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嶄露頭角_第208章:和談



十二月的頭一天,被圍了三個月的大淩河城終於失守了,祖大壽退守錦州。消息傳到京城,朝野一片震動,批評圍剿山東的聲音就出來了。不顧國家安危,邊關緊急的情況下還要從邊關抽調兵力,導致關寧前線兵力虛弱,以至於丟了大淩河。這種論調一時佔了主流。

按朱大典的指示中華日報報道了這此討論,由於朱家是這個事件中利益相關的一方,爲了保持形象,示之與公允。所以只是刊登各方面的相關文章,正反兩面都刊登,自己一句話也不說。實際上報紙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只要這個事情爭論下去,爭論得越激烈,關心的人越多,對朱家就越有好處。

關寧軍的4000騎兵(包括孔有德的800人)都在山東全軍覆沒,這個事實是明擺在那裡的,邊關告急就是必然的結果。

山東圍殲他們也是理直氣壯,公判大會和中華日報的宣傳讓所有人都知道了事實真相,天下一片叫好之聲。以至於後來祖寬被殺於京師,輿論一致認爲該殺!

這個情況對朝廷太不利了,必須設法平息,修復朝廷的形象。

在這千頭萬緒的混亂之中,遼東巡撫邱禾嘉探聽到祖大壽有投降後金的情節,上疏彈劾祖大壽,這又是一個波瀾。

......

祖大壽在大淩河堅持了三個多月後退守錦州,怎麼又出來投降的事情?爲此我們不得不說一說祖大壽抗擊後金的一些情況。這次他的確有投降的情節,但不是真的投降,而是詐降。毛病還是有的,他事先沒請示,事後沒有上報,就是私自決定,偷偷的幹了一把詐降。如果沒人揭破,這事就過去了。

祖大壽,遼寧寧遠(興城)人。天啓二年(1622年),祖大壽任廣寧巡撫王化貞部的中軍遊擊。

天啓六年(1626年),無惡不作的死太監魏忠賢爲了擠走孫承宗,調一個頭號的大廢物名字叫做“高第”的人頂替孫承宗的都師職務。高第對於後金的八旗兵怕的要死,他只想怎麼保全自己的性命,無端的下令山海關以外的地方都不要了,立即撤兵到關內。於是關外的城池沒有經過戰鬥全部被後金佔領,這些城池有:錦州、松山、杏山、右屯、塔山、大小淩河。可是有一個例外,這就是寧遠城(今興城),時任道員的袁崇煥堅決不撤退,抗命率部守孤城。這個時候祖大壽、趙率教都是袁崇煥的得力部將。努爾哈赤率領六萬韃子騎兵,號稱20萬,以絕對優勢進攻一座沒有後援的孤城,城中守軍只有一萬人。袁崇煥率領明軍,經過艱苦的鏖戰居然守住了寧遠城,打了個大勝仗,粉碎了後金的進攻。

這一戰,史稱“寧遠大捷”,是袁崇煥的成名之戰,祖大壽用大炮打傷了努爾哈赤,導致不久後老努重傷不治身亡。所以這一戰也是祖大壽的成名之戰。

皇太極繼位後復攻錦州、寧遠,又被明軍打敗。祖大壽此役立下戰功,被袁崇煥提升爲前鋒總兵,駐防錦州。

崇禎三年袁崇煥下獄問罪,祖大壽既寒心又憤怒,此後的祖大壽開始耍脾氣了,誰也管不了他,但是他忍住滿腔的怨憤還是守在錦州前線。

崇禎四年(就是這一次),祖大壽奉命於大淩河築城保衛錦州,趁城還沒有修完,後金大軍便將大淩河城包圍,這一次是阿敏帶的兵。明軍幾路救兵四次援救,都被後金軍擊敗。祖大壽的多次突圍也沒有成功。大淩河城被圍了三個月,城內的糧食吃完了就殺馬吃,馬吃沒了,就殺人相食。在這種情況下,祖大壽向後金投降,並向阿敏建言:自己妻子兒女均在錦州城裡,趁錦州不知自己已經投降,願帶一支兵馬去錦州,在城裡當內應,奪取錦州城。阿敏同意了,放祖大壽去錦州城,但沒想到祖大壽一回錦州城就把投降之事忘了,立即組織防禦,抗擊後金軍。

