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4章 大唐的財稅

于志寧很快的理解了李世民突然跑出來拉偏架的意思,長孫順德心裡也是一鬆,孫享福則是暗中讚歎李世民的管理手段高絕。

給予那些貪污的官員一個填補虧空的機會,不僅不會影響改革,還能夠追回很大一筆被他們貪污的款項,是當下最合適的處理方法,能夠將他剛纔的警告聽進去,將貪污的款項填補回來的人,還算有的救。

至於那些死硬份子,既然連皇帝的面子都不給,那麼定罪抄家,李世民乾的也沒有任何心理負擔,其它大臣也不好再出來說什麼。

不過,這只是今天早朝的一道開胃菜,長孫順德這人打仗還算馬馬虎虎,在官場玩政治,就是分分鐘被人利用的傻帽一個。

在大殿上安靜下來之後,馬上就有官員出列上奏了,是吏部右侍郎張說。

“陛下,朝廷各部對於人手的需求都非常大,如果全部按照需求取士,那麼官員的數量,只怕比原本要多出兩三倍,即便是我吏部目前只是負責考評官員和培訓官員,也都出現人手大量不足的現象。

如此下去,頭一兩年時,朝廷以實習生的待遇供給這些人還算好,若今後這些人都成爲了實職官員,那麼,朝廷在官員俸祿的開支上,起碼要增加兩三倍,屆時,朝廷的財稅,恐怕承受不起。

是以,臣建議,地方官員的職權,還是全部由現有的主事官員兼任的好,如此,能夠大量縮減朝廷開支,也不至於讓官員在地方上太清閒。”

張說此言,明着是爲朝廷考慮,其實,是代表了那些不願意放權的地方官,委婉的向李世民表達了意願。

同時,也否定了蕭瑀和孫享福按照朝廷需求,大面積取士的新科舉制度,如此一來,李世民的此次改革,就只是名不副實的在長安或者關中,小範圍的玩玩了。

張說在吏部已經是三把手的位置,他出來發言,基本就是代表吏部的態度了,一個主管官員的部門,以公而論,官員的數量越多,他們的職權就越大,是好事,然而他們卻跳出來反對朝廷增加官,這就讓人稀奇了。

李世民看了看同樣有些不解之色的吏部尚書溫彥博,再度開口道,“卿等以爲如何?”

在李世民心裡其實也有一本賬,關中實行了官員俸祿改革之後,雖然爲朝廷收回了大量的土地,增加了數十萬戶直接納稅的自耕農,稅收增加了一些,但開支,也比以前大了一些。

光是官員俸祿這一塊,國庫每月都要往外掏十多萬貫的現金,如果全國都改,那麼這個支出至少要翻三倍,也就是三四十萬貫左右,一年下來,光是有編制的官員的俸祿支出就要達到五百萬貫左右,若是算上所有地方衙門的吏員,雜役,以及辦公用度之類的開支,起碼是一千萬貫以上。

以往朝廷直接用職田的產出給官員發九成左右的俸祿,吏員雜役的俸祿,由官員自己負擔,需要支付的現金很少,這樣,每年朝廷差不多有兩三百萬貫的結餘,至於改革之後能有多少結餘,其實關中作爲基礎來算,就能大致知道全國的情況。

按照長孫無忌報給他的數據,關中從年初截止十月,創總稅收三百七十九萬貫,全年算滿,差不多四百萬貫多一點,倒是足夠支撐朝廷中樞,和關中所有衙門的支出的,還能有一百萬貫左右的盈餘。

但關中以外的其它地方卻未必能夠做到,他們雖然不像關中,需要負擔中樞朝臣俸祿這一個支出大頭,但他們的稅收產出也少的多,因爲關中今年是兩季種植,而且,大部份都是用新農業技術種植的經濟作物,商業之發達,也是其它地方無可比擬的。

也就是說,就算在情況比較好,不鬧天災的情況下,全國的總稅收,在承受了官員俸祿改革的支出之後,結餘也不會比以往多出多少,但把中低級官員的數量增加兩到三倍,那麼光是俸祿上的開支,每年起碼就要增加好幾百萬貫,就是把朝廷的所有稅收結餘花光了,都未必夠。

可萬一出現天災怎麼辦?萬一要對外戰爭怎麼辦?

