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李儒三策

十常侍貪婪無度,董卓雖然心疼錢財,但是如果能夠保住自己官職,就不怕撈不回來。

他不再糾結,繼續向李儒問道:“文優,我等糧道被斷,該如何是好?”

日後縱然能夠逃脫朝廷責罰,也要先保住性命才行。

威縣已經被黃巾軍徹底包圍,如今糧道被斷,數萬黃巾軍虎視眈眈。哪怕是董卓本人,亦是感到有些心驚膽戰。

李儒臉上仍是波瀾不驚,緩緩說道:“我有上中下三策,可供主公選擇。”

董卓聞言大喜,急忙問道:“文優教我!”

董卓爲人粗獷,但是對於那些有名望士子,往往卻是敬重有加。這點從歷史上董卓進京以後,大肆拉攏士人就可以看出。

說到底,他只是地方豪強出身,在那些世家大族這些真正的貴族眼中,無疑是個暴發戶似的存在。

士族們幾百年來養成記的傲氣,又豈能輕易改變?

董卓在西涼雖然呼風喚雨,備受敬重,但是在這些人眼中,卻是實實在在的一個鄉下土包子。

況且,西涼乃貧瘠荒涼之地,這裡雖然民風彪悍,卻是缺少讀書人,更是缺少名揚天下的士人。

李儒是一個寒門士子,他有驚世才華,卻苦於無用武之地。後來遇到董卓,董卓對他的才華稱讚不已,數次邀請李儒來到自己帳下用命。

李儒投奔董卓以後,董卓更是對他言聽計從,這更讓李儒有一種‘士爲知己者死’的感覺。

漢代的寒門士子,雖然不乏才華橫溢之輩,但是相比起豪門士子,他們卻更難出頭。所以一旦遇到伯樂,他們便會拼死報答。

有很多人誤以爲鬼才郭嘉是寒門士子,其實並非如此。郭嘉少年之時,就喜歡與長者交談,常使長者們自愧不如。

郭嘉更是交遊廣闊。

他的朋友遍佈天下,長者如名士田豐、程昱,年齡相仿者如荀攸、荀彧,都是他的至交好友。

郭嘉以前曾被好友田豐鼓動,讓他投奔袁紹。後來郭嘉寧願在家閒置六年,也要棄風頭正盛的袁紹而去。有很多人就說,是因爲郭嘉出身寒門,不受袁紹重視的緣故。

事實並非如此。

當時,袁紹其實對郭嘉極爲敬重,更是厚禮待之。但數十日一過,郭嘉便看出袁紹不懂得用人之道,非成大事之人。於是,郭嘉毅然離袁而去。

袁紹如此心高氣傲,若是郭嘉果真出身寒門,又怎會厚禮待之?

李儒此人,生卒年不詳,哪裡人氏亦是無從考究。但是,以一介士人的身份,投奔到身爲地方豪強的董卓手下,就可以看出他出身不好。

若是果真出身大族,以士人們眼高於頂的作風,如何會正眼去看董卓這個地方豪強?

要知道,哪怕日後董卓權傾朝野之時,那些士人也未曾真正投奔他,只是懼怕他的權勢,與他虛與委蛇罷了。

投之以桃,報之以李。

李儒滿腹才華卻無處施展,只有董卓這個粗鄙武夫看中。伯樂相中了千里馬,千里馬又怎麼會不以死相報?

所以,歷史上的李儒,可以說是對董卓盡心盡力,爲了董卓能夠站在權力的巔峰,不惜揹負一世罵名。

謀士分很多種類型,有善於軍事的如張良,有善於籌集錢糧的如蕭何。而李儒這一類謀臣,則是善於勾心鬥角的謀略,有如陳平。

這類謀士不僅計謀陰狠,而且善於明哲保身。

歷史上,後來的董卓,由於大權在握,就開始不聽李儒之言,最後落得一個身死的下場。

但是歷史對於李儒的記載,卻說他最後不知所蹤,並非像演義中記載的那樣,被自家家奴綁來獻給呂布。

董卓部下擊敗呂布,挾持獻帝以後,李傕還推舉過李儒爲侍中,但被漢獻帝拒絕。等到李傕被曹操擊敗,李儒就不知所蹤。

李儒曾助紂爲虐,更是毒殺前任皇帝、皇妃,可謂是惡貫滿盈,被天下人唾棄。

他深知,在衆人沒有明目張膽的舉兵造反之前,無論哪路諸侯抓住了他,都會要了他的性命。所以,他纔會隱姓埋名,消失在衆人視野之中。

三國時期的謀士,得以善終的並不多。然而如同李儒這般陰狠,工於心計的謀士,卻往往懂得明哲保身。

賈詡、程昱、李儒,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

卻說威縣大帳之中,李儒排衆而出,來到地圖面前,緩緩說道:“下策,派兵劫掠威縣內外,裹挾百姓進城。死守城池,靜待皇甫將軍援軍。”

