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節 側翼衝擊

在佈雷德利收到偵察部隊的報告後不到五分鐘,也就是他讓左翼的兩個坦克營轉向的命令剛剛送到的時候,第一排炮彈就落到了美軍坦克部隊的中央。二團的三個坦克營排成了數公里寬的進攻鋒線,迅速的殺了過來。在第二排炮彈落下來的時候,一枚巨大的照明彈出現在了美軍營地上空,這是一架夜間偵察機投下的照明彈,而在這枚照明彈燃燒的兩分鐘時間裡,二團三個坦克營的近百輛坦克幾乎都打出了數發炮彈,雖然這些炮彈的命中率低得嚇人,但是產生的效果卻極爲明顯,美軍已經被徹底的打亂了。

25式坦克的80毫米穿甲彈在1000米以外很難擊穿M26的正面裝甲,即使是使用高速穿甲彈,也會因爲穿甲彈的速度損失太大,而對M26的威脅不大,另外高速穿甲彈在遠距離作戰時的精度比普通穿甲彈差很多,因此在遠距離作戰時,高速穿甲彈反而不如普通穿甲彈有效。不過,80毫米的普通穿甲彈即使是在1500米的距離上都能夠輕易的撕開M4等中型坦克的正面裝甲。在大陸戰場上,這一點已經得到了證實,別說M4,就連皮要厚得多的T-34也難以擋住1500米外打來的80毫米穿甲彈。因此,25式坦克,特別是使用了大倍徑80毫米炮的25式坦克被稱爲當時世界上火力最強大的中型坦克。…

大部分的坦克都是在停下來的時候開火地,這是當時世界上所有坦克手都必須得遵守的一點交戰原則。因爲受到坦克本身炮瞄裝置性能的限制,坦克是不可能在行進間開火的,就算這麼做了。那麼能不能打中目標,也就只有老天爺才知道了。因此,就算是再優秀的坦克手都得在開火的時候讓坦克停下來,而判斷坦克手的能力地關鍵就是,在什麼時候停車,以及在停車後用多少時間完成瞄準,射擊。再啓動這一系列的動作,讓坦克再次跑起來。而這個動作的快慢實際上就決定了坦克在戰場上地生存能力。

在唐帝國陸軍中有一條不成文的規矩,那就是。如果能夠在十秒鐘內完成停車,瞄準,開火。以及啓動這四個步驟,並且能夠保證有五成以上的命中率的話,那就肯定是極爲優秀的坦克手了。而在大部分的情況下。就算是有實戰經驗,而且訓練充足地坦克手也需要大概十五秒鐘的時間來完成這四個步驟。大部分地新兵能夠在二十秒到三十秒的時間內完成這四個步驟就已經相當不錯了。當然。這只是一條不成文的規矩,至少陸軍沒有將這個標準用來作爲坦克手軍銜的依據。而在實戰中,一些能力特別突出的坦克手,比如翁羽在俄羅斯戰場就創造過一個至今沒有人能夠打破的紀錄,即在五秒鐘之內完成這四個步驟,並且保證命中率在五成以上。而僅僅在俄羅斯戰場上,翁羽就擊毀了上百輛坦克,裝甲戰車,卡車等目標。當時他就已經是帝國陸軍的頭號坦克王牌了。

戰鬥經驗絕對不是通過訓練就能夠獲得的,而只有通過殘酷的戰鬥考驗。並且最終倖存下來地坦克手纔是最優秀的坦克手,而現在,古迅雷最缺的就是優秀的坦克手。兩個騎兵師裡,除了營團長以上級別的軍官是老兵之外,其他的坦克手都是由步兵,而且是預備役步兵臨時訓練出來的,而不到三個月的訓練,是不可能讓這些步兵成爲優秀坦克手的。也許,在訓練場上這個問題還不是很突出,可是在實際的戰鬥中,這個問題就立即暴露了出來。

第一騎兵師一團與美軍的戰鬥中,坦克手的素質問題就已經成了一個主要問題,在不到一個小時的戰鬥中,就有36輛坦克被美軍摧毀,這些坦克裡超過半數的坦克手陣亡,另外的也多半負傷。而從戰鬥結束後統計的結果來看,這些被摧毀的坦克中,有八成的坦克是因爲開炮時停止時間太長了,被美軍的坦克手抓住了機會,結果在規避之前就被炮彈擊中,而只有兩成不到是在行進間被美軍的坦克擊毀的。

