪倒了數十萬人,蔚爲大觀。

李世民無奈地笑了一笑:“罷了,就任他們去吧!”自己率領着軍隊,從御林軍清理地過道中走過去。每進一步,震耳欲聾的萬歲呼喊之聲就要響起一片。

巨大的呼聲將戰旗吹得鼓起,天地震盪,渭河之水平添被激流,終南山上地落葉四散飛舞。

李世民和無數將士的心,也被震動了。無比的自豪感和榮譽感洋溢在心頭。

八十里路,走了足足有半天。駐紮下軍隊之後,李世民留下李料理軍務,只帶了些許侍衛進城。從明德門到朱雀大街上,也不知道聚集了多少人在歡呼、在拜迎。若不是馬燧早已安排御林軍維持治安、疏通街道,恐怕要進城都困難了。

好不容易走進了朱雀門入了皇城,李世民真是長長的吁了一口氣,鎧甲下的衣服都全溼透了。馬燧也是大大地鬆了一口氣,一路護駕開道險些當即累得癱倒下來。

進了皇城,就安寧了許多了。宮員們都已經下了班回家。由於皇帝早有聖旨下達,他們不敢再作逗留。李世民這纔有了片刻地安寧,坐上了馬車徑直到了太極宮。

離開一年,皇城之中依舊整齊華麗,沒有什麼大的改變。李世民感覺很溫馨,終於有了回家地感覺。

馬車走到太極門,皇宮內苑監大總管俱文珍在這裡迎駕。李世民也下了馬車來活動一下筋骨,俱文珍早帶着人跪倒在道旁了。

李世民心情頗好,哈哈的大笑上前拎着俱文珍的肩膀將他提了起來:“俱文珍,養胖了啊?”

俱文珍激動得直哆嗦:“有陛下的聖恩福廕着,小人能不養胖麼?陛下平安凱旋歸來,小人真的是高興、高興呀!”一邊說,一邊就要掉眼淚。

“得了,打住。一見到朕就掉眼淚,你也不嫌晦氣。”李世民拎着他的肩膀搖了幾下,“太上皇和朕的妃子、皇子們都還好吧?”

“好、好着呢!”俱文珍抹了一把眼淚急忙說道,“太上皇和皇妃們吩咐小人在太極門迎接聖駕。他們聽了皇帝聖旨,不敢出外迎接,都在大吉殿裡等着陛下。”

“嗯,好。那便領朕前去吧。”李世民擡腳朝裡走,心裡暖洋洋的。離家一年,現在終於可以見到日夜思念的家人了。

李世民走到大吉殿門口,剛剛一現身,就聽到一片兒稚氣的聲音:“兒臣恭迎父皇。父皇萬歲、萬歲、萬萬歲!”李世民一愣,入眼看到自己眼前跪着四個小娃娃兒----皇子李鐸、李淮、李器,皇女李珠兒。

李世民頓時心花怒放的大笑起來:“乖孩子們,都起來吧!”四個小傢伙,最小的李器還只有一兩歲,都從地上爬了起來,然後怯怯的站在一邊。稍後,年紀大一點的李鐸牽着妹妹李珠兒的手走上了前來,叫道:“阿爹!”

這一聲阿爹,叫得李世民心裡暖洋洋的。出身在西川的李鐸,跟着他娘墨衣有了一點西川的口音。想對而言,阿爹比父皇聽得更加舒坦。

李世民將女兒抱了起來呵呵的直笑,看到了四個孩子後面的妃子們。

吳月琳、墨衣、武琦雲、郭秋月,四個妃子身着盛裝整齊的拜倒下來:“臣妾恭迎陛下聖駕。”

李世民的眼睛一一在她們身上掃過,眼神相融,各自訴說着思念與眷戀:“嗯,都起來罷。這些小傢伙,是你們的教他們這麼做的吧?呵呵,真是乖巧。”

四個女子彼此都還有一點矜持,各自淡淡的笑了一笑,將孩子接了過去。

“太上皇呢?”李世民高興之餘,也沒忘了禮數。

“我在這裡。”李適從一旁的側間走了出去,看似又養肥了不少,肚子都快要撐破衣服了。他笑容可掬的走了過去,不等李世民拜禮就呵呵的笑道:“歡迎你回來呀,大郎。一路辛苦了……快進來用膳吧!”

李世民一笑:“多謝父皇---來,大家一起用膳!”

