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1章 白銀帝國

根據劉鈞的意思,四海錢莊連夜開工,趕印了兩千萬債券出來。這批債券給戶部加蓋印章之後,又送入了四海銀行。

四海銀行轉手把這些天趕印出來的銀元券中,取出來兩千七百萬塊,移交給了戶部,存入國庫之中。

這兩千七百萬銀元券,其中一千二百萬是劉鈞給朝廷的包稅款,兩千萬稅款已經支付了八百萬,本來接下來每月付一百萬。但現在劉鈞讓銀行直接把剩下的一千二百萬一次繳清。剩下的一千五百萬,則是朝廷的借款,兩千萬塊借款扣除了五百萬,那是總共六千萬借款今年的利息。

兩千七百萬還散發着油墨香味的嶄新銀元券,存入了國庫之中。

“連同原來的八百萬,現在朝廷國庫裡已有三千五百萬塊銀元券。”戶部尚書李邦華在總理處會議上相當興奮的稟報道,若加上預計的一千五百萬要收上來的稅款,那朝廷今年的國庫收入將達到五千萬塊,戶部的國庫裡還是頭一次如此有錢。

“一千五百萬軍餉,一千萬換裝和訓練費,另外五百萬關外增加防禦和中原剿匪費用。軍費預算總共三千萬,這筆款項將優先評估審議,現在大家說下意見。”劉鈞開口了。

這三千萬的開支,是早先和吳甡、劉宗周說好的。劉鈞和吳甡支持劉宗周的繼續裁軍計劃,而他們支持劉鈞的借款計劃,同時也要支持劉鈞的軍費優先拔款。

吳甡和劉宗周這個時候都沒再反覆,三位顧命大臣一致同意這個計劃,兵部和樞密院這邊當然樂得看見。

有這三千萬軍費拔款,那麼今年一年,兵部和樞密院的日子都會很好過。只要今年不再有什麼大的戰事,那麼這三千萬軍費預算,並不多已經足夠了。

不過如此一來,三千五百萬也就只剩下了五百萬塊。

這五百萬塊,各部寺開始激烈爭奪。各自爭到了部份。

好在還有一千五百萬的預計稅收,讓各部不至於那麼瘋狂爭奪。

各部對於再次大規模的精簡軍隊,都沒什麼反對意見。東北的清虜最近很老實,雙方議和後雖然出了上次的邊境衝突。但清軍很剋制,主動忍讓聯絡,化解了這次衝突。短時間看來,只要明軍不主動出擊,清軍暫時不會再犯明境。

而中原的流匪。雖一度鬧的很厲害,但最近從中原傳回消息,跋扈的河南總兵左良玉已經接受朝廷的調令,移任遼西。現在負責河南剿匪的川湖提督張山和中原提督蔡遠,進展順利,已經向洛陽進軍,並奪下了襄城,形勢喜人。

“裁撤下來的軍隊,要如何安置?”

“我提議,在省府州。建立工程營,負責承擔各地的基建工程項目。比如修建道路,疏通運河,負責運輸貨物,修建水利溝渠,以及修飾城池等。這些都需要人手,可以安排他們做這些,如此一來還能免除徵收百姓勞役擾民,也讓這些退伍士兵有一個工作賺錢的地活計。”

按劉宗周的計劃,這次又起碼有幾十萬人裁撤。加上前面的幾輪裁軍,起碼有六七十萬士兵先後被裁撤,若再加上原來的百萬衛所軍戶,更加龐大。這些人必須妥善安置。

要不然,就會如這次中原之亂一樣,許多安置不當的衛所武官和軍戶,就會心懷怨恨的加入流匪之中造反做亂。

劉鈞對於宋代的廂軍制度比較欣賞,這裡面有不少值得借鑑之處。宋代的廂軍承擔着勞役,使得宋代的百姓不用再承擔繁重的勞役。也爲宋代的工商業繁榮,提供了很多的便利條件。

在各地建立工程營,把這些交通運輸、郵傳、工程、服役等許多勞役和基建的事務交給他們來做,會是個不錯的選擇。

“朝廷先前對各地衛所屯田的重新覈查之事也進行的差不多了,不少循私舞弊、官紳勾結的情況都被查出,重新清理出大量的侵佔屯田,我們可以安排部份裁撤的軍人去屯田。”

