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3章 大清國繼任的皇帝

皇太極駕鶴西去,最終也沒有能夠指定誰繼承皇位。

這也不能夠完全怪皇太極,畢竟他創建大清國的時候,是雄心萬丈的,他的全部的精力都投入到大清國的逐漸強盛之中,或許在皇太極看來,他是能夠讓大清國處於巔峰之上的,儘管在大清國遭遇到諸多困難的時候,皇太極也想到過繼承人的問題,甚至與漢人范文程直接說到這件事情,後來又與濟爾哈朗間接說到此事,但皇太極一直不相信自己的身體會出現異樣,他覺得自己還能夠做很多年的事情。

可不管怎麼說,沒有能夠直接確定皇位繼承人,就爲大清國留下巨大的隱患。

皇太極故去屍骨未寒,關於大清國皇帝人選的事情,就產生了爭論,國不可一日無君,而且大清國正面臨重大的危險,必須要有人號令滿人權貴、號令整個大清國。

局勢的複雜,超過所有滿人權貴的預料。

禮親王代善、鄭親王濟爾哈朗、睿親王豪格以及肅親王豪格,成爲了真正的焦點人物,這四大親王之中,除開濟爾哈朗是不可能繼承皇位的,其餘三人都是很有可能的。

代善是曾經的四大貝勒之一,如此尊貴的身份,在皇太極駕鶴西去、沒有制定繼承人的前提之下,完全可以出任大清國的皇帝,豪格是皇太極的大兒子,按照父死子承的原則,是能夠繼承皇位的,至於說多爾袞,能力出衆,背後有着一幫支持者,登基做大清國的皇帝,也未嘗不可。

誰也繼承皇位,有諸多的原則需要確定。

大政殿,四大親王正式商議皇位繼承人的事情。

按照親王排名的先後,代善是應該主持此番商議的,不過代善直接推脫了。提議濟爾哈朗主持此次的商議,這個提議遭到了多爾袞的否決。

一個簡單的主持人都不能夠推薦出來,可見皇位繼承人這個問題,已經到了不可調和的程度。

大政殿外面。諸多的滿人權貴都在等候,他們有着各自的支持者,當然也希望自身支持的那個人能夠成爲大清國的皇上,至於說明軍的威脅,暫時放到了一邊。

代善發現了情況不對。終於承擔了主持的責任,沒有繼續推脫。

按照親王的排名,濟爾哈朗第一個發言,他的觀點非常明確,那就是大清國皇位繼承人必須是先皇、也就是皇太極的子嗣,這是不能夠動搖的規矩。

接下來發言的多爾袞,見解否定了濟爾哈朗的提議,認爲大清國處於危機之中,必須要讓有能力之人出任大清國的皇帝。

豪格的發言更加的直接,認爲父皇已經去世。他作爲父皇的大兒子,就應該要繼承皇位,且繼承皇上的遺詔,率領八旗軍抵禦明軍,護衛大清國。

看上去濟爾哈朗與豪格的意見是統一的,其實不然,濟爾哈朗只是說由先皇的子嗣繼承皇位,並未直接指明是豪格,這其實是濟爾哈朗深思熟慮的提議,他也認爲豪格沒有能夠繼承大清國的皇位。若是豪格繼承了皇位,大清國將處於更加危險的境地。

大政殿外面的滿人權貴蠢蠢欲動,幾乎要衝破皇宮護衛的阻攔進入大政殿了。

吵吵嚷嚷的聲音,引發了代善的警覺。作爲主持人,代善必須要平定爭論的態勢,他走出大政殿,毫不客氣的訓斥了外面的諸多滿人權貴,要求衆人安靜。

代善的威嚴還是存在的,曾經的四大貝勒之一。現如今的大清國第一親王,代善的訓斥,讓外面的諸多滿人權貴安靜下來了。

三位親王的意見都不一致,接下來代善的意見至關重要,多爾袞的發言之中,透露出來讓代善出任大清國的皇上,代善豈能不明白,可他是絕不會出任皇上的,他已經是六十多歲的老人,想着能夠平平安安的過日子,根本不想攙和到權力鬥爭之中去了。

一錘定音的時候終於到了,代善最後發言,也是決定性的發言。

代善認爲先皇的子嗣繼承皇位的原則是要堅持的,且所有的滿人權貴都是要服從新任皇上的統領,衆人一起來化解大清國面臨的重大危機。

代善的話語尚未說完,豪格的臉上出現了笑容,多爾袞的臉色開始陰沉。

也算是皇太極有着先見之明,在之前的時間裡面,着力打壓了睿親王多爾袞,讓其力量削弱了很多,而且豫親王多鐸的身亡,對於多爾袞更是沉重的打擊,其在大清國的力量遭受到巨大的影響。

要不然這個時候,多爾袞早就跳出來了。

代善最終指出的皇位繼承人,是先皇的兒子、莊妃所生的福臨。

代善提議了人選之後,濟爾哈朗的臉上露出了微笑,馬上開口表示支持。

豪格的臉色瞬間變化,他萬萬想不到,自己這個只有十歲的弟弟福臨出任大清國的皇帝,他豪格身爲先皇的大兒子,立下赫赫戰功,卻不能夠繼承皇位,說到底不就是因爲母親的身份卑賤,比不上福臨的目前莊妃嗎。

