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2章 改元元豐(兩更合一更)

次日殿議上。

官家與衆宰執們商議,定下了次年改元之事。

這是去年剛進京時,官家與章越商量之事,後爲王安石反對而不了了之。

十之數爲極,也是爲了避免使用熙寧十一年的年號,同時也是展示天子親政主持變法的跡象,所以改元之事便順理成章地進行了。

宰相韓絳和王珪各自擬定了一個年號,在廟堂上供天子商議。

韓絳擬定的是‘美成’這個年號,王珪則擬定的是‘豐亨’這個年號。

章越揣摩這兩個年號的意思,美成有大功告成之意,意是變法之業終歸有成。

至於‘豐亨’也是吉語,取自‘豐亨豫大’,形容富饒安樂的太平景象,也是意味着君德極盛。這四個字後來也被另一個時空歷史上的蔡京獻給了宋徽宗,以滿足他的好大喜功之意。

都是兩位宰相揣測了天子心意所擬。

如今這二個年號,都被書之於金盤上,用五穀排列成字,也是寓意則’五穀豐登‘之意。

其實宰執們三日前暗中擬定年號給天子御覽,今日將這兩面金盤由內侍捧至官家面前,是等候他最後的聖裁。

而官家手持塗滿了硃砂的御筆,先走到韓絳所擬的‘美成’年號,言道:“美字爲羊大,成字則有戈,羊大帶金戈不可。”

韓絳聞言有幾分黯然,而王珪露出幾分喜色。

說完官家又看向王珪所擬的‘豐亨’的年號,然後道:“亨字爲子不成,可去亨而加元。”

衆宰執們心想,官家先否了韓絳的年號,本以爲會用王珪的年號,但又對王珪的年號有所改動。

官家時刻都有撥動權柄之意,拒絕爲臣下所操縱。

章越則腹誹道,【微操聖人】真名不虛傳。

而一旁王珪則讚許道:“元亨利貞乃乾卦四德,陛下易以’元‘字,最是貼切。”

衆宰執們都看向王珪,王珪的立場就是沒有立場,隨天子喜好上下。

一旁的薛向亦道:“元,始也;亨,通也;利,和也;貞,正也。以元易亨,正表示陛下勵精圖治至此而始之心。”

官家聞言微微笑道:“薛卿知朕心也。”

章越想道,熙寧十年是打下基礎,元豐方是官家真正展露宏圖野望之時,看來以後要諫事是要更難了。

章越又看了一眼失落的韓絳,看來官家聖意已更傾屬於王珪,而冷落韓絳了。

最後次年的年號【元豐】當殿定下,隨之頒佈天下。

殿議後章越,元絳二人留身召對。

原來文彥博,司馬光,張方平三位重臣一併上疏反對朝廷對熙河繼續用兵。

官家將疏給章越,元絳一一看過,然後道:“三位卿家都是國之重臣,他們所言是否有道理?”

章越看疏其中以張方平之疏最爲急切。

認爲我師伐交趾之後,士卒染病喪亡甚多,師費巨大。

如今京東,河北盜賊蜂起,以至於公私匱乏,南郊之賜久久未辦,陝西因軍事一興,地方官吏更是橫徵暴斂,百姓們是哭天喊地。

張方平言自己想到這些,夜不能寐,食不能盡,半夜起牀時嚎啕大哭。

官家看了疏後甚爲震動,三人之疏其實直指的,就是章越這一次興軍伐湟州之事。

一旁元絳則道:“陛下,張方平之疏乃蘇軾代寫,蘇軾身爲地方官員如何在疏中盡知朝堂上,此事甚爲可疑啊!”

章越仔細一看,難怪文風如此熟悉,果真是蘇軾的手筆。

蘇軾真是的,捲入這事作什麼。

官家聽了也是一愣,仔細一看張方平之疏。若如元絳所言,此文是蘇軾代筆,那麼是誰告訴他的。張方平雖是重臣,但也遠離權力中心很久了。

官家生平最恨有人【泄露禁中事】,譬如上一次鄭俠言他袍服下穿着金甲登殿議事令他甚恨。

元絳這麼說,此舉就是有意識的政治【竄連】行爲。

當然章越被排除在外,因爲攻打湟州事正是他主導的,所以他不可能自己打自己的臉。

章越心想,幸虧蘇軾是反對用兵的,不然以自己與他的關係,此事肯定會被多心的官家懷疑。

這三疏所寫都是事實,如今這風氣下,容易令人懷疑他們是結黨。元絳就是這麼有意識地去引導天子的。

章越知道蘇軾事張方平如父,認爲張方平是如諸葛亮,孔融一般的人物。而張方平判南京(應天府),蘇軾知徐州,彼此有書信往來是很正常。

章越沒有替蘇軾解釋,這世道殺人放火都沒事,但切不要說真話,他早已被錘打過多次,所以官越大越要管住嘴。

經元絳這麼一說,官家對張方平,蘇軾的動機確有懷疑,又向章越問道:“張方平疏中所言可是真的?”

