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六章 節流

下午這一頓能夠取得400多貫的毛收入,出乎了趙信的預料之外,因爲他獲得的,只是30多貫發泡劑的收入,預計當量能起來,饅頭跟包子的數量,達到某種平衡的時候,也就是10萬個饅頭左右,其中要平衡包子和饅頭,他每天都是固定的100貫的收入。

看起來,趙信只是拿了微不足道的小頭,只是4萬個包子,就有最少300貫的利潤,可是這部分的利潤,絕大多數,都要交給長弓隊的訓練。

在所有利潤的分配比例之中,4成左右,歸了工人和苗遠,剩下的6成之中,七成給了長弓隊,本身,需要龐大投入的長弓隊,變成了由苗家莊來負擔,最起碼說,建設長弓隊的巨大支出,是節約的。

這不是一筆小錢,如果未來,整個守衛力量,擴張到700人的話,缺口高達2萬貫,實際上,拿現在兩個半天的銷售額,就按照利潤300貫左右,一天就是600貫,可以用於長弓隊的支出高達250貫左右,這樣下來,最多3個月,長弓隊的一切都可以配備完畢,趙信可以專門把心思放在提升的苗家莊的防禦力度上面。

順便,趙信還提點了苗遠,雖然因爲人力和其他方面的原因,暫時沒辦法提升銷售量,目前只能夠以保州爲一箇中心,可是當製造數量暴漲的前提下,節流還是可以做到。

包子的生產,饅頭的生產,看起來很熱鬧,可是在趙信看來,還有很多改進的地方。

饅頭不用餡料,包子就必須要用餡料,這就需要大量的肉類,包子的餡,大概是半兩左右的肉,一般的精肉和一般的肥肉和肉皮之類,4萬個包子,差不多就是200斤豬肉,半天消費大半頭豬,小一點的,甚至是一頭。

這是一個巨大的消耗,甚至會影響到肉類的平衡,慢慢的,當供需關係出現了不均衡之後,肉類的價格必然上漲。

這直接關係到整個成本和供應量的問題,肉類供給在苗家莊本身就是很高的,120名訓練的長弓手的,按照要求,一天是肉4兩,這就需要30斤肉,幾乎七八天就一頭大肥豬,只能夠去買肉,可是一天8萬個饅頭,平均2個一兩,就是4000兩,幾乎一天快兩頭豬。

直接購買肉,那麼的不太划算得,也沒有那麼大的量直接去養殖戶裡面買豬,這幾乎便宜30%,屠夫也要賺錢,特別是豬大骨,肥肉,還有一些內臟之類的,清理一下,還是可以吃的,味道不錯的,完全可以固定一天殺兩頭,爲此,專門在苗家莊請到一個屠夫也未嘗不可。

當然了,有機會的話,可以進行養豬,苗家莊幾乎是不錯的了,整個莊子最少養了700頭豬的,算是有經驗的,爲了未來的發展,可以擴大一些規模,原來養育一兩頭的,現在變成四五頭,看起來,是遠期效應,現在還展現不出來的,可是未來,卻很重要,當苗家莊的規模擴大的前提下,肉類供給可以跟得上銷量,更加節約成本,也增加家庭收入。

包子有餡料,饅頭沒有,饅頭和包子的另外一個共同點,就是小麥,小麥是不能夠直接吃的,必須要磨成麪粉,才能夠吃,因爲現在,免費使用量增加,原來用石磙磨面的方法跟不上形式了,不得不加派了人手,甚至是製作更多的石磙,這還是大型牲口增加的前提下,否則的話,只是這個磨面的手工勞動,耗費的壯勞力都要多。

對於此,趙信有解決的方法,靠近苗家莊有一條河,河水的流動速度還不錯,他可以一個水車就好了的,水車不但可以幫助灌溉,還可以帶起磨坊,爲以後積累經驗,

水車這東西,並不是跨越歷史的黑科技,在三國時期已經出現了,當時因爲軸承不過關,多是一些的人力翻車之類的,到了唐宋時期,漸漸的改進,可以用水裡推動,因爲古代知識的流動性不強,加上地方保護和敝帚自珍的想法,流傳的並不廣泛,最少說,保州這邊沒有。

