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六章:甲申中荷臺灣條約(上)

“母年八十餘矣,當自爲計。兒,國大臣,不可以不死。”——衛景瑗

“勉哉元升。吾人見危授命,吾不爲其難,誰爲其難者!與君攜手黃泉,預訂斯盟,無忘息壤矣。”——馬世奇

“祖宗二百七十餘年宗社,一旦至此,雖上有亢龍之悔,下有魚爛之殃,而身居諫垣,無所匡救,法當褫服。殮用角巾青衫,覆以單衾,以志吾哀。”——吳麟徵

......

崇禎十七年五月十五日,這是大明崇禎皇帝殉國後的第三天。

北京城破,崇禎皇帝自縊殉國,按理說全天下的文人就算不殉難,起碼也應該披麻戴孝爲其大哭,但滿目所見卻盡是一片的歡聲笑語。

前朝亡,後朝立,這是歷史的必然,南宋亡於崖山有二十萬之輩衛國殉難,相比之下,在這灰色的一六四四年,爲明朝殉難的可考者實在是少得可憐。

北直隸一帶,大順軍勢如破竹,席捲各地,殘存的高官顯貴們並未有幾個去想着爲大明朝的結束而殉難,只是在想着如何取得新主子李自成的歡心。

江南一帶,山東軍以雷霆之勢殲滅鄭氏,一統江南。

隨明朝而去的人中,達官顯貴屈指可數,但鮮少有人知道姓名的默默無聞之輩卻成百上千,他們不值一文卻前仆後繼的衛國殉難,這實在讓人非常不解。

投水身亡與自縊者多爲文人士子,揮刀自盡者則多爲武夫走卒,算上戰死的文官武將,或者普通兵卒,計天下殉國之數,何止崖山三十萬,不過是無處可考罷了。

天下人還沒有從甲申國難中清醒過來,就連山東軍設在歷城的書香堂與軍校內都掀起一場辯論。

這場辯論源起於文武之爭,軍校內的武人學子們認爲應當立即結業,增長實戰經驗,以祁耀武爲首,主張立即進入軍中歷練,從而爲國家出一份力。

書香堂內的學子們則以爲不然,而又分爲兩派,其中一派他們覺得現今朝廷不存,應當殉國以節。

另一派以滋陽李家公子李健爲首,他們認爲天下不可一日無君,安東侯王爭文治武功,並且尊重曲阜孔府,乃天下士子楷模,當早繼大位。

不過這畢竟是還未結業的愣頭青,縱然其中有一些特別出色的已經到軍中與各部歷練回來,但他們的辯論終究還是會阻隔在軍校與書香堂之內。

話說回來,山東軍書香堂內的確有十幾個士子自縊殉國。

巡邏人員發現及時救下其中絕大一部分,幕僚府下屬學務部聽聞此事,非常重視,立即上報給幕僚府學務顧問。

經過幕僚府內簡單的商議,南京方面迅速針對此事做出反應,派出大批文吏和幹員前往各地學堂與私塾,宣揚爲君報仇的忠貞之言。

沒過幾天,崇禎皇帝留下那最後一道聖旨的內容總算是傳出來。

王爭被封爲國姓齊王,統領天下兵馬,這等消息讓許多人覺得十分不解,都說崇禎皇帝總算是辦了一件明白事。

天下人又震驚了一把,既然齊王已經有國姓,那便應該立即稱帝,這種消息越來越多,根本抑制不住。