這就是遼東巡撫邱禾嘉彈劾祖大壽的由來。

歷史上,到了崇禎十四年(1641年),皇太極再次將錦州團團包圍,而且圍困了整整一年,祖大壽糧絕援盡,城中殺人相食

的慘狀再度重演。前來支援的洪承疇兵敗被俘,祖大壽終於降清,這一次是真投降了,他再也沒有抵抗的力量了。

後人爲了紀念守衛邊關的英雄們,在寧遠中心的鼓樓上製作了袁督師和祖將軍的塑像。督師慷慨陳詞,祖將軍低頭沉思。

歷史上的祖大壽曾兩次降清,第一次在大淩河城詐降後金,又在錦州城抗清達十年之久。歷來史學家寫史都有一種傳統觀念:“忠臣不事二主”,祖大壽則既事明朝又降於清朝,因此,他的一生充滿了爭議和傳奇色彩。

其實祖大壽的一生很像李陵!最終背舊主投降,卻終生不爲新主效力!

後人有感於此,特做對聯一副:

一代名將,據關外,收關內,堪稱往復有忠義;

兩朝貳臣,悖前主,負後主,真個裡外不是人。

......

面對這個局面怎麼辦?崇禎還得與他的愛卿們商量。首輔周延儒是躲不開的,他必須到場,東閣大學士溫體仁也有些見識,算他一個,其他的就是吏部尚書閔洪學、兵部尚書熊明遇、戶部尚書畢自嚴、刑部尚書胡應臺、禮部尚書黃汝良。

議題是關寧前線,但是大家都知道,還隱含着朱家的議題。

後金攻陷了大淩河並沒有撤兵,繼續攻擊錦州,守錦州的祖大壽一再求援。援兵從何而來呢?京營的兵是不能動的,那是國本,臨近的幾個省還有不少衛所軍,但是大臣們都知道,與後金對陣這些兵去了只有兩個作用,一個是耗費軍糧、軍餉,第二個就是炮灰,一擊即潰。能打的軍隊倒是還有,宣大的邊軍能打,但是不敢動,即便後金不來宣大,蒙古人也會來。洪承疇的洪兵也不敢動,西北的亂民全靠他了。盧象升的天雄軍剛吃了敗仗回去,再說,此部已經打算調往西北了。總之,無兵可用!

兵部尚書熊明遇試探着說道:“陛下,山東之事已經了結,可否用朱家之軍,他們號稱國防軍,不就是爲了邊防嗎?遼寧方面雖然沒有進兵,但是也沒有撤軍。朱家這個態度還是可用的。”

其實崇禎知道朱家軍可用,但是他嫉恨朱大典,心中的氣不平,不願意提他們。

吏部尚書閔洪學說道:“怕是不容易吧?徵繳是結束了,能算是了結嗎?”

他心裡說,朝廷出兵徵繳,大敗而回,什麼也沒說,接着就調朱家的兵,能行嗎?調走了朱家的兵,你再出兵打山東怎麼辦?道理明擺着,你當朱大典缺心眼啊?

閔洪學接着說:“據報,天津衛及周圍地區已經被朱家的兵佔領,那裡的官員都被驅逐了,有的已經回到京城。臣以爲此事應該與朱大典交涉,他們應該撤兵,恢復此地的官署。”

崇禎吃驚道:“真的嗎?竟有此事?”

實際上天津已經佔領了十幾天,但是當地的官員們都被集中看押,直到朱萬武到達後才處理釋放,所以京城現在才知道。吏部接待了這些被驅逐的官員,是第一批知道這個消息的。

禮部尚書黃汝良上前一步啓奏道:“陛下,朱家辦事孟浪,什麼基本法、憲政、組建臺灣軍等等,是有些兒戲了。但是,縱觀朱家這幾年的所做之事,還算守規矩,沒有大的逾越,對朝廷、對陛下,朱大典還是尊敬有加。他金華朱家也頗有建樹,遵化助戰、內地剿匪平定地方、在遼寧、臺灣收復疆土也有些功勞。所以,微臣以爲,莫不如與朱家面對面議一議,有什麼話當面說豈不更好?”

