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六:楊威天下_第435章:開闢糧源



宋賢沒有回答朱長泰的問話,而是詢問饑民的情況,他問道:“朱將軍,在你們收攏饑民的營地裡如何救助、安置他們?”

朱長泰答道:“宋巡撫,在我們的營地中每日有兩頓粥,此外就是建窩棚禦寒,這兩天正帶着饑民到附近收集一些樹枝,我們帶來了一些材料,修建臨時的窩棚,再發放一些禦寒的衣物。如果太原的官府能夠從城中收集一些禦寒服、被褥支援一些就更好了。然後我們介紹河南的情況,告訴他們,在河南可以憑力氣養活一家老小,詢問、勸誡他們轉移到河南,在河南救助災民會更方便,辦法也會更多。”

“朱將軍,饑民到了河南,你們還有什麼救助的辦法?”

“糧食、禦寒的住處、衣服被褥都更容易供給。主要的救助辦法是給他們找一個可以養家餬口的差事,在河南,民間的商鋪、工場作坊很多,可以容納不少人。更多的幹活機會還是官府開辦的大型工程,有水利工程、修路工程、鐵路工程,還有黃河的隧道工程,這些工程需要太多的民工,也可以說,所有的人,只要他們願意出力,就有活幹。爲了救災聯省拿出了大量的銀兩支持、開辦這些工程,也有的工程引入了民間的投資,比如:鐵路、黃河隧道、公路、水利等。此外就是移民的辦法,山西人的移民方向是東北,移民是最徹底的也是利國利民的解決辦法。”

很多事情中華日報上有所介紹,宋賢也是看報紙的,但是,不少事情他還是不懂,農民出工出力就要有吃飯,還要有工錢,這需要大量的銀兩,聯省衙門有那麼多銀子嗎?還有民間有錢的大戶肯投資道路、水利、隧道嗎?這些他就不明白了。於是他問道:“聯省的銀庫能拿出這麼多的銀子嗎?百姓們能拿出銀子來修水利、道路、隧道嗎?”

朱長泰笑了,宋巡撫還真是刨根問底,不過這也是好事,起碼說明他用心了。於是他說道:“宋巡撫,我就是一個武人,聯省衙門有多少銀子我不知道,也不懂。但是民間修工程是要賺錢的,比如水利,用水受益的農民就要花銀子灌溉田地,水是不能白用的,道路隧道都要收過路費。詳細的我說不上來,總之銀兩不能白白的投進去,總要有賺錢的法子。”

宋賢聽到過路收費,這可是新鮮事,想一想也有道理,譬如過黃河,坐渡船過河不也是要用銀子嗎?隧道建好了,過河更方便,出一點過路費也是應該的。

“移民東北?那裡不是苦寒之地嗎?”

“據我所知,東北的冬季是要冷一點,但是這些年那裡的災害比這裡要輕,那裡的土地肥沃,收成還是不錯。由於多年的戰亂,還有建奴兇殘的屠殺,造成了東北地廣人稀,大量的良田荒蕪,所以聯省纔要大量的向東北移民,憲國公爺說過,東北是我大明的糧倉啊!”

朱萬化說過的話,國防軍一系的軍政官員都是當做聖訓一樣,深信不疑,所以朱萬化說東北是糧倉那就應該是大糧倉。朱萬化進位公爵之後,朱家一系的官員就喜歡稱呼國公爺了。

糧倉不糧倉的宋賢未必相信,但是聯省救災的辦法多他倒是有幾分相信,因爲山西大旱,可是糧價卻始終平穩,作爲巡撫,他知道是聯省在用大批的平價糧食輸入山西。聯省的財力不容懷疑,他們沒有乘機哄擡糧價也是宅心仁厚,心繫民衆的表現。如果沒有聯省的糧食支持,山西定然是嚴重的糧荒,餓殍千里,大規模的民亂也是可能發生的。從這點說他還是很敬佩朱督軍的愛民之心,也敬佩朱督軍的爲人。

朱督軍從哪裡搞來的糧食?宋賢不知道,有時也隱隱約約的聽說是海外貿易而來。即便是貿易而來他也不太懂得,這麼大數量的糧食要用多少銀兩?

