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八章 人心

信王楊元演重創南衙禁軍之事已經在龍牙城傳開了,馮繚趕到龍牙城時,田城、高紹、楊欽等人都早已經聽到消息從黔陽趕過來,想要確定韓謙對時局的看法。

周處、孔熙榮他們在龍牙城裡,甚至還帶着武官在沙盤上做戰事推演。

大家都暗感信王楊元演的武勇,是決定這場大戰的關鍵,換作敘州諸將任何一人,以這種率少量精銳直接衝擊對方中軍陣列的打法,都是自尋死路、必敗無疑的下場。

“大人統軍,能否贏得此仗?”奚發兒看到奚夫人及他父親奚昌與馮繚從雞鳴寨回來後也很興趣的看他們在沙盤上推演靜山庵戰事,饒有興致的問他父親。

“淅川一戰,不比這更艱難?”奚昌見兒子隨意質疑韓謙,伸手便要抽他。

馮繚看了一會兒戰事推演,問田城他們:“大人他對此戰有何看法?”

田城搖了搖頭,說道:“我們得知消息,便第一時間上山,大人還未曾就這事說過什麼,僅說你可能近日會從岳陽趕回來,等你回來後讓我們再一起上山去見他。”

淅川一戰,龍雀軍或者說韓謙的強悍戰力體現在綿密無隙的“守”上,但說到凌厲破堅的“攻”,馮繚也不覺得韓謙會比信王楊元演更強。

即便南衙禁軍心思不定,但信王楊元演渡江後手下能指揮的兵馬人數不到南衙禁軍的一半,心思還更不穩定。

除非敘州有哪個勇將,能有信王楊元演這樣的武勇,再率領千挑百選的一批精銳健卒直撲中軍,纔有可能複製同樣的戰果。

要不然,馮繚也難以想象,誰在同樣的條件能斬獲如此大勝。

當下,馮繚也不議論太多,隨奚荏、田城、楊欽、高紹他們先上山見韓謙,看他對時局變化以及岳陽及潭州心思的微妙變化,有什麼看法。

…………

…………

從既定的歷史軌跡,韓謙早知道信王楊元演在金陵城外的戰事將無堅不摧,直到兵鋒被金陵城高大巍峨的城牆擋住,但也沒想到靜山庵一戰,楊元演會贏得如此漂亮、輝煌。

Www● ttk an● c o

韓謙盤膝坐在竹棚下,聽馮繚回來後再次說及靜山庵一戰的詳情,感慨說道:“信王的速度是很快啊!”

馮繚反覆研究過靜山庵一戰的情報,深有同感的說道:“以往大家都知道信王善治軍,亦頗擅兵謀,但也沒有想到他用兵會如此犀利。即便有王文謙這樣的人物替他謀劃,但戰場之上分毫不差的把握住戰機,以及敢率八百銀戟親衛伏殺徐渚的中軍,信王也堪稱名將了吧?”

除了削藩一戰外,馮繚沒有直接參與大規模戰事,但他在浙東任職時,越州地界還不太安寧,寇匪叢生,大大小小的清剿戰,他倒參加過好幾起,平素也喜讀兵馬,自認爲在這些方面還是有些話語權的。

何況在上山時,他與田城、高紹、楊欽都充分交流過意見,深感信王楊元演可能是跟樑國新帝朱裕一樣的強勁對手,有可能大楚會在他手裡再次完成統一。

“……”韓謙笑而不答,看向田城、楊欽、高紹等人,問道,“你們這幾天應該要比以往更深刻去研究楚州軍了吧,都有什麼心得?”