這可是好東西啊,水車不但可以在水力的推動之下磨面,也可以成爲灌溉的主體,小河是海河的支流,水量不小,如果有水車幫助之下,再完善乾渠條件,整個苗家莊水澆地的面積,差不多能夠增加3倍。

不要小看這些,水澆地比起普通的旱地,收成上面,多個50%,這是正常,苗家莊數萬畝的土地,只有不足4000畝是水澆地,就分佈在兩條小河的旁邊,只要完善溝渠,水車從河水之中打出來的水,就可以充斥在整個苗家莊,到時候,多了幾倍就是多了1萬畝以上的水澆地,對於糧食整體的提升幅度,相當的可怕。

肉的問題,可以放一放的,那個暫時影響不大,一個10來萬,甚至加上保州,幾十萬人口的軍州,每天一兩頭豬,造成的影響不大,真的這裡少了,完全可以到別處購買啊,保州靠近海河流域,交通便利,就算是從海州乘船到大名府,也不會超過10天的時間,真不行,就到大名府去購買。

麪粉的問題,不得不解決了,之前,趙信沒有考慮過這個問題,伴隨着銷量的逐步上升,村民手中累積的麪粉,一點點的消耗,甚至連苗遠都看出來了,這幾天,從工人之中挑選出了三十多個精壯,專門去做麪粉,甚至還佔用了部分的牲畜。

這纔是每天平均8萬饅頭的樣子,如果未來,進一步擴大,從保州走向其他地方,甚至只是整個保州的城鎮鄉村,這個需求量就非常的龐大,人力有些杯水車薪了。

水車很簡單,說白了,就是後世風車的樣子,那是一個玩具,被風吹着,就可以轉動,水推動,同樣如此,只是多了一個可以濟水的鬥就好了。

稍稍回想了一下,畫出了一個圖紙,讓木匠和鐵匠照着造,村裡沒有合適鋼材,在趙信收集的兵器之中,有一些寶物類的兵器,材料極好,可以用作主軸,比木質的,或者是鐵質的都經久耐用一點,他直接給了材料,讓鐵匠幫忙加工成型。

鐵匠看到這個材料,驚呼連連,這可是千鍊鋼,在武器用鋼之中,分爲普通的鐵,精鐵,鋼,百鍊鋼,等簡單的幾種,大部分的步人甲和禁軍用普通裝備,都是用鐵的,最多是冷鍛工藝之下的鐵,精鋼,鋼,百鍊鋼,按照等級的不同,會製作不同的武器,到了小隊長就可以用精鐵了,必須要中層軍官,纔會用得到鋼。

這其中,薛玉和孫吉是不同,這個千鍊鋼,就來源於孫吉手中的一把長刀,他的硬度和韌性都相當的不錯,在卡牌系統之中,屬於最出色的一種,被挑選出來作爲軸承。

看着鐵匠激動不已,刀劍,永遠都是鐵匠體系之中,最頂級的工匠才能夠製作,可是對於趙信而言,無所謂。

這些材料本身就是刀劍的材料,想要把它打成刀劍,他直接複製出來就好了,還節約了大量的時間,有一段時間就能夠開啓2級了,刀劍還不容易。

從後世走來的他,知道武器永遠都是第二重要的,關鍵是生產力,就跟長弓一樣,他的優勢永遠建立在優秀後勤的基礎上面,二戰時期中日兩國,一些國外的優秀步槍到這裡,水土不服,原因無他,後勤,中日兩國的生產力都相對薄弱,只有擲彈筒,三八步槍這樣的簡單武器,對於後勤壓力不算太大的武器,纔是是中日兩國發展的重點。

北宋不存在抗戰時期中國的問題,能夠建立起一個生產力驚人的手工作坊,進一步壓低人工的成本,讓一把箭的成本降低七八成,讓產量提升七八倍,長弓就擁有了類似於熱武器的鋼鐵投放能力,個體優勢就再也無法展現到了軍隊之上,反倒是結成戰陣,令行禁止,擁有很強的鋼鐵投放能力宋軍,成爲壓倒一切的力量。

