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之盟篇

海上之盟篇

3月20日,因金國起草的冊文中有‘大聖’2字,而大遼開國皇帝遼太祖耶律阿保機的尊號是‘大聖大明天皇帝’金國人犯諱了!於是耶律延禧再派習泥烈出使金國談判…這最終令得金太祖完顏阿骨打大怒。遼金和議遂絕,兩國戰火重開…

4月14日,趙良嗣一行人渡過渤海灣,在蘇州原屬大遼東京道,現已是金國領土上岸。守臣高國寶熱情迎接。但25日,完顏阿骨打已再次兵分3路,自己親征,目標是大遼上京道首府臨潢府!趙良嗣等一行人不得不從登岸起就馬不停蹄的追,5月13日,大軍來到臨潢府城外650裡的青牛山。14日,趙良嗣終於追到。但沒空談,阿骨打太忙了,他命令帶上宋使趙良嗣、遼使習泥烈一起行軍!且對趙說“我很忙,你先看着我用兵,等我攻下遼上京就和你談”

於是當天,金軍就急行軍,兵至臨潢府城下。趙良嗣在這裡親眼目睹了女真人摧枯拉朽的攻擊力。他驚訝、也隱約地開始後悔,這種戰鬥力遠遠超出了他的想象!哪怕他當初預料到了遼國必將在女真人手裡滅亡,也沒料到女真人強到了這種地步…遼亡,宋將怎樣?

他正想着,更驚人的一幕出現。完顏阿骨打親自督戰,大遼上京留守撻不也開城投降,金軍當天 就破攻了遼上京…1120年5月14日,大遼上京道隨東京道之後,也淪陷於金國之手!

這應該是趙良嗣永生難忘的一天,遼國上京道臨潢府,這是五京之中,契丹人最先建立、也是最重要、最正宗的首都!名聞天下的名城巨府,居然連一天都沒能堅持,就被金軍鐵騎的洪水淹沒了。他分不清這是奇蹟。還是噩夢!

但他想到了要沉住氣。完顏阿骨打要他觀戰,這何嘗不是種示威?他馬上就要上談判桌了。價錢要怎樣講?還敢不敢講?或許這纔是女真人的本意!

趙良嗣是一有爭議的人,他的名字出現在宋史.奸臣傳裡,和蔡京、秦檜、賈似道等超級奸邪並列,可說是個頂尖壞人了?但一直有人爲他鳴冤,說只有宋朝對不起他。他無論何時何地做什麼,都是全心全意在爲宋朝着想!他是一忠義雙全、心懷故國的好人!到底哪個是真的?讓事實說話,看他在歷史中的每一言、每一行…

8月,走上談判桌,趙良嗣第一句話讓完顏阿骨打再次滿臉的黑線“事實上。我沒帶來國書…但這仍是爲了友誼和尊重”阿骨打仰天長嘯:見鬼!爲什麼漢人總玩這一套?

趙良嗣帶來的是御筆,這在層次上比國書更動人,因這不是官員起草的,而是大宋皇帝趙佶親自構思、親筆所寫“據燕京並所管州城,原是漢地,若許復舊,將自來與契丹銀絹轉交,可往計議。雖無國信,諒不妄言”這裡有兩個要點:1燕京並所管州城。這是個範圍,談的就是這些土地。2錢。趙佶說:如女真人答應,那麼把以前每年給遼國的錢交給金國。

這是趙佶的命令,趙良嗣卻不想照辦。他覺得自己應爲宋朝爭到更多利益。付出的卻最好是儘量小的代價。但當趙良嗣看到御筆時,他心就涼了。御筆不是拿到手就能看的。裡邊寫了什麼,是最高機密,當他知道時已晚了!“燕京並所管州城”這幾個字是個天大誤區!從字面上講。燕雲16州當然是以燕京爲主。它所管轄的州城,當然就是燕雲16州的全部嘍?錯了!錯得離譜、錯得幼稚、錯得想當然!