敘州這邊,領兵者以田城、楊欽、高紹三人爲首,林海崢、馮宣目前在岳陽任職,而趙無忌、林宗靖、郭奴兒、郭卻、馮璋、奚發兒、奚昌、孔熙榮等人,還需要進一步的歷練,才真正能獨擋一面。

相比較之下,曾任武陵縣尉的周處,在各方面都相當成熟老練,且又武勇過人,即便是降吏出身,韓謙此時用他與孔熙榮在趙無忌之下擔任親衛營的副指揮使。

田城、楊欽、高紹都尷尬的摸了摸鼻子,韓謙很早就要求縉雲樓收集楚州將臣的資料,但他們三個都不是特別喜歡文案之事,哪裡有心事去翻看堆壘如山的材料。

也是在得知靜山庵一戰之後,內心震驚,才狠狠的做了幾天的功課。

這時候見韓謙問起,高紹縮在後面,拿手指捅了捅田城的後腰,讓他應付韓謙的考問。

田城稍作思慮,說道:“楚州軍乃是浙東郡王李普帶出來的老底子,李普被奪兵權之後,楊元演出鎮楚州才據爲己部。楚州軍原本就有淮東虎賁之謂,楊元演到楚州後晚是從中擇選健銳,編八百銀戟衛卒驕縱養之,之後楊元演常用這八百銀戟衛卒去襲擾徐州樑軍,屢有戰績,只是沒有大功,也就素來不受世人重視。然而認真思之,這些年來樑軍都沒有從東線發動大的戰事,有一個相當重要的因素,也是楚州軍的襲擾戰略發揮出作用。楚州軍的襲擾令駐守徐州的樑軍束手無策,也令徐州防禦使司馬誕在樑國諸將中多少顯得庸碌無爲,但司馬氏在徐州根深蒂固,樑帝不能撤換他人統率徐州樑軍,故而在謀劃對楚國攻勢時,也只能主要從中線、西線着手考慮。這也使得信王在楚州多年,並沒有一場真正意義上的大捷令他善治軍用兵的名聲真正彰顯出來——這大概便是善戰者無赫赫之功吧!”

韓謙點點頭,楊元演善戰是肯定,但要說他是名將,那就不應該在安寧宮一系無將敢與之野戰的情況下,圍金陵數月而不下了。

通常說來,即便安寧宮在情勢最危急之時,是有可能會讓善擅城壘的徐明珍親自進入金陵坐鎮,但楊元演再拙於攻城,其水準也應該在普通將帥之上,何況還有王文謙這樣的人物輔佐?

在野戰都無人能敵,率領有淮東虎賁之謂的楚州軍,進攻一座人心惶惶、心思各異、內部都不知道有多少人願意接應、糧草斷絕的城池,不應該那麼困難。

然而既定的歷史進程中,楊元演就是沒能將金陵城攻下來,說到底楊元演強在其梟勇好戰之上,有天佑帝楊密遺風,但他並不得楊密的喜愛,性情暴戾,好大喜功、剛愎自用,乃是他最大的缺點。

韓謙估計在金陵戰局接下來的演變中,便會將他性格中的缺點放大出來,終使他兵臨金陵城下而不得進。

不過,馮繚倉促趕回龍牙山,比起討論信王及楚州軍在金陵的勢態,他更擔心韓謙繼續留在龍牙山服喪守孝,恐怕不用多久就真要被岳陽徹底邊緣化了。

大楚支離破碎,岳陽錯綜複雜的卻是人心,聽馮繚說及承運殿議事的諸多細節以及潭王楊元溥事後沉默的反應,韓謙心裡暗暗一嘆,心想能真正理解父親凜然爲民情懷的人總是太少。

太妃王嬋兒不會理解。

他大伯、二伯不會理解。

信昌侯府及晚紅樓一干人不會理解。

鄭榆不會理解,而鄭暢、鄭暉二人在亂世將臨時心裡想得更多或許還是鄭氏宗族;這或許是前朝晚期近百年來軍閥亂戰在他們內心最深處所形成的烙印,個人的力量實在有限,都無力保全一方水土,只能儘可能讓自己的宗族在波瀾詭譎的世事變化中先生存下去。

沈漾或許也有保一方平安的心思,但終究是太消極了,也或許與父親一樣,在不得已之時只能暫時將希望寄託在以往並不看好的信王身上吧?

李知誥調任鄂州刺史這麼重大的事情,楊元溥都沒有詢問敘州的意思,除了太妃、鄭家、信昌侯府衆人發揮作用以及楊元溥自身之外,韓謙相信剛與楊元溥成婚的清陽郡主,對敘州的態度也應該發生搖擺了吧?