同樣的問題在二團裡也非常明顯,在前十分鐘的戰鬥中,二團所有坦克的平均命中率不到一成,而且多次出現數輛坦克重複炮擊一個目標的情況。這不但是坦克手個人素質的問題,而且也暴露出指揮官的能力問題。這是古迅雷所無法解決的問題,而他的希望是,有更多的坦克手能夠在實戰中獲得經驗,並且尋找到提高能力的方法,並且最終倖存下來,成爲優秀坦克手。

相對而言,美軍的素質也好不到哪裡去。雖然當時被分派到澳洲大陸的美軍是精銳部隊,但是大部分美軍的精銳裝甲部隊實際上都在英國以及北非戰場上。比如巴頓將軍麾下的坦克部隊就在英國,而艾布拉姆斯將軍則在北非戰場上。可以說,佈雷德利得到的只是一些二線部隊,其中還有不少是預備役的部隊,他的情況不會比古迅雷好多少。

在被打了十幾分鍾後,美軍才組織起了有效的反擊,兩個坦克營的剩餘坦克迅速的集結了起來,朝着唐帝國的坦克部隊發起了反衝鋒。這個時候,佈雷德利將兩個步兵營,以及一個坦克營派了過來。顯然,佈雷德利沒有放棄繼續向西進攻的希望,而且他並不知道,從南面殺來的有足足一個坦克團的兵力,如果他知道這一點的話,恐怕早就開始撤退了,而他沒有撤退,反而堅持了下來。

當雙方的坦克衝到一起的時候,戰場上的情況立即混亂了。在激烈,緊張的戰鬥中暴露出了另外一個問題,即很多坦克手根本就沒有仔細的辨認目標,而是朝着任何一輛在其炮口前方的坦克開火。在戰鬥結束後。古迅雷安排人員去戰場上調查了情況,結果,當時二團被擊毀地坦克中,有四成是被誤擊的!同樣的,這個問題在美軍中也存在,有一輛M26竟然被12發75毫米的炮彈命中,結果沒有被摧毀。最後是一被一發80毫米高速穿甲彈從側面擊毀的。

可以想像,當時戰場上的情況有多混亂。大部分的戰鬥都是在200到500米這個距離內進行的,也就是說。幾乎任何一發炮彈都是致命地。在這個距離上,就算是M4的75毫米短管坦克炮也能夠輕易的幹掉25式坦克。

也許,坦克手不會看到被摧毀地坦克裡面的敵人被炸死的場景。可這絕對是一場極爲慘烈地戰鬥,不管是古迅雷,還是佈雷德利。都不想看到這樣的戰鬥,這是拿雙方士兵的生命在戰鬥。那些被摧毀地坦克上燃起的大火照亮了整個戰場。在古迅雷趕過來的時候,很多坦克還在烈火中燃燒着。

混戰持續到了十一點左右,雙方的指揮官也都認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此時,已經有至少50輛美軍坦克被擊毀了,而第一騎兵師二團也損失了40多輛坦克。二團長在這個時候下達了退出戰鬥的命令,他讓三營留在了後面斷後,一營先撤,二營跟着撤出了戰鬥,在戰場外面阻擋美軍坦克。然後讓三營撤了出來。而美軍的指揮官只晚了五分鐘下達撤退的命令,已經有兩個坦克營徹底的失去了戰鬥力。美軍也堅持不住了。

張曉林在收到了二團的報告後,立即命令二團在整頓好隊伍之後繼續衝擊美軍,並且讓二團尋找美軍防線的薄弱位置進攻,不要與美軍纏鬥。接着,張曉林讓一團也將剩餘的力量組織起來,從正面壓縮美軍的防線。此時,張曉林率領地三團還在繼續前進呢。

古迅雷沒有去幹預張曉林的指揮,他只是下令讓翁羽做好參加戰鬥的準備工作。此時,古迅雷已經嗅到了勝利的機會,如果美軍被迅速擊潰的話,那麼就應該讓第二騎兵師迅速出擊,最好能夠一口氣打到阿米代爾,切斷美軍的退路。當然,僅僅用騎兵師去攻佔阿米代爾是不可能的,必須要有步兵部隊協同。因此,古迅雷從中午到達的第二步兵師裡抽調了一個步兵團出來,讓該步兵團配合第二騎兵師作戰。

戰場上,撤出了戰鬥的二團退縮到了南面五公里之外,在所有坦克都到達之後,二團長才發現只38輛坦克還能繼續作戰,在撤下來的坦克中,有6輛坦克的炮塔都被炸飛了,只是動力系統沒有受到損傷而已。