就連山東軍內部都有不少人蠢蠢欲動,說到底還是爲了分封功臣一事垂涎三尺。

幕僚府內由此也變成兩派,其中以特別顧問管清天爲首的保守派認爲應當在李自成之前稱帝,以彰顯自己的正統地位。

但以幕僚長李巖爲首的一衆幕僚卻以爲不然,主張繼續用“爲君報仇”等等字眼轉移視線,以此達到招攬尚忠於前明殘餘勢力的目的。

這兩種行事方法各有各的道理,在李自成之前稱帝那就佔據了先機,而繼續用散佈傳聞的方式一樣有可取之處。

崇禎皇帝纔剛剛殉國幾天,王爭就迫不及待的稱帝,這實在有違人倫綱常。

對於王爭來說,還是比較傾向於第二種,印象中歷史上清朝入關打着的就是爲崇禎報仇殲滅李自成的旗號,因此減少了許許多多滿漢不合的阻力。

現在明朝纔剛剛滅亡幾天,許多百姓的家裡還在用許多年前朝廷發下來的農曆,就算山東軍內部都有許許多多的人對這個朝廷心存些許留念。

所以直接稱帝的方法並不可取,王爭思慮再三,並沒有採取他們任何一派的做法,自己打算做兩手準備。

首先,王爭立即派人前往山東魯王府迎魯王到南京,準備擁他監國,並且派諜報司人員監視福建的唐王、以及南京的福王等親王動向,派外系兵馬將各地藩王府邸圍個水泄不通,嚴禁出入。

在王爭眼中,早晚和李自成會有一戰,就算李自成破天荒想要歸附自己,那也斷不會容他。

既然如此,何不順水推舟,繼續散佈山東軍要替崇禎報仇的傳言,號召天下的有識之士投奔自己。

這兩天南京內外都是一片忙碌,一朝滅,一朝興,每個人都知道一個嶄新的時代即將到來。

山東軍定鼎南京,大順軍逐鹿中原,花落誰家還未嘗可知。

五月十七日清晨,在一片的煙花爆竹聲中,國姓齊王王爭,率山東軍內外文武千餘將吏擁立魯王朱以海在南京監國,改崇禎十七年爲魯監國元年。

魯監國朱以海上諡號,尊崇禎皇帝爲“紹天繹道剛明恪儉揆文奮武敦仁懋孝烈皇帝”,尊崇禎皇帝遺旨,拜齊王王爭爲文武倡義奉天大元帥,統領天下水陸兵馬船舶。

魯監國元年(1644)五月十九日,荷蘭東印度公司使者再次來到南京,雙方就臺灣問題再次展開協商。

荷蘭東印度公司降低要求,可以讓齊軍如同鄭氏一般自由出入臺灣,並且可以共同分享與日本的貿易,但齊軍要遵從荷蘭艦隊與齊軍水師在東南沿海平等的地位,荷蘭船隻不必懸掛齊軍令旗即可出海。

聽到這話,站在武英殿上的王爭嘖嘖說道:

“荷蘭紅毛夷當真是猖狂,那本王也提提條件,你們方纔說的那些,都可以。”說到這裡,王爭話鋒一轉,呵呵冷笑道:

“但本王要你們每年在日本、臺灣、馬尼拉.....這些地方貿易總額的百分之五十,荷蘭艦隊永遠不得靠近我大明領海,讓你們的十八人董事會面見魯監國殿下,稱臣納貢!”

一旁臨時擔當翻譯官的傑姆瞪大眼不知所措,似乎十分吃驚,但沒過多久,他還是如實將這些話翻譯給大眼瞪小眼的荷蘭東印度公司洋人。

“.......”

