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五章 小海

倉庫治理和稅收整頓相比更加重要,不僅是關係到國庫的充盈,而且還關係到糧食的保障,俗話說手中有糧,心中不慌,朱由校專門將陳所聞叫來,要求他帶人制定倉庫管理法規,在入庫出庫,定時檢查,臨時抽查,防火,防黴,防盜各方面都制定詳細的規則。並讓魏忠賢在每個倉庫都設置兩名錦衣衛監督,一年一換。

而經濟調查局則設立了倉庫巡視組,可隨時進行抽查,只要發現賬目和實物不符,則整個倉庫所有吏員一起降級降俸,而出事的人則會移交法院審理判刑。

朱由校認爲,只要制度設計合理,有監督機構,這倉庫的管理是不會出大問題的。當然,對於如何防火防盜防黴,那自然要交給研究院的學生去研究了。

朱由校需要修養生息,他準備用十年時間消化已經取得的濟州、新州、大農島、奴爾乾和呂宋及越南等地,先穩定這些地方,大力推行漢化教育,增強各地對中華文化的向心力。同時要通過這些地方向國內輸送糧食,保證國內糧食供應。

而孫承宗在宣府鎮,和蒙古人關係搞得極好。孫承宗面色嚴肅,卻頗得蒙古人信任。因爲蒙古人覺得他是個信人,說什麼就是什麼,從來不會有欺瞞的行爲。與蒙古人的互市活動開展得很是順利。

從隆慶,萬曆以來,與蒙古的互市之處有十一處:大同的得勝堡,新平,守口,宣府的張家口,山西的水泉營,延綏的紅山寺堡,寧夏的清水營,日中衛,平虜衛,甘肅的紅水扁都,高溝寨。

每年開市期間,由大明和蒙古各率兵一部維持秩序。地點一般設在邊牆外,圍着高牆形成一個甕城樣。一般一個地方互市時間大約是半月到一月。

而孫承宗來到宣府後,將本來有些已經廢棄的互市地如紅山寺堡恢復過來,而且將市場常規化,每月開市一次,一次五天。而雙方駐紮的部隊大規模地削減,只保留了兩方各一百人維持秩序。

大明在每個市場內都設立了一個法庭,專門處理雙方的貿易糾紛。法庭對漢蒙一樣對待,並無有偏倚。在交易中大明朝廷專門規定有價格,務使客商有利,夷價無虧。比如上等騸馬一匹十七元,中等騸馬一匹十四元,下等騸馬一匹十二元,而牛羊諸物,也均有價格規定。

這樣的措施使得漢蒙兩方都有獲利,蒙古人是很實誠的,他們感激孫承宗的公正,越來越多的人來到市場進行交易,也爽快地交納給明朝稅務局二十稅一的交易稅,這是大明第一次在與蒙古的交易中獲得稅收,雖然少,但卻是一個了不得的象徵。

大明從蒙古獲得大量的馬匹,牛羊,畜皮,羊毛,這些東西對於蒙古人來說並不珍貴,特別是羊毛,根本是完全沒用的垃圾,而大明竟然願意用錢來買,這使得蒙古人對大明人又是感激,又是鄙夷。

有些蒙古人偷偷將未騸的馬賣給大明人,這種事大明自然是樂見其成的,而蒙古人起先還嚴防死守,禁止有人售賣種馬,但後來發現根本沒有辦法禁絕,也就聽之任之了,只是明面上還是禁止進行種馬交易。

一個月五天雖然比之以前,已經有極大的進步,但離市場較遠的蒙古部落卻沒有辦法跑這麼遠來交易,所以大明這邊組織了一些商隊,進入了草原深處。

魏忠賢和駱思恭商議後,從研究院地理科徵調了部分學生暫時進入廠衛。這些學生心氣很高,無論如何也不願意加入錦衣衛,任文職也不行,所以只好借用。

這些學生以賬房的身份加入到了錦衣衛挑選的商隊中,每個學生配備了十名錦衣衛探子做護衛。魏忠賢交代,無論如何,都要保證學生的安全。

隨着商隊的深入草原,一幅幅地圖被繪了出來,商隊越走越遠,他們穿過歸化城,再經過喀爾喀部最大的活佛哲布尊丹巴呼圖克圖駐錫地敖爾告(宮殿的意思),最後深入到了遙遠的小海,這裡在漢代叫北海,後世叫作貝加爾湖,現在由不裡牙惕部落控制着。

商隊將自己帶着的鏡子,肥皂,蠟燭,茶磚和絲綢拿出來後,受到了這裡的不裡牙惕人的熱烈歡迎。他們用小海中的鮮魚招待商隊,並用沙金來交換商隊的物資。這讓本來準備虧本的商隊不但是沒虧,還賺得比其它的商隊多得多。