之前的宋軍,面對着的對手的騎兵優勢,只能夠結陣,用重步兵保證防禦力,被動的抵抗,現在,只要有步兵和重步兵固守住,後方的長弓兵一直射就好了。

射程在200步以上的長弓手,對於任何的兵種都有巨大的威脅,或許他的移動力不快,無法追的上敵人,可是隻要是固定野戰,也沒問題,1箭不行10箭,10箭不行100箭,用資源和武器,取代人的作用,把戰爭,從戰術上面,改變到資源上面,發揮出宋朝的最大威力。

甚至未來,當戰爭勝利了,從另外的方面,解決了馬的問題之後,這些長弓兵和步兵,也可以成爲騎兵,不能說是騎兵,只能夠說是騎馬作戰的,跟後世的滿清八旗一樣。

在後期,滿清八旗之中絕大部分,都已經轉化爲重步兵了,還是那種騎馬作戰的,一旦接戰,由一部分輕重騎兵壓制,重步兵下馬結陣,然後集團衝鋒打贏戰爭,這是滿清八旗制勝的法寶之一。

這些都是後話,簡單的提點了幾下,就降低了某方面的成本,最關鍵的是,趙信還對製作饅頭的作坊走了一圈,進行了調整,這個調整,主要就不是原材料上面了,而是生產的方式和統籌。