有句話是你永遠無法叫醒一個裝睡的人。

章越聞此道了句:“臣不知,陛下是否需派官員到地方察訪?”

“既是如此勞民傷財,那麼熙河路攻伐之事,依卿所見是不是停一停?”官家似意有所指。

章越聽了官家道:“啓稟陛下,熙河路攻伐非勞民傷財可言。”

“熙河路一年市易錢及鹽鈔,交引之鑄幣稅幾近兩百萬貫,實可以戰養戰。加之屯田有功,自明年起,熙河路一年歲費可減至百萬以內。”

元絳道:“從熙河路攻西夏畢竟繞路太遠,損耗又是巨大,畢竟不如從原陝西四路,正面攻取橫山。”

章越道:“此路雖遠,卻可斬西夏右臂,收青唐諸部爲我所用,一旦能從熙河路攻下涼州城,則重開絲綢之路,到時候不僅斷西夏市貿之利,同時熙河路僅憑市易之利即可自給自足,還能反哺多年軍費所耗。”

“陛下,臣在熙河禁止軍隊市易,同時設交引所回收鹽鈔,交引,都是爲了通商惠工,以貿易之入補勞餉之出,此乃用其力而不費之道!當然必須取涼州城,而要取涼州城,則當先下湟州!”

官家言道:“章卿所言確實是朕心意,但是涼州城乃青唐,西夏必爭之地,怕是沒有容易。若一日沒有取涼州城,大軍就要屯駐熙河,如此糜費也不是朕的本意。”

“而且這次攻打熙河,僞裝商隊偷襲,朝臣們言語此乃失去仁義之名,以後怕是蕃部都不與我們往來。”

聽官家的意思,似有些後悔支持自己從熙河攻取湟州之事,又想重回正面奪取橫山的路線。

面對官家的搖擺不定,這時候章越知道這時候必須拿出堅定的立場。章越道:“陛下,臣聽說過一個故事。”

“過去有一刀客,欲挑戰一位名家。但這名家練刀數十年,非這初出茅廬的刀客可及。”

“名家給刀客三年功夫再挑戰自己。於是這刀客思來想去琢磨出一法,每日密練拔刀出鞘砍樹五百次。如此日復一日,一直用了三年之功。”

“到了與這名家決鬥之日,此刀客故意穿得破破爛爛見之,名家見對方如此,甚是輕之,允許對方先出刀。”

“這刀客二話不說,一刀拔出刀鞘砍向這名家。這一刀刀客練了三年,名家措不及防下被刀客一刀砍死,此人臨死時手僅摸到刀柄。”

“這名家也是一身武藝,但從始至終卻未出了一刀。”

章越說完,官家露出震撼之色。

章越所說的故事就是拔刀術。這是倭國一個流派,創始人是林崎堪助。

這故事也很反應這個民族的性格,首先是專注,三年來只練拔刀砍殺一個動作,風雨不改。

其次是重實用,從來不玩那些花裡花哨耍槍花那些好看但無用的套路。

其三手段略顯卑鄙,此術說是偷襲,但也不算。

章越藉着這個故事也是告訴官家:“要成大事者,此三者一樣都不能缺。熙河路開拓至今已是用了十幾年之功了,行百里者半九十,大多數人都是倒在最後一步不能進,欲成事不要急,一定要綿綿用力,久久爲功。”

“而商貿之利,屯田之用,就是實用之功。以戰養戰,用力而不費。重開絲綢之路,漢唐之強盛,皆以此爲業。”

爲什麼農耕民族厭惡戰爭,因爲戰爭是賠本買賣,這點是不如海洋民族的地方。只有做一件事是有利益的時候,纔會讓你一直持續的投入。

“至於仁義之名,臣之前借孟子已是說過了,只要能夠打通河西,這點名聲損失無妨。如今這些商人不與我們往來,以後還有其他商人與我們往來。”