多爾袞的臉上則是露出了吃驚的神情,但這個神情沒有持續很長的時間,隨即他也表態了,支持代善的提議。

四大親王之中,三人已經表態,剩下的豪格的意見已經不重要了。

接下來代善再次開口,認爲福臨的年紀太小,很多的事情不能夠直接做出決定,所以四大親王要輔佐福臨決策,爲大清國即將到來的危機共同努力。

四大親王自然就是禮親王代善、鄭親王濟爾哈朗、睿親王多爾袞和肅親王豪格了。

這讓人看到了當年四大貝勒主政的模子了。

既然是四大親王輔政,那就有一個最爲主要的人選,也就是最終做出決定的人,這個人自然是禮親王代善,這不用爭議。

大政殿的外面,再次發生了爭論,支持先皇的和支撐多爾袞的兩幫人,甚至要發生直接的衝突了,不過隨着四大親王走出大政殿,宣佈皇位繼承人爲福臨,四周全部安靜下來了,這個決定出乎了所有人的預料,但思來想去,卻是最好的決定。

福臨出任大清國的皇上,意味着大清國各位親王還能夠保持暫時的平衡,不至於因爲爭奪權力出現大規模的內訌。

以代善爲首的四大親王輔佐福臨,這個模式也能夠被諸多的滿人權貴接受。

不過誰的心裡都清楚,新登基的福臨,年僅十歲,只不過是傀儡,福臨這個大清國的皇上,不可能真正掌控權力,大清國的權力,基本集中在四大親王的手中了。

接下來的權力博弈,將在四大親王之間展開。

最有優勢的,還是代善,因爲代善的身份不一樣了。

對這個模式最爲憂心的是濟爾哈朗。

作爲堅持讓先皇子嗣繼承皇位的大清國第二親王,濟爾哈朗知道自己這樣做,已經徹底得罪了多爾袞和阿濟格等人,大清國滿人權貴力量的主要體現,還是在於對滿八旗的掌控方面,表面看起來,豪格掌控了正藍旗和鑲白旗,濟爾哈朗掌控了鑲藍旗,新任皇上福臨掌控了正黃旗和鑲黃旗,三人掌控了滿八旗之中的五旗,力量絕對是強大的,其他人無法撼動,可實際情況絕非如此。

福臨無法根本徹底掌控正黃旗和鑲黃旗,當然這兩旗一直都是忠於皇上的,不至於出現什麼問題,豪格掌控的鑲白旗就不好說了,畢竟鑲白旗以前的旗主是多鐸,多爾袞的親弟弟,所以說一旦出現什麼異動,那麼鑲白旗肯定會倒向多爾袞的。

也就是說,福臨、豪格以及濟爾哈朗聯合起來,掌控的也不過是滿八旗之中的四旗。

多爾袞目前僅僅掌控正白旗,但誰都知道,正白旗是滿八旗之中最爲驍勇善戰的,力量也是最爲強大的,而且多爾袞多次率領八旗軍作戰,在滿八旗之中有着絕高的威望,就連豪格與濟爾哈朗掌控的正藍旗和鑲藍旗之中,也有多爾袞的崇拜者。

阿濟格掌控鑲紅旗,若是多爾袞能夠影響到鑲白旗,那麼其掌控的八旗軍就達到了三旗,足以和福臨、豪格與濟爾哈朗抗衡,若是這個過程之中,代善掌控的正紅旗偏向於多爾袞,那麼多爾袞將掌控大清國的實際權力。

從威望和能力方面來說,豪格不是多爾袞的對手。

代善年紀大了,早就沒有爭權奪利的心思。

如此問題來了,四大親王輔佐福臨,本應該以代善爲首,可代善沒有這樣的心思,那麼多爾袞很有可能後來居上,成爲真正輔佐福臨的第一人。

這是濟爾哈朗的分析,也是濟爾哈朗認爲可能成爲事實的分析。

短時間之內,矛盾就很有可能爆發,明軍已經虎視眈眈,眼看着就要開始對大清國的進攻了,究竟是遵照先皇的遺詔拼盡全力抗擊明軍,護衛大清國都城瀋陽,還是撤離到開原乃至於鎮北關以北去,就會是接下來第一輪的較量。

年幼的福臨登上了皇位,成爲大清國第二任的皇上,不過年歲尚小的福臨,根本不知道他坐在一個火上口上面,下面噴薄的熔漿,時時刻刻可能吞噬他的性命。(。)