這38輛坦克立即重新組織了起來,排成了三列縱隊。在十二點之前,他們返回了戰場,戰鬥繼續打響了,而這次,二團的坦克手遭遇的不是美軍的坦克,而是美軍步兵構築的臨時防線。

佈雷德利抓住這寶貴的喘息時間調整了防線,如果說兩個小時前他還不相信遭遇了唐帝國的主力裝甲部隊的話,那麼現在他就絲毫不再懷疑,他所面對的是比他強大得多的唐帝國裝甲部隊。雖然這支裝甲部隊在戰場上的表現遠沒有傳說中的那麼強悍,但是其龐大的數量,高昂的鬥志,這些都足以擊敗他的裝甲部隊了。在不得以的情況之下,佈雷德利想到了撤退,他將最後兩個坦克營投入到了西面的戰場上,用其頂住迅猛突擊的第一騎兵師一團,而在南面的戰線上,佈雷德利只能投入步兵部隊。

在二團的坦克殺回戰場的時候,佈雷德利正在組織撤退。他先將撤出戰鬥的裝甲部隊集中到了一起,而這是他手裡最後的裝甲預備隊了,僅有21輛坦克還能夠繼續作戰。當時,佈雷德利最缺的就是時間,部隊要從進攻轉入防禦,需要的就是時間。爲了加快撤退工作,佈雷德利不得不下令把那些無法開動,也無法在短時間內修復的坦克全部炸燬。接着,他就讓所有的部隊轉向撤回阿米代爾。雖然美軍此時距離阿米代爾也就不過50公里左右,但是絕大部分的美軍將永遠不可能到達阿米代爾了。

面對美軍步兵的防線,二團的突擊速度就快了不少。美軍的防線也是臨時修建起來的,沒有戰壕,沒有火力點,甚至連機槍堡壘都沒有。也就是說,美軍步兵是在平原上臨時修建的一條防線,甚至來不及佈設地雷。而在面對高速突擊的坦克時,步兵只能依靠堅固的防禦陣地纔有可能擋住坦克的進攻。另外還有一個前提條件,那就是,步兵手裡必須得有合適的反坦克武器,而當時美軍步兵武器中,唯一能夠威脅到25式坦克的就是“巴祖卡”火箭筒。

“巴祖卡”火箭筒是世界上第一種單兵火箭筒,但其最初設計目的不是用來對付坦克,而是機槍堡壘得防禦工事。在破甲威力方面遠不如德國的“鐵拳”,以及唐帝國陸軍以“鐵拳”爲基礎仿製的24式火箭筒。只有在一定的角度上,“巴祖卡”才能夠擊穿25式坦克的裝甲。可問題是,當時按照美軍的標準配備,一個步兵連最多隻有三具“巴祖卡”,而駐澳美軍的一個步兵連裡有一具“巴祖卡”就已經相當不錯了。

這次二團的坦克迅速的突破了美軍的防線,而讓所有人都沒有想到的是,正是二團的這30多輛坦克最終讓佈雷德利不得不立即下令撤退,並且徹底的打亂了美軍的部署,因爲這30多輛坦克是直接衝進了美軍的前線指揮部。當時佈雷德利正好到後方的步兵部隊去集結部隊,準備撤退的事情,不然的話,恐怕佈雷德利就將在這裡被幹掉了,而他也將成爲第一個在太平洋戰場上犧牲的美國陸軍中將。

正面戰場上,一團的突擊也很迅猛,在佈雷德利下達了撤退的命令後,美軍就沒有信心繼續戰鬥下去了。也就是說,到24日凌晨的時候,戰場上的局面就已經基本上確定了下來,可戰鬥仍然沒有結束!

