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八章 佔領鄂木斯克

化龍城這裡的土地很肥沃,而且基本是算是平原,所以移民來了以後,只是簡單地將地淺耕後,便露出了油油的黑土。將官府發下來的種子種進地裡後,移民們將分給自己的房子稍做收拾後,便已經無事可做了。

曹變蛟選擇在這個時候招工,正好讓移民們於閒暇之餘增加一些收入,自然受到了移民們的歡迎。後來有些韃靼人也來問,是否需要他們幫忙。明軍自然沒有拒絕的道理,所以最後組成了以移民爲主,韃靼人和哈薩克人爲輔的國際基建隊。

基建隊並沒有直接去修城堡,而是先按照設計科或的線,修築從化龍城到城堡的大路。這裡主要是平原,所謂的修路不過是把路與周圍的地分開來,在路兩邊栽上行道樹,然後對路面稍做整飭,再在上面鋪上一層砂土,大路便修成了。即使只是這樣簡單的修一下,這大路看起來比國內的水泥路也差不了多少。

如果從天下往下看,化龍城居於正中,分出十條筆直的道路通到遙遠的地方,道路盡頭便是城堡的所在。

道路修好後,便開始了城堡的建設。移民用火燒的辦法將山上的石頭剝離開來,然後用馬車將一塊塊的石頭運到建設點,曹變蛟對城堡的要求是高而堅固,平時可以容納五百名士兵生活,戰時可以成爲附近移民的避難所,而城堡的設計當然也是研究院設計科的事。

設計科在原來國內小塢堡的基礎上,參考了皇帝陛下畫出的棱堡的圖形,設計出一種介於兩者之間的堡壘。按照設計科的想法,五百人在這個堡壘內守衛,對付兩萬以內沒有火炮的敵軍應該毫無壓力,而且還能給敵人以大量的殺傷。至於有火炮的敵軍,那就要看敵軍的火炮能不能攻破堡壘的防禦了,反正設計科現在對標的是明軍陸軍攻城用的十二斤炮,用十二斤炮是不能對堡壘造成有效傷害的。

而堡壘上的防禦炮可不象攻城炮,便是用十八斤炮甚至用軍船上的二十四斤炮也沒有問題,如果用十八斤炮的話,那麼在堡壘周圍兩裡多的範圍,都將是敵人的禁區。敵人靠近都不可能,那又如何能夠攻城呢?

曹變蛟認爲設計科是不是想得太複雜了,參謀部會同意在這些堡壘上安放十八斤炮嗎?隨着明軍在北方進一步的西進,這裡的敵人就只有哈薩克汗國了,哈薩克汗國敢進攻明軍?難道是自己把他們還揍得不厲害?

他和設計科帶隊的教授聊過這個問題,教授無奈地說道:“這話我來之前也問過參謀部,參謀部說,陛下要求加強化龍城及其周圍城堡的戰鬥能力,不說十八斤炮,便是需要二十四斤炮也要保證供應。我私下地問了盧學士,盧學士只說,陛下對宗教國家抱着很大的警惕性,這就是爲了防備哈薩克汗國的。”

曹變蛟想起在圍攻阿拉木圖時,那些哈薩克武士拿着刀對着火銃陣衝鋒的樣子,雖然明知道衝上來是個死,但他們沒有一個退縮,而且臉上似乎有着奇怪的神情,覺得送死其實是件好事。他點了點頭,有些明白了皇帝的顧慮。

不久兵器局的人來到化龍城,向他開列了一長條的單子,讓他派人蒐集硫磺和硝石等物,並且告訴他,皇帝陛下已經決定在這裡修建一座兵工廠了。而鐵道部也派人開始勘探從化龍城到託木斯克的鐵路線,國內的移民源源不斷地來到化龍城,朝廷更是派了一名文官來任化龍府知府。他心裡明白,化龍城將會被打造成大明重要的軍事基地和糧食基地,會成爲明軍向西北甚至是向南進軍的基地。

兵器局在化龍城的堡壘附近徵了一大片土地,開始建設兵工廠。因爲化龍的鋼鐵廠已經開始產出鋼鐵了,兵器局先開始製造機器,等到機器製得差不多時,蒐集的物資已經運到了,正好開始製造武器。

化龍兵工廠首先製造的是大炮,一律是十八斤炮,首先安裝在化龍軍城上,然後安裝在各堡壘上。一座堡壘安裝了二十門十八斤炮,各個方向上平均分佈,形成了對堡壘外的火力全覆蓋。