朱萬化從南洋大批的進口糧食之事,中華日報上始終沒有宣傳,但是,這也不是特別的保密之事,朱家內部都是知道的,大明其他省的很多人只是猜測並不

清楚。

宋賢原本對於同是災區的陝西、河南等省有疑問,哪裡爲什麼沒有饑民?像往常一樣平穩?中華日報上登載的文章他不完全相信,因此總有想親自去看一看的想法,今天聽了朱長泰的敘說他更加想去查看一番,看看究竟。這個話他無法對朱長泰說。

宋賢便轉了話題,他說道:“朱將軍,你說要在陽泉駐軍?需要駐多少兵?”

“不足兩百人。”

國防軍一個連170人,對宋賢說一個連的編制,他也搞不清楚,因此直接說人數。

對於官軍來說200人不多。

“朱將軍,貴軍是否打算在陽泉經商做生意呀?山西缺糧,你們做生意我們也是需要的,還有很多民間的工具、日用品,我們山西也很需要。山西的地面不很太平,你們做生意也需要自保平安,爲此有一些保護商路的兵丁也是可以的。”

這個話很微妙,拐了個彎。朱長泰是屬於爲人處世極圓滑之人,他如何不懂啊?一聽就明白了。

宋巡撫的意思是說:你們不要直說派駐軍隊,這讓山西官府不好處置。你們應該說:派出幾個兵,保護商路!這樣一來,大家都能接受,皆大歡喜嗎!他是在給聯省出主意,也是給自己下臺階!

朝廷對國防軍都是一忍再忍,宋賢他們處於孤獨的北方,與南方隔絕開來,他更是犯不着與國防軍唱對臺戲,因此纔想出這個大家都能接受的法子。

朱長泰說道:“如此甚好,就照宋巡撫說的辦。”

有了這次見面,雙方都達成了諒解,國防軍救助災民,山西官府不再幹預。對於這個結果不滿意的人,唯有山西的地方士紳、地主了,他們擔心山西的佃戶少了,他們的地沒有人耕種,佃租更是大幅的下降。其實大災之年,地裡沒有收成,不管佃租高低,都是收不來佃租的。他們不贊成也沒有辦法阻撓,自己解心寬吧!

山西的饑民人數真是不少,僅僅太原城周邊,國防軍就收攏了五萬人,加上其他各處,又有十多萬饑民進入了很河南、陝西。聯省從這些災民中差不多可以動員兩萬左右的移民,能獲得這些移民,聯省的收穫也很大,東北地區只要有人,就會產出大批的糧食。

隨着饑民陸續的轉運出境,各路國防軍也就撤回了,唯有在陽泉,以保護商路的名義留下了一個連的駐軍,控制了陽泉城算是國防軍的另一個收穫。

宋賢和其他的山西官員會不會到聯省考察,是明着去,還是私查暗訪我們暫時不必管他了。

......

在崇禎九年,海軍最大的變化就是成立的用於遠洋作戰的第五艦隊,這說明國防軍要對外用兵了。

本來朱萬化沒有打算現在就進軍海外,對外用兵是需要國內安定的,否則無論軍事上、財政上都會難以承受內外兩面的壓力。

可是現在有了一個緊迫的問題,那就是糧食。南洋地區只有幾個小國家,加上朝鮮、清國(日本),其糧食也不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其數量總會有一個限度。

現在聯省的範圍大了,人口多了,消耗的糧食就會更多。特別是崇禎九年的救災,大批的糧食供給又擴大到了山西、北直隸和福建,這樣一來聯省的糧食儲備有些捉襟見肘了。今年勉強應付,如果明年、後年又是大災之年怎麼辦?