第106章 東女國的小妖精第441章 河隴大攻略第426章 鋒芒(六)第75章 破高陵(上)第364章 東征(六)第371章 九州歸一第75章 破高陵(上)第415章 一人之敗第294章 空手套白狼第381章 千軍一帥第47章 無禮太甚!第176章 虎父無犬子第17章 一箭動三軍第248章 聖旨到第240章 摩雲渡,生死一線間第250章 驚變第165章 潛龍第159章 不惜血本第365章 東征(七)第114章 門庭若市第243章 劫後餘生第130章 痛打落水狗第169章 雛鷹第103章 我有百萬雄師第231章 殺戮!漢人的信念與瘋狂第324章 阻力重重第133章 這位公子,是個好人!第454章 十面埋伏第293章 請君入甕第58章 馴 獸第295章 雷霆出擊第220章 大逆轉〖〗第268章 意外發生了第172章 另有圖謀第287章 捉襟見肘第245章 風雨欲來第170章 別了,長安!第57章 叛臣的心第392章 孤膽英雄第243章 劫後餘生第15章 大舉來犯第398章 御駕親征(三)第269章 烈火欲燎原第40章 如此封賞第166章 復出第320章 亂世當用重典第86章 警告第263章 馬燧的覺悟第114章 門庭若市第111章 迎帝回京第12章 兇 獸第198章 聰明皇帝第33章 鳳凰涅磐第275章 玄武門的宿命第410章 喋血蘭州(一)第199章 鏖戰大金川(一)第380章 北風號角第28章 冤家路窄麼?第191章 我就是你們的神!第41章 一池渾水第241章 白馬銀槍第386章 後宮第288章 先禮後兵第464章 唐風(四)第377章 使功不如使過第347章 大唐王師(三)第128章 我要的人才第395章 銀槍定雪原(三)第105章 長安的天空,不需要狼煙第108章 絕色傾城第297章 順藤摸瓜第371章 九州歸一第74章 閃電襲擊第321章 霸道與王道第279章 太宗亮劍第394章 銀槍定雪原(二)第288章 先禮後兵第227章 陰險歹毒第94章 誓死效命第124章 意外的發現第454章 十面埋伏第152章 再生異事〖爆發中,〗第244章 決不妥協第107章 傳說中的男人天堂?第397章 御駕親征(二)第362章 東征(四)第29章 生死局第2章 誰的江山第365章 東征(七)第391章 英雄所見略同第117章 多事之秋第288章 先禮後兵第185章 泥塑菩薩第140章 謀劃方針〖〗第27章 雄 風第399章 算無遺策第250章 驚變第198章 聰明皇帝第192章 碉樓洞房第363章 東征(五)
第106章 東女國的小妖精第441章 河隴大攻略第426章 鋒芒(六)第75章 破高陵(上)第364章 東征(六)第371章 九州歸一第75章 破高陵(上)第415章 一人之敗第294章 空手套白狼第381章 千軍一帥第47章 無禮太甚!第176章 虎父無犬子第17章 一箭動三軍第248章 聖旨到第240章 摩雲渡,生死一線間第250章 驚變第165章 潛龍第159章 不惜血本第365章 東征(七)第114章 門庭若市第243章 劫後餘生第130章 痛打落水狗第169章 雛鷹第103章 我有百萬雄師第231章 殺戮!漢人的信念與瘋狂第324章 阻力重重第133章 這位公子,是個好人!第454章 十面埋伏第293章 請君入甕第58章 馴 獸第295章 雷霆出擊第220章 大逆轉〖〗第268章 意外發生了第172章 另有圖謀第287章 捉襟見肘第245章 風雨欲來第170章 別了,長安!第57章 叛臣的心第392章 孤膽英雄第243章 劫後餘生第15章 大舉來犯第398章 御駕親征(三)第269章 烈火欲燎原第40章 如此封賞第166章 復出第320章 亂世當用重典第86章 警告第263章 馬燧的覺悟第114章 門庭若市第111章 迎帝回京第12章 兇 獸第198章 聰明皇帝第33章 鳳凰涅磐第275章 玄武門的宿命第410章 喋血蘭州(一)第199章 鏖戰大金川(一)第380章 北風號角第28章 冤家路窄麼?第191章 我就是你們的神!第41章 一池渾水第241章 白馬銀槍第386章 後宮第288章 先禮後兵第464章 唐風(四)第377章 使功不如使過第347章 大唐王師(三)第128章 我要的人才第395章 銀槍定雪原(三)第105章 長安的天空,不需要狼煙第108章 絕色傾城第297章 順藤摸瓜第371章 九州歸一第74章 閃電襲擊第321章 霸道與王道第279章 太宗亮劍第394章 銀槍定雪原(二)第288章 先禮後兵第227章 陰險歹毒第94章 誓死效命第124章 意外的發現第454章 十面埋伏第152章 再生異事〖爆發中,〗第244章 決不妥協第107章 傳說中的男人天堂?第397章 御駕親征(二)第362章 東征(四)第29章 生死局第2章 誰的江山第365章 東征(七)第391章 英雄所見略同第117章 多事之秋第288章 先禮後兵第185章 泥塑菩薩第140章 謀劃方針〖〗第27章 雄 風第399章 算無遺策第250章 驚變第198章 聰明皇帝第192章 碉樓洞房第363章 東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