作爲禮部尚書他很少參加平臺奏對,即便來了也很少說話,但是今天他覺得不說不行了。既然朱家還認大明的皇帝,爲什麼一定要打呢?

刑部尚書胡應臺也出班奏道:“黃尚書之言臣複議。關寧鐵騎是我大明的精銳,對上後金的騎兵也不落下風,可是在山東,祖寬的3000鐵騎瞬間就全軍覆沒,可見朱家軍之強悍。我西路、北路兩路大軍合計六萬人,都不是朱家幾千人的對手,雙雙敗績。

另外,據說這兩路軍隊進入山東時,朱大典

都送去了軍糧,一是他們知道朝廷的官軍糧餉不足,二是朱大典警告不要擾民,並聲言缺糧他可以供給。祖寬之所以全軍覆沒,就是因爲他縱兵洗劫百姓,爲朱大典所不容。

且不論朱大典如何愛民,僅說他如此從容,穩操勝券,我官軍那一路能與之一戰?既然不能打,那就只有和議,金華朱家不是外敵,都是陛下的子民,坐下來議一議有何不可?如若和議不成,再打也不遲。”

胡應臺去了一趟德州,有些情況他是知道的,這個話說的也有些道理,衆人頻頻點頭。

戶部尚書畢自嚴說道:“臣複議。陛下,在官軍向山東進發時,山東和臺灣的秋賦正在陸續運往京城,並且一直沒有中斷,這些糧食、白銀正是朝廷急需的。由此也可以看出金華朱家對朝廷的忠心,談一談應該能有一個好的結局。”

周延儒、溫體仁兩位大學士始終沒有說話,都拿眼睛偷看皇帝的反應,崇禎皺着眉頭,顯然心裡不痛快。

他們兩人對於朱家都是主戰的,出兵不利也都有責任。平心而論,他們和朱大典絕對不是一路人,還是主戰,但是明擺着打不過人家,還敢戰嗎?這次皇上沒有追究他們的責任,是因爲皇上也是主戰的。不過如若再次主戰,再次失敗的話,罪責可就難逃了!所以主戰的話不敢說,主和的話不想說,但是不說話怕是混不過去,真是萬般的爲難呀!

怕什麼來什麼,就在這時崇禎的眼睛看過來,說道:“周愛卿有何見解?”

周延儒遲遲疑疑的出班,他真的沒有想好怎麼說,皇帝問話還不能不說,太難了,周大學士也是巧言令色之人,還真的沒這麼爲難過。

“陛下,......這......”

他拿眼睛看溫體仁,意思是求援,溫體仁低頭看着地面裝糊塗。

崇禎看着不解,“嗯?怎麼......”這一對君臣真是有得一拼。

戰,是絕對不敢說的。他一狠心,只能隨聲附和了。

“微臣以爲......哦......談一談也未嘗不可。天津衛乃京師之門戶,朱家必須退出去,他們退出天津衛就可以談一談。”

也算是急中生智,拿出天津衛敲打一下朱大典也算出了一口惡氣。設置一個談判的條件,如果朱大典不應就不用談了,至於關寧前線的危機,他連想都不想,後金打到京師又如何?最後不是還得退回去。

兵部尚書熊明遇說話了:“此事拖延不得,錦州日日在戰,危局隨時會出現。如若朱大典說:朝廷若擔保不出兵山東,我就退出天津衛。豈不陷入死結?依臣之見,只要能做到一起,這些都可以談。不必先訂立條件。”

崇禎很無奈,周延儒的注意也不怎麼樣,於是他轉向溫體仁:“溫愛卿有何見解?”