做爲幽州土生土長的遼籍漢人,趙良嗣“陛下。我要好好給你上一堂地理課,你要好好聽哦”趙佶“不是書法、繪畫課嗎?地理課?有什麼好上的”

趙良嗣不管皇帝的小牢騷“陛下,燕雲16州之間有座山叫太行山,你知道嗎”趙佶“知道啊”

趙良嗣“燕雲16州以太行山爲界。太行山東南有檀、順、薊、幽、涿、莫、瀛7州,它們稱山前7州。太行山西北有儒、嬀、新、武、雲、朔、寰、應、寰9州,它們稱山後9州。你知道嗎”趙佶“不知道啊”

趙良嗣有點冷汗“莫、瀛2州,被我們的周世宗柴榮北征收復。剩餘5州,加上遼國奪自漢地的易州、他們從薊州分出的景州,這7州在遼國稱南京道。而那山後9州稱西京道。你知道嗎”趙佶“啊?這樣啊”

趙良嗣冷汗連連“除這16州之外,唐末最後一任的幽州節度使劉仁恭,他曾把營、平、灤3州割給遼國。你知道嗎”趙佶“這個朕知道。五代史上有記載”

趙良嗣怒“那你知道營、平、灤3州在遼國既不屬南京道也不屬西京道。它們是另一獨立的行政區劃,叫平州路。你知道嗎”趙佶“啊?有這個事”

趙良嗣徹底火大“所謂的長城防線,具體到幽州今北京它西有紫金關、北有居庸關、古北口、東北有鬆亭關、東有榆關。是爲幽州5關。你知道嗎”趙佶“啊!朕沒去過啊,不知道啊”

趙良嗣基本已昏倒了“那你知道這個榆關即未來明清之際最重要的天下第一關:山海關在哪裡嗎?它就在劉仁恭割掉的平州、現在大遼的平州路內”趙佶“啊?那也就是說:我們要不回來了?是嗎”

趙良嗣徹底昏倒“是啊!所以臣悲劇了。陛下你知道嗎?臣一定要爲您要回所有的長城防線!還請陛下放心!臣以自己的姓氏起誓”

“燕京並所管州城”事實上只有檀、順、景、薊、涿、易、景7州,16州只得其五,只有個零頭,所謂的長城防線怎麼組成?就算16州全要下來,榆關呢?怎麼辦?很明顯這是皇帝因不想被反結盟的大臣們騷擾,不經國家職能部門審校,自己按陳規、拍腦袋想出的文件。他是皇帝,把事搞糟了,誰也不敢把他怎樣!使者只管按他說的去辦就好?可趙良嗣不!如他安分。他該安靜待在遼國過他的貴族生活。如他守循,他應靜悄悄帶着家人財產回宋朝,而不是半夜三更去敲童貫的門,想把燕雲16州都帶回漢地故土!

現在,他想做點什麼,爲漢人儘量爭到利益,收穫平安。爲此,他把皇帝的御筆扔到了一邊!先談燕京,趙良嗣直接把“燕京並所管州城”合併成了南京道,這樣燕京7州打包在了一起…完顏阿骨打想了想“給”

趙良嗣接着出示御筆。裡邊有“原是漢地”這4字!那好!大金皇帝,既是漢人舊地,翻翻舊黃曆,這也包括大遼西京道是吧?怎樣?一起給了吧?完顏阿骨打想了想“給。但要在抓住阿適耶律延禧小名後纔給”

嗯,這是設置時間障礙了?抓住遼國皇帝和攻破一座城是不一樣的。城呆在那兒不動,人卻可在遼闊的帝國裡瘋跑,山川河流、深谷野林,不好找的啊!說是抓到後給,抓不到怎樣?抓到了拖着又怎樣?抓到時是屍體還怎樣?都不好說…但總比不答應強!

趙良嗣趁熱打鐵“平、營、灤這3州也是漢人舊地…”剛說到這。金國方面就有人站了出來,臉色很不對勁。這人叫高慶裔,是渤海人,一直在遼國當官。遼國的地理他也清楚“這3州可不在燕京路內,除非你翻唐朝的舊黃曆,不然怎樣都攪不到一起”趙良嗣頭低了下去,他知道:到底線了!就這樣。榆關被金國人捂住了。未來,他們就將出榆關、下中原、滅北宋!

接下來談的是錢。御筆上說可以把每年給遼國的錢轉賬給金國,那麼就是每年50萬兩匹?可趙良嗣提出澶淵之盟。我們每年30萬兩匹吧?