爲此朱萬化就想到了擴大海外的市場,擴大的方向只有一個,那就是印度。美洲也是大糧倉,但是那是20世紀以後的事情了,現在尚未開發,再者說,距離也是過於遙遠了。

印度是農業比較發達的地區,它的地域遼闊,良田極多,氣候溫暖,雨水充沛,適於農業種植,其農耕條件遠遠的強於大明帝國。因此,印度的農業潛力,糧食輸出的能力,遠遠的大於南洋。在歷史上,印度被稱爲英國國王王冠上的明珠,主要的還是他們從

印度獲取了用之不盡的糧食,沒有豐富的糧源哪有日後的工業革命?

第五艦隊已經組建訓練完成了,原計劃到崇禎十年初,他們就要搶佔馬六甲海峽,向印度洋進軍。爲此,朱萬化招海軍總監朱萬雄來開封,討論向印度洋進兵事宜。

......

既然故事牽連到了印度,我們就要簡單敘述一下崇禎末年印度大陸上的狀態:

印度歷史悠久,是世界上最早的古文明地區之一,也是號稱四大文明古國之一。與同樣是文明古國的中國比較,它有幾個明顯的不同點:其一是,中國從遠古時期就有完整的歷史文獻,有文字記錄的歷史可以追蹤到春秋戰國之前。春秋戰國之後就有完整的編年曆史了,二十四史更是詳細的記錄了大大小小的歷史事件。而印度幾乎沒有文字的歷史記載,印度的歷史完全靠現代的考古技術來發掘論證,其中最有價值的史料要從中國的歷史資料中發掘,例如唐三藏玄奘的遊歷日記等等。其二是,在印度的歷史上,統一印度大部分國土的強盛王朝都是短暫的,絕大部分時間都是大大小小的數十個王國的分散統治。並且曾經多次被外來的勢力征服,或者部分征服,例如波斯、古羅馬、阿富汗、蒙古等等都曾經征服統治印度,他們對印度的文化、宗教的影響非常大。而中國則是在絕大部分時間裡都是強大的統一王朝,分裂的時間是短暫的。其三,中國的漢語,漢字始終是中國統一的語言文字,其他的語言文字影響都是次要的、局部的。而印度始終沒有一個強大的語言文字作爲統一的傳承,只有到了近代,英語才成了他統一全國的語言文字。在現代的印度規定英語和印地語爲印度官方語言,但是不懂得印地語的印度人依然很多。據說印度境內正在使用的語言就有1600多種,被規定爲法定語言的就有三十多種,唯有英語可以在印度全國通行。

其他的不同點還有不少,我們不是爲了研究印度,因此只說幾個主要之點。

在明末時代,印度處於莫臥兒王朝的中晚期,這也是印度的最後一個統一的王朝。此時的國王是莫臥兒王朝的第六任君主,叫做沙賈汗,著名的泰姬陵就是他建造的,泰姬陵是與中國長城齊名的偉大古建築之一。

沙賈汗的第三個兒子可是個大大有名的人物,他名叫奧朗則布(1618——1707),是印度歷史上少有的強勢君主之一,並且是最後一個。

奧朗則佈於1657年(清順治十四年),乘其父沙賈汗臥病不起之機,殺掉了理應繼位的哥哥達拉舒科,登上了王位。此後,他又殺掉了他的二哥沙舒賈,和他最小的弟弟穆德拉,就連他的父親也沒有放過,被軟禁在阿格拉直至去世。這次勝利使得他贏得了王位,也讓他贏得了殘忍、多疑的名聲。

奧朗則布自幼受到良好的宮廷教育,學識淵博,通曉經訓和伊斯蘭教法(在此時的印度,由波斯傳入的伊斯蘭教很強大),足智多謀,特別的精於武略。曾被讚譽爲“帝位之榮綴”。

崇禎年代,奧朗則布尚未取得王位,但是在軍隊中其勢力已經很大了,1636年任德干副王。

關於他的其他歷史、事蹟從略。

崇禎年代,歐洲的勢力已經滲透到了印度。這個時期正是多個歐洲殖民者滲透、爭奪的時期,早期進入印度的是葡萄牙人,隨後是荷蘭人,法國人,最後英國人也來了,並且於1600年已經成立了不列顛東印度公司。