各個商隊回到大明後,將地圖交給孫承宗,在地理科學生的拼湊下,北方的地形地勢便慢慢地呈現在面前。孫承宗將地圖複製後送入京城,並向皇帝請求,要在歸化到小海這一帶,建造大量的交易市場。

朱由校將衆大臣召集到雲臺,命人將地圖掛在牆上,他踱到地圖前,用棍子指着小海說道:“這就是蘇武牧羊之北海,朕心中有一個夢想,有朝一日,這小海全境,都爲我大明所有。”

盧象升和熊廷弼跪倒在地道:“主憂臣辱,臣等必爲陛下取來小海。”皇帝說出這樣的話來,他們不得不如此回答,雖然兩人都明白,現在與蒙古人大規模地開戰其實並不是一個恰當的時機。

而文臣們則都默默無語,說實話,在他們看來,大明物產豐富,而蒙古人佔領的草原對大明根本就是無用,大明人又不會放牧,佔來了幹什麼?

孫傳庭身爲兵部尚書,見文臣沒有動靜,只好跪倒道:“陛下,我大明近衛軍,隨時願意爲陛下取得您想要的領土。”

朱由校有些失望,大明的尚武之風還是沒有建立起來,除了這三個不得不出言附合自己的與軍隊有關的大臣,其他大臣根本就不願意去開拓疆土。

他笑道:“起來吧,我們君臣四人,便來看看如何取得小海。”

這話就有些重了,方從哲上前道:“陛下,以前您不是定下國策,對元人只能用懷柔手段,慢慢拉攏分化嗎?現在直取小海,便是欲與蒙古全面開戰,我近衛軍戰力雖強,然人數終究太少,我們雖然在擴軍,但因爲對質量的要求甚嚴,訓練頗費時間,在這個時候勞師遠征,只怕不大適宜,請陛下深思。”

各種求,謝謝支持!