官家聽了章越的話頻頻點頭,一旁元絳則酸溜溜地道:“那也要打下湟州纔是,一旦失利不僅好處不得,連仁義之名也沒有了。”

官家聽了元絳酸楚之言則是笑了笑。

官家對章越道:“章卿,朕聽說交引所裡有不少朝中大臣的乾股。”

章越心知韓絳,文彥博等人都有在交引所裡投資,不少還是自己當年偷偷送的。章越當即道:“陛下,交引所的股份在汴京,洛陽都可以買到,若朝中有大臣們願意追捧,也是合理之極。”

官家笑道:“章卿不必多心,其實朕和兩宮太后也有買了不少交引所的股份。”

“你的用心很好,從當初在汴京設交引所,再到用鹽鈔解錢荒之弊,最後通過開拓熙河,用至蕃部貿易之上,皆顯得卿之幹練,真乃實心用事之能臣。”

元絳聽了面色當即有些不好看。

章越則道:“只要攻下涼州城,重開絲綢之路,便是鹽鈔,交引通行外國蕃民之時,而本朝從中漁利,何止是攻熙河時的數倍。臣請陛下明鑑!”

“甚好!甚好!”

官家連聲讚賞。

章越見官家心情很好,當即道:“至於三位大臣所言的百姓窮苦也是事實,臣懇請陛下免去下戶役錢,以解民倒懸!”

官家聞言瞬間笑容不見了,一旁本是沮喪的元絳不由偷笑。

官家道:“此事朕已是讓你三司,司農寺議論了,不要再提了!”

章越聽了心底大罵,你這是敷衍我嗎?

原本君臣融洽的氣氛消失不見。

走出殿門,元絳對章越潑冷水道:“章公,你就不要再提免去下戶役法之事,這普天之下一至三等戶佔戶數不過一成,而四五等戶爲九成。”

“就只算五等戶,也有七成之數。你要一口氣免去天下七成百姓的免役錢,官家如何能肯?章公不如算了吧,不要再堅持此事了。”

章越道:“下等戶有九成,五等戶有七成之多,此爲百姓日子仍過得疾苦,不免去這錢,元公你我身爲相公,可食得下嚥,睡得安寢!不知元公如何,章某想到這裡,是吃不下飯,睡不着覺的!”

元絳訕訕地道:“僕只是好意提醒章公。不如將五等戶如浙江路例分作上下兩等,免去五等下,此議可行否?”

章越道:“要免即免七成,哪有五等上下之說。”

……

章越回到中書視事廳,蔡京前來稟告道:“今晨李承之押着其子前往開封府了!”

章越道:“此人冥頑不靈。”

蔡京道:“李承之持身極正,把柄確不好找,而且性情堅毅,看來是不受脅迫之輩。”

章越道:“天下沒有不受脅迫之人,牛不喝水,便強按頭!”

蔡京道:“那我吩咐開封府嚴審其子!重治此案!”

章越道:“不必,當初釋放李承之之子的青州知州如今官局何職?”

蔡京道:“任羣牧判官!”

章越道:“是李羣牧麼?他正妻擅妒無出,倒是外室爲他養了一子。前些日子他上門求我,要我給他外室之子安排個謀個一官半職,卻又不可讓他正室知道。”

“你去吩咐李羣牧,讓他出面指證李承之當初賄賂,包庇其子之案的事。”

蔡京聞言當即道:“是。”

……

元絳在府中正吃着齋飯,如往常般米飯一粒粒都食盡,然後雙膝盤坐手持念珠誦了會經。。

元絳念過經後,自言自語道:“那日遇到那僧人,言我來年必登宰相之位。”

“如今看來韓絳,章越屢屢違背天子之意,合當是我再進一步了。”

“我生平吃齋行善,儉樸養德,絕沒有天不佑善人的道理。”

想到這裡,元絳召來下人吩咐道:“天下多難,百姓疾苦,從明日起府上所有人都減去一道菜,以爲崇儉之意!”

吩咐之後,元絳道:“元豐,元豐,莫非是天要許我元家豐登之意?

