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三問(上)

只見曹植仰起小臉,盯着主位上鬚髮皆白的鄭玄,凝聲問道:“先生貫通兩派經學,乃三百年來第一人,那先生以爲方今天下大亂,當如今文經學所言,通經致用,治亂世;還是當如古文經學所言,當閉門訓詁治經而不問世事?”

曹植此問,一下子就點中了今文經學和古文經學最爲相異之處。

由於秦始皇焚書坑儒,戰國時期的典籍大都被焚燬,因此漢初的時候,大漢朝廷着人尋找那些未死的老學究,讓他們將儒家經典背誦出來,這就是今文經的由來。而古文經,則是西漢時期,從地下出土了避過了焚書坑儒,戰國時期流傳下來的典籍。由於所用文字記載的不同,因此便稱爲今文經和古文經。

由於出土經書跟現存的經書對照,發現不少相異之處,因此兩派就互相攻擊。古文經學派的就攻擊今文經多錯漏,而今文經學派則直接攻擊出土的古文經是後人所造的僞書。這些本是學術之爭,有爭論無可口非,然而由於這時已經是獨尊儒術,學術之爭就摻雜了政治因素,變得更加複雜。

因此,這裡面又摻雜了政治主張。今文經學派注重講經學中的大義,比較進取,因此主張通經致用。而古文經學派,則更注重考究學術內容,對於一言一詞的考究極爲嚴謹,而且以爲古代社會比現在所處的社會更加聖明,常想恢復古制。信奉古文經學,曾經篡漢的王莽就試圖恢復古制,可惜他失敗了。

這兩派經學,其實爭執一直沒有結束,從內容上的爭執一直到形式主張上都相互攻擊,範圍也不僅僅限於經學。就如一千八百年後,史學派裡面就有史觀學派和史料學派之爭,這跟經學今古文相爭極爲相似。

這經學之爭,以曹植的眼光看來,可是夠無聊的。無論今文經有沒有錯漏,但時至今日已經流傳了四百年,怎麼也算是經典了;而古文經無論是不是僞書,但也跟今文經一樣,俱屬於中華文化的瑰寶,根本沒什麼可爭的。而且每個人所學不同,經歷不同,也很難認定哪種纔是對的,這根本就沒有一個準則。

在曹植看來,這些研究儒家經典的人,大都是死腦筋,自己認定是好的就要千方百計去證明給天下人看都是好的,甚至要窮一生之力對一字一句進行考究。這簡直是空費光陰,同時也沒有領悟到孔子所言的中庸之道。歷史也已經證明了,學術上百家爭鳴時代的發展,遠比一家獨大的發展來得好,然而儒家卻偏偏喜歡兼收幷蓄而後實行一家獨大。當然,曹植也覺得兼收幷蓄並非壞事,但問題是憑儒家之力,難以將世間事理完全兼收。

兩派經學發展至今,在鄭玄手上已經漸趨於融合,而主導這次融合的乃是古文經學,這也使得古文經學主導中國學術很長的一段時間。其實這從兩派的主張中就已經能看到結果,古文經學的人重考據,在學術上發展迅猛,而今文經學重通經致用,研究的是現實問題。因此一旦遇上學術爭執,今文經學的根基就會逐點逐點被古文經學所佔據,最終在鄭玄手上完成小一統。

不過既然只是說小一統而非大一統,就證明兩者之間並非完美融合。特別是在學術上可以融合,然而一旦遇到政治主張和問題,相異之處就很難融合了。而憑古文經學重考據的傳統,遇到政治上的實際問題,也確實難以一一解決,畢竟時代是進步的,不可能事事都有典籍事例參考。

因此,古文經學派屢攻不破的一個堡壘,就是今文經學派通經致用這個政治主張。學術上古文經學盡佔上風,但到了政治主張,他們卻是完敗,最經典的事例莫過於王莽篡政之事。

既然兩派之爭在這個點最爲激烈,這就給了曹植攻破鄭玄學術的機會了。

果然,鄭玄聽到之後,眉頭緊皺,沉思了良久之後才答道:“古文經雖重訓詁,然而並非是要一味閉門治經。避世非我儒家所爲,而是黃老之術,而我儒家亦未必就無救世良方。”

鄭玄此言,連消帶打,將曹植刻意製造出來的矛盾歸合到儒家這一整體裡面去,破了曹植那針鋒相對的尖銳問題。

不過曹植也不在意,淡然一笑道:“既然先生如此說,那小子第二問便是先生可有救世良方?”

