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皇甫嵩

待衆人討論完,楊彪道:“殿下勞頓,不如今日就討論到這裡吧,無論如何,殿下大業還需各位大人支持。”

衆官知道自己加入陣營太晚了,搶在前頭的楊彪、周邑等人是吃定肥肉了,看楊彪和周邑兒子站在劉協身邊就知道了。不過既然加入晚了吃不到肉,喝口湯也行,齊刷刷地拜倒劉協面前,異口同聲道:“臣等當爲皇子殿下效犬馬之勞。”

得,這個臺詞念得倒很熟練。

劉協點點頭,讓他們退下,獨皇甫嵩留下商議其他事宜。

現在廳中只有劉協、周瑜、楊修、楊彪和皇甫嵩五人,真正知道劉協全盤計劃的只有劉協自己和周瑜兩個人,楊修和楊彪不過是暗自揣摩出來的,皇甫嵩則錯誤以爲劉協欲登太子之位。

劉協大略估計下,楊修和楊彪從自己舉措上應該是推斷出自己欲到襄陽爲王,其他的也不大清楚。

自己眼下事情不能完全依靠父皇,他們三人必須知道自己計劃的大半,才能幫助自己籌劃,甚至執行起來也要他們三人完成,便看了看周瑜,示意周瑜把計劃說出來點。

周瑜聰敏,立刻會意,乃道:“我恩師盧公和家父都有意皇上封二皇子殿下襄陽王,現在他們去襄陽就是爲了替皇子殿下掃平瑣碎之事,安定南方,靜候殿下南下。”

皇甫嵩發現自己判斷錯,很是驚訝,問周瑜:“既然皇上如此安排,又何必頻頻示意朝中大臣輔佐二皇子殿下。”

楊修笑道:“皇甫將軍難道沒有發現天下局勢動盪,此刻地方軍閥割據尤勝昔日七王之亂,皇上如此安排是爲了日後有人造反之時,有人輔佐皇子殿下帥師進京勤王,以此保漢室。”

劉協微笑,道:“父皇正是此意,我也有赴襄陽任藩,造福一方的志向,還望皇甫大人助我!”

皇甫嵩急忙拜下,道:“老臣只道殿下欲爭太子之位,如今方知殿下乃爲保漢室而退出太子之爭,實乃大漢忠王,臣定當竭盡全力輔佐殿下。”

頓了頓,他又道:“只是近日來,臣相伴殿下左右,陪同殿下研讀兵書典籍,以老臣之見,陛下有帝王之能,無論才智仁德皆勝長子劉辯百倍。如今太后和皇上皆寵愛於陛下,且朝中重臣皆有意相佐,何不乘機爭太子之位,日後更可爲大漢萬民造福啊。”

楊彪亦向劉協望去,畢竟劉協稱帝,對自己來說實在是最好的結果。

周瑜冷笑道:“如今天下大亂,四周皆虎狼,且朝廷無力清剿,授地方以軍權容易,想收回則必亂。自黃巾之亂後,朝廷尚有多少威嚴可存,留在京師稱帝必不能久遠,遠不如誘虎狼入室,關門打狗來的痛快。荀彧先生曾與家父說,皇子殿下如今只可學光武帝,不可學漢武帝。”

楊彪和皇甫嵩大驚,楊彪驚的是周瑜不過十一歲,眼光獨到,言語犀利,確實不在修兒之下。皇甫嵩驚得是,劉協雖小,確實有識人之能,身邊兩個親信都只有十一歲,言語中多有不妥之處,行爲舉止中盡露稚氣,但不需十年,這兩人都將是天下大才。

皇甫嵩急忙道:“臣以爲荀文若博士所說的非常有道理,比臣高明。”

劉協笑道:“不知道皇甫大人可願意舉家搬遷至宛城?”