所以崇禎年代的印度就是處於多家殖民者滲透、發展的初級階段,莫臥兒王朝依然強大,但是即將走向沒落。

後來,到了中國的清朝的鼎盛時期,不列顛東印度公司戰勝了所有其他的殖民者和印度人,成了印度的主宰。

國防海軍是如何介入印度的亂局呢?且聽下回分解。

--- 第435章完 ---

(本章完)

卷五:縱橫天下_第383章:外蒙古建省卷二:初露崢嶸_第134章:收復臺灣(三)卷三:嶄露頭角_第175章:天羅地網(一)卷五:縱橫天下_第365章:反攻倒算卷六:楊威天下_第492章:風波又起卷七:巍巍中華_第542章:拖拉機卷六:楊威天下_第490章:李定國述職卷五:縱橫天下_第412章:巴圖爾的反撲卷七:巍巍中華_第549章:崇禎的苦衷卷六:楊威天下_第498章:國旗國歌卷六:楊威天下_第457章:招駙馬卷五:縱橫天下_第351章:聯省衙門(續)卷四:九州風雲_第283章:目標九州島卷三:嶄露頭角_第180章:汝陽剿匪(二)卷四:九州風雲_第276章:借刀卷三:嶄露頭角_第217章:赫圖阿拉城卷一:藏龍臥虎_第3章:起步(修改)卷三:嶄露頭角_第167章:貿易公司卷五:縱橫天下_第373章:瘋狂的漢奸卷五:縱橫天下_第371章:李巖立威卷五:縱橫天下_第345章:要精於計算卷三:嶄露頭角_第205章:宣判卷四:九州風雲_第332章:日本國亂了卷六:楊威天下_第433章:進駐陽泉卷三:嶄露頭角_第165章:炮艇生產線卷四:九州風雲_第319章:遼寧怎麼了?卷二:初露崢嶸_第81章:救援趙率教(三)卷六:楊威天下_第472章:強勢的談判卷三:嶄露頭角_第169章:艦隊奔襲廣州灣卷三:嶄露頭角_第213章:救援錦州卷三:嶄露頭角_第175章:天羅地網(一)卷七:巍巍中華_第533章:突圍卷七:巍巍中華_第550章:又一個聖親王卷六:楊威天下_第498章:國旗國歌卷五:縱橫天下_第352章:球墨鑄鐵卷一:藏龍臥虎_第53章:金州之變卷四:九州風雲_第302章:化整爲零卷四:九州風雲_第247章:剿滅水匪卷七:巍巍中華_第523章:突發事件卷四:九州風雲_第315章:一箭雙鵰卷五:縱橫天下_第402章:黃河隧道卷五:縱橫天下_第416章:鏖戰嘉峪關(二)卷五:縱橫天下_第410章:攻克嘉峪關卷六:楊威天下_第442章:裸人島卷七:巍巍中華_第563章:取炎陵卷一:藏龍臥虎_第46章:造訪南陽府卷二:初露崢嶸_第69章:是肥牛嗎卷三:嶄露頭角_第192章:楊嗣昌到山東卷五:縱橫天下_第396章:艱難的選擇卷六:楊威天下_第468章:改造裸人族卷五:縱橫天下_第369章:西康攻略卷五:縱橫天下_第418章:進爵風波卷五:縱橫天下_第381章:督軍府議事卷七:巍巍中華_第571章:靠山吃山卷四:九州風雲_第291章:狹路相逢卷四:九州風雲_第328章:擴軍和臨時營卷五:縱橫天下_第389章:福王抗稅卷一:藏龍臥虎_第48章:初探金州卷三:嶄露頭角_第187章:陽泉的自保策略卷二:初露崢嶸_第82章:城門之戰卷七:巍巍中華_第520章:石破天驚卷七:巍巍中華_第526章:接班人卷二:初露崢嶸_第104章:雙喜