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1章 魯爾危機

1923年的到來,並沒有讓歐洲更加和平,反而是一開年就感受到濃濃的緊張氣氛。因爲在1月11日,法國不顧英美的反對,聯合比利時,以德國不履行賠款義務爲藉口,出動軍隊佔領了德國的魯爾工業區。這導致影響深遠的魯爾危機爆發了。

法國由於戰爭的劇烈消耗,以及新增的阿爾薩斯—洛林地區工業的需要,法國國內的原材料儲量尤其是煤炭嚴重不足,並且資金短缺依然是一個嚴重的問題。本來法國政府希望《凡爾賽條約》能夠帶來鉅額賠款,但卻因爲德國以通貨膨脹爲由拖延賠款的支付。

而法國總理雷蒙·普恩加萊是對德強硬派。早在巴黎和會開幕式上普恩加萊就發表演說,痛斥德意志帝國“生於不義,自當死於恥辱。”

而且他還批評克雷孟梭在法爾賽合約上對英國讓步太大。完全可以說,他算得上是法國對德最爲強硬的政治家。

而且在1922年普恩加萊上臺他就在議會中宣稱:“法國所面臨的頭等大事即使賠款問題,德國有能力支付賠款,盟國也有辦法迫使他如數支付賠款。

在8月中旬倫敦會議上,就德國問題英法未達成任何協議,與會的普恩加萊反而表示,“法國雖然兩手空空,卻沒有約束。“

讓普恩加萊如此底氣充足,還有法國在賠償委員會起着主導地位的原因。

凡爾賽和約規定,德國應在1921年5月l日前交付200億金馬克賠款,併成立賠款委員會解決賠款總額和分配比例問題。該委員會設在巴黎,由英、法、意、比各派一名代表組成(美國由於拒絕批准和約,僅派了半官方代表)。法國代表任主席,他有權在表決各爲兩票的情況下做出最後裁決,從而使法國在德國賠款問題上處於實際的領導地位。

爲防止德國不履行賠款,協約國於1920年4月達成協議:如果德國不支付賠款,協約國可以採取制裁措施。同年7月,賠款委員會在斯帕召開有德國人蔘加的會議,規定了各國應得的賠款數的比例。但德國拖延支付,到1921年初原來規定的支付 200億金馬克的數字大約還差120億。

於是賠款委員會在1921年3月召開的倫敦會議上,強迫德國接受協約國規定的賠償時間表,德國表示拒絕,協約國便決定對德國實行制裁,並於3月8日出兵佔領了萊茵河東岸的杜塞爾多夫、杜依斯堡和魯爾奧爾特。

同年4月賠款委員會決定德國的總賠款額爲1320億金馬克(其中包括德國於1921年5月1日前尚未支付的120億)。

5月5日該委員會向德國發出了一份支付時間表和一份最後通碟,要求德國每年支付20億金馬克和它出口商品價值的26%,並要求在5月底前必須交付1921年的賠款10億金馬克。如果德國到5月12日仍未做出令人滿意的回答,協約國將佔領魯爾。

這導致了德國費倫巴哈內閣的倒臺,代之而起的維爾特內閣於5月11日接受了賠款總額和支付時間表,到8月德國償付了10億金馬克的賠款。

德國在支付了上述賠款之後,便打算拖延以後的支付。1922 年7月和11月,德國以財政危機爲理由,要求延期支付其餘款項。英國政府支援德國的要求,提出減少賠款總數和延期付款的方案,但遭到法國的堅決反對。

於是不僅英法在賠款問題上的分歧加劇,而且德法矛盾也迅速激化,法國遂決定對德國採取軍事行動。

魯爾工業區是德國的重要工業區。它位於德國西部、萊茵河下游支流魯爾河與利珀河之間的地區。其面積4593平方公里,佔全國面積的1.3%。區內人口和城市密集,人口達570萬人,佔全國人口的9%,核心地區人口密度超過每平方公里2700人,區內5萬人以上的城市24個。別看魯爾區小,它是德國冶金工業的中心,它生產的煤、生鐵和鋼產量佔德國年生產的80%以上。

所以面對法比聯軍的軍事接管,德國總理庫諾下令消極抵抗。宣佈不同法、比佔領當局合作,召回駐巴黎大使和駐布魯塞爾公使,停止向法國和比利時支付一切賠償。佔領區的礦工和鐵路工人展開罷工或怠工鬥爭,所有經德國到法、比的鐵路和水路交通陷於癱瘓。

法、比佔領當局採取強制措施,控制煤炭的管理、生產和分配,禁止佔領區輸出商品,徵收煤稅和其他關稅。對所有參加消極抵抗的德國人,包括他們的家屬,進行逮捕、監禁、罰款、驅逐出境以至處死。

德國政府同時也照會協約國和美國政府,強調在恢復魯爾區和萊茵蘭地區的正常狀態以前,德國將繼續進行消極抵抗。照會建議,德國賠償總數爲 300億金馬克,其中部分賠款用國際貸款支付。法國認爲德國建議毫無實質性內容,英國對德國建議也感到失望。