溫體仁本來是想混過去,這一點名就混不了了。於是上前一步說道:“陛下,微臣同意周閣老之策,也只有如此方能看出金華朱家是否有誠意。未談先勝,也顯得皇家的威嚴。”

他這是明確的說,要維護朝廷臉面。

熊明遇感覺真如此辦理,朝廷的姿態就太低了,小肚雞腸,斤斤計較,哪有大明朝廷的氣派?因此他還想說話,剛上前走一步,就被崇禎制止了。

崇禎一擺手,說道:“今天就議到這裡吧。周閣老就照你的意見擬旨,發給朱大典。另外內閣準備一個和議的文案,想的周到一點,都談什麼,有什麼主張,擬好後交司禮監(就是皇帝的秘書處)。另外擬一個參與和談的名單,一併呈上來。散了吧。”

我們的萬歲爺同志之所以堅持這個先決條件是爲了臉面!他已經感覺到了,對上金華朱家,朝廷處於下風,不談不行了,關寧危機無解,京城的危機就在眼前,他可是不能不把關寧前線當做一回事,丟了錦州,就剩下山海關一道關口了。因此要談,也要臉面,談判尚未進行,朝廷就先勝一局,是不是很有面子?

--- 第208章完 ---

(本章完)

卷七:巍巍中華_第531章:火攻卷七:巍巍中華_第545章:和平取襄陽卷二:初露崢嶸_第124章:覲見皇帝卷五:縱橫天下_第361章:秦良玉(續)卷三:嶄露頭角_第170章:大海戰(一)卷六:楊威天下_第475章:遇到一位忠臣卷一:藏龍臥虎_第18章:富國強兵卷六:楊威天下_第510章:追蹤兇手卷六:楊威天下_第515章:殘酷的攻堅戰卷五:縱橫天下_第377章:阿巴坎決戰(一)卷五:縱橫天下_第349章:就任督軍卷四:九州風雲_第286章:奇怪的民俗卷五:縱橫天下_第396章:艱難的選擇卷六:楊威天下_第463章:一算嚇一跳卷四:九州風雲_第321章:活佛也有貢獻卷五:縱橫天下_第409章:包圍之勢卷四:九州風雲_第287章:佔領北九州卷三:嶄露頭角_第150章:有人囤積糧食卷五:縱橫天下_第370章:西康攻略(續)卷三:嶄露頭角_第214章:大淩河卷三:嶄露頭角_第149章:大政方向卷四:九州風雲_第268章:路在何方卷七:巍巍中華_第566章:山西修鐵路卷六:楊威天下_第431章:絕妙的靈渠卷二:初露崢嶸_第68章:毛承祚授職卷六:楊威天下_第503章:新年晚會卷四:九州風雲_第275章:周延儒落荒而逃卷三:嶄露頭角_第187章:陽泉的自保策略卷二:初露崢嶸_第132章:收復臺灣(一)卷二:初露崢嶸_第113章:攻克薩爾瓦多城卷一:藏龍臥虎_第8章:南霸天卷四:九州風雲_第245章:河南之變卷五:縱橫天下_第336章:冊封哲布尊丹巴卷二:初露崢嶸_第81章:救援趙率教(三)卷二:初露崢嶸_第57章:新武器新裝備卷六:楊威天下_第448章:錫蘭府卷四:九州風雲_第273章:不可預料卷六:楊威天下_第443章:憤怒卷七:巍巍中華_第573章:進軍蘇伊士卷七:巍巍中華_第523章:突發事件卷三:嶄露頭角_第161章:改革不易卷四:九州風雲_第317章:海外移民卷二:初露崢嶸_第65章:組建派遣軍卷六:楊威天下_第515章:殘酷的攻堅戰卷六:楊威天下_第496章:虛君立憲(續二)卷一:藏龍臥虎_第26章:槍炮系列卷二:初露崢嶸_第115章:聞香教餘孽許湯卷五:縱橫天下_第336章:冊封哲布尊丹巴卷三:嶄露頭角_第229章:李定國和張鼐卷一:藏龍臥虎_第32章:明朝的拆遷卷五:縱橫天下_第417章:太子黨卷六:楊威天