韓謙突然發現,這種種微妙的變化,他完全感到不到有絲毫的意外,彷彿理應如此。

有這些變化纔是正常的,沒有這麼變化纔是不正常的,或者說他被蒙弊住了。

爲了更精準的掌握岳陽衆人的人心,韓謙又將信王斬殺徐渚信息傳來後岳陽各方面的反應細問了一遍,見田城、高紹、楊欽隱然有着掩飾不住的憤怨,淡然笑道:“人心都會變化的,這世間誰都不欠着誰的?倘若有朝一日,我不能給你們庇護,你們也無需戀棧不去?”

見韓謙一副清風任過林崗的淡定樣子,馮繚卻是急切,說道:“大人就算無慾無求,要在這窮山惡水間守這一片靜土,但李知誥被調去守鄂州,換柴建出任邵州刺史,到時候必然也會折騰我們,極大影響到敘州的發展。”

從去年九月起,敘州不計成本投入錢糧,拓寬雪峰山驛道,就是想着打通敘州經雪峰山往邵州,繼而往衡州、永州、潭州延伸的商路。

目前鄭家與信昌侯府所主導的應對之策,明顯是一個政治上的分肥,鄭家重點還是經營黃州及周邊地區,需要岳陽往黃州進行資源傾敘州,將李知誥調往鄂州,也能相當程度上庇護黃州不受東南方向的威脅;信昌侯府將李知誥調往鄂州,除了分李知誥的兵權之外,同樣又將邵州、衡州當成地盤經營的意味在。

真要叫他們的圖謀得逞,怎麼可能對敘州沒有影響?

