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與龍】資料

道教

道教是中國的本土宗教,是在原始宗教的基礎形成的,集巫術、自然崇拜、動物崇拜及秦漢時期的神仙方術於一身,並加以理論化和系統化的一門宗教。早期的道學家已經意識到龍來自於蛇。《黃白篇》有:"蛇之成龍,亦與自生者無異也。然其根源之緣由,皆自然之感致。

東漢順帝時,張道陵倡導的五斗米道,奉老子爲教主,以〈老子五千文〉爲主要經典,逐小形成辦有教理、教義、教規的一種人爲宗教形式。道教自形成之初,便與龍崇拜有不解之緣。先秦時代的乘龍周洲四海、乘龍昇天,以及以龍溝通天人的信仰,被道教全盤繼承。

道教創始人張道陵的子孫都繼承其業,均稱"天師",並傳達室說與龍有緣。傳說第三代天師名魯,傳說他有十個兒子,號"張氏十龍"。另有一則傳說稱:張魯的女兒在山下洗衣,忽有白霧繞身,因此竟未婚而孕,感到羞恥,便自殺身亡。死前留下遺言,務必剖屍看腹中爲何物。結果,腹中有兩條雙胞胎小龍,婢女把它們放進漢水。其後的許多道教代表人物都被說成與龍有神秘的關係,如南朝時的道教代表人物陶弘景,傳說其母夢龍而生,他是一個龍種。

龍在道教中最主要的作用是助道士天入地,溝通鬼神。龍被認爲是"三轎"之一。這裡所指的"三轎",一曰龍轎,二曰虎轎,三曰鹿轎。道教的三轎主要是作爲其天入地的乘騎工具。張光直先生認爲:"濮陽第45號墓的墓主是個仰韶文化社會中的原始道士或是巫師,而用蚌殼擺塑的龍、虎、鹿乃是他能召喚使用的三轎的藝術形象。"他把蚌殼龍、虎、鹿與古代原始道教三轎相聯繫,認爲二者有淵源關係。

傳說有法力道行的天師、真君還能召龍、驅龍。《酉陽雜俎。怪術》稱:在一個名叫雲安的地主,江邊有十五里險灘,舟楫若不靠人拉縴,無法通過。瘦代天師翟乾佑念商旅之勞,結壇作法,召來羣龍,共14條,均化作老人。翟天師讓它們夷平險灘,以利舟行。羣龍領命而去,一夜之間,風雷震擊,十四里險灘都變成平潭,惟獨剩一里依舊如故。翟天師一看便知是一條龍昨日未到,於是再次登壇作法,嚴敕神吏召它前來。三日之後,方有一女女子來到,原來是一條雌龍。好申辯說:乘船過這條江的,都有是富商大賈,給他們拉縴的,都是雲安的貧窮百姓,他們一向靠拉縴過活。倘若險灘沒了,舟船通行無阻,他們靠什麼吃穿呢?寧可要險灘以贍縴夫,不願利舟楫以安富商。翟天師聽後連連點頭,於是又召諸龍一切恢復原樣。

佛教

在佛經中,龍王Nāgrāj名目繁多,如《妙法蓮華經》稱:龍王有八,一爲難陀龍王,二爲跋難陀龍王,三爲娑伽羅龍王,四爲和修吉龍王,五爲德義迦龍王,六爲阿那婆達多龍王,七爲摩那斯龍王,八爲伏鉢羅龍王。

龍和佛教的關係目前在學術界還有爭議,一說中國的“龍王”崇拜是隨佛教從印度傳入的。理由是在中國本土的龍崇拜中,原無"龍王"崇拜。在漢代之前,只有”龍神”,而無“龍王”。隋唐之後,佛教信仰傳入中國,龍王信仰遍及中土。

另一種說法則是印度佛教中的龍是由中國傳去的,經過印度人的再創造,成爲“龍王”。隨着佛教的東傳,龍王崇拜又隨之回傳至中國。其理由有七:

其一,中華民族的龍文化源遠流長,據有條有理髮掘,最早的龍形象是遼寧阜新查海遺址發現的一條距今七八千年的興隆窪文化石塊堆塑龍,其次是舉世矚目的河南西水坡的蚌殼龍。第三是黃梅縣白湖鄉張城村焦墩遺址發現的用卵石擺塑的一條巨龍。第四是衆所周知的內蒙古三星他拉玉龍等。這些都充分證明龍崇拜早在六七千年前在中國便十分普遍,同時也證明龍文化是中國的本土文化,而不是外來文化。