臨門卷四:九州風雲_第285章:登陸北九州卷六:楊威天下_第500章:民主自由卷四:九州風雲_第275章:周延儒落荒而逃卷五:縱橫天下_第347章:內戰要避免卷六:楊威天下_第456章:土皇上述職卷二:初露崢嶸_第146章:一隻雞引發的動亂卷五:縱橫天下_第413章:嘉峪關成了焦點卷一:藏龍臥虎_第19章:鄭鴻逵來訪卷五:縱橫天下_第388章:羅貫中耍大刀卷一:藏龍臥虎_第20章:馮公公找上門卷六:楊威天下_第509章:康南繼續擴張卷三:嶄露頭角_第193章:新形勢新策略卷三:嶄露頭角_第180章:汝陽剿匪(二)卷一:藏龍臥虎_第34章:入鄉隨俗卷三:嶄露頭角_第202章:官軍變強盜卷二:初露崢嶸_第146章:一隻雞引發的動亂卷五:縱橫天下_第357章:治理涇河卷六:楊威天下_第502章:南京的改革卷六:楊威天下_第425章:西伯利亞的槍聲卷七:巍巍中華_第526章:接班人卷三:嶄露頭角_第161章:改革不易卷一:藏龍臥虎_第19章:鄭鴻逵來訪卷二:初露崢嶸_第112章:激戰和平島卷七:巍巍中華_第530章:浦口烽煙起卷四:九州風雲_第268章:路在何方卷六:楊威天下_第451章:趙率教赴任卷三:嶄露頭角_第171章:大海戰(二)卷六:楊威天下_第450章:豐富的糧源卷一:藏龍臥虎_第4章:農莊、玻璃卷六:楊威天下_第519章:通緝張彝憲卷三:嶄露頭角_第181章:股份制的水利工程卷七:巍巍中華_第528章:先下手爲強卷六:楊威天下_第517章:督軍聖明卷五:縱橫天下_第398章:聯宗卷三:嶄露頭角_第206章:新官服卷七:巍巍中華_第558章:巡視各省卷二:初露崢嶸_第89章:佈局永平府
卷五:縱橫天下_第383章:外蒙古建省卷二:初露崢嶸_第134章:收復臺灣(三)卷三:嶄露頭角_第175章:天羅地網(一)卷五:縱橫天下_第365章:反攻倒算卷六:楊威天下_第492章:風波又起卷七:巍巍中華_第542章:拖拉機卷六:楊威天下_第490章:李定國述職卷五:縱橫天下_第412章:巴圖爾的反撲卷七:巍巍中華_第549章:崇禎的苦衷卷六:楊威天下_第498章:國旗國歌卷六:楊威天下_第457章:招駙馬卷五:縱橫天下_第351章:聯省衙門(續)卷四:九州風雲_第283章:目標九州島卷三:嶄露頭角_第180章:汝陽剿匪(二)卷四:九州風雲_第276章:借刀卷三:嶄露頭角_第217章:赫圖阿拉城卷一:藏龍臥虎_第3章:起步(修改)卷三:嶄露頭角_第167章:貿易公司卷五:縱橫天下_第373章:瘋狂的漢奸卷五:縱橫天下_第371章:李巖立威卷五:縱橫天下_第345章:要精於計算卷三:嶄露頭角_第205章:宣判卷四:九州風雲_第332章:日本國亂了卷六:楊威天下_第433章:進駐陽泉卷三:嶄露頭角_第165章:炮艇生產線卷四:九州風雲_第319章:遼寧怎麼了?