第二百六十八章 滿載而歸第八百一十二章 新五京第八十三章 簡單與複雜第八百六十三章 戰爭爆發第六百六十章 時機已到第三百二十九章 重型長弓第三百一十七章 防禦和奏摺第八百六十七章 百家工廠第三百一十九章 險惡局勢第二百六十一章 扭轉印象第四百三十四章 物美價廉第二百八十三章 後退一步第三百九十一章 拿錢的條件第六百四十四章 西北熱潮第四百八十五章 汴粱到應天第三百一十一章 堅壁清野第四百章 不同際遇第八百一十六章 在位記錄第五百四十章 不能冒險第三百一十二章 離開之前第六百二十八章 拖網製作第二百九十六章 艱難的決定第七百三十八章 仁宗心態第三百六十四章第五百六十二章 遭遇土著第二百九十六章 艱難的決定第三百四十七章 新鐵路 消息第八十八章 “便宜沒好貨”第一百六十五章 滲透和反滲透第七百二十章 贏得輕鬆第八百六十八章 新的航道第八百五十六章 飛剪和先驅第二百七十四章 廣而告之第八百四十七章 有線電報第七百七十七章 福康公主第二十一章 中藥店第八百零一章 外交之密第六十二章 溼布功效第二百四十七章 驅使民衆第八百五十六章 飛剪和先驅第七百二十章 贏得輕鬆第二百六十四章 滿朝皆敵第二百六十六章 民品銷售第三百九十八章 水利和防災第二百四十七章 各種革新第五百二十八章 測量和驗證第四百二十一章 抓住機會第六十九章 省力裝置第二十五章 筆墨紙硯第七百九十七章 慶曆20年第六百七十五章 山海關之戰第五百零二 章 最完美的基地第七百四十九章 贈送槍械第三百一十五章 長弓壓制第三百一十一章 堅壁清野第三百二十五章 長驅直入第五百四十六章 外銷商品第七百二十六章 滅遼之戰第二百五十七章 面見韓琦第六百四十九章 猜測和支持第七百九十二章 飛行公式第六十七章 化學傷害第二百二十章 副產品和比例第八百零六章 離別進行時第三百零九章 神兵利器第五百零二 章 最完美的基地第四百四十八章 撥款和事故第一百四十四章 調查韋貴第七百八十九章 穿甲能力第五百四十一章 遠洋貿易第二百二十一章 計相葉清臣第五百四十二章 船材選擇第七百二十八章 兵臨中京第四百五十九章 人口和污染第二百二十一章 銷售地和狂潮第三百三十章 完勝第四十六章 羌族遊騎第二百九十七章 海上力量第四百二十六章 清潔和積肥第三百三十六章 韓琦冒險第三百零一章 出頭的炮灰第二百八十二章 矛盾想法第六百三十章 遭遇魚羣第八百六十八章 禍福相依第三百一十九章 寸土必爭第十一章 始於足下第一百六十章 相見不相識第二百三十九章 起航第二百二十六章 經濟和掙錢第三百九十二章 市場建設第九十三章 紫衫木和海貿第三百七十六章 破壞測試第八十一章 木工坊第八百七十六章 計劃開啓第二百三十章 弓箭對決第四百四十二章 鎮國基石第三百三十七章 邊境互市第十八章 驚喜連連第二百五十六章 錢的重要第四十六章 羌族遊騎
第二百六十八章 滿載而歸第八百一十二章 新五京第八十三章 簡單與複雜第八百六十三章 戰爭爆發第六百六十章 時機已到第三百二十九章 重型長弓第三百一十七章 防禦和奏摺第八百六十七章 百家工廠第三百一十九章 險惡局勢第二百六十一章 扭轉印象第四百三十四章 物美價廉第二百八十三章 後退一步第三百九十一章 拿錢的條件第六百四十四章 西北熱潮第四百八十五章 汴粱到應天第三百一十一章 堅壁清野第四百章 不同際遇第八百一十六章 在位記錄第五百四十章 不能冒險第三百一十二章 離開之前第六百二十八章 拖網製作第二百九十六章 艱難的決定第七百三十八章 仁宗心態第三百六十四章第五百六十二章 遭遇土著第二百九十六章 艱難的決定第三百四十七章 新鐵路 消息第八十八章 “便宜沒好貨”第一百六十五章 滲透和反滲透第七百二十章 贏得輕鬆第八百六十八章 新的航道第八百五十六章 飛剪和先驅第二百七十四章 廣而告之第八百四十七章 有線電報第七百七十七章 福康公主第二十一章 中藥店第八百零一章 外交之密第六十二章 溼布功效第二百四十七章 驅使民衆第八百五十六章 飛剪和先驅第七百二十章 贏得輕鬆第二百六十四章 滿朝皆敵第二百六十六章 民品銷售第三百九十八章 水利和防災第二百四十七章 各種革新第五百二十八章 測量和驗證第四百二十一章 抓住機會第六十九章 省力裝置第二十五章 筆墨紙硯第七百九十七章 慶曆20年第六百七十五章 山海關之戰第五百零二 章 最完美的基地第七百四十九章 贈送槍械第三百一十五章 長弓壓制第三百一十一章 堅壁清野第三百二十五章 長驅直入第五百四十六章 外銷商品第七百二十六章 滅遼之戰第二百五十七章 面見韓琦第六百四十九章 猜測和支持第七百九十二章 飛行公式第六十七章 化學傷害第二百二十章 副產品和比例第八百零六章 離別進行時第三百零九章 神兵利器第五百零二 章 最完美的基地第四百四十八章 撥款和事故第一百四十四章 調查韋貴第七百八十九章 穿甲能力第五百四十一章 遠洋貿易第二百二十一章 計相葉清臣第五百四十二章 船材選擇第七百二十八章 兵臨中京第四百五十九章 人口和污染第二百二十一章 銷售地和狂潮第三百三十章 完勝第四十六章 羌族遊騎第二百九十七章 海上力量第四百二十六章 清潔和積肥第三百三十六章 韓琦冒險第三百零一章 出頭的炮灰第二百八十二章 矛盾想法第六百三十章 遭遇魚羣第八百六十八章 禍福相依第三百一十九章 寸土必爭第十一章 始於足下第一百六十章 相見不相識第二百三十九章 起航第二百二十六章 經濟和掙錢第三百九十二章 市場建設第九十三章 紫衫木和海貿第三百七十六章 破壞測試第八十一章 木工坊第八百七十六章 計劃開啓第二百三十章 弓箭對決第四百四十二章 鎮國基石第三百三十七章 邊境互市第十八章 驚喜連連第二百五十六章 錢的重要第四十六章 羌族遊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