其二,據目前所見印度龍的最早考古資料,是公元前一世紀的壁畫《龍王及其家族》,和紀元前後的《龍族向菩提樹禮拜》,晚於中國的遼寧查海石塊龍約五千年。

其三,在文字記載方面,據目前所知的史料來看,印度有關龍的文字記載,最早是龍樹於公元二世紀左右所寫的《智度論》,這一記載距今僅100年左右。而中國有關龍的記載較印度早得多,商代的甲骨文中有不少“龍”字以及崇拜龍的一些記載,這說明在3500年前中國的龍崇拜已十分普遍。

其四,中國龍文化自形成之後,不僅在國內迅速傳播,而且很快傳到國外。印度佛教中的龍當是由中國傳過去的。傳播路線可能有兩條:一條是經中國西南地區傳入。據考古資料,早在新石器時代,黃河流域的石器文化便傳到西藏及其以南地區;在秦漢早期中國西南地區就和印度之間有了頻繁的商品貿易。因此中國的龍崇拜經由這條途徑傳入印度是完全有可能的。龍文化傳播的另一條路線是西域絲綢之路。中原王朝早在三千多年前便與西域有接觸,傳說周代早期已有移民到達蔥嶺以東地方。商滅夏之後,夏部落有一部分人徙往西北地區,到達甘肅等地之後,繼續向西遷徙,進入西域的焉耆國。後來,這些遷入焉耆國的龍氏族部落至晉代時成爲該國的統治者,並以"龍"爲姓。他們把自己的龍文化帶入西域是肯定無疑的。

其五,從語言學角度來說古印度的梵文中本沒有“龍”的專用詞,“龍”是和“蛇”合用一個詞來表示的。在古印度神話中,雷電是騎白象的大神因陀羅手持雷鑿造成的。中國龍傳入印度之後,龍神很快取代了因陀羅,成爲風雨雷電的主宰神。因而,表示“蛇”的詞又來表示“龍”了。

其六,在《大唐西域記》中記載龍的傳說約有20則,其中西域五則,北印度五則,中印度十則,而南印度一則也沒有。從內容來年,龜茲、于闐的龍傳說與中國古代的龍傳說很相似,有乘龍及龍與婦女交合而生龍種的傳達室說,而與佛教毫無關係。而《大唐西域記》中關於蔥嶺以南、鄰近印度的龍神話傳說,其內容則與佛教中的人物有關。這也可說明西域是中國龍文化傳入印度的一條路線。

其七,中國原始的龍,具有較多的蛇形象和屬性,印度龍也一樣,與蛇有密切的關係。在佛教的繪畫雕刻藝術中,龍王的頭部後面一般都有一個展開的有三五個或七個頭狀物的眼鏡蛇冠子。另外,佛經還常有“毒龍形狀如蛇”的說法,也說明印度龍具有蛇的屬性。

中國本土的龍具有馬、牛、魚、鹿、蛇等動物特徵;佛教中的龍王也相似,具有象、蛇、馬、魚、蝦等多動物的特性,據,有理由認爲,佛教中的龍是由中國傳入的。

佛教中的龍與中國龍也存在不同之處,主要表現在如下幾方面:

其一,中國龍與印度龍之間的最大差異是在社會中的地位不同。在中國龍具有至高無的地位,特別是龍崇拜與政治結合起來之後,龍成爲帝王的象徵。而印度龍則是一般的神靈,如佛經中的天龍八部之“龍”,不過是普通的護法神而已,無至高無的地位。在印度的動物崇拜中,金翅鳥受到最高的崇拜,而龍經常是金翅鳥的獵物。在佛典中,龍的“三患”之一便是金翅鳥。傳說金翅鳥每天以龍爲食,一天需要一條大龍王,五百條小龍。這說明龍的地位遠在金翅鳥之下,而中國則相反,龍的地位遠在鳳鳥之。

其二,中國古代傳說中的龍,能夠昇天入地,溝通天人;能爲神仙乘馭,來往於天地之間。如黃帝乘龍昇天,顓頊、帝嚳、啓亦乘龍往來。而印度佛教中的龍則沒有這種神性。大神乘騎的是金翅鳥,如古印度人的天神毗溼奴常騎在金翅鳥飛行。佛教中的文殊菩薩乘的是獅子或坐白蓮臺;普賢菩薩乘的是六牙白象或坐青蓮臺。

其三,在佛教中的龍王崇拜傳入之前,中國的龍沒有地域性,龍被奉爲主宰雨水之神,受到各地各民族的普遍崇拜,龍的形象基本也相同的,只有顏色的區別,分爲青、赤、白、黑、黃五種。印度人雖然封龍爲“王”,給龍造“宮”,但印度龍的地方神特性較明顯,龍王的種類繁多,各水域都有龍王、龍宮,說明龍只不過是某一水域的主宰神。