曹植此言再出,那邊已經睜開眼睛的鄭玄眉頭卻是不自覺地皺了起來,他顯然沒有料到,曹植這麼一個五歲小兒,連續問了這麼兩個高深問題。不過認真說起來,這兩個問題也不算特別難想,第一個問題今古文之爭,恐怕讀書第一天先生就已經有教;而第二個問題就是天下大亂這個現實問題,恐怕任何一個有識之士都想找到解決的辦法,讀過書的自然也會想。

而說起來,曹植第二個問題也卻是切中了鄭玄的軟肋。他一生皆沉醉於經學,並無出仕,理政經驗可以說沒有。

草廬周圍的士子,都知道鄭玄的情況,雖然佩服他的學問,但現在天下大亂,也沒有哪個人敢放言有救天下之良方。因此都暗暗爲鄭玄擔心,同時看向曹植的目光也不同了,能在如此年歲問出如此高深的問題,絕不可以用尋常孩童的目光去看待。

郭嘉在一邊笑謂曹操道:“恭喜主公,四公子大孝。”

郭嘉董襲人心,已經知道曹植這些問題,不僅是問了問題,更是讓一旁的曹操能聽到鄭玄的答案。鄭玄雖然沒有出仕,然而畢竟學究天人,對於天下大勢,必然有自己獨特的見解。或許不一定正確和適合曹操施政所用,但畢竟也是一種意見,普通人更是連聽的機會也沒有。故此,郭嘉才說曹植大孝。

那邊鄭玄沉思了一會,才說道:“老夫以爲,天下大亂之因由,當在人心散亂。救天下之道當在挽人心,只要人心歸附,天下自然得救。而我儒家之學,正正是可挽天下人心之法!只要大興儒學,用廉臣能吏以施清明之政,莫再讓宦官、外戚此等小人當道,亂世自當能早日結束。”

