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二章 千里傳書爲販紙

“那兩本拿出來,讓我等瞧一瞧吧。”

“非也,像通典這般著作,可以說是重寶了,而今還沒有傳遍天下,蘇遼手中的,那可就是孤品,豈能等閒待之,所以實不可輕易授人。”

“是極是極,若是一個不小心有了損毀,那可就是大損失了,焉知陳先生再寫的時候,會不會有所遺漏?”

幾位大家見了蘇遼的反應,又都上前解釋起來,但話裡話外的意思卻很清楚,就是想要把書要到手。

這麼多的競爭對手一起出頭,王衍這位老先生也有些急眼的,但他也不斥退旁人,因爲並無合適的理由,只是走到了蘇遼的跟前,問道:“蘇小子,你看老夫這老胳膊老腿的,不知道什麼時候兩腿一蹬,眼睛一閉,就過去了,你忍心不給老夫看麼?”說着,臉上還露出了黯然之色。

蘇遼一聽這話,再看其他人的表情,知道必須得表態了,但給誰也都不合適,於是念頭一想,回憶起陳止交代自己的任務,知道是展現價值的時候,便將那布包取開,將兩冊書取了出來。

衆人這情緒立刻就都激動起來,目光一掃,落在那兩本書的封面上,正好看到了《通典經論》和《通典道論》這兩個名字,馬上就都躍躍欲試,有心要討要過來,好好看着。

離着最近的王老頭,那蒼老的面孔上,更是浮現出激動的紅暈,以爲即將得手。

但沒有想到,蘇遼卻是拿着這兩本書,朝着周圍的衆人,深深地行了一禮,隨後說着:“還請諸位先生理解,蘇某纔來,實際上是爲了陳太守的一項事物,諸位請看……”

他這麼一說,在場的人都是一頭霧水,不知緣由何在,卻還是耐着性子的去聽。

跟着他們就看到,蘇遼翻看了一本書,但沒有翻到內容,只是停留在目錄的地方,指着一出空白,對衆人說:“諸位且看這紙張。”

本來,一羣人都是盯着那目錄看的,都露出了思索之色,蘇遼翻開的這本,正是那經論卷,其中涉及的,大部分是儒家的典籍,但衆人卻注意到,這書的目錄不是以典籍名稱爲引子,而是提到了許多的歷史事件,立刻就明白過來,知道這本經論,走的也是法論、佛論那樣的路,是以歷史爲脈絡,講述內容。

不過,單純靠着目錄標題,他們能知道的內容十分有限,很多地方還看的疑惑,不得其解,是以要思索片刻,隨後聽到了蘇遼的提醒,他們終於注意到承載通典文字的紙了。

實際上,蘇遼最早的時候,已經提到紙了,但無論是王衍,還是其他人,心思根本就不在這個上面,不要說他們,連趙遠最初都沒來得及在這上面做文章,其根源就是被通典的內容本身,吸引了全部的注意力。

這個情況,也讓蘇遼非常感慨,但也更加意識到了肩膀上的任務和使命。

此時,他舊事重提,面臨的局面,依舊沒有太大的改變,儘管衆多大家,都注意到了這紙張的特殊,也有人嘖嘖稱奇,但他們的心神,更多還是被通典的內容吸引過去了,絲毫也沒有深究紙張的意思。

見此情景,蘇遼越發無奈,不得不深深感慨,自己背後的那位太守,在這著作一項上,實在是太過傑出,以至於都反客爲主,影響到了本意,不知道這一點,陳止在安排的時候,有沒有預料到。

但現在不是他感慨的時候,於是只能把打好腹稿仍到一旁,乾脆直接的說道:“其實這件事,是這樣的,我此來洛陽,爲的就是將這通典的幾冊書交給趙遠先生。”

邊上的衆人,見蘇遼神色有些肅穆,也都壓下心思,先不催促,打算看看他能說出身來。

而一聽到這裡,旁人還未如何,人羣中就有人懷疑,陳止特地安排蘇遼送書過來,莫非真是打定了主意,要破壞了這次佛評?樂起難道真說到點子上了,他是被冤枉的?