其四,在印度,龍王是佛的信徒、供養者或守護神,而中國因受道教和儒教的影響,龍王信仰也發生了種種變化。在道教的影響下,中國的龍王成爲玉皇大帝的部下;在儒教的影響下,中國的龍王傳說強調仁、信、義,強調夫婦、弟兄、父女之情,並有善惡之分。此外,中原各地的龍王一般有姓、名和封號,這也是中國特有的。

從以差異來看,龍文化傳入印度在秦漢之前,因爲龍在秦漢開始與帝王崇拜結合在一起。在此之前,龍的主神性是主宰雨水,而印度的龍王也一樣,主宰大海、湖泊和水潭等水域。龍崇拜傳入印度之後,經過再創造,與本地文化相結合,形成了具有印度特色的龍文化。

同時印度佛教藝術的傳入,對中國龍形像也有較大的影響。從漢晉到唐宋時期,龍的形像在演變過程中,明顯地受到佛教藝術的影響。如敦煌北魏壁畫的龍,其動態是在奔騰,卻給人以一種安詳、寧靜的感覺,這種造型顯然來源於同時代佛教中的飛天。印度佛教中的獅子對中國龍形像的演變影響也很大,唐宋時期的龍吸收獅子的形像。頭圓而豐滿,腦後披鬣,鼻子也近似獅鼻。江西江寧南唐要升墓中壁畫的龍,不但頭部像獅子,就連整個身體也有點近似於獅子。龍吸收獅子形像,主要是爲了言其神威,增加它的神通。