第82節 新判斷第58節 緊急召喚第27節 假戲真做第32節 艦隊南下第47節 絕不放棄第68節 炸彈專家第12節 意外的決定因素第40節 變廢爲寶第49節 不對稱的炮戰第39節 歐洲新聞第13節 磨刀不誤砍柴功第36節 主角登場第8節 可行性第27節 倒行逆施(下)第43節 緊急軍情第20節 凱旋第39節 勝利的希望第33節 死亡競標第55節 找錯對象第73節 勝利的意義第30節 勝利的鑰匙第42節 大敵來臨第23節 戰爭發動機第27節 臨陣磨槍第16節 英雄凱旋(下)第51節 鳴金收兵第10節 熱身第25節 快速穿插第34節 火力打擊第10節 秘密調令第2節 潛規則(上)第26節 黯然離開(下)第34節 彈雨第7節 示範區第30節 巨炮時代第17節 返港第68節 絕途第13節 登陸日本第5節 戰略部隊第11節 法國淪陷第34節 沸騰的鋼鐵之都第52節 匆匆告別第4節 快如迅雷第42節 點穴第27節 倒行逆施(下)第41節 拉開架勢第29節 亡羊補牢第57節 光榮的艦隊第35節 消失的名城第7節 壯士斷臂(上)第19節 迷惑的戰局第9節 西方戰線第85節 搶先轟炸第53節 勝利的曙光第5節 佔領軍第3節 火速動員第20節 凱旋第1節 勇猛將軍第23節 上帝的懲罰第37節 協議第2節 利好消息第26節 鼴鼠第45節 遲到的覺悟第32節 失職的角色第17節 危險遊戲第34節 換湯不換藥第40節 德國海軍的反擊第75節 救兵第29節 獵人與獵人第7節 勝利大進軍第34節 將軍的眼淚第31節 理智的獵人第30節 百姓的力量第32節 殺雞用牛刀第66節 狂轟亂炸第37節 德意志精神第37節 岳父的指點第44節 重點清除第3節 爭取主動權第4節 頭號艦隊第28節 遲到的醒悟第52節 自我犧牲第15節 認清對手第11節 避嫌第86節 啓動第43節 荒誕的命令第25節 當頭棒喝第10節 敵人的反擊第6節 門戶之見第2節 煩人的參謀長第82節 見好就收第15節 “獵鷹”逞威第37節 致命神箭第17節 圍殲強敵第12節 陰差陽錯第74節 癱瘓作戰第48節 撲朔迷離第31節 窒息效應第16節 接受考驗(上)第3節 新制度
第82節 新判斷第58節 緊急召喚第27節 假戲真做第32節 艦隊南下第47節 絕不放棄第68節 炸彈專家第12節 意外的決定因素第40節 變廢爲寶第49節 不對稱的炮戰第39節 歐洲新聞第13節 磨刀不誤砍柴功第36節 主角登場第8節 可行性第27節 倒行逆施(下)第43節 緊急軍情第20節 凱旋第39節 勝利的希望第33節 死亡競標第55節 找錯對象第73節 勝利的意義第30節 勝利的鑰匙第42節 大敵來臨第23節 戰爭發動機第27節 臨陣磨槍第16節 英雄凱旋(下)第51節 鳴金收兵第10節 熱身第25節 快速穿插第34節 火力打擊第10節 秘密調令第2節 潛規則(上)第26節 黯然離開(下)第34節 彈雨第7節 示範區第30節 巨炮時代第17節 返港第68節 絕途第13節 登陸日本第5節 戰略部隊第11節 法國淪陷第34節 沸騰的鋼鐵之都第52節 匆匆告別第4節 快如迅雷第42節 點穴第27節 倒行逆施(下)第41節 拉開架勢第29節 亡羊補牢第57節 光榮的艦隊第35節 消失的名城第7節 壯士斷臂(上)第19節 迷惑的戰局第9節 西方戰線第85節 搶先轟炸第53節 勝利的曙光第5節 佔領軍第3節 火速動員第20節 凱旋第1節 勇猛將軍第23節 上帝的懲罰第37節 協議第2節 利好消息第26節 鼴鼠第45節 遲到的覺悟第32節 失職的角色第17節 危險遊戲第34節 換湯不換藥第40節 德國海軍的反擊第75節 救兵第29節 獵人與獵人第7節 勝利大進軍第34節 將軍的眼淚第31節 理智的獵人第30節 百姓的力量第32節 殺雞用牛刀第66節 狂轟亂炸第37節 德意志精神第37節 岳父的指點第44節 重點清除第3節 爭取主動權第4節 頭號艦隊第28節 遲到的醒悟第52節 自我犧牲第15節 認清對手第11節 避嫌第86節 啓動第43節 荒誕的命令第25節 當頭棒喝第10節 敵人的反擊第6節 門戶之見第2節 煩人的參謀長第82節 見好就收第15節 “獵鷹”逞威第37節 致命神箭第17節 圍殲強敵第12節 陰差陽錯第74節 癱瘓作戰第48節 撲朔迷離第31節 窒息效應第16節 接受考驗(上)第3節 新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