但接下來蘇遼的話,卻讓人大跌眼鏡。

“只是此來的本意,其實不是要將通典推行天下,而是要讓諸位注意到這紙,這紙乃是我家太守,在代郡所立紙坊出產,白而無瑕、通透晶瑩、表面光滑,比之當世的諸多紙張,不知道高到哪裡去了,所以他想到了在洛陽爲官時與諸君結交,便想着讓你們也知道這白紙的好處,但又擔心被南邊紙貶低,所以才寫了這部通典,送來洛陽,讓趙君先過目,再請他代爲張羅。”

這些話,有一部分是蘇遼見機行事的說法,但其中的主幹,卻是陳止交代的,在蘇遼離開代郡之前,陳止就寫了一份章程,其中便包括了些許說辭。

只不過蘇遼這番直言,卻說得在場衆人錯愕不已,一個一個的表情,可謂精彩至極!

尤其是那王衍老先生,更是瞪大了昏花老眼,表情古怪,彷彿一時之間無法接受這個事實。

過了好一會,那王覽才艱難開口問道:“蘇遼,你的意思是說,這篇通典之所以被寫出來,其實是爲了宣揚這紙?”

其他人聞言,也都是一臉緊張的盯着蘇遼,表情複雜,心中的念頭更是複雜無比。

通典的價值、內容,以及其意義,已經不消多說了,好好的佛評因爲通典法論而局面混亂,因爲通典佛論,乾脆就不用開了,這麼多的法師、大家聚集在這裡,都是洛陽的頂尖人物,連他們都對通典兩冊給予了高度評價,雖然沒有人明說,但傳揚後世那是板上釘釘的事了,否則王衍等人也犯不着爲此而顯露出爭奪的架勢。

但這麼一個可以稱之爲劃時代的著作,其本意居然只是爲了推銷紙張?這個目的,在他們看來已經不能說是玩笑了,簡直是不可思議!

若是真的,那麼那些個辛苦了一生,爲學半輩子,只是爲了寫出自己的感悟,抒發一家之言的人,會如何作想。

這麼一想,他們都覺得這不該是真的。

但蘇遼卻點了點頭,如是說道:“正是如此,不過這部通典也是我家太守籌謀許久了,他在洛陽爲官的時候,就已經着手準備,帶着不少手稿前往代郡,知道最近才成書幾本,也是一番心血啊。”

蘇遼也曾經是爲學之人,當然知道面前這些人的想法,因此給了他們一個臺階下,說明陳止作書,可不是那麼隨意的,也是準備了很久的,配合不久之前就在洛陽流傳的傳聞,說陳止要做大典,讓整個事情順理成章。

果然,王衍等人聽到這裡,心裡好受了許多,但依舊有難以接受的部分,那王衍老先生,更是看向趙遠,詢問一句:“守一派人送書給你,到底是因爲什麼,是爲了佛評,還是爲了石林評價,又或者像他所說的,只是爲了……爲了那紙。”

“當然是爲了讓諸位評點!”趙遠這個時候,還是懂得要圓滑一些的,先是給了個定調,隨即話鋒一轉,“不過,他這寫書的紙,確實非同一般,諸位只要仔細看看就知道的,不光品相甚佳,摸起來光滑無比,更難能可貴的是,筆墨點在上面,也不會有侵染、擴張的痕跡,那筆跡的邊緣,更是乾脆而清晰。”

其時的紙,受限於材料和工藝,很多的紙一沾染上墨汁,就會有滲透的現象發生,也就是讓筆畫模糊、擴散。

其實這種特性,對於一些作品而言,並不是壞事,反而能增加韻律,但對於追求筆法明快的書法,就是障礙的。

但不得不說,趙遠的這個產品介紹,做得並不好,因爲他完全沒有抓住面前這羣潛在客戶的心,這羣人關心的,更多是通典,而不是白紙。

當王衍他們從趙遠的口中,得到了需要的答案之後,一個個就都沉默起來,感到有一種莫名的壓抑。

這麼出色的一部著作,難道只是一次捆綁銷售?

這樣的現實,讓這羣人完全的心裡都非常複雜,悵然若失,半點都說不出話來,似乎是心中的什麼念頭被觸動了,以至於失去活力。

見到這般局面,蘇遼其實能夠理解,但他還肩負着使命,於是便振作了精神,不失時機的說道:“王公,那三本通典,還請還來,我家太守……”他是覺得,衆人都有些失神,正好把之前散發出去的總綱、法論和佛論取回來,然後再展開宣傳攻勢。

但沒想到,這話就好像是一個開關,一下讓老人回過神來,他頓時握緊了手中的兩本書,壓低聲音道:“這……老夫還有些地方沒有搞懂,能不能讓老夫看兩天再給你?”