對此阿骨打一笑,他沒用手下人支招,自己說“你們每年給遼國人錢時,燕雲16州都是遼國人佔着。現在我給你們了,爲什麼錢反而少了”趙良嗣無言以對,他懷疑對面坐着的真是隻懂舞刀弄槍、殺人放火的野人嗎?

自此,宋金雙方把土地和錢都談出了結果,最後問題凝結到出兵。怎樣出兵非常講究,誰先動、誰先殺到哪,會造成現實中哪座城被奪下來。萬一要是佔了不該佔的,如宋朝把易州西北的紫金關、昌平縣西邊的居庸關、順州北邊的古北口、景州東北的鬆亭關,尤其是平州的榆關,也就是未來的山海關,5關都搶到手,那麼金軍就算想翻臉動手,也沒了進關的路!

但有高慶裔這類的遼國通在現場,趙良嗣想打馬虎眼也難。最後雙方約定:金軍自平地松林趨古北口。宋軍自雄州趨白溝河…

最後是出兵時間,本來約定即日出兵。在留趙良嗣數日,殷勤招待,甚至以所擄大遼吳王妃獻歌舞之後,完顏阿骨打便派薩喇、哈嚕2人爲使,攜國書,隨趙良嗣赴宋定盟。隨後金軍大舉出松林,不過碰上天大暑、牛馬皆疫,於是不得不快騎追上趙良嗣一行,修改國書,約定明年,南北同時發兵,夾攻大遼!

9月4日,薩喇、哈嚕來到開封,接待的禮節向高麗使者看齊。3天后,他們在崇政殿正式遞交國書。18日,馬政再次被任命爲宋使,與薩喇、哈嚕2人回使金國。這次帶上了正式的國書。國書上寫明幾點:1太傅、知樞密院事童貫已整軍待命,隨時準備出征;2請把南京道、西京道、平州路,最重要的是幽州5關全部還給我們;3歲幣按每年50萬照交;4仍置榷場;5如遼國和我們任何一國請和,都不能答應。

趙良嗣這一次出使,他受了很大刺激。第一是金軍戰鬥力實在太強悍了。眼睜睜看着遼上京一天就陷落,讓他實在心裡發抖。第二,沒想到女真人頭腦也非常精明,他盡力爭取,也只是把大遼西京道納入合約,還是有條件限制的…

這些都是要對皇帝、宰相仔細彙報的。趙良嗣把各項發現仔細報告,皇帝、宰相們也聽得非常認真。趙佶、蔡京等人果然都急了,一陣懊惱、追悔莫及,十萬火急的就派馬政再次渡海,跟女真人打商量老兄,我寫錯了!不是燕京所屬,是整個燕雲16州、還有平州路啊!

趙良嗣差點背過氣去,這幾個貨根本就沒把他的警告放在心裡,着急的只是好處談丟了,沒佔着大便宜…

面對宋朝的出爾反爾,完顏阿骨打沒客氣,回答得硬邦邦“沒有!西京道也不給了,你們的胃口怎麼越來越大?再這麼搞,合同作廢”

到這一步,趙佶等人才泄氣。唉!這幫野人啥也不懂,對漢族皇帝怎能這樣粗暴呢?應有求必應、百依百順纔對嘛!真是不知禮儀不開化,連燒火都不配的榆木疙瘩…好吧,如今只能走一步看一步,先把南京道拿到手裡再說了!

貪小便宜吃大虧,丟了到手的西京道之後,兩國合同終於簽訂。

以上便是宋金海上之盟的第一過程,趙良嗣也就此坐實了‘超級奸邪’之名。無論是宋還是金,都對他搖頭。宋人說他欺君,連御筆都敢無視。金人說他貪婪。御筆上明明是“燕京並所管州城”那最多也就是南京一道,你憑什麼要求西京道,甚至平州路的所有權呢?再說歲幣,金人的理解當然是富弼使遼之後定下的50萬之數,你怎麼能把老黃曆翻到澶淵之盟呢?