天下的衛所已經都裁撤,衛所原來佔據的大量屯田,也重新分給百姓屯田。大量的屯田,將能收取數量龐大的屯田屯租。當初劉鈞在湖北改清理整頓的時候,僅鄖陽一地的衛所,就清理出大量的屯田。

後來朝廷清理之時,各地出現各種舞弊情況,出了不少問題。但後來朝廷叫停了清理屯田,並派人開始調查。

劉鈞入中樞後,便接手了這項事務,他派出了錦衣衛加入調查,使得調查加快了不少,也取得了許多成果。查出了許多整頓清理過程中,被官商勾結侵佔的大量屯田。

現在這批屯田,可以全都再分下去,交給那些裁撤的衛所軍戶和裁撤的營兵,雖然屯田數量也還有限,但起碼也能安置不少的人。

加上工程營安置的那批,已經有不少人可以得到妥善安置。

劉鈞也還讓名下的那些產業開始招募這些裁撤的工人,再加上往臺灣遷移的部份,如果地方上再能吸收安置部份,那麼大致能解決好這些人。

大量的士兵、軍戶裁撤,也正好讓那些工坊招募不少做工。

整體上來看,自崇禎十四年以來,大明還是呈現出一片開始中興的景象。海貿的繁華,關外的穩定,都使得處處出現恢復的景象。

在這種情況下,劉鈞發現,大明的貨幣供給依然嚴重不足。

雖然比之早幾年,情況大有緩解。

早幾年,從美洲到大明的白銀流入商路關閉,緊接着向大明輸入白銀極多的日本也開始閉關鎖國,這使得大明的白銀輸入量大減。

在經歷了萬曆改革之後,大明是終於確定了白銀本位制度。雖說本來應當是銀銅複本位制度,但大明的銅錢體系早就因爲銅錢不足、私鑄嚴重等情況毀了。

最終大明還是成了銀本位制。

銀本位制看起來促進了商業繁榮,尤其是當大明開放了海禁之後,隨着歐洲人將從美洲獲取的大量白銀不斷的運來東亞,利用歐洲金貴銀賤,大明銀貴金賤的差別,大肆用白銀套取黃金牟取暴利。

歐洲人尤其是當時的西班牙人,他們載着成船的白銀。換取大明出產的各種瓷器、絲綢等等商品。

表面上看來,當時的海貿一片繁榮,商人們大賺特賺,朝廷也賺取不少稅收。似乎就是百姓也因此賺了不少的錢。

但實際上,大明用辛苦生產出來的各種商品,換來的卻是一堆不能吃不能喝的銀子。

從經濟學的角度上來說,其實大明是吃了大虧的。大明以銀爲本位制,但大明本身的銀卻產量嚴重不足。主要靠從美洲和日本來的白銀進口。這使得大明其實完全喪失了貨幣供應量的調控權。

懂得些經濟學的人都知道,貨幣是相當重要的,一個國家如果連發行貨幣的權利都沒有,那是相當危險的。

擁有發行貨幣權,就能擁有兩項最重要的特權,一是鑄幣稅。就如劉鈞的四海銀行,通過把銀錠進行融化鑄造,在這個過程中,他不但收取了加工的費用,而且他還通過把八成八的銀幣做爲十成幣值的銀幣發行流通。在這個過程中,他就是在收取一筆很高昂的鑄幣稅。

大明在此之前,一直沒有鑄幣,因此也一直流失着這筆豐厚的鑄幣稅。

然後發行貨幣,還有一個更重要的特權,那就是調控權。

在國家經濟中,貨幣的供應量是十分重要的,只有適當的貨幣供應量才能夠促進社會經濟的健康發展。

貨幣供給太多,如宋代的交子和元明的寶鈔一樣,濫發而沒準備金。結果就是通貨膨脹,扭曲物價,從面損害社會經濟的發展,造成混亂。

而同樣的。如果貨幣供給太少,就會導致通貨緊縮,百業蕭條。如在唐時,就一直存在着錢荒,朝廷甚至不得不以錢帛兼行,把帛當成貨幣。甚至把穀物、布當成交易貨幣。這使得交易極爲不便,大大損害了經濟的發展。

崇禎朝之時,就是如此。美州和日本的白銀輸入一下子停止,每年原本從海外流入兩百四十萬兩左右的白銀,加上自產的每年三十萬兩左右的白銀,都才勉強維持。一下子少了二百多萬的輸入量,立馬導致銀本位制的大明出現了貨幣不足的情況。