他當然知道,沒有陳止的首肯,自己不能強奪通典,也知道這通典的來歷,恐怕和代郡白紙脫不了干係,但同樣不會因此否定了通典的價值,所以便委婉的提出了借閱兩天的請求。

旁人一聽,紛紛皺眉。

而蘇遼在爲難之後,卻也不得不點頭同意。

第八百一十章 書就錦繡,揣摩上意第九百九十章 招而入代,以謀外族第六百九十九章 對,我就是要抓你第六百七十七章 道道道第九百四十三章 言勢定策不提幽第五百九十三章 馬散草原亂第三百四十九章 陳止行不行第八百一十三章 人爲貴,謀武圖文第五百三十七章 威逼利誘,不容牆頭草第一千零二十八章 望幽而逃第八百一十六章 文中擇人,軍情如火!第九百零八章 原來你不知道啊……第八百七十章 不知沙場幾何第六百零二章 運來英雄多金液第二百九十九章 恭喜陳家老爺第一千一百六十五章 北亂南散,皆不成運第一千一百九十九章 錦繡文章自口出第一千零六十六章 不祥之感第四百三十九章 約定第五百三十一章 兩楊論兵第八百三十三章 石勒動念,北地風起第二百七十八章 好一頓毒打!第五百三十五章 我要見陳止!第七十七章 升堂!第九十二章 諸位,醒醒第八十一章 惡名養望,快馬尋品第二百一十五章 我還來個什麼勁啊!第五百零七章 當勸!第五百九十七章 勢來急請士第一百一十七章 視人低者,也有窘迫時第二百六十四章 忠僕河邊送主,孔徒魯城曰憾第六百六十章 漸有人來投第四百四十三章 吳君陽謀算三家第三百四十五章 可否一比第二百四十八章 名望有盡時,豈能自縛之第六百三十六章 勝訊佐刀落人頭!第五百二十三章 觀商而知動向第一千一百零八章 舊部出使,以攀舊情第三百六十七章 友人談與仇人哀第一千一百八十七章 北上之路第一千零三十八章 七品之中,姓氏變換第七百九十章 局連環,一動皆動第三百六十四章 行華夏之道,方稱之爲民第四百一十六章 將軍算盤難如意第二百七十四章 我有兩招,可奪陳功第一千一百五十六章 科舉之患第三百一十七章 孫武三鼓,陳止復召第一千一百九十二章 可以定天下局矣第二章 心有百家第五十章 有人歡喜有人愁第九百五十三章 單于面前訴恐第五百零七章 當勸!第七百五十二章 隨我同見陳府君第三百七十四章 見微知著,方知氣候已成第三十二章 反水了第一千一百五十章 志不同者,分道揚鑣第五百八十八章 嗜殺之虎初長成第七十四章 此乃陳止所……贈第八百三十章 誣人不成,反遭碰瓷第七百七十七章 恭喜府君,名如其實第一千一百四十二章 民欲跑,從欲散第一百六十九章 倖存者與自盡人第二百八十一章 但有陳姜在,不叫外胡猖第三百二十一章 吾之計,成矣!第四百八十一章 反客爲主,佛評亂於一書第四百五十二章 謀利之策,立名着手第一千一百五十九章 關中變,如陳言第六百二十九章 生殺予奪!第六百七十章 無聲潛入院,探墨尋秘傳第九百八十三章 奢侈亦非壞事第五百八十一章 四方嫌隙當用間!第七百三十二章 亂而後雅,傳世之根第六十三章 今日之因第二百零三章 空門爲誰開牆上有陳言!第八百一十四章 袁曹舊日事,今朝亦可行第二百八十五章 文釀三蘇之文第一百五十一章 故人之後,金液滿三第四百章 重遊臥冰,心有招攬念第一千一百一十九章 爲玄甲兵事以觀工坊第五百五十一章 不尊令,匈奴將第五百五十六章 國都事擾不得寧第三百七十章 諸卿,跑題了!第十八章 上門送錢第九百四十一章 宗室傾軋,內盟外敵第四十二章 陳家,我與陳止最親第八百一十四章 袁曹舊日事,今朝亦可行第一百三十二章 此小事爾,無須掛礙第一千一百八十八章 見難而行第一百一十八章 同去!同去!第一千一百二十五章 斷虯龍,懾羣雄,斬仇祭龍第一百四十九章 步入院庭迷人眼第一千一百八十二章 囚王傳信,北地歸一第二百六十四章 忠僕河邊送主,孔徒魯城曰憾第一千零九十章 國頹運衰人心亂第五百七十六章 以陳代王,爲幽州之首?第八百四十八章 斷首而亂軍第一千零二十八章 望幽而逃第一千一百八十六章 阿瞞之志?第九百八十六章 擊鼓在前,鳴金在後