聯盟終於達成,燕雲就在腳下,軍功正在招手…這時節,相信全帝國內最興奮的就是蔡京、童貫2人了。可10月,南方一個消息的傳來,將童貫的如意算盤徹底打亂,也讓燕雲的收復變得困難重重…最重要的:它讓大宋最精銳的西軍面臨崩潰的災難!……

宗弼撤軍篇國之少年篇議和前奏篇北伐前奏篇秦檜入朝篇皇帝反覆篇海陵登場篇亡國前奏篇北遼內亂篇郭逵徵南篇岳飛轉戰篇平定荊湖篇海陵被弒篇戰局轉折篇允文罷相篇天聖七年篇戰局轉折篇宋軍反擊篇海陵被弒篇皇業肇基篇寇準歸來篇蒙金首戰篇孝宗禪位篇布武崇文篇徽宗登基篇確立國本篇向氏登場篇光宗被嚇篇楚州變亂篇北伐前奏篇收復河湟篇蒙古草原篇曲端貶職篇戰局轉折篇趙普罷相篇功虧一簣篇太宗駕崩篇北漢立國篇最高國策篇風波慘案篇安石罷相篇仲淹三光篇苗劉兵變篇繼遷輝煌篇大遼亡國篇寇準砸人篇天祥之死篇侂胄權臣篇僞齊被廢篇杜杲守城篇北宋六賊篇上金軍渡江篇章楶守邊篇二次南征篇張浚回朝篇劉豫瘋狂篇遼夏交戰篇世祖繼位篇澶淵之盟篇劉整降蒙篇遼帝親征篇開封陷落篇道教之盛篇世忠阻敵篇風雨欲來篇瀟灑撤軍篇伯顏出兵篇徽宗登基篇釣魚之戰篇世忠北伐篇趙桓出城篇永樂築城篇杜杲守城篇蔡京首相篇符離之潰篇大遼內鬥篇局勢動盪篇皇帝反覆篇餘覩降金篇西軍勤王篇最後南侵篇寇準砸人篇岳飛死因篇大金亡國篇邊疆烽火篇北伐前奏篇開封之戰篇議和前奏篇慶曆新政篇理宗登基篇童貫使遼篇三將入朝篇安石進京篇出兵南漢篇大金立國篇宋金議和篇北宋亡國篇趙昀登場篇吳璘撤軍篇朱熹被罷篇
宗弼撤軍篇國之少年篇議和前奏篇北伐前奏篇秦檜入朝篇皇帝反覆篇海陵登場篇亡國前奏篇北遼內亂篇郭逵徵南篇岳飛轉戰篇平定荊湖篇海陵被弒篇戰局轉折篇允文罷相篇天聖七年篇戰局轉折篇宋軍反擊篇海陵被弒篇皇業肇基篇寇準歸來篇蒙金首戰篇孝宗禪位篇布武崇文篇徽宗登基篇確立國本篇向氏登場篇光宗被嚇篇楚州變亂篇北伐前奏篇收復河湟篇蒙古草原篇曲端貶職篇戰局轉折篇趙普罷相篇功虧一簣篇太宗駕崩篇北漢立國篇最高國策篇風波慘案篇安石罷相篇仲淹三光篇苗劉兵變篇繼遷輝煌篇大遼亡國篇寇準砸人篇天祥之死篇侂胄權臣篇僞齊被廢篇杜杲守城篇北宋六賊篇上金軍渡江篇章楶守邊篇二次南征篇張浚回朝篇劉豫瘋狂篇遼夏交戰篇世祖繼位篇澶淵之盟篇劉整降蒙篇遼帝親征篇開封陷落篇道教之盛篇世忠阻敵篇風雨欲來篇瀟灑撤軍篇伯顏出兵篇徽宗登基篇釣魚之戰篇世忠北伐篇趙桓出城篇永樂築城篇杜杲守城篇蔡京首相篇符離之潰篇大遼內鬥篇局勢動盪篇皇帝反覆篇餘覩降金篇西軍勤王篇最後南侵篇寇準砸人篇岳飛死因篇大金亡國篇邊疆烽火篇北伐前奏篇開封之戰篇議和前奏篇慶曆新政篇理宗登基篇童貫使遼篇三將入朝篇安石進京篇出兵南漢篇大金立國篇宋金議和篇北宋亡國篇趙昀登場篇吳璘撤軍篇朱熹被罷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