而這個時候,白銀緊缺,又導致那些商人們開始窖藏囤積白銀,等待升值,這越發的使得市場上貨幣緊缺,最終經濟大受影響,大明爆發了經濟危險。

而如今大明的經濟恢復的景象,並不完全是因爲軍事形勢上的好轉,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原因,就是海貿的重新恢復,大明與歐洲諸國與日本的重新商路打通,白銀的繼續輸入。

再加上四海銀行的建立和發展,四海銀行銀幣的鑄造發行,增大了貨幣量。而銀行的存款利息,又吸引了那些窖藏起來的白銀的存入銀行,經過鑄幣、貸款後,投入了市場流通,加大了流通量。

特別是當銀元的信用建立起來後,劉鈞發行的銀元券,使得大明的貨幣供應量擴大了許多,大大緩解了大明的貨幣緊缺。

不過大明這樣一個世界第一經濟體,要維持經濟的健康發展,其需要的貨幣量是十分巨大的。

按四海銀行的調查顯示,大明這些年從海外輸入進來的白銀達到三億兩左右,而大明曆年的生產,加上以往各朝的存儲,到了現在,整個大明官方和民間的白銀存量達到七億兩左右,這還是除去了不少白銀被製造成首飾等情況。

七億兩白銀的存量,聽起來很多。但實際上大明百姓過億,平均每人持有量不過五兩左右。

就這麼點持有量,對於整個大明來說,是嚴重不足的,嚴重妨礙了工商業的發展,也妨礙了國家的稅收。

劉鈞認爲,大明的貨幣量增加五倍,都還無法達到滿足。

但白銀的產量是有限的,尤其是大明自己一年還只有不到三十萬兩的白銀產量,每年全靠從海外商貿交易中換回來二百多萬兩白銀。爲換回這些白銀,還是用了無數的商品,導致了東南等這些魚米之鄉,反而成了糧食輸入區。對整個大明來說,也是影響極大的。

因爲白銀的產量不足,輸入難,這種不穩定便導致了大明貨幣體系的紊亂。甚至引發實體經濟的紊亂。

因爲銀本位制,大明這個本身白銀又主要靠進口,一直白銀緊缺的國家,便完全無法對貨幣供應量進行調控。

但紙幣卻不用辛苦的用各種商品去交換白銀,甚至數量也不用受限制。

掌控着四海銀行的劉鈞。可以輕鬆的印刷大量的紙幣,加大貨幣的供給量。不過增發紙幣,劉鈞必須有準備金。

不然就是濫發,引發混亂。

好在劉鈞手上能調控的金銀有很多。

而現在劉鈞就是用明朝的國債和百姓的存款做爲準備金,增發的紙幣用來購買國債以及發放貸款,這在後世,其實就叫做寬鬆的貨幣政策,是盤活經濟的一個重要的調控方式。

增發鈔票,降低貸款利率,商人和百姓手中能用的錢增多。整個經濟形勢都會好轉。

具體的情形會很複雜,但大致就是如此。現在劉鈞握着鑄幣權、貨幣發行權,四海銀行既是一家中央銀行,同時又是一家大型的商業銀行。

如今劉鈞主導下的這場經濟變革,暫時依然還不是紙幣本位制。紙幣並不能無限印刷,他依然是有含銀量的,每張紙幣都能按面額標示的數額到銀行兌換到銀幣。

甚至銀幣也依然還在流通。

這相當於生金本位制與金本位制之間,但以銀元爲本位幣。一面製造銀幣流通,一面卻又以規定銀元券含銀量的紙幣流通。

“下一步,將不用再鑄造銀幣了。”四海銀行裡。劉鈞看完帳本後長嘆一聲。

“不鑄銀幣了?爲何,鑄幣的利潤可是很高的,一成的利潤啊。”陸維章有些摸不着頭腦,一成的利潤你都嫌少?