第六章 熊廷弼的第一次下臺第一百零三章 新的幣制第九十八章阿久根激戰第一百九十九章 收復河套(四)第一百章 多鐸進京第一百二十九章 毛文龍的決定第一百四十二章 實地考察第一百三十三章 嫡長子繼承製第一百九十九章 收復河套(四)第二十九遷安鐵礦第三百五十六章 大洋洲第七十三章 安南(八)第三百五十六章 大洋洲第十五章 鐵路與立法第四十七章蘇州抗稅(三)第一百三十三章 準備突圍第十九章 對降將的處理辦法第六十九章蓄勢待發第四十七章蘇州抗稅(三)第一章 沒人把皇帝當回事第九十章 決定建奴命運之戰(四)第兩百七十五章 攻下舊港第兩百九十一章 小海金礦第五十三章戴春風的春風第一百五十八章 溯游而上引子(主角不會重用東林黨,更不會重用圓嘟嘟)第七十一章談判(二)第三章 魯欽的進擊第一百三十八章 算舊賬的來了第三十六章軍銜與勳章第十二章 攻山第一百三十章 失敗的伏擊第七十八章海軍都督第五十三章 帶路黨引起的思考第五十章 機器的用途第三百一十一章 卡斯銳利亞第兩百二十八章 太子上學(一)第七十五章淡水和雞籠第一百一十七章 皇太極之死第四章 上天示警第九十一章 決定建奴命運之戰(五)第三百四十二章 還有這麼窮的地方?第一百三十一章 誓殺皇太極第一百七十七章 查稅(三)第二十二章遼民安置第二十八章京師大學堂(二)第二十三章 開花彈第七十四章 安南(九)第兩百六十二章 追擊林丹汗第一百零二章 避諱之爭第三百六十章 張宗靈的進擊第一百二十一章 覺華島之戰(中)第一百六十六章 軍區第十三章 大撤退第一百四十一章 貧窮是萬惡之源第兩百六十六章 牧羊行動之漠南蒙古第兩百六十八章 傳國玉璽第四十七章蘇州抗稅(三)第兩百五十八章 拍賣開採權第兩百七十八章 北大年請降第十六章礦稅之議第兩百零八章 收復河套(十三)第兩百零九章 收復河套(十四)第八十七章 決定建奴命運之戰(一)第兩百六十六章 牧羊行動之漠南蒙古第一百三十九章 戴春風的演講第一百三十三章 準備突圍第一章 沒人把皇帝當回事第三章 噦鸞宮失火第七十一章 安南(六)第一百章兵器局裡論氣壓第四十一章王丙第十五章貪生怕死第一百零四章 糧食方面的新問題第一百二十九章 毛文龍搶佔雲陽堡第兩百七十四章 進攻亞齊國引子(主角不會重用東林黨,更不會重用圓嘟嘟)第二十章 遼事第一百二十九章 毛文龍搶佔雲陽堡第六十二章兵器的進化第兩百零三章 收復河套(八)第九十七幕府來援第七十一章再見故人(爲第一堂主“朕躬欽處軍國事”加更)第一百三十六章 初戰西班牙第六十二章 初遇海盜第八章 一邊倒的戰事第一百三十六章 皇太極的京師行第四十二章 射向程朱理學的第一炮第一百五十七章 蝦夷和苦夷第一百二十八章 來援第一百零三章 新的幣制第兩百九十二章 金礦拍賣第兩百一十二章 收復河套(十七)第一百一十六章 法律的作用第一百三十九章 戴春風的演講第三章 噦鸞宮失火第一百一十章 中體西用第六十七章 安南(二)第一百四十四章 呂宋的反華運動第兩百三十五章 太子上學(八)
第六章 熊廷弼的第一次下臺第一百零三章 新的幣制第九十八章阿久根激戰第一百九十九章 收復河套(四)第一百章 多鐸進京第一百二十九章 毛文龍的決定第一百四十二章 實地考察第一百三十三章 嫡長子繼承製第一百九十九章 收復河套(四)第二十九遷安鐵礦第三百五十六章 大洋洲第七十三章 安南(八)第三百五十六章 大洋洲第十五章 鐵路與立法第四十七章蘇州抗稅(三)第一百三十三章 準備突圍第十九章 對降將的處理辦法第六十九章蓄勢待發第四十七章蘇州抗稅(三)第一章 沒人把皇帝當回事第九十章 決定建奴命運之戰(四)第兩百七十五章 攻下舊港第兩百九十一章 小海金礦第五十三章戴春風的春風第一百五十八章 溯游而上引子(主角不會重用東林黨,更不會重用圓嘟嘟)第七十一章談判(二)第三章 魯欽的進擊第一百三十八章 算舊賬的來了第三十六章軍銜與勳章第十二章 攻山第一百三十章 失敗的伏擊第七十八章海軍都督第五十三章 帶路黨引起的思考第五十章 機器的用途第三百一十一章 卡斯銳利亞第兩百二十八章 太子上學(一)第七十五章淡水和雞籠第一百一十七章 皇太極之死第四章 上天示警第九十一章 決定建奴命運之戰(五)第三百四十二章 還有這麼窮的地方?第一百三十一章 誓殺皇太極第一百七十七章 查稅(三)第二十二章遼民安置第二十八章京師大學堂(二)第二十三章 開花彈第七十四章 安南(九)第兩百六十二章 追擊林丹汗第一百零二章 避諱之爭第三百六十章 張宗靈的進擊第一百二十一章 覺華島之戰(中)第一百六十六章 軍區第十三章 大撤退第一百四十一章 貧窮是萬惡之源第兩百六十六章 牧羊行動之漠南蒙古第兩百六十八章 傳國玉璽第四十七章蘇州抗稅(三)第兩百五十八章 拍賣開採權第兩百七十八章 北大年請降第十六章礦稅之議第兩百零八章 收復河套(十三)第兩百零九章 收復河套(十四)第八十七章 決定建奴命運之戰(一)第兩百六十六章 牧羊行動之漠南蒙古第一百三十九章 戴春風的演講第一百三十三章 準備突圍第一章 沒人把皇帝當回事第三章 噦鸞宮失火第七十一章 安南(六)第一百章兵器局裡論氣壓第四十一章王丙第十五章貪生怕死第一百零四章 糧食方面的新問題第一百二十九章 毛文龍搶佔雲陽堡第兩百七十四章 進攻亞齊國引子(主角不會重用東林黨,更不會重用圓嘟嘟)第二十章 遼事第一百二十九章 毛文龍搶佔雲陽堡第六十二章兵器的進化第兩百零三章 收復河套(八)第九十七幕府來援第七十一章再見故人(爲第一堂主“朕躬欽處軍國事”加更)第一百三十六章 初戰西班牙第六十二章 初遇海盜第八章 一邊倒的戰事第一百三十六章 皇太極的京師行第四十二章 射向程朱理學的第一炮第一百五十七章 蝦夷和苦夷第一百二十八章 來援第一百零三章 新的幣制第兩百九十二章 金礦拍賣第兩百一十二章 收復河套(十七)第一百一十六章 法律的作用第一百三十九章 戴春風的演講第三章 噦鸞宮失火第一百一十章 中體西用第六十七章 安南(二)第一百四十四章 呂宋的反華運動第兩百三十五章 太子上學(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