兵工廠造的火銃,除了原來就有的燧發火銃外,還另外造了一種短銃管的火銃,這樣整個火銃只有兩尺長,是專門給騎兵用的。這樣騎兵在馬上就可以用這種火銃攻擊敵人了。當然,射程和準確性比原來的長火銃會差一些,但在馬上作戰,距離又近,這些缺點並不會影響到它的實用性。

不久,曹文詔派了一個旅來到化龍城,這個州的來到使得化龍城的明軍達到了近兩萬人。曹變蛟這纔有足夠的兵力將各個堡壘的人配齊全,大炮裝上去,除了堡壘的五千人,化龍城有了近一萬人,即使這時候哈薩克汗國進攻,他也不怕了。

也許是上次被曹變蛟和巴圖爾打得狠了,哈薩克汗國一直沒有進攻,甚至連進攻的意思都沒有。據曹變蛟派出的探子回報,哈薩克汗國似乎出現了爭嫡的把戲,一時根本不可能有精力來對付化龍城。

曹變蛟心下稍定,既然哈薩克汗國不敢打自己,那自己可不可能打過去,先佔點地方再說呢?他向曹文詔請戰,要求趁機向哈薩克汗國進攻。

曹文詔回信駁回了他的要求,只讓他在化龍城操練士兵,等待下一步的行動方案。並且嚴厲地禁止任何向哈薩克汗國挑釁的行爲。

曹文詔之所以嚴禁向哈薩克汗國挑釁,是因爲總參謀部把化龍城定位成現階段向南的終點,明軍的主力方向還是向北向西。而這個時候,孫撫民已經在派遣了足夠多的小分隊後,摸清了附近的形勢,起兵向西突進了八百多裡,佔領了位於額爾齊斯河沿岸一個叫做鄂木斯克的地方。