第八百一十章 書就錦繡,揣摩上意第九百九十章 招而入代,以謀外族第六百九十九章 對,我就是要抓你第六百七十七章 道道道第九百四十三章 言勢定策不提幽第五百九十三章 馬散草原亂第三百四十九章 陳止行不行第八百一十三章 人爲貴,謀武圖文第五百三十七章 威逼利誘,不容牆頭草第一千零二十八章 望幽而逃第八百一十六章 文中擇人,軍情如火!第九百零八章 原來你不知道啊……第八百七十章 不知沙場幾何第六百零二章 運來英雄多金液第二百九十九章 恭喜陳家老爺第一千一百六十五章 北亂南散,皆不成運第一千一百九十九章 錦繡文章自口出第一千零六十六章 不祥之感第四百三十九章 約定第五百三十一章 兩楊論兵第八百三十三章 石勒動念,北地風起第二百七十八章 好一頓毒打!第五百三十五章 我要見陳止!第七十七章 升堂!第九十二章 諸位,醒醒第八十一章 惡名養望,快馬尋品第二百一十五章 我還來個什麼勁啊!第五百零七章 當勸!第五百九十七章 勢來急請士第一百一十七章 視人低者,也有窘迫時第二百六十四章 忠僕河邊送主,孔徒魯城曰憾第六百六十章 漸有人來投第四百四十三章 吳君陽謀算三家第三百四十五章 可否一比第二百四十八章 名望有盡時,豈能自縛之第六百三十六章 勝訊佐刀落人頭!第五百二十三章 觀商而知動向第一千一百零八章 舊部出使,以攀舊情第三百六十七章 友人談與仇人哀第一千一百八十七章 北上之路第一千零三十八章 七品之中,姓氏變換第七百九十章 局連環,一動皆動第三百六十四章 行華夏之道,方稱之爲民第四百一十六章 將軍算盤難如意第二百七十四章 我有兩招,可奪陳功第一千一百五十六章 科舉之患第三百一十七章 孫武三鼓,陳止復召第一千一百九十二章 可以定天下局矣第二章 心有百家第五十章 有人歡喜有人愁第九百五十三章 單于面前訴恐第五百零七章 當勸!第七百五十二章 隨我同見陳府君第三百七十四章 見微知著,方知氣候已成第三十二章 反水了第一千一百五十章 志不同者,分道揚鑣第五百八十八章 嗜殺之虎初長成第七十四章 此乃陳止所……贈第八百三十章 誣人不成,反遭碰瓷第七百七十七章 恭喜府君,名如其實第一千一百四十二章 民欲跑,從欲散第一百六十九章 倖存者與自盡人第二百八十一章 但有陳姜在,不叫外胡猖第三百二十一章 吾之計,成矣!第四百八十一章 反客爲主,佛評亂於一書第四百五十二章 謀利之策,立名着手第一千一百五十九章 關中變,如陳言第六百二十九章 生殺予奪!第六百七十章 無聲潛入院,探墨尋秘傳第九百八十三章 奢侈亦非壞事第五百八十一章 四方嫌隙當用間!第七百三十二章 亂而後雅,傳世之根第六十三章 今日之因第二百零三章 空門爲誰開牆上有陳言!第八百一十四章 袁曹舊日事,今朝亦可行第二百八十五章 文釀三蘇之文第一百五十一章 故人之後,金液滿三第四百章 重遊臥冰,心有招攬念第一千一百一十九章 爲玄甲兵事以觀工坊第五百五十一章 不尊令,匈奴將第五百五十六章 國都事擾不得寧第三百七十章 諸卿,跑題了!第十八章 上門送錢第九百四十一章 宗室傾軋,內盟外敵第四十二章 陳家,我與陳止最親第八百一十四章 袁曹舊日事,今朝亦可行第一百三十二章 此小事爾,無須掛礙第一千一百八十八章 見難而行第一百一十八章 同去!同去!第一千一百二十五章 斷虯龍,懾羣雄,斬仇祭龍第一百四十九章 步入院庭迷人眼第一千一百八十二章 囚王傳信,北地歸一第二百六十四章 忠僕河邊送主,孔徒魯城曰憾第一千零九十章 國頹運衰人心亂第五百七十六章 以陳代王,爲幽州之首?第八百四十八章 斷首而亂軍第一千零二十八章 望幽而逃第一千一百八十六章 阿瞞之志?第九百八十六章 擊鼓在前,鳴金在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