衆人聞言,都是不解,問道:“軍中糧草,不足十日之用。就算能夠劫掠一些糧草,亦不能支撐半月。依照路程來看,皇甫將軍要一月以後才能到達,那時我等豈不都要被餓死?”

李儒臉上露詭異的笑容,說道:“皇甫將軍乃世之名將,深知兵貴神速。他若是倍道而行,半月可至。若我軍糧草耗盡,仍可殺人就食,熬到皇甫將軍前來,易如反掌。”

李儒的話,風淡雲輕,卻讓衆人渾身發冷。‘殺人就食’,哪怕殘暴如董卓,若非逼不得已,也不願如此行事。

搖了搖頭,董卓問道:“中策所謂何計?”

“中策,命令其餘官兵死守威縣,主公直接帶着帳下心腹,以及西涼兒郎從丘縣突圍。”

“黃巾軍佔據丘縣,我們可能很難攻下這座城池。但是,若只是繞過這座縣城了,卻是輕而易舉。”

李儒的每一個策略,都是如此驚人。

這條計策,是要拋棄其餘數萬官兵,只保存董卓手下的實力。

官兵若是想要全部離開威縣,廣宗黃巾軍絕對不會坐視不理。

官兵執意撤退的話,先不說董卓又會多了一個棄城而逃的罪名。若是張角在後面追擊,官兵很有可能會迎來一個大潰敗。

所以說,使用中策,那些被留在威縣的官兵,就會成爲棄子,成爲吸引廣宗黃巾軍的誘餌。

猶豫了一下,董卓問道:“讓這些官兵死守威縣,他們會答應嗎?”

李儒哈哈大笑,說道:“此事何難,只需告訴他們,主公將親自帶領本部人馬,前去攻打丘縣即可。”

董卓聞言,臉上這才露出了笑容。他帳下的其他將官,看向李儒的眼神,卻變得畏懼起來。

這人雖是一介儒士,卻心狠手辣若斯。動動嘴皮子,就決定了數萬人的生死,真是可怕的人!以後若無必要,絕對不能招惹此人。

這條計策,董卓還覺得可以接受。

反正他現在一敗再敗,註定會被朝廷責罰,根本不用再考慮鎮壓黃巾的事。而是思考如何保存自己的實力,而後買通十常侍,爲自己洗脫罪名。

他仍不死心,繼續問道:“上策是何計?”

聞言,李儒臉色一肅,說道:“上策,兵分三路。一路駐紮威縣,拖住廣宗黃巾。而後派出第二路人馬,大張旗鼓前去攻打丘縣。”

“如此,丘縣黃巾兵力不足,必然震動。他們以爲曲周有漳水天險,易守難攻,必會麻痹大意,而後從曲周調遣黃巾支援丘縣。”

“我們再用‘明修棧道,暗度陳倉’之計,派遣精銳之士,奔襲曲周。”

話畢,李儒一指地圖上的曲周城,臉上滿是狂熱。他喜歡這樣指點江山的感覺,更喜歡看到因爲自己的計策,而改變整個戰場的勝負。

考慮了一會,董卓搖了搖頭,說道:“黃巾軍中,亦不乏智謀之士。這條計策雖然可能成功,卻有風險。”

“先不說能否迷惑黃巾軍,讓他們把大部分兵力都調到丘縣。哪怕他們果真如此,漳水易守難攻,恐怕也難以渡過。”

李儒張了張嘴,終究是沒有說什麼。

其實,只要黃巾軍被官兵迷惑住了,官兵大可晚上偷偷來到漳河,伐木渡河,而非直接奪取漳河橋樑。

李儒瞭解董卓,知道一旦他下定決心,就不會更改,所以不再勸說。

董卓看着帳下的心腹衆人,說道:“我意採納文優所獻的中策,爾等可有異議?”