而曹文詔在接到孫撫民的報告後,明軍又一次開始西移,北海軍區的駐地移到了鄂畢城。

第兩百一十章 收復河套(十五)引子(主角不會重用東林黨,更不會重用圓嘟嘟)第八十六章 大家一起賭第八十六章太子第四十章 內閣的衝突第一百五十一章 不枉穿越一場第一百一十一章懼內的德川秀忠第二十章 大喪事第五十一章建奴惡毒第三百五十五章 鐵道連通兩洋第十三章 大撤退第兩百一十一章 收復河套(十六)第四十二章 射向程朱理學的第一炮第十九章 三觀不合(先更一千,下午三千)第四十二章劉興祚第一百八十二章 查稅(八)第二十九章 初戰(一)第九十三章 大難來時各自飛第五章 哭太廟第兩百八十八章 底定中南半島第二章 初見第兩百三十二章 太子上學(五)第一百九十五章 小海第一百四十九章 黑峪第兩百三十二章 太子上學(五)第四十一章王丙第兩百三十五章 太子上學(八)第一百一十九章 戰前準備第一百九十六章 收復河套(一)第九十六章 樹倒猢猻散第二十三章 開花彈第一百二十四章 無條件投降第一百三十二章 新曆法實施第六十一章 釜底抽薪第六章 熊廷弼的第一次下臺第三百三十一章 濟南第七十三章廉政公署第一擊(二)第三百章 史可法知海西第兩百二十五章 《兒童保護法》(上)第兩百九十八章 紙幣發行第六十三章一封信第一百零四章談判第一百三十九章 戴春風的演講第九章佈局海上第一百七十七章 查稅(三)第四十七章撤海州遼民第六十五章辦工廠第五十章 機器的用途第一百一十五章楊漣也會殺人第三十二章 研究院的學生們(一)第二十章遼東第一大俠第一百八十四章 查稅(十)第一百五十三章 賭博第二十五章 西南不穩第二十九遷安鐵礦第一百二十五章 新安堡之戰第三百三十三章 窮得有道理第十七章 由之知之第十三章 寶珠的禮物第六十四章 耕者有其田的試點(二)第三十章開平煤礦第三百零四章 甘州的回回第五十六章建奴來援兩百八十六章 東籲局勢第一百零三章朝堂議日和第三百四十九章 用軍隊修鐵路第七十九章 問話熊廷弼(感謝第一護法朕躬欽處軍國事支持)第四十二章劉興祚第六十七章 張家口第兩百二十七章 新年祝詞第三百四十九章 用軍隊修鐵路第八十九章 決定建奴命運之戰(三)第二十九遷安鐵礦第一百三十五章 劍指南海第十七章 幣制改革第六章 檢舉箱第一百二十三章 自古成功在嘗試第兩百九十九 科舉與文化第四十三章 戰成 都第一百五十五章 向五鬼宣戰第四十七章撤海州遼民第二十章 遼事第七十二章 安南(七)第一百二十六章 北直隸平地運動第一百三十八章 算舊賬的來了第三十一章 《大明科學報》第一百四十五章 春心蕩漾魏公公第六十七章 安南(二)第兩百一十二章 收復河套(十七)第二十九遷安鐵礦第三百五十一章 教廷退讓第兩百八十九章 打開交流之門第三十章開平煤礦第兩百八十二章 再下萊林第兩百二十七章 新年祝詞第六十一章 征途是大海第一百四十章 在呂宋的新政體設想第兩百零八章 收復河套(十三)第十五章 賞燈賞月賞寶珠第十三章 傳教士(一)
第兩百一十章 收復河套(十五)引子(主角不會重用東林黨,更不會重用圓嘟嘟)第八十六章 大家一起賭第八十六章太子第四十章 內閣的衝突第一百五十一章 不枉穿越一場第一百一十一章懼內的德川秀忠第二十章 大喪事第五十一章建奴惡毒第三百五十五章 鐵道連通兩洋第十三章 大撤退第兩百一十一章 收復河套(十六)第四十二章 射向程朱理學的第一炮第十九章 三觀不合(先更一千,下午三千)第四十二章劉興祚第一百八十二章 查稅(八)第二十九章 初戰(一)第九十三章 大難來時各自飛第五章 哭太廟第兩百八十八章 底定中南半島第二章 初見第兩百三十二章 太子上學(五)第一百九十五章 小海第一百四十九章 黑峪第兩百三十二章 太子上學(五)第四十一章王丙第兩百三十五章 太子上學(八)第一百一十九章 戰前準備第一百九十六章 收復河套(一)第九十六章 樹倒猢猻散第二十三章 開花彈第一百二十四章 無條件投降第一百三十二章 新曆法實施第六十一章 釜底抽薪第六章 熊廷弼的第一次下臺第三百三十一章 濟南第七十三章廉政公署第一擊(二)第三百章 史可法知海西第兩百二十五章 《兒童保護法》(上)第兩百九十八章 紙幣發行第六十三章一封信第一百零四章談判第一百三十九章 戴春風的演講第九章佈局海上第一百七十七章 查稅(三)第四十七章撤海州遼民第六十五章辦工廠第五十章 機器的用途第一百一十五章楊漣也會殺人第三十二章 研究院的學生們(一)第二十章遼東第一大俠第一百八十四章 查稅(十)第一百五十三章 賭博第二十五章 西南不穩第二十九遷安鐵礦第一百二十五章 新安堡之戰第三百三十三章 窮得有道理第十七章 由之知之第十三章 寶珠的禮物第六十四章 耕者有其田的試點(二)第三十章開平煤礦第三百零四章 甘州的回回第五十六章建奴來援兩百八十六章 東籲局勢第一百零三章朝堂議日和第三百四十九章 用軍隊修鐵路第七十九章 問話熊廷弼(感謝第一護法朕躬欽處軍國事支持)第四十二章劉興祚第六十七章 張家口第兩百二十七章 新年祝詞第三百四十九章 用軍隊修鐵路第八十九章 決定建奴命運之戰(三)第二十九遷安鐵礦第一百三十五章 劍指南海第十七章 幣制改革第六章 檢舉箱第一百二十三章 自古成功在嘗試第兩百九十九 科舉與文化第四十三章 戰成 都第一百五十五章 向五鬼宣戰第四十七章撤海州遼民第二十章 遼事第七十二章 安南(七)第一百二十六章 北直隸平地運動第一百三十八章 算舊賬的來了第三十一章 《大明科學報》第一百四十五章 春心蕩漾魏公公第六十七章 安南(二)第兩百一十二章 收復河套(十七)第二十九遷安鐵礦第三百五十一章 教廷退讓第兩百八十九章 打開交流之門第三十章開平煤礦第兩百八十二章 再下萊林第兩百二十七章 新年祝詞第六十一章 征途是大海第一百四十章 在呂宋的新政體設想第兩百零八章 收復河套(十三)第十五章 賞燈賞月賞寶珠第十三章 傳教士(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