皇甫嵩看看了劉協,心中更驚,這個是六歲小兒嗎?便是自己也遠不如他啊,這一步棋下得真是妙。

шшш ◆тTkan ◆C ○

若是自己全家移遷宛城,封地必然改道宛城,如此一來,靈帝大有可能命自己爲徵南將軍兼南陽太守,屆時,自己兵退可保劉協殿下,進可入京勤王。

這個肯定不是劉協這個小兒能想到的,也絕對不是靈帝能想到的,可以肯定是荀氏兄弟的謀略,看來日後要好好感謝他們了,與其在京師中和宦官們鬥個你死我活,不如外出帶兵,一可求自保,二可靜待機會保全漢室。

皇甫嵩立刻道:“臣立刻讓族中衆人準備搬遷,不知封地之事皇上可已經想好?”又測探一句:“不知道要花多少錢才能讓皇上降旨?”

這個皇上,唉,我太清楚了!皇甫嵩心中苦笑不得。

楊彪哈哈一笑,道:“只要皇甫將軍明白皇上的心意,我敢說陛下絕對不收分文,還可能支付搬遷費。如果皇甫將軍不明白皇上的心意,我估計這個花費就大了。”

皇甫嵩奇怪的看看楊彪,看着楊彪偷偷伸指點向劉協,心中恍然大悟,皇上的心意是爲劉協效忠啊!

他在官場這麼多年,楊彪暗中點撥,他立刻全都明白了,皇上這招是金蟬脫殼啊,真正皇上想立的太子要前往荊州做個小皇帝,觀局勢而動,隨時取劉辯而代之。

如果沒有預料錯,在劉協前往荊州之前,皇上很可能會下密詔,以方便劉協行事,而自己、楊彪和盧植便是皇上相中的輔佐劉協的輔政大臣。

好啊!靈帝啊,你糊塗一生,臨走前終於出了一步妙棋啊,可惜天下大亂已經是無可避免之事,屆時這麼個小皇帝能否殺入京城,控制全國諸侯未免太難預料,既然皇上聖意如此,我便盡人事,竭力而爲之吧。

皇甫嵩心中打定主意,估計拿捏得很準了,道:“我自然不想花錢。”