這些問題李世民不得不考慮,所以,即便明知道張說是在阻撓改革,他也不得不和顏悅色的找大臣們問計。

對於這樣比較現實的問題,即便是房玄齡,長孫無忌,蕭瑀這樣的智者,也一籌莫展,然而,正當張說準備開口逼皇帝拍板的時候,幾位頂尖大佬的目光,都看向了孫享福,他們覺得,既然這官員俸祿制度改革,以及科舉制度改革都是孫享福提出來的,那麼,他就一定有解決的辦法。

“正明,你是不是有什麼話要說?”

“呃,那個,好像,應該,是吧!”

本來還想看看有多少人蹦躂出來搞事情的孫享福,被房玄齡這麼一問,也不好意思再裝鴕鳥了,出班道,“陛下,朝廷按照需求大面積取士,是因爲要擴大產出,增加收入,使得地方政治民生管理再上一個臺階,張侍郎所說的,朝廷的官員羣體擴大兩三倍,開支會增加兩三倍,朝廷財稅負擔不起之言,臣不敢苟同。”

你不是錢來說事麼,哥就來給你說說錢的事。

聽了孫享福的話,李世民頓時一喜道,“孫卿有何妙論,還請細細道來。”

得了李世民的‘卿’字稱呼,又獲得了發言准許,孫享福才道,“朝廷今科所取之士,要在兩三年之後纔會逐步轉正爲朝廷官員,即便是成爲了官員,最開始,也都是些中低級官員,就算按照取士五千人,轉正三千人算,每年的俸祿支出也不過是五百萬貫左右。”

按照官俸改革制度,七品的上縣縣令主官,月俸是三百貫,中下縣逐級減二十貫,而到普通七品佐官的時候,才一百六十貫,至於人數更多的八九品小官,卻是連一百貫都沒有,因爲八九品基本就不存在主政官員了。

且不說這三千人能夠在兩三年後當七品主政官員的,連半成都不會有,就算有,半成,也就是一百多個主官,月俸祿加起來,不過兩三萬貫而已,其餘的人,全部按一百多貫算,整體加起來,也不會超過四十萬貫,一年就是四百多萬貫,孫享福說五百萬貫,已經是多說了一成左右,大臣們都不是傻子,在心裡默默計算了一下,就不再敢出聲了。

因爲,他們根本沒有孫享福那麼敢想,一屆科舉總共八千多人蔘考,你就取中五千人?這不是兒戲嗎?

所以,他們只是按照一千人左右算的,得出來的結論就是,就算這些取中者全部當官,全部做正七品以上的主政官,五百萬貫也是綽綽有餘的。

“不過是五百萬貫?孫都督您可說的輕巧,朝廷現在每年結餘的稅收,可才三百萬貫左右而已。”張說逮到了一個機會,立即插嘴道。

然而,孫享福並不以爲意,笑道,“本督不用‘區區’來形容五百萬貫,已經是怕朝堂上的大臣們年紀大,心臟不好,容易出事。張侍郎可不要用現在的稅收量,來計算兩三年以後的開支,這不是一個概念。”

孫享福這一麼一說,李世民瞬間就懂了,大唐的稅收,每年都是在增加的,等到兩三年以後,未必就負擔不起那五百萬的開支,既然這事有搞頭,他就不能讓阻撓改革的人冒頭了,用手掌向張說按壓道,“張侍郎你先回班稍待,讓孫卿把話說完再問。”

被李世民禁言,張說不敢表現出不爽,拱手施禮之後,便往朝班中退去,將中間奏事的位置,留給孫享福一人表演。

“陛下,臣剛纔計算的開支,可都是按照官俸制度改革之後大致計算出來的,也就是說,即便朝廷真的把官員羣體擴大兩三倍,取中的三千人全部轉正爲官,開支也纔會增加五百萬貫而已。

其實,通過關中的稅收和以往的對比,大致就可以算出,官俸在大唐整體改革之後,朝廷一年的總稅收,和總開支。這方面數據,臣請長孫尚書先公之於衆,纔好有根據的說。”

“然也,輔機就出來給衆卿講講吧!”