“並非如此。以後我們依然以銀爲本位。但白銀不再鑄幣流通,而是築成大塊的銀磚儲存在銀行,作爲儲備。我們以後只印刷發行銀元券,銀元券將不再無限制的兌換銀子。”

“不能兌換銀子的銀元券?那不是想印刷多少就印刷多少,這不就成了寶鈔了,以後誰還肯用?”陸維章大驚。

劉鈞突然失聲而笑。

“當然不會是那樣的。真到了那個時候,到時銀行會拆分開來。有專門負責印發銀元券的中央銀行,有專門儲備銀塊的儲備銀行,還有專門進行存貸匯兌業務的商業銀行。”

“比如說,中央銀行每印刷五塊銀元券,那麼必須向儲備銀行上繳半兩銀錠做爲發行準備金。而商業銀行每吸收五塊銀元券存款,得向中央銀行上繳一塊銀元券做爲存款準備金。不管是發行銀元券還是發放貸款,都會有一個準備金比率,並不是能無限制亂來的。”劉鈞說道。

陸維章搖頭,還是難以接受這種不能兌換真金白銀的一張紙鈔。

劉鈞只是笑了笑,不再解釋。

銀行,其實就是玩的債務經濟。但在這個時代,懂這個概念的人真沒幾個。連英格蘭銀行都要幾十年後才建立,現在的四海銀行,是這個時代最早玩這個的鼻祖。

銀元券其實最早就是一種收條,最早經營銅錢保管業務的商人,不但不用付給儲戶利息,反而還要收取保管費。因爲在以前,銅錢是流通貨幣,金銀等貴重金屬並非貨幣,而銅錢卻是十分沉重的。

商人們攜帶大量的銅錢非常不便,後來一些專門做保管業務的商人,便在不同的地方開設分店,然後商人們便可以憑着一張存單,加上一些密語和信物,就能實行異地取錢,這就是飛錢。

再後來,便有了專營匯兌的錢莊,後來人們甚至乾脆用莊票、銀票做交易,然後再多錢莊兌換相應的錢。時間久了,大家也不再每次都從錢莊取錢,本來是存款單的莊票慢慢成了貨幣,開始進行有限的流通。

一些聰明的錢莊掌櫃發現,每天來取錢的人其實不多,許多錢都一直存放在錢庫裡。於是,他們開始習悄的增發一些莊票用來放貸收取利息,當借債的人本息全還清後,他們再把那張銀票銷燬。

實際上,錢莊就是在挪用客戶的錢生利。

而當錢莊的規模越大,他們發行的莊票流通範圍越廣,接受程度越高,他們就能挪用更多的用,利潤就越大。

到了後來,錢莊便開始在彙總業務外,也經營存儲放貸,這時已經是公開的用儲戶的錢來放貸收利,爲了吸引更多的儲款,他們開始不再收保管費,反而付給儲戶們利息。用貸款的高息來支付儲戶的低息,賺取差額。

而如今的四海銀行,其規模是所有錢莊都無法比擬的,這是一個在整個大明都遍佈網點,甚至還開始在周邊的朝鮮日本以及南亞等地方都開設分行的巨型網絡。

四海銀行的銀元,發行的銀元券,都擁有極強的信用。

四海銀行的儲息也是最高的,無數商人百姓都把錢存進四海銀行,四海銀行擁有最充裕的儲蓄資金,他們能夠挪用更多的存款。用這些存款做準備金,他們能夠給無數需要資金的商人們借貸,這些以商業借貸爲主的貸款,利息更高,回報率更高。

而以四海銀行的巨大規模,加上其信用,使得他們這種債務遊戲玩的極好,並不用擔心玩脫。

而當四海銀行還擁有了鑄幣權貨幣發行權後,這天下其實早已經落入劉鈞的掌控之中了。(。)

ps:??感謝人間大炮的支持,謝謝!