所有的事情,都是牽一髮而動全身。

楊元溥或許已有以人主自居的心思,除非發生大的變故,要不然的話,對敘州這邊的感激之心只會日益淡薄,甚至楊元溥內心深處會有意識的逆違韓謙對他的影響也說不定。

馮繚是從少年時期經歷過來,知道楊元溥這個年紀天然有一種對抗一切、打碎一切的衝動,儘管有時候這一切是他的依賴與寄託。

針對這種變化,馮繚覺得韓謙怎麼都應該有所行動了,而不能真就坐看敘州被徹底的邊緣化。

第九十章 破寨第三百五十三章 樑國劇變第一百一十八章 暗線第七百一十六章 出使第七十七章 行刑第三百四十五章 駕崩第七百六十章 洛陽(一)第七百五十四章 關中(一)第五百一十三章 相見第六十四章 胭脂第五十九章 敘州刺史第五百二十三章 勾結第二百五十九章 襲擊第三百六十一章 刺史人選第三百零九章 一夜第四百一十七章 人心第七百五十二章 戰後第五百三十八章 渡江第七十二章 彌補第七百四十九章 戰役(四)第五百六十七章 訊問第七百三十四章 西征(一)第三百二十五章 聯詞第七百八十四章 私宴第十七章 皇子第一百六十一章 天子之權第五百一十五章 來意第五百九十五章 韓家第七百五十二章 戰後第二百四十一章 潛逃第一百八十五章 金陵來使第二百三十四章 心意順逆第七十五章 楚州館第八章 殺人第一百一十四章 偷吃第三百一十三章 巫山長峽第四十一章 把柄第六百八十五章 反咬一口第七百三十八章 間隙第三百七十二章 大婚(一)第三百四十七章 朔風第七百九十二章 渡江(三)第五百四十九章 奏疏第七百七十三章 戰起第二百五十二章 棋局第四百五十七章 相逢第四百五十八章 酒店第五百章 回京第二百零一章 納妾第三百四十三章 秋湖山第二百六十七章 馮繚(三)第七十七章 行刑第五百三十七章 忌憚第六百一十章 對峙第四百六十六章 韓府第四百六十二章 回宮第六百五十九章 稱臣第六百八十三章 移花接木第四百八十六章 定計第四百二十三章 勝算第四百九十八章 招安(二)第七百二十章 金陵第七百四十九章 戰役(四)第五百一十六章 未雨第四百零七章 殺俘第七十章 橫生枝節第六百五十七章 兵釁(三)第二百二十章 厚禮第二百一十七章 鍛造之事第六百六十二章 得失第二百七十八章 兩年之期第二百七十一章 秘旨之意第七百七十六章 圍師必闕第六百二十七章 初春第二百九十一章 文瑞臨(二)第三百三十二章 劫第四百七十六章 相見第一百零四章 船幫之用第三百三十二章 劫第四百零三章 偷樑換柱第八十八章 精英斥候第三十一章 偏見與疏離第四百一十四章 南撤(三)第七百一十八章 路遇第七百零七章 分歧第二百九十九章 裁軍第二百七十五章 守株辰陽第六百六十三章 蜀國形勢第一百八十六章 封賞第七百二十二章 河洛(一)第四百七十八章 逃獄第二百章 安排第六百八十章 風起第五十五章 秘曹左司第三百二十三章 僚人第六百零三章 迎親(三)第二百三十三章 召見(二)第一百二十章 身世第四百八十二章 參見第二十四章 真龍種
第九十章 破寨第三百五十三章 樑國劇變第一百一十八章 暗線第七百一十六章 出使第七十七章 行刑第三百四十五章 駕崩第七百六十章 洛陽(一)第七百五十四章 關中(一)第五百一十三章 相見第六十四章 胭脂第五十九章 敘州刺史第五百二十三章 勾結第二百五十九章 襲擊第三百六十一章 刺史人選第三百零九章 一夜第四百一十七章 人心第七百五十二章 戰後第五百三十八章 渡江第七十二章 彌補第七百四十九章 戰役(四)第五百六十七章 訊問第七百三十四章 西征(一)第三百二十五章 聯詞第七百八十四章 私宴第十七章 皇子第一百六十一章 天子之權第五百一十五章 來意第五百九十五章 韓家第七百五十二章 戰後第二百四十一章 潛逃第一百八十五章 金陵來使第二百三十四章 心意順逆第七十五章 楚州館第八章 殺人第一百一十四章 偷吃第三百一十三章 巫山長峽第四十一章 把柄第六百八十五章 反咬一口第七百三十八章 間隙第三百七十二章 大婚(一)第三百四十七章 朔風第七百九十二章 渡江(三)第五百四十九章 奏疏第七百七十三章 戰起第二百五十二章 棋局第四百五十七章 相逢第四百五十八章 酒店第五百章 回京第二百零一章 納妾第三百四十三章 秋湖山第二百六十七章 馮繚(三)第七十七章 行刑第五百三十七章 忌憚第六百一十章 對峙第四百六十六章 韓府第四百六十二章 回宮第六百五十九章 稱臣第六百八十三章 移花接木第四百八十六章 定計第四百二十三章 勝算第四百九十八章 招安(二)第七百二十章 金陵第七百四十九章 戰役(四)第五百一十六章 未雨第四百零七章 殺俘第七十章 橫生枝節第六百五十七章 兵釁(三)第二百二十章 厚禮第二百一十七章 鍛造之事第六百六十二章 得失第二百七十八章 兩年之期第二百七十一章 秘旨之意第七百七十六章 圍師必闕第六百二十七章 初春第二百九十一章 文瑞臨(二)第三百三十二章 劫第四百七十六章 相見第一百零四章 船幫之用第三百三十二章 劫第四百零三章 偷樑換柱第八十八章 精英斥候第三十一章 偏見與疏離第四百一十四章 南撤(三)第七百一十八章 路遇第七百零七章 分歧第二百九十九章 裁軍第二百七十五章 守株辰陽第六百六十三章 蜀國形勢第一百八十六章 封賞第七百二十二章 河洛(一)第四百七十八章 逃獄第二百章 安排第六百八十章 風起第五十五章 秘曹左司第三百二十三章 僚人第六百零三章 迎親(三)第二百三十三章 召見(二)第一百二十章 身世第四百八十二章 參見第二十四章 真龍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