第59章 潑天富貴第262章 官家第382章 建儲之詔書第269章 媒人第503章 沒有這個道理第394章 急變第763章 韓絳回京第272章 逛逛第190章 再辭第900章 縱火和救火第970章 我來擔着第52章 牧笛第652章 陝西宣撫使第582章 落實工作明日更新第404章 謝過章學士第446章 投名狀第934章 臺諫第552章 延和殿論辯第160章 見面第867章 補鍋第419章 變革第474章 懟一懟皇帝第205章 憑信(感謝kown1書友的盟主)第168章 易否第513章 重新啓用第283章 平邊策第852章 面君第184章 好事第233章 弊案第85章 這個人已經瘋了第809章 度之第69章 來信第573章 蘇軾三言第444章 風波第677章 火燒天都山第367章 懲罰第844章 入朝相爭第42章 神童舉(感謝我愛怪仔盈盈成爲盟主)第617章 其才勝己十倍第825章 名將來投第911章 故鄉第8章 三字經第921章 賢相否第617章 其才勝己十倍第2章 押司上門第67章 媒婆(第二更)第456章 王韶第1044章 役法之爭第501章 這到底是什麼情況?第423章 章越的用人之道第819章 誰支持?誰反對?第255章 筌與魚第913章 如何鬥爭第733章 獨樂園第472章 轉對之制第781章 河州兵敗第45章 圈套第205章 憑信(感謝kown1書友的盟主)第482章 大腿第337章 強幹之法第72章 食店第715章 都是來分功的第788章 城下第391章 仁君第987章 盜書第448章 天下第三至文第1021章 兩面夾攻(兩更合一更)第424章 婚姻第57章 神童詩第760章 消除誤會第92章 章家子弟第483章 翁婿第295章 期集第1006章 元隨傔從(兩更合一更)第620章 強勢復出第972章 戰爭威脅第54章 饒我狗命第867章 補鍋第873章 你也算故人?第781章 河州兵敗第959章 射中者得候第1047章 熟狀第598章 司馬光的態度第558章 賜字第29章 寓教於樂第530章 商議第391章 仁君第591章 薦人第468章 同年宴第372章 商山四皓第197章 錦衣玉食第760章 消除誤會第713章 抓人第803章 西夏求和第380章 建儲之議第338章 汴京買房記第177章 賺錢第440章 未雨綢繆第450章 伸手要錢的皇帝
第59章 潑天富貴第262章 官家第382章 建儲之詔書第269章 媒人第503章 沒有這個道理第394章 急變第763章 韓絳回京第272章 逛逛第190章 再辭第900章 縱火和救火第970章 我來擔着第52章 牧笛第652章 陝西宣撫使第582章 落實工作明日更新第404章 謝過章學士第446章 投名狀第934章 臺諫第552章 延和殿論辯第160章 見面第867章 補鍋第419章 變革第474章 懟一懟皇帝第205章 憑信(感謝kown1書友的盟主)第168章 易否第513章 重新啓用第283章 平邊策第852章 面君第184章 好事第233章 弊案第85章 這個人已經瘋了第809章 度之第69章 來信第573章 蘇軾三言第444章 風波第677章 火燒天都山第367章 懲罰第844章 入朝相爭第42章 神童舉(感謝我愛怪仔盈盈成爲盟主)第617章 其才勝己十倍第825章 名將來投第911章 故鄉第8章 三字經第921章 賢相否第617章 其才勝己十倍第2章 押司上門第67章 媒婆(第二更)第456章 王韶第1044章 役法之爭第501章 這到底是什麼情況?第423章 章越的用人之道第819章 誰支持?誰反對?第255章 筌與魚第913章 如何鬥爭第733章 獨樂園第472章 轉對之制第781章 河州兵敗第45章 圈套第205章 憑信(感謝kown1書友的盟主)第482章 大腿第337章 強幹之法第72章 食店第715章 都是來分功的第788章 城下第391章 仁君第987章 盜書第448章 天下第三至文第1021章 兩面夾攻(兩更合一更)第424章 婚姻第57章 神童詩第760章 消除誤會第92章 章家子弟第483章 翁婿第295章 期集第1006章 元隨傔從(兩更合一更)第620章 強勢復出第972章 戰爭威脅第54章 饒我狗命第867章 補鍋第873章 你也算故人?第781章 河州兵敗第959章 射中者得候第1047章 熟狀第598章 司馬光的態度第558章 賜字第29章 寓教於樂第530章 商議第391章 仁君第591章 薦人第468章 同年宴第372章 商山四皓第197章 錦衣玉食第760章 消除誤會第713章 抓人第803章 西夏求和第380章 建儲之議第338章 汴京買房記第177章 賺錢第440章 未雨綢繆第450章 伸手要錢的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