李世民點頭批准了,長孫無忌便出班道,“陛下,關中貞觀二年官俸制度沒有改革之前,官員九成以上的俸祿,都是職田封地產出,朝廷將收上來的錢糧布錦等全部折算成錢,大致能結餘七十萬貫左右,佔全國稅收結餘的兩成多一點。

關中貞觀三年二月全面實行了官俸制度改革,截止十月,創總稅收三百七十九萬貫,除去支用關中官員全年所有俸祿,地方吏員,雜役的薪俸,以及皇宮的供給,結餘一百萬貫當無問題,預計佔全國總稅收的一成五左右。”

這是什麼情況?只是一個官俸制度改革,居然能讓關中的財稅結餘增加三成,可結餘明明多了三十萬貫,怎麼從佔全國稅收結餘的兩成多,變成了一成五左右呢?

按照關中的產出來算,其實總稅收額度,是佔全國一半以上的,因爲李唐幾乎把大部份的精力,都放在了治理關中,然而,關中的產出,卻需要供養朝廷的大臣以及皇室,這是李唐除國戰之外,最大的開支項,以致於關中地區的結餘並未佔到全國稅收結餘的多大份額,一旦地方稅收大增,那麼,關中的結餘份額,就容易被比下去。

長孫無忌說的這個數據裡面包含的信息量太大了,不傻的官員已經想到了很多點,比如,關中今年用新的種植技術,種植了大量的經濟作物,還有善陽的貿易總量和產出增幅十分巨大,江南糧食產量增幅巨大等等等等,導致國家的稅收,想比去年,肯定有一個大的漲幅,倒是沒有人懷疑他報出來的這個數據。

當然,想到了這些點之後,衆位大臣也有一些咂舌,一百萬貫的結餘,只佔全國總稅收結餘的一成五左右,那豈不是說,朝廷今年的總稅收結餘,會達到六百多萬貫,比去年翻一倍以上?