第225章 突破口第533章 高陽之戰(6)第733章 亂象第501章 袖手旁觀?第505章 皇上的意思第10章 東林黨第750章 英雄所見略同第93章 會試主考官第743章 四面楚歌第535章 大戰部署第986章 多爾袞的頓悟與無奈第637章 天賜良機第300章 狹路相逢勇者勝(1)第647章 好大的氣勢第697章 收復襄陽府城(1)第706章 進退兩難第16章 瘋狂的甘薯第420章 乾脆果斷第113章 險鑄大錯第584章 重要的決定第111章 陰影第731章 開封陷落(1)第65章 董其昌的決定第400章 抽絲剝繭第480章 鬥而不破第566章 不算是結束第89章 心病難醫第41章 盤敲側擊第347章 用兵當用強(1)第718章 朱仙鎮之戰(8)第942章 平靜中的不平靜第541章 狂妄的代價(5)第982章 戰遼河(4)第659章 爭取最大支持第682章 李自成的覺悟第478章 老辣第624章 襄陽失陷(7)第990章 奇襲安樂州(1)第288章 身份不一樣第526章 羣英會(1)第601章 出乎預料第443章 巨大的突破第476章 張溥的收穫第540章 狂妄的代價(4)第290章 死者爲大第886章 不一般的內閣制第519章 響鼓也需重錘第165章 選擇正面對決第138章 設伏第664章 追窮寇第34章 嚴師第895章 朕爲主宰第56章 古今融合第133章 有些意外第12章 做主第518章 什麼是大局第183章 徐望華第991章 奇襲安樂州(2)第533章 高陽之戰(6)第352章 節節勝利(2)第975章 絕非袖手旁觀第340章 戰與不戰第50章 壯士(1)第112章 直來直去第517章 邊緣第465章 用人所長第546章 再次的告誡第759章 最殘酷的戰鬥第815章 自負的代價(1)第223章 文震孟的努力第226章 死牢第703章 上面的擔憂第836章 潼關之戰(2)第907章 致命的分析第710章 早想到了第924章 一切爲了大清國第808章 好大的博弈第377章 湯若望和薄玉第644章 秦淮河的聚會第479章 差點疏忽第708章 不是一條心第509章 情勢危急第497章 骨子裡的奴性第605章 有準備和無準備第785章 閃電戰(15)第826章 建議引發靈感第463章 潰敗第441章 李巖的智慧第355章 驕狂第422章 前奏第962章 也算是尊嚴第44章 初次交鋒第989章 遲到的統一第541章 狂妄的代價(5)第324章 山陰幫第99章 神秘來信第660章 態度要明確第798章 並非聲東擊西第592章 秦良玉的攪局
第225章 突破口第533章 高陽之戰(6)第733章 亂象第501章 袖手旁觀?第505章 皇上的意思第10章 東林黨第750章 英雄所見略同第93章 會試主考官第743章 四面楚歌第535章 大戰部署第986章 多爾袞的頓悟與無奈第637章 天賜良機第300章 狹路相逢勇者勝(1)第647章 好大的氣勢第697章 收復襄陽府城(1)第706章 進退兩難第16章 瘋狂的甘薯第420章 乾脆果斷第113章 險鑄大錯第584章 重要的決定第111章 陰影第731章 開封陷落(1)第65章 董其昌的決定第400章 抽絲剝繭第480章 鬥而不破第566章 不算是結束第89章 心病難醫第41章 盤敲側擊第347章 用兵當用強(1)第718章 朱仙鎮之戰(8)第942章 平靜中的不平靜第541章 狂妄的代價(5)第982章 戰遼河(4)第659章 爭取最大支持第682章 李自成的覺悟第478章 老辣第624章 襄陽失陷(7)第990章 奇襲安樂州(1)第288章 身份不一樣第526章 羣英會(1)第601章 出乎預料第443章 巨大的突破第476章 張溥的收穫第540章 狂妄的代價(4)第290章 死者爲大第886章 不一般的內閣制第519章 響鼓也需重錘第165章 選擇正面對決第138章 設伏第664章 追窮寇第34章 嚴師第895章 朕爲主宰第56章 古今融合第133章 有些意外第12章 做主第518章 什麼是大局第183章 徐望華第991章 奇襲安樂州(2)第533章 高陽之戰(6)第352章 節節勝利(2)第975章 絕非袖手旁觀第340章 戰與不戰第50章 壯士(1)第112章 直來直去第517章 邊緣第465章 用人所長第546章 再次的告誡第759章 最殘酷的戰鬥第815章 自負的代價(1)第223章 文震孟的努力第226章 死牢第703章 上面的擔憂第836章 潼關之戰(2)第907章 致命的分析第710章 早想到了第924章 一切爲了大清國第808章 好大的博弈第377章 湯若望和薄玉第644章 秦淮河的聚會第479章 差點疏忽第708章 不是一條心第509章 情勢危急第497章 骨子裡的奴性第605章 有準備和無準備第785章 閃電戰(15)第826章 建議引發靈感第463章 潰敗第441章 李巖的智慧第355章 驕狂第422章 前奏第962章 也算是尊嚴第44章 初次交鋒第989章 遲到的統一第541章 狂妄的代價(5)第324章 山陰幫第99章 神秘來信第660章 態度要明確第798章 並非聲東擊西第592章 秦良玉的攪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