第46章 事情有變第12章 摺疊式箭囊第491章 返回淮南第203章 將騙術進行到底第63章 答案第314章 都是狠辣之輩第154章 蝗蟲(下)第9章 箭囊與酸梅湯(上)第21章 郭嬛第450章 曹植與司馬懿的暗鬥第487章 青州核心,曹植的規劃第417章 生擒匈奴單于第379章 瘋狂,奪取幽州計劃(上)第183章 突變!司馬兄弟的異動!第53章 曹家的處境,時代的悲哀第140章 火爆老頭第296章 虎豹騎換裝第253章 天子侍讀第229章 均田制第227章 新的家第465章 徐庶到來第61章 對策第303章 燭船花燈!詩畫雙絕!第321章 書院辯論(下)第375章 智取高邑第165章 世家鼓譟第401章 九原相遇第323章 科舉之議第300章 猜字《孟冬篇》第80章 陳家父子的打算第127章 戰後(下)第396章 曹丕與司馬懿第443章 魯肅爲使第407章 馬家有女第68章 曹植指點的成果第113章 包圍第109章 手下留情第228章 袁曹兩家的戰略第229章 均田制第478章 南方的局勢與部署第283章 兵指淮南第311章 特種精兵訓練第163章 引導流民(上)第11章 箭囊與酸梅湯(下)第462章 荊州的暗涌第218章 司馬孚認主第347章 盡用地利第479章 攜美往鄴城第152章 兄弟(下)第298章 慶功宴第296章 虎豹騎換裝第500章 收得孔明第438章 對話曹操第312章 正奇相合第312章 正奇相合第404章 前往涼州第497章 青州與遼東第504章 進攻新野第498章 制定全國發展戰略第408章 呂布VS馬超第296章 虎豹騎換裝第427章 援軍到第32章 夜襲彭城·曹休第225章 重奪兗州第248章 再臨棲遲巖第477章 北方既定第492章 錦帆甘寧第139章 綱紀嚴明第495章 劉備異動第159章 屯田制(上)第286章 偏師襲淮北第243章 神醫華佗第322章 陳登的選擇第395章 計劃不如變化第346章 荀友若第283章 兵指淮南第384章 齊聚范陽第372章 甄宓回河北第307章 經濟戰,開始!(上)第497章 青州與遼東第414章 趙雲與馬雲祿第143章 回家(中)第387章 曹植的謀算第442章 江東孫策第73章 戰書第169章 司馬懿現身第307章 經濟戰,開始!(上)第96章 有勇無謀第382章 手握大軍第351章 上將文丑第82章 曹植爲使(下)第299章 甄宓現身第319章 前往潁川書院第413章 馬家兄妹第143章 回家(中)第309章 收得關平第199章 初臨鄴城第144章 回家(下)第461章 劉備的算計
第46章 事情有變第12章 摺疊式箭囊第491章 返回淮南第203章 將騙術進行到底第63章 答案第314章 都是狠辣之輩第154章 蝗蟲(下)第9章 箭囊與酸梅湯(上)第21章 郭嬛第450章 曹植與司馬懿的暗鬥第487章 青州核心,曹植的規劃第417章 生擒匈奴單于第379章 瘋狂,奪取幽州計劃(上)第183章 突變!司馬兄弟的異動!第53章 曹家的處境,時代的悲哀第140章 火爆老頭第296章 虎豹騎換裝第253章 天子侍讀第229章 均田制第227章 新的家第465章 徐庶到來第61章 對策第303章 燭船花燈!詩畫雙絕!第321章 書院辯論(下)第375章 智取高邑第165章 世家鼓譟第401章 九原相遇第323章 科舉之議第300章 猜字《孟冬篇》第80章 陳家父子的打算第127章 戰後(下)第396章 曹丕與司馬懿第443章 魯肅爲使第407章 馬家有女第68章 曹植指點的成果第113章 包圍第109章 手下留情第228章 袁曹兩家的戰略第229章 均田制第478章 南方的局勢與部署第283章 兵指淮南第311章 特種精兵訓練第163章 引導流民(上)第11章 箭囊與酸梅湯(下)第462章 荊州的暗涌第218章 司馬孚認主第347章 盡用地利第479章 攜美往鄴城第152章 兄弟(下)第298章 慶功宴第296章 虎豹騎換裝第500章 收得孔明第438章 對話曹操第312章 正奇相合第312章 正奇相合第404章 前往涼州第497章 青州與遼東第504章 進攻新野第498章 制定全國發展戰略第408章 呂布VS馬超第296章 虎豹騎換裝第427章 援軍到第32章 夜襲彭城·曹休第225章 重奪兗州第248章 再臨棲遲巖第477章 北方既定第492章 錦帆甘寧第139章 綱紀嚴明第495章 劉備異動第159章 屯田制(上)第286章 偏師襲淮北第243章 神醫華佗第322章 陳登的選擇第395章 計劃不如變化第346章 荀友若第283章 兵指淮南第384章 齊聚范陽第372章 甄宓回河北第307章 經濟戰,開始!(上)第497章 青州與遼東第414章 趙雲與馬雲祿第143章 回家(中)第387章 曹植的謀算第442章 江東孫策第73章 戰書第169章 司馬懿現身第307章 經濟戰,開始!(上)第96章 有勇無謀第382章 手握大軍第351章 上將文丑第82章 曹植爲使(下)第299章 甄宓現身第319章 前往潁川書院第413章 馬家兄妹第143章 回家(中)第309章 收得關平第199章 初臨鄴城第144章 回家(下)第461章 劉備的算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