對方聽完之後大罵不止,看樣子簡直氣的七竅生煙,王爭卻是微微一笑,對他們的反應十分滿意。

荷蘭東印度公司似乎還想協商,但齊軍方面毫不讓步。

魯監國元年五月二十一日,雙方談判徹底破裂,荷蘭東印度公司使者憤然而回,宣佈與齊軍開戰。

第十六章:請命徵兵拔頭籌第三百七十八章:衝冠一怒第一百三十六章:河南 東大乘聞香教第五百六十二章:高第的抉擇第四百零一章:復起傳庭第五百四十三章:大順北上,屠掠寧武第三百三十六章:會師第四百七十八章:替天行道第一百二十一章:瓷罐與木盒第三百五十一章:皇帝 監軍 勢頹第三百七十五章:順坡下驢第八十一章:聲東擊西第二百八十八章:人才濟濟第五百三十四章:整軍紀,圍安平第三百八十二章:傳奇山東第四百五十八章:專撿硬的捏第二百五十五章:會戰萊州第五百零九章:崇德已去,建元順治第三百四十章:馳援開封,山東鐵軍第一百六十九章:鄭克雲,踏平寧海第四百五十三章:議取江南第五百七十八章:奪鼎燕京第四百九十七章:爾奔南京,我取西安第一百九十七章:爲將有兵焉懼文第八十一章:聲東擊西第三百二十八章:賊寇走了,官軍卻來了第四百四十四章:入不敷出第二十三章:王高不打不相識第三百七十九章:離心離德第二百三十八章:又是孫知府第一百八十一章:李軍議激試顧君恩第三百八十六章:兵兇戰危第四百八十五章:避實擊虛,轉取西安第四百一十九章:擴招第十六章:請命徵兵拔頭籌第五百一十六章:南京政權的建立(求訂閱!)第二百七十四章:缺陷與短處第三百三十二章:步步連環第五百八十六章:展現自己的機會到了第三百五十一章:皇帝 監軍 勢頹第一百五十八章:王氏船隊第四百二十六章:滄州兵諫(上)第四章:以假亂真險入城第四百七十二章:飽掠歸襄陽第三百三十三章:闖塌天劉國能第三百八十四章:攻城第十章:殺人越貨難覓蹤第三百一十二章:進剿河南,皮癬頑疾第四百五十九章:遊刃有餘第二百三十三章:直取平度州第三十八章:黑魚立杆五文河第三百一十九章:絞首三千,克定開封第六十九章:五隊嫡系第二百五十章:民亂 縱容 做大第二百六十八章:密議 京師 崇禎皇帝第八十三章:血濺寨堂第六十七章:餓殍遍地第一百九十七章:爲將有兵焉懼文第二百八十一章:當世戚家軍第三百三十二章:步步連環第六百二十三章:大封功臣,舉兵徵遼第三百二十四章:欲蓋彌彰第二百五十九章:暗箭難防第五百七十二章:田見秀之死第五百九十二章:智破盛京第二十九章:神機妙算取空寨第三百四十五章:李青山起義第四百二十二章:禮服第八十四章:鷹臉刑一刀第五百五十五章:國姓齊王,統領天下第五百八十三章:修陵 徹查第四百二十九章:剛直敢死的知州第六十四章:巴掌與甜棗第四百八十九章:中都 遇刺 滁州第六百零五章:鮮爲人知的殉國者第一百八十二章:胡來神醫第五百八十二章:曹化淳進京第三百零九章:飛雷立功,巧計破伏第七十九章:舌頭第八十章:蠢豬撞樹第六百一十七章:誘敵深入第三百七十二章:樹大招風第四百四十九章:本王,必除王爭第五百一十五章:趙之龍的卓越貢獻第二百一十九章:以五千悍卒,立不世之功第三百三十三章:闖塌天劉國能第三百三十九章:嗣昌伏法,王爭失信第四十八章:爭巡檢第三百四十二章:朱仙鎮第二百六十九章:開鎮山東第四十三章:血海深仇終可報第一百五十七章:百姓苦第二百五十七章:死在衝鋒的路上第六百零七章:斬將 收權 定策第一百一十七章:士子毒瘤第四百二十九章:剛直敢死的知州第三百九十二章:我讓他今日死,他便活不到明日第五百二十六章:小事大情,步步成局第五百八十八章:禮賢下士,籠絡人心第五百八十章:入主龍庭