第十六章 麒凰遭難 龍族伏魔 下第十章 惡屍化祖龍 盤天建洞府第九章 種五穀澤遺萬代第四章 初識女媧第十三章 鴻鈞立聖位【龍的分類】第十七章 諸天神佛齊出動(求票票)第十九章 鴻鈞合道分寶貝第十七章 諸天神佛齊出動(求票票)第一章 重生混沌第三十二章 巫族朝天庭 十殿閻王立第一章 重生混沌第二章 人皇降渝水 麒麟來相護【西方的龍】轉貼第十三章 神農傳位蚩尤亂第三章 盤古開天我得發 下第十五章 九天玄女下凡塵(求票票)第二十六章 夸父追日 嫦娥奔月請大家指正第十六章 鯤鵬作座騎第十四章 紅雲遭劫第六章 接引準提第九章 東海受傷化龍族【龍的精神】第十三章 神農傳位蚩尤亂【龍的分類】請大家指正【龍之王子】第三十章 不周山倒 衆聖補天 三更票【西方的龍】轉貼第三十四章 九龍戰鯤鵬 鯤鵬化天照第十七章 諸天神佛齊出動(求票票)第二十一章 后土慈悲化輪迴 第三更要票第十七章 盤天收徒二十四章 天機現衆人成聖第十六章 麒凰遭難 龍族伏魔 下第二十六章 夸父追日 嫦娥奔月第十四章 魔影亂洪荒 麒麟先知覺第十章 惡屍化祖龍 盤天建洞府第二十一章 后土創輪迴 冥河入西方 上第二十八章 金烏化金龍第四章 初識女媧第十九章 鴻鈞合道分寶貝第七章 人皇傳位迴天宮第十三章 神農傳位蚩尤亂第五章 河圖洛書第四章 結怨巫族第十九章 洪荒伏魔記第二十五章 金烏出遊洪荒劫 第二更求票第十一章 蚩尤軒轅齊降世第四章 初識女媧第三十五章 議立人皇【龍的精神】第二十章 燭陰卜卦巫族憂 (第二更)第五章 爲上天庭造天梯第一章 重生混沌第三十五章 議立人皇第二章 太陽遇太一第三十章 不周山倒 衆聖補天 三更票【西方的龍】轉貼第六章 人族多災厄 伏羲創八卦(求票)第一章 華胥入雷澤 天皇始託世第二章 盤古開天我得發 上本書設定本書設定二十四章 天機現衆人成聖第十五章 麒凰遭難 龍族伏魔 上第三十一章 女媧補天 天庭易主第二十章 聖人出手魔劫完第八章 女媧受罰 盤天遊洪荒第一章 重生混沌第五章 吾名盤天第五章 吾名盤天第十五章 冥河失寶劍 (求推薦)第七章 鴻鈞成聖初開講第二十一章 后土創輪迴 冥河入西方 上【龍與文化】第五章 爲上天庭造天梯第十二章 華山開闢日 祖龍成聖時第九章 激戰祖巫本書設定第三十三章 五龍護天柱 祖龍合天道第八章 被人堵了第十八章 悟明大道 盤天終成聖第三十章 不周山倒 衆聖補天 三更票第四章 伏羲之治人始興 二(求票)第二十五章 金烏出遊洪荒劫 第二更求票第二章 人皇降渝水 麒麟來相護第七章 人皇傳位迴天宮第六章 人族多災厄 伏羲創八卦(求票)第十八章 逐鹿戰後天下寧(第一更)第十八章 逐鹿戰後天下寧(第一更)第二十七章 衆聖開天 后羿射日第八章 神農降世繼帝位第十一章 蚩尤軒轅齊降世第十二章 天庭建立第五章 吾名盤天第十八章 造人族 女媧成聖
第十六章 麒凰遭難 龍族伏魔 下第十章 惡屍化祖龍 盤天建洞府第九章 種五穀澤遺萬代第四章 初識女媧第十三章 鴻鈞立聖位【龍的分類】第十七章 諸天神佛齊出動(求票票)第十九章 鴻鈞合道分寶貝第十七章 諸天神佛齊出動(求票票)第一章 重生混沌第三十二章 巫族朝天庭 十殿閻王立第一章 重生混沌第二章 人皇降渝水 麒麟來相護【西方的龍】轉貼第十三章 神農傳位蚩尤亂第三章 盤古開天我得發 下第十五章 九天玄女下凡塵(求票票)第二十六章 夸父追日 嫦娥奔月請大家指正第十六章 鯤鵬作座騎第十四章 紅雲遭劫第六章 接引準提第九章 東海受傷化龍族【龍的精神】第十三章 神農傳位蚩尤亂【龍的分類】請大家指正【龍之王子】第三十章 不周山倒 衆聖補天 三更票【西方的龍】轉貼第三十四章 九龍戰鯤鵬 鯤鵬化天照第十七章 諸天神佛齊出動(求票票)第二十一章 后土慈悲化輪迴 第三更要票第十七章 盤天收徒二十四章 天機現衆人成聖第十六章 麒凰遭難 龍族伏魔 下第二十六章 夸父追日 嫦娥奔月第十四章 魔影亂洪荒 麒麟先知覺第十章 惡屍化祖龍 盤天建洞府第二十一章 后土創輪迴 冥河入西方 上第二十八章 金烏化金龍第四章 初識女媧第十九章 鴻鈞合道分寶貝第七章 人皇傳位迴天宮第十三章 神農傳位蚩尤亂第五章 河圖洛書第四章 結怨巫族第十九章 洪荒伏魔記第二十五章 金烏出遊洪荒劫 第二更求票第十一章 蚩尤軒轅齊降世第四章 初識女媧第三十五章 議立人皇【龍的精神】第二十章 燭陰卜卦巫族憂 (第二更)第五章 爲上天庭造天梯第一章 重生混沌第三十五章 議立人皇第二章 太陽遇太一第三十章 不周山倒 衆聖補天 三更票【西方的龍】轉貼第六章 人族多災厄 伏羲創八卦(求票)第一章 華胥入雷澤 天皇始託世第二章 盤古開天我得發 上本書設定本書設定二十四章 天機現衆人成聖第十五章 麒凰遭難 龍族伏魔 上第三十一章 女媧補天 天庭易主第二十章 聖人出手魔劫完第八章 女媧受罰 盤天遊洪荒第一章 重生混沌第五章 吾名盤天第五章 吾名盤天第十五章 冥河失寶劍 (求推薦)第七章 鴻鈞成聖初開講第二十一章 后土創輪迴 冥河入西方 上【龍與文化】第五章 爲上天庭造天梯第十二章 華山開闢日 祖龍成聖時第九章 激戰祖巫本書設定第三十三章 五龍護天柱 祖龍合天道第八章 被人堵了第十八章 悟明大道 盤天終成聖第三十章 不周山倒 衆聖補天 三更票第四章 伏羲之治人始興 二(求票)第二十五章 金烏出遊洪荒劫 第二更求票第二章 人皇降渝水 麒麟來相護第七章 人皇傳位迴天宮第六章 人族多災厄 伏羲創八卦(求票)第十八章 逐鹿戰後天下寧(第一更)第十八章 逐鹿戰後天下寧(第一更)第二十七章 衆聖開天 后羿射日第八章 神農降世繼帝位第十一章 蚩尤軒轅齊降世第十二章 天庭建立第五章 吾名盤天第十八章 造人族 女媧成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