此後整個夏天,儘管英國從中斡旋,法國始終拒絕進行談判。德國由於喪失魯爾重工業區,以及對佔領區的鉅額津貼,財政經濟越加困難,馬克幣值暴跌。1923年 6月中旬,10萬馬克兌換1美元,8月8日跌爲500萬馬克兌換1美元。

庫諾政府面對內外危機,於8月12日辭職。G.施特萊斯曼繼任總理後,改革財政和貨幣,鎮壓工人革命,宣佈從 9月26日起停止消極抵抗。

他幾次要求同法國政府直接談判,均爲法國所拒絕,於是支援煤業辛迪加同國際工礦管制代表團、法比魯爾區管制委員會進行談判。

11月23日,雙方簽訂協定,規定:煤業辛迪加重新開始向協約國交付煤和焦炭,作爲德國實物賠償,法國和比利時得到煤炭總產量的18%,焦炭總產量的35%;從10月 1日起所開採的煤歸煤業辛迪加所有,每出售一噸煤,向協約國交納10法朗稅款。

法國通過這一協定,達到了強取德國“生產抵押品”的目的。對德國賠償問題態度有所緩和,魯爾危機接近尾聲。11月30日,賠償委員會委任兩個專家委員會討論解決德國賠償問題。其中第一專家委員會在1924年4月9日的報告(通稱道威斯計劃),爲出席倫敦會議(1924年 7月16日~8 月16日)的協約國和德國政府所接受,從而暫時地解決了德國賠償問題。

8月16日,法國、比利時與德國達成協議,從9月1日開始實施道威斯計劃的一年內,法國和比利時軍隊撤離魯爾等地區。

其實魯爾危機表面上是由於德法賠款糾紛引起的,但其深層原因是法國深刻的不安全感和法德矛盾。在法國領導人看來,以德國的工業基礎、人口規模和地理位置,德國東山再起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一旦德國經濟恢復,重整軍備,法國的夢魘將會重演。

因此,在巴黎和會上,法國曾極力主張削弱德國,甚至肢解德國,永遠消除德國的工業和軍事能力。但是,這一方案遭到美國和英國的反對,威爾遜總統試圖通過國聯的集體安全機制來牽制德國,保障法國的安全。但戰後美國沒有加入國聯,這引起法國對自身安全的極大擔憂。

魯爾危機的最終結局看似是法國獲得了最終的勝利。然而實際上,這場危機帶來的災難性連鎖後果遠比法國所獲得的賠款來的可怕的多。首先這次危機所造成的最直接破壞,便是法國的國際地位遭到了極大的打擊。

法國在佔領魯爾期間法郎因爲受到危機的影響也出現急劇的貶值,爲了穩定經濟,法國不得不像英美兩國大量借貸,而這一做法所帶來的結果便是法國在之後,關於德國賠償問題的談判中不得不將主導權拱手讓給了有意扶持德國經濟恢復的英美兩國。

另一個災難則是在德國方面,許多以希特拉等爲首的退伍老兵勢力,本來就對魏瑪政府在戰後外交上一系列的軟弱措施深感不滿。魯爾危機對於這些民族主義來說無異於一次極好的宣傳素材。

魏瑪政府的軟弱以及消極抵抗政策對德國帶來傷害是顯而易見的,雖然之後伴隨着德法兩國和解以及經濟的增長讓這些極端勢力難以獲得太多的支援,但是當社會陷入危機動盪的時候,將魯爾危機再次翻出對於魏瑪政府無異於致命的一擊。