第十六章:請命徵兵拔頭籌第三百七十八章:衝冠一怒第一百三十六章:河南 東大乘聞香教第五百六十二章:高第的抉擇第四百零一章:復起傳庭第五百四十三章:大順北上,屠掠寧武第三百三十六章:會師第四百七十八章:替天行道第一百二十一章:瓷罐與木盒第三百五十一章:皇帝 監軍 勢頹第三百七十五章:順坡下驢第八十一章:聲東擊西第二百八十八章:人才濟濟第五百三十四章:整軍紀,圍安平第三百八十二章:傳奇山東第四百五十八章:專撿硬的捏第二百五十五章:會戰萊州第五百零九章:崇德已去,建元順治第三百四十章:馳援開封,山東鐵軍第一百六十九章:鄭克雲,踏平寧海第四百五十三章:議取江南第五百七十八章:奪鼎燕京第四百九十七章:爾奔南京,我取西安第一百九十七章:爲將有兵焉懼文第八十一章:聲東擊西第三百二十八章:賊寇走了,官軍卻來了第四百四十四章:入不敷出第二十三章:王高不打不相識第三百七十九章:離心離德第二百三十八章:又是孫知府第一百八十一章:李軍議激試顧君恩第三百八十六章:兵兇戰危第四百八十五章:避實擊虛,轉取西安第四百一十九章:擴招第十六章:請命徵兵拔頭籌第五百一十六章:南京政權的建立(求訂閱!)第二百七十四章:缺陷與短處第三百三十二章:步步連環第五百八十六章:展現自己的機會到了第三百五十一章:皇帝 監軍 勢頹第一百五十八章:王氏船隊第四百二十六章:滄州兵諫(上)第四章:以假亂真險入城第四百七十二章:飽掠歸襄陽第三百三十三章:闖塌天劉國能第三百八十四章:攻城第十章:殺人越貨難覓蹤第三百一十二章:進剿河南,皮癬頑疾第四百五十九章:遊刃有餘第二百三十三章:直取平度州第三十八章:黑魚立杆五文河第三百一十九章:絞首三千,克定開封第六十九章:五隊嫡系第二百五十章:民亂 縱容 做大第二百六十八章:密議 京師 崇禎皇帝第八十三章:血濺寨堂第六十七章:餓殍遍地第一百九十七章:爲將有兵焉懼文第二百八十一章:當世戚家軍第三百三十二章:步步連環第六百二十三章:大封功臣,舉兵徵遼第三百二十四章:欲蓋彌彰第二百五十九章:暗箭難防第五百七十二章:田見秀之死第五百九十二章:智破盛京第二十九章:神機妙算取空寨第三百四十五章:李青山起義第四百二十二章:禮服第八十四章:鷹臉刑一刀第五百五十五章:國姓齊王,統領天下第五百八十三章:修陵 徹查第四百二十九章:剛直敢死的知州第六十四章:巴掌與甜棗第四百八十九章:中都 遇刺 滁州第六百零五章:鮮爲人知的殉國者第一百八十二章:胡來神醫第五百八十二章:曹化淳進京第三百零九章:飛雷立功,巧計破伏第七十九章:舌頭第八十章:蠢豬撞樹第六百一十七章:誘敵深入第三百七十二章:樹大招風第四百四十九章:本王,必除王爭第五百一十五章:趙之龍的卓越貢獻第二百一十九章:以五千悍卒,立不世之功第三百三十三章:闖塌天劉國能第三百三十九章:嗣昌伏法,王爭失信第四十八章:爭巡檢第三百四十二章:朱仙鎮第二百六十九章:開鎮山東第四十三章:血海深仇終可報第一百五十七章:百姓苦第二百五十七章:死在衝鋒的路上第六百零七章:斬將 收權 定策第一百一十七章:士子毒瘤第四百二十九章:剛直敢死的知州第三百九十二章:我讓他今日死,他便活不到明日第五百二十六章:小事大情,步步成局第五百八十八章:禮賢下士,籠絡人心第五百八十章:入主龍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