卷二:初露崢嶸_第81章:救援趙率教(三)卷六:楊威天下_第472章:強勢的談判卷三:嶄露頭角_第169章:艦隊奔襲廣州灣卷三:嶄露頭角_第213章:救援錦州卷三:嶄露頭角_第175章:天羅地網(一)卷七:巍巍中華_第533章:突圍卷七:巍巍中華_第550章:又一個聖親王卷六:楊威天下_第498章:國旗國歌卷五:縱橫天下_第352章:球墨鑄鐵卷一:藏龍臥虎_第53章:金州之變卷四:九州風雲_第302章:化整爲零卷四:九州風雲_第247章:剿滅水匪卷七:巍巍中華_第523章:突發事件卷四:九州風雲_第315章:一箭雙鵰卷五:縱橫天下_第402章:黃河隧道卷五:縱橫天下_第416章:鏖戰嘉峪關(二)卷五:縱橫天下_第410章:攻克嘉峪關卷六:楊威天下_第442章:裸人島卷七:巍巍中華_第563章:取炎陵卷一:藏龍臥虎_第46章:造訪南陽府卷二:初露崢嶸_第69章:是肥牛嗎卷三:嶄露頭角_第192章:楊嗣昌到山東卷五:縱橫天下_第396章:艱難的選擇卷六:楊威天下_第468章:改造裸人族卷五:縱橫天下_第369章:西康攻略卷五:縱橫天下_第418章:進爵風波卷五:縱橫天下_第381章:督軍府議事卷七:巍巍中華_第571章:靠山吃山卷四:九州風雲_第291章:狹路相逢卷四:九州風雲_第328章:擴軍和臨時營卷五:縱橫天下_第389章:福王抗稅卷一:藏龍臥虎_第48章:初探金州卷三:嶄露頭角_第187章:陽泉的自保策略卷二:初露崢嶸_第82章:城門之戰卷七:巍巍中華_第520章:石破天驚卷七:巍巍中華_第526章:接班人卷二:初露崢嶸_第104章:雙喜臨門卷四:九州風雲_第285章:登陸北九州卷六:楊威天下_第500章:民主自由卷四:九州風雲_第275章:周延儒落荒而逃卷五:縱橫天下_第347章:內戰要避免卷六:楊威天下_第456章:土皇上述職卷二:初露崢嶸_第146章:一隻雞引發的動亂卷五:縱橫天下_第413章:嘉峪關成了焦點卷一:藏龍臥虎_第19章:鄭鴻逵來訪卷五:縱橫天下_第388章:羅貫中耍大刀卷一:藏龍臥虎_第20章:馮公公找上門卷六:楊威天下_第509章:康南繼續擴張卷三:嶄露頭角_第193章:新形勢新策略卷三:嶄露頭角_第180章:汝陽剿匪(二)卷一:藏龍臥虎_第34章:入鄉隨俗卷三:嶄露頭角_第202章:官軍變強盜卷二:初露崢嶸_第146章:一隻雞引發的動亂卷五:縱橫天下_第357章:治理涇河卷六:楊威天下_第502章:南京的改革卷六:楊威天下_第425章:西伯利亞的槍聲卷七:巍巍中華_第526章:接班人卷三:嶄露頭角_第161章:改革不易卷一:藏龍臥虎_第19章:鄭鴻逵來訪卷二:初露崢嶸_第112章:激戰和平島卷七:巍巍中華_第530章:浦口烽煙起卷四:九州風雲_第268章:路在何方卷六:楊威天下_第451章:趙率教赴任卷三:嶄露頭角_第171章:大海戰(二)卷六:楊威天下_第450章:豐富的糧源卷一:藏龍臥虎_第4章:農莊、玻璃卷六:楊威天下_第519章:通緝張彝憲卷三:嶄露頭角_第181章:股份制的水利工程卷七:巍巍中華_第528章:先下手爲強卷六:楊威天下_第517章:督軍聖明卷五:縱橫天下_第398章:聯宗卷三:嶄露頭角_第206章:新官服卷七:巍巍中華_第558章:巡視各省卷二:初露崢嶸_第89章:佈局永平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