第693章 新的希望第183章 薩拉熱窩事件的影響(上)第645章 空中遭遇第650章 進軍萊茵第735章 希臘戰役(終)第445章 威廉皇家造船廠第312章 佔領克盧日第283章 準備(三)第482章 趁火打劫(上)第329章 保加利亞戰敗(上)第609章 新首相第213章 發展的動力實驗室第327章 動盪的保加利亞(中)第269章 談判泄露(上)第115章 第一次巴爾幹戰爭爆發(求訂閱)第246章 米茲克上尉(上)第630章 保加利亞大發展第358章 搖搖欲墜的帝國第162章 羅馬尼亞的物質儲備第804章 中東戰役(四)第九章 軍隊整編 下第664章 元首的羅馬尼亞行(一)第355章 飲馬蒂薩河(上)第二十三章 展望第744章 無題第764章 激戰(上)第254章 後續影響第123章 奧斯曼求和第108章工業化合成氨第213章 坑英法(二合一5300大章)第393章 戰敗第675章 薩洛尼卡(上)第695章 最後的機會,但澤第265章 羅馬尼亞的條件第783章 貝魯特(下)第189章 卡羅爾一世的想法第514章 利比亞石油(中)第六十九章 橡膠危機 四第397章 伊斯坦布爾?第264章 加速進程第351章 新的作戰計劃第699章 波蘭戰役(二)第120章 呂勒布爾加斯戰役三第280章 丘吉爾的方案(下)第二十章 巡視兵工廠第517章 潛伏的卡爾·摩爾利第430章 威廉港的寒冬(下)第260章 瘋狂的走私第143章 出擊,王國利劍(三)第699章 波蘭戰役(二)第184章 薩拉熱窩事件的影響(中)第116章 庫馬諾沃戰役(5500字二合一大章)第219章 德國的要求第366章 鯨吞(五)第一章 不一樣的霍亨索倫家族第157章 布加勒斯特談判(三)第768章 在利沃夫(下)第553章 羅蘇局部衝突(六)第707章 空襲 (中)第742章 南斯拉夫的態度第629章 來自英法的問候第四十三章 俄國的應對第688章 歐洲三軸心(四)第307章 目標克盧日(二)第677章 鈾礦第六十二章 黑手會第706章 七日下華沙(一)第213章 坑英法(二合一5300大章)第355章 飲馬蒂薩河(上)第297章 德瓦戰役(七)第398章 特里亞農條約第六十七章 橡膠危機 二第658章 訪問(終)(爲小興上盟主加更)第383章 干預匈牙利(一)第280章 準備(一)第二十九章 自行車第四十六章 新總裁第652章 與猶太人的合作(下)第350章 資金的爭奪(下)第137章 修改計劃第326章 動盪的保加利亞(上)第761章 空降塞浦路斯(下)第160章 裝甲部隊的雛形第七十五章 鋼鐵廠新領導第644章 擴軍計劃第三章 採購 下第四十八章 超前的飛行第526章 1928年的結束第九十一章 奧匈行 下第248章 弗蘭茨·約瑟夫逝世第122章 呂勒布爾加斯戰役 完第106章 巡查軍隊第446章 迪特·拉姆斯第218章 高漲的民族主義(下)第285章 準備(五)第339章 喀山黃金(三)第537章 意大利的造艦計劃第二十九章 自行車第三十章 金融危機
第693章 新的希望第183章 薩拉熱窩事件的影響(上)第645章 空中遭遇第650章 進軍萊茵第735章 希臘戰役(終)第445章 威廉皇家造船廠第312章 佔領克盧日第283章 準備(三)第482章 趁火打劫(上)第329章 保加利亞戰敗(上)第609章 新首相第213章 發展的動力實驗室第327章 動盪的保加利亞(中)第269章 談判泄露(上)第115章 第一次巴爾幹戰爭爆發(求訂閱)第246章 米茲克上尉(上)第630章 保加利亞大發展第358章 搖搖欲墜的帝國第162章 羅馬尼亞的物質儲備第804章 中東戰役(四)第九章 軍隊整編 下第664章 元首的羅馬尼亞行(一)第355章 飲馬蒂薩河(上)第二十三章 展望第744章 無題第764章 激戰(上)第254章 後續影響第123章 奧斯曼求和第108章工業化合成氨第213章 坑英法(二合一5300大章)第393章 戰敗第675章 薩洛尼卡(上)第695章 最後的機會,但澤第265章 羅馬尼亞的條件第783章 貝魯特(下)第189章 卡羅爾一世的想法第514章 利比亞石油(中)第六十九章 橡膠危機 四第397章 伊斯坦布爾?第264章 加速進程第351章 新的作戰計劃第699章 波蘭戰役(二)第120章 呂勒布爾加斯戰役三第280章 丘吉爾的方案(下)第二十章 巡視兵工廠第517章 潛伏的卡爾·摩爾利第430章 威廉港的寒冬(下)第260章 瘋狂的走私第143章 出擊,王國利劍(三)第699章 波蘭戰役(二)第184章 薩拉熱窩事件的影響(中)第116章 庫馬諾沃戰役(5500字二合一大章)第219章 德國的要求第366章 鯨吞(五)第一章 不一樣的霍亨索倫家族第157章 布加勒斯特談判(三)第768章 在利沃夫(下)第553章 羅蘇局部衝突(六)第707章 空襲 (中)第742章 南斯拉夫的態度第629章 來自英法的問候第四十三章 俄國的應對第688章 歐洲三軸心(四)第307章 目標克盧日(二)第677章 鈾礦第六十二章 黑手會第706章 七日下華沙(一)第213章 坑英法(二合一5300大章)第355章 飲馬蒂薩河(上)第297章 德瓦戰役(七)第398章 特里亞農條約第六十七章 橡膠危機 二第658章 訪問(終)(爲小興上盟主加更)第383章 干預匈牙利(一)第280章 準備(一)第二十九章 自行車第四十六章 新總裁第652章 與猶太人的合作(下)第350章 資金的爭奪(下)第137章 修改計劃第326章 動盪的保加利亞(上)第761章 空降塞浦路斯(下)第160章 裝甲部隊的雛形第七十五章 鋼鐵廠新領導第644章 擴軍計劃第三章 採購 下第四十八章 超前的飛行第526章 1928年的結束第九十一章 奧匈行 下第248章 弗蘭茨·約瑟夫逝世第122章 呂勒布爾加斯戰役 完第106章 巡查軍隊第446章 迪特·拉姆斯第218章 高漲的民族主義(下)第285章 準備(五)第339章 喀山黃金(三)第537章 意大利的造艦計劃第二十九章 自行車第三十章 金融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