想想去年的那個數據,不過是在大災之年創造出來的,似乎,翻一倍這個數據,也不是那麼難以接受。

第762章 出使大食第120章 急至嶺南第631章 制度出臺第654章 推動新型房屋發展第465章 陰謀進行時第606章 吐蕃的有趣決定第448章 偶然碰到的小事第九十一章 歡樂繼續第670章 推動教育改革第454章 軍議第706章 開武舉第一章 落後的農耕社會第695章 怎麼纔能有驚喜第233章 善陽的吃喝玩樂第707章 美好的暢想第486章 醫療體系升級第688章 帝后品嚐新作物第691章 瘋狂的股價第691章 瘋狂的股價第448章 偶然碰到的小事第261章 俘虜到善陽第451章 誤會第530章 互爲良師第279章 李世民的智慧第三十三章 望景峰上第160章 如何善後第306章 關中計劃的推進第258章 拍賣結束第330章 四部臣服第五十章 豆腐它有關政治第161章 各方求情第714章 航海人第十二章 告狀第五十一章 亂兵第190章 旱災來了第600章 信到長安第178章 達成協議第十九章 七宗五姓第478章 城下圍殺第237章 商品推介會第287章 宴會第728章 輕輕揭過第157章 碼頭交戰第498章 劉永的當官經歷第五十九章 惡客上門第二十五章 酸菜魚出鍋第113章 溪村第494章 鋼琴和初級顯微鏡第355章 剖腹產子第132章 進了寶地第136章 政治新星馬周第760章 治理難第一百零三章 回村種菜第521章 教育長孫衝第五十六章 編排話劇第604章 擺鐘第763章 亞歐一統第472章 急回關中第723章 又見祿東贊第484章 定襄的核心產業第286章 宴會開始第711章 誣告第613章 和李泰談談心第153章 武家坐客第688章 帝后品嚐新作物第461章 幸福來的太突然第416章 看似溫和的策略第270章 戲劇院第404章 慰問工人第294章 給虞家開闢的產業第八十六章 籌備春晚第290章 慰問百姓第697章 小震驚一下第750章 爭相做源頭第565章 對於惡客的態度第118章 殺倭第285章 上朝第623章 孫大力的辦公室第191章 朔州的規劃第九十一章 歡樂繼續第569章 忽悠希拉剋略第237章 商品推介會第680章 新的國家方向有一些話,跟大家說說第277章 玩脫第二章 餓了吃蟲子第623章 孫大力的辦公室第414章 談妥第118章 殺倭第238章 都來了第697章 小震驚一下第538章 主動跳出來了第697章 小震驚一下第692章 擴張的引子第598張 複製和引進第647章 不能說的秘密第709章 軍人正確的價值觀第554章 全面佈局第452章 要跑偏的李承乾第688章 帝后品嚐新作物
第762章 出使大食第120章 急至嶺南第631章 制度出臺第654章 推動新型房屋發展第465章 陰謀進行時第606章 吐蕃的有趣決定第448章 偶然碰到的小事第九十一章 歡樂繼續第670章 推動教育改革第454章 軍議第706章 開武舉第一章 落後的農耕社會第695章 怎麼纔能有驚喜第233章 善陽的吃喝玩樂第707章 美好的暢想第486章 醫療體系升級第688章 帝后品嚐新作物第691章 瘋狂的股價第691章 瘋狂的股價第448章 偶然碰到的小事第261章 俘虜到善陽第451章 誤會第530章 互爲良師第279章 李世民的智慧第三十三章 望景峰上第160章 如何善後第306章 關中計劃的推進第258章 拍賣結束第330章 四部臣服第五十章 豆腐它有關政治第161章 各方求情第714章 航海人第十二章 告狀第五十一章 亂兵第190章 旱災來了第600章 信到長安第178章 達成協議第十九章 七宗五姓第478章 城下圍殺第237章 商品推介會第287章 宴會第728章 輕輕揭過第157章 碼頭交戰第498章 劉永的當官經歷第五十九章 惡客上門第二十五章 酸菜魚出鍋第113章 溪村第494章 鋼琴和初級顯微鏡第355章 剖腹產子第132章 進了寶地第136章 政治新星馬周第760章 治理難第一百零三章 回村種菜第521章 教育長孫衝第五十六章 編排話劇第604章 擺鐘第763章 亞歐一統第472章 急回關中第723章 又見祿東贊第484章 定襄的核心產業第286章 宴會開始第711章 誣告第613章 和李泰談談心第153章 武家坐客第688章 帝后品嚐新作物第461章 幸福來的太突然第416章 看似溫和的策略第270章 戲劇院第404章 慰問工人第294章 給虞家開闢的產業第八十六章 籌備春晚第290章 慰問百姓第697章 小震驚一下第750章 爭相做源頭第565章 對於惡客的態度第118章 殺倭第285章 上朝第623章 孫大力的辦公室第191章 朔州的規劃第九十一章 歡樂繼續第569章 忽悠希拉剋略第237章 商品推介會第680章 新的國家方向有一些話,跟大家說說第277章 玩脫第二章 餓了吃蟲子第623章 孫大力的辦公室第414章 談妥第118章 殺倭第238章 都來了第697章 小震驚一下第538章 主動跳出來了第697章 小震驚一下第692章 擴張的引子第598張 複製和引進第647章 不能說的秘密第709章 軍人正確的價值觀第554章 全面佈局第452章 要跑偏的李承乾第688章 帝后品嚐新作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