下_第509章:康南繼續擴張卷七:巍巍中華_第532章:火攻之烏龍卷三:嶄露頭角_第182章:臺灣建省卷五:縱橫天下_第387章:左良玉南行卷三:嶄露頭角_第174章:河南剿匪之策略卷六:楊威天下_第510章:追蹤兇手卷三:嶄露頭角_第216章:給韃子一個教訓卷四:九州風雲_第277章:亂套了卷二:初露崢嶸_第99章:南陽護衛隊強勢出擊卷五:縱橫天下_第339章:投奔國防軍卷四:九州風雲_第332章:日本國亂了卷四:九州風雲_第300章:武勝關卷四:九州風雲_第270章:第一牛人卷四:九州風雲_第258章:應變卷三:嶄露頭角_第174章:河南剿匪之策略卷一:藏龍臥虎_第54章:截擊毛文龍卷二:初露崢嶸_第93章:能打永平嗎卷五:縱橫天下_第366章:特色游擊戰卷七:巍巍中華_第567章:保護大草原卷六:楊威天下_第497章:新紀元卷五:縱橫天下_第389章:福王抗稅卷七:巍巍中華_第542章:拖拉機卷二:初露崢嶸_第129章:鐵甲快艇卷二:初露崢嶸_第131章:新裝備卷六:楊威天下_第500章:民主自由卷六:楊威天下_第515章:殘酷的攻堅戰卷五:縱橫天下_第398章:聯宗卷五:縱橫天下_第360章:過一把火車癮卷三:嶄露頭角_第212章:正陽門協議卷七:巍巍中華_第540章:不要戰爭卷一:藏龍臥虎_第46章:造訪南陽府卷六:楊威天下_第474章:穀賤傷農卷六:楊威天下_第461章:糧食戰略卷四:九州風雲_第268章:路在何方卷七:巍巍中華_第564章:撤退變成了潰敗卷三:嶄露頭角_第196章:西路分兵卷六:楊威天下_第463章:一算嚇一跳卷五:縱橫天下_第359章:鐵路通車卷二:初露崢嶸_第106章:佔領宜蘭卷四:九州風雲_第330章:清國版閃擊戰卷七:巍巍中華_第525章:寶貴的資源卷五:縱橫天下_第396章:艱難的選擇卷七:巍巍中華_第548章:特區(二)卷六:楊威天下_第504章:瘋狂卷四:九州風雲_第309章:黃雀在後卷六:楊威天下_第430章:進入廣東卷四:九州風雲_第318章:澳王國卷七:巍巍中華_第558章:巡視各省卷一:藏龍臥虎_第44章:水利爲本
卷七:巍巍中華_第531章:火攻卷七:巍巍中華_第545章:和平取襄陽卷二:初露崢嶸_第124章:覲見皇帝卷五:縱橫天下_第361章:秦良玉(續)卷三:嶄露頭角_第170章:大海戰(一)卷六:楊威天下_第475章:遇到一位忠臣卷一:藏龍臥虎_第18章:富國強兵卷六:楊威天下_第510章:追蹤兇手卷六:楊威天下_第515章:殘酷的攻堅戰卷五:縱橫天下_第377章:阿巴坎決戰(一)卷五:縱橫天下_第349章:就任督軍卷四:九州風雲_第286章:奇怪的民俗卷五:縱橫天下_第396章:艱難的選擇卷六:楊威天下_第463章:一算嚇一跳卷四:九州風雲_第321章:活佛也有貢獻卷五:縱橫天下_第409章:包圍之勢卷四:九州風雲_第287章:佔領北九州卷三:嶄露頭角_第150章:有人囤積糧食卷五:縱橫天下_第370章:西康攻略(續)卷三:嶄露頭角_第214章:大淩河卷三:嶄露頭角_第149章:大政方向卷四:九州風雲_第268章:路在何方卷七:巍巍中華_第566章:山西修鐵路卷六:楊威天下_第431章:絕妙的靈渠卷二:初露崢嶸_第68章:毛承祚授職卷六:楊威天下_第503章:新年晚會卷四:九州風雲_第275章:周延儒落荒而逃