能夠保全性命,他們自然不會反對,都齊聲應諾。

第510章 切磋第786章 噩耗第657章 問計司馬懿第66章 攻破濮陽第1008章 去世第763章 綠洲第135章 趙家村第676章 義釋嚴顏第742章 四面環敵第156章 伏兵第321章 文丑逞威第878章 方攸論儒道第105章 吾命休矣第54章 約戰第221章 試探第364章 赦令第346章 以陳代漢第791章 入敵營第33章 離間第569章 龐德報恩第229章 交易第43章 黃巾退兵第505章 求情第558章 法正第400章 殺妻爲食第196章 靈帝崩第839章 張繡襲襄陽第2章 救人第298章 獅虎鬥第461章 議事第74章 滿腚傷第312章 義釋韓遂第516章 再審第178章 三日餘糧第315章 郭嘉之謀第545章 高幹戰死第583章 基甸勇士第966章 君臣離心第172章 放風箏第380章 謀兵權第512章 槐林結義第210章 獻城第994章 覆滅在即第154章 轉眼半年第520章 判案根據第979章 追殺孔明第122章 自亂陣腳第466章 六郡叛亂第596章 擾敵撤兵第544章 火攻襲營第691章 火燒張任第410章 冬日驚雷第525章 兩封信第946章 各有算計第513章 隱情第537章 高氏兄弟第123章 圍困信都第485章 家事第822章 齊聚江東第792章 田豐投劉第312章 義釋韓遂第730章 月夜之戰第866章 孫權第134章 褚燕第844章 叔侄第935章 初戰虎牢第928章 拜將第895章 大破曹軍第979章 追殺孔明第931章 諸將齊鬥第211章 歸心第53章 王延中箭第103章 人心思定第645章 聲討陳旭第1005章 回家第378章 殺眭固第181章 追殺第700章 故技重施第167章 決定出兵第430章 仲德獻策第52章 暗鬥第674章 秦宓死第500章 新法第380章 謀兵權第314章 攻破徐州第922章 兵棋推演第633章 郭淮第817章 建言稱帝第184章 和連之死第871章 基情四溢第791章 入敵營第668章 各有算計第449章 說客第719章 風起隴西第42章 卜己之死第993章 痛失一臂第693章 血染疆場第249章 匯合第957章 鬥陣(下)第871章 基情四溢
第510章 切磋第786章 噩耗第657章 問計司馬懿第66章 攻破濮陽第1008章 去世第763章 綠洲第135章 趙家村第676章 義釋嚴顏第742章 四面環敵第156章 伏兵第321章 文丑逞威第878章 方攸論儒道第105章 吾命休矣第54章 約戰第221章 試探第364章 赦令第346章 以陳代漢第791章 入敵營第33章 離間第569章 龐德報恩第229章 交易第43章 黃巾退兵第505章 求情第558章 法正第400章 殺妻爲食第196章 靈帝崩第839章 張繡襲襄陽第2章 救人第298章 獅虎鬥第461章 議事第74章 滿腚傷第312章 義釋韓遂第516章 再審第178章 三日餘糧第315章 郭嘉之謀第545章 高幹戰死第583章 基甸勇士第966章 君臣離心第172章 放風箏第380章 謀兵權第512章 槐林結義第210章 獻城第994章 覆滅在即第154章 轉眼半年第520章 判案根據第979章 追殺孔明第122章 自亂陣腳第466章 六郡叛亂第596章 擾敵撤兵第544章 火攻襲營第691章 火燒張任第410章 冬日驚雷第525章 兩封信第946章 各有算計第513章 隱情第537章 高氏兄弟第123章 圍困信都第485章 家事第822章 齊聚江東第792章 田豐投劉第312章 義釋韓遂第730章 月夜之戰第866章 孫權第134章 褚燕第844章 叔侄第935章 初戰虎牢第928章 拜將第895章 大破曹軍第979章 追殺孔明第931章 諸將齊鬥第211章 歸心第53章 王延中箭第103章 人心思定第645章 聲討陳旭第1005章 回家第378章 殺眭固第181章 追殺第700章 故技重施第167章 決定出兵第430章 仲德獻策第52章 暗鬥第674章 秦宓死第500章 新法第380章 謀兵權第314章 攻破徐州第922章 兵棋推演第633章 郭淮第817章 建言稱帝第184章 和連之死第871章 基情四溢第791章 入敵營第668章 各有算計第449章 說客第719章 風起隴西第42章 卜己之死第993章 痛失一臂第693章 血染疆場第249章 匯合第957章 鬥陣(下)第871章 基情四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