第203章 一百萬兩的大買賣第194章 掛印封侯第258章 風帆戰列艦第154章 催促第429章 借糧第517章 大戶跌倒 劉鈞吃飽第488章 闖軍勤王第626章 商而優則仕第192章 帝國雙璧:劉鈞、吳三桂第160章 留中第79章 排場第474章 漢皇雄心第12章 熱臉貼了冷屁股第735章 狩獵開始了第583章 十年太久第549章 神聖大漢帝國龍漢神文聖武皇帝第649章 皇協軍第248章 善者不來第773章 山南第323章 京觀第324章 削兵奪權第321章 崩潰的八旗勇士第723章 割地、賠款第127章 授受不親第308章 跟風第525章 聞風而逃第528章 殺一儆百第682章 東北大運河第691章 同歸於盡第97章 大同婆娘、揚州瘦馬第510章 固倫公主第609章 龍之怒第92章 索餉第445章 條件第668章 殺人不見血第372章 和碩楚親王劉鈞第474章 漢皇雄心第576章 殖民教育第601章 西北望,射天狼第53章 小巡撫第524章 沒落貴族第282章 太子南京監國第69章 救援第348章 天下大亂第186章 譁變第546章 賜同舉人出身第430章 再裁三十萬第747章 釜底抽薪第714章 閣院之爭第530章 明已亡,天下未亡第358章 錦州屠城第614章 平倭大將軍第277章 口徑即正義第696章 壁壘第727章 絕不投降第399章 搶班奪權第760章 南方大陸第100章 流火第202章 敬酒不吃吃罰酒第596章 選妃第571章 新的敵人第421章 亂臣賊子,人人得而誅之第395章 召遼東郡王入京輔政第196章 搶糧第511章 帝國海軍第741章 一擼到底第1章 崇禎十二年第172章 復活的戚家軍第754章 下海潮第162章 遲來一步第85章 得來全不費功夫第176章 心狠手辣膽子大第30章 募餉第601章 遼陽城下第672章 臨江第755章 水至清則無魚第774章 飲馬伏爾加河第233章 咬蹦一嘴牙第390章 帶兵入京第268章 就是這麼欺負人第296章 四大漢奸第285章 鎮筸苗兵VS白杆土兵第759章 土改第529章 西南亂第592章 放逐第429章 借糧第300章 有人要虎口奪食第358章 錦州屠城第220章 架空第264章 火炮運輸大隊長第402章 再進一步第97章 大同婆娘、揚州瘦馬第362章 輔政王第755章 水至清則無魚第367章 擁兵自重第381章 教你**第660章 黑龍島新溫州第764章 崑崙奴第1章 崇禎十二年第446章 接手皇莊皇店
第203章 一百萬兩的大買賣第194章 掛印封侯第258章 風帆戰列艦第154章 催促第429章 借糧第517章 大戶跌倒 劉鈞吃飽第488章 闖軍勤王第626章 商而優則仕第192章 帝國雙璧:劉鈞、吳三桂第160章 留中第79章 排場第474章 漢皇雄心第12章 熱臉貼了冷屁股第735章 狩獵開始了第583章 十年太久第549章 神聖大漢帝國龍漢神文聖武皇帝第649章 皇協軍第248章 善者不來第773章 山南第323章 京觀第324章 削兵奪權第321章 崩潰的八旗勇士第723章 割地、賠款第127章 授受不親第308章 跟風第525章 聞風而逃第528章 殺一儆百第682章 東北大運河第691章 同歸於盡第97章 大同婆娘、揚州瘦馬第510章 固倫公主第609章 龍之怒第92章 索餉第445章 條件第668章 殺人不見血第372章 和碩楚親王劉鈞第474章 漢皇雄心第576章 殖民教育第601章 西北望,射天狼第53章 小巡撫第524章 沒落貴族第282章 太子南京監國第69章 救援第348章 天下大亂第186章 譁變第546章 賜同舉人出身第430章 再裁三十萬第747章 釜底抽薪第714章 閣院之爭第530章 明已亡,天下未亡第358章 錦州屠城第614章 平倭大將軍第277章 口徑即正義第696章 壁壘第727章 絕不投降第399章 搶班奪權第760章 南方大陸第100章 流火第202章 敬酒不吃吃罰酒第596章 選妃第571章 新的敵人第421章 亂臣賊子,人人得而誅之第395章 召遼東郡王入京輔政第196章 搶糧第511章 帝國海軍第741章 一擼到底第1章 崇禎十二年第172章 復活的戚家軍第754章 下海潮第162章 遲來一步第85章 得來全不費功夫第176章 心狠手辣膽子大第30章 募餉第601章 遼陽城下第672章 臨江第755章 水至清則無魚第774章 飲馬伏爾加河第233章 咬蹦一嘴牙第390章 帶兵入京第268章 就是這麼欺負人第296章 四大漢奸第285章 鎮筸苗兵VS白杆土兵第759章 土改第529章 西南亂第592章 放逐第429章 借糧第300章 有人要虎口奪食第358章 錦州屠城第220章 架空第264章 火炮運輸大隊長第402章 再進一步第97章 大同婆娘、揚州瘦馬第362章 輔政王第755章 水至清則無魚第367章 擁兵自重第381章 教你**第660章 黑龍島新溫州第764章 崑崙奴第1章 崇禎十二年第446章 接手皇莊皇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