卷三:嶄露頭角_第187章:陽泉的自保策略卷二:初露崢嶸_第132章:收復臺灣(一)卷二:初露崢嶸_第113章:攻克薩爾瓦多城卷一:藏龍臥虎_第8章:南霸天卷四:九州風雲_第245章:河南之變卷五:縱橫天下_第336章:冊封哲布尊丹巴卷二:初露崢嶸_第81章:救援趙率教(三)卷二:初露崢嶸_第57章:新武器新裝備卷六:楊威天下_第448章:錫蘭府卷四:九州風雲_第273章:不可預料卷六:楊威天下_第443章:憤怒卷七:巍巍中華_第573章:進軍蘇伊士卷七:巍巍中華_第523章:突發事件卷三:嶄露頭角_第161章:改革不易卷四:九州風雲_第317章:海外移民卷二:初露崢嶸_第65章:組建派遣軍卷六:楊威天下_第515章:殘酷的攻堅戰卷六:楊威天下_第496章:虛君立憲(續二)卷一:藏龍臥虎_第26章:槍炮系列卷二:初露崢嶸_第115章:聞香教餘孽許湯卷五:縱橫天下_第336章:冊封哲布尊丹巴卷三:嶄露頭角_第229章:李定國和張鼐卷一:藏龍臥虎_第32章:明朝的拆遷卷五:縱橫天下_第417章:太子黨卷六:楊威天下_第509章:康南繼續擴張卷七:巍巍中華_第532章:火攻之烏龍卷三:嶄露頭角_第182章:臺灣建省卷五:縱橫天下_第387章:左良玉南行卷三:嶄露頭角_第174章:河南剿匪之策略卷六:楊威天下_第510章:追蹤兇手卷三:嶄露頭角_第216章:給韃子一個教訓卷四:九州風雲_第277章:亂套了卷二:初露崢嶸_第99章:南陽護衛隊強勢出擊卷五:縱橫天下_第339章:投奔國防軍卷四:九州風雲_第332章:日本國亂了卷四:九州風雲_第300章:武勝關卷四:九州風雲_第270章:第一牛人卷四:九州風雲_第258章:應變卷三:嶄露頭角_第174章:河南剿匪之策略卷一:藏龍臥虎_第54章:截擊毛文龍卷二:初露崢嶸_第93章:能打永平嗎卷五:縱橫天下_第366章:特色游擊戰卷七:巍巍中華_第567章:保護大草原卷六:楊威天下_第497章:新紀元卷五:縱橫天下_第389章:福王抗稅卷七:巍巍中華_第542章:拖拉機卷二:初露崢嶸_第129章:鐵甲快艇卷二:初露崢嶸_第131章:新裝備卷六:楊威天下_第500章:民主自由卷六:楊威天下_第515章:殘酷的攻堅戰卷五:縱橫天下_第398章:聯宗卷五:縱橫天下_第360章:過一把火車癮卷三:嶄露頭角_第212章:正陽門協議卷七:巍巍中華_第540章:不要戰爭卷一:藏龍臥虎_第46章:造訪南陽府卷六:楊威天下_第474章:穀賤傷農卷六:楊威天下_第461章:糧食戰略卷四:九州風雲_第268章:路在何方卷七:巍巍中華_第564章:撤退變成了潰敗卷三:嶄露頭角_第196章:西路分兵卷六:楊威天下_第463章:一算嚇一跳卷五:縱橫天下_第359章:鐵路通車卷二:初露崢嶸_第106章:佔領宜蘭卷四:九州風雲_第330章:清國版閃擊戰卷七:巍巍中華_第525章:寶貴的資源卷五:縱橫天下_第396章:艱難的選擇卷七:巍巍中華_第548章:特區(二)卷六:楊威天下_第504章:瘋狂卷四:九州風雲_第309章:黃雀在後卷六:楊威天下_第430章:進入廣東卷四:九州風雲_第318章:澳王國卷七:巍巍中華_第558章:巡視各省卷一:藏龍臥虎_第44章:水利爲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