衆人大笑,一切盡在不言中。

靈帝的身體一日不如一日,張機被調回京師爲他看病,這個神醫每日都來爲靈帝號脈,對着靈帝的總是帶着三分笑意,讓靈帝和劉協心中安慰,或許還可多活幾年。

張機回過頭,思考藥方的時候卻是滿臉愁容,令何後大爲開心。

看了看張機開的藥方,並沒有顯露出是針對什麼病的,只是一味調理清補湯。

劉協暗道不好,靈帝的身體並不是有病,實在是拖到膏肓了,根本無從下手。

第16章 草原之鷹第23章 政教合一第7章 四大神匠中國古代航海技術淺論轉載第28章 西涼戰神第19章 新銀稅制第12章 小喬初嫁第2章 治略九卿論中國兩次海洋機遇的喪失轉載第14章 羅馬之光第9章 遼州風雲第16章 草原之鷹第32章 帝國風華第1章 初降漢室第15章 新楚內治(三)第31章 華夏之樹第8章 諸侯清君側第14章 聖湖血案第3章 萬農書關於本書構架的詮釋第2章 草廬夜談第16章 西非之旅第34章 京都之爭第21章 帝國盛世傳統儒家文化對東亞經濟的影響探討第18章 騎兵之魂第25章 皇子劉巍亞洲及大漢帝國主要地理氣候特徵第6章 襄陽盛會第6章 希臘戰爭南亞次大陸特徵第30章 一觸即發第十 卷四海征伐巴比倫省官學失守和百家之本第4章 丁原談馬第13章 大漠風塵第6章 穎川對峙南亞次大陸特徵第6章 麻鋼神兵第8章 國策二十四章第8章 帝王使命第14章 關羽之敗第11章 海洋通道大漢帝國主要軍隊簡介第7章 沮授之約第6章 穎川對峙第18章 騎兵之魂論中國兩次海洋機遇的喪失轉載第11章 海洋通道第12章 張飛之血第18章 內鬥第27章 由分至和第5章 才子猛將第4章 海洋帝國第33章 大國雄風第8章 晉陽密會關於都城選擇的一點說法第16章 曹操初敗道家的氣玄學說和中國古代的氣論第11章 海洋通道第十二 卷華夏天下第八卷匈奴之歌第5章 盧植先行第26章 吞噬主義第10章 童淵王越第12章 張飛之血第1章 襄陽風華第22章 天道難違官學失守和百家之本第6章 神匠馬鈞第4章 賈詡之志第9章 全線侵擾第10章 長子風範第28章 興州大捷第19章 交州安定第22章 天道難違孔子和老子之辨第2章 盧荀授課第3章 內政風暴第12章 張飛之血第3章 幷州丁原第3章 天地之災亞洲河流特徵第2章 治略九卿第3章 出藩之策第9章 雙重標準第28章 農畜工紡第7章 水鏡學府第6章 陳羣相伴第十二 卷華夏天下第八卷匈奴之歌第32章 帝國風華第3章 出藩之策第5章 盧植先行第9章 永定西涼第4章 郭嘉投效第6章 希臘戰爭第15章 南陽潰敗第35章 炎黃廣場第33章 大國雄風第15章 南陽潰敗
第16章 草原之鷹第23章 政教合一第7章 四大神匠中國古代航海技術淺論轉載第28章 西涼戰神第19章 新銀稅制第12章 小喬初嫁第2章 治略九卿論中國兩次海洋機遇的喪失轉載第14章 羅馬之光第9章 遼州風雲第16章 草原之鷹第32章 帝國風華第1章 初降漢室第15章 新楚內治(三)第31章 華夏之樹第8章 諸侯清君側第14章 聖湖血案第3章 萬農書關於本書構架的詮釋第2章 草廬夜談第16章 西非之旅第34章 京都之爭第21章 帝國盛世傳統儒家文化對東亞經濟的影響探討第18章 騎兵之魂第25章 皇子劉巍亞洲及大漢帝國主要地理氣候特徵第6章 襄陽盛會第6章 希臘戰爭南亞次大陸特徵第30章 一觸即發第十 卷四海征伐巴比倫省官學失守和百家之本第4章 丁原談馬第13章 大漠風塵第6章 穎川對峙南亞次大陸特徵第6章 麻鋼神兵第8章 國策二十四章第8章 帝王使命第14章 關羽之敗第11章 海洋通道大漢帝國主要軍隊簡介第7章 沮授之約第6章 穎川對峙第18章 騎兵之魂論中國兩次海洋機遇的喪失轉載第11章 海洋通道第12章 張飛之血第18章 內鬥第27章 由分至和第5章 才子猛將第4章 海洋帝國第33章 大國雄風第8章 晉陽密會關於都城選擇的一點說法第16章 曹操初敗道家的氣玄學說和中國古代的氣論第11章 海洋通道第十二 卷華夏天下第八卷匈奴之歌第5章 盧植先行第26章 吞噬主義第10章 童淵王越第12章 張飛之血第1章 襄陽風華第22章 天道難違官學失守和百家之本第6章 神匠馬鈞第4章 賈詡之志第9章 全線侵擾第10章 長子風範第28章 興州大捷第19章 交州安定第22章 天道難違孔子和老子之辨第2章 盧荀授課第3章 內政風暴第12章 張飛之血第3章 幷州丁原第3章 天地之災亞洲河流特徵第2章 治略九卿第3章 出藩之策第9章 雙重標準第28章 農畜工紡第7章 水鏡學府第6章 陳羣相伴第十二 卷華夏天下第八卷匈奴之歌第32章 帝國風華第3章 出藩之策第5章 盧植先行第9章 永定西涼第4章 郭嘉投效第6章 希臘戰爭第15章 南陽潰敗第35章 炎黃廣場第33章 大國雄風第15章 南陽潰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