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千零三十八章百家爭流

趙禎並沒有打擾這些人,而是悄悄的離開,他坐的地方本就靠外,在這種地方沒人會去注意他的存在,知識的魅力和人的求知慾就像兩塊強力的磁鐵。

趙禎不願打擾這裡的氛圍,智慧宮中的一切都是極好的,積極的,人們對知識的追求就是對先進文明的追求,這是人類發展的正常方向。

華夏王朝已經很多年沒有出現這樣自由的學術環境,趙禎突發奇想,看着邊上的三才道:“擬旨傳送中樞,朕要開啓一場盛世!”

三才立刻揮了揮手,一輛馬車便出現在了偏僻之地,趙禎進入車廂奮筆疾書,這是一個美好的時代,政治上有極高的自由度,君臣之間的環境較爲輕鬆。

還沒有進入黑暗的文字獄時代,人不因言獲罪便是最快活的事情,沒有那麼多的****更沒有人爲此掉腦袋。

那就着這股東風,何不開啓一個如同先秦一般的美好時代,百家爭鳴,百花齊放,這可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

各種各樣的學術爭論對於封建王朝的統治並不是一件好事,但對於社會和文明的進步卻有極大的推進作用。

自從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之後,再出現所謂的百家爭鳴,百花齊放便都是一個笑話,無論是什麼樣的學術思想,都離不開一個儒家的框架。

只有在此之中才能被稱得上是學問,墨家消失了,法家消失了,名家,雜家,縱橫家,陰陽家,甚至是農家,小說家…………

其中的代表人物也幾乎都是大名鼎鼎的存在,誰能想到呂不韋居然是雜家之人?

當然趙禎不打算再弄一個敢販賣皇帝的商人來,但專門研究商賈之道的學術門派卻是應該出現,也必須出現。

現在大宋的經濟環境和形勢空前大好,而進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商業就成爲一種必須,這將會爲大宋提供更好的發展。

不光朝廷需要,民間的百姓也需要,那些商賈就更加需要了。

而農業一項是封建王朝的基礎,雖然大宋已經到了免除農稅的程度,但農業依舊不能荒廢,要需要大力發展和研究。

一旦出現特殊情況,南方的糧食不足以及遇到大面積自然災害的時候,悔之晚矣。

不過農業已經不是傳統的農業了,果腹不是農業的全部,更多的生產和溢價的問題,各種各樣具有極高經濟價值的農作物成爲農家研究的方向。

純粹的學科並不能存在,農家自然是要打着齊民的思想而進行,在學宮中已經不是新鮮事。

事實上隨着學宮中知識的不斷增加,研究的專業性不斷的增強,越來越多的學術團體出現,而且人數還在不斷的增加。

思想上的碰撞和衝突自然也會出現,沒有人可以忽視這個問題,趙禎早就開始考慮了,同樣,作爲禮部尚書的歐陽修也在思考。

這位對文化改革有着極高積極性的醉翁,展現了他的才智和膽量,在奏疏中早已提過“罷黜獨家,百家齊鳴”的觀念。

他把這種觀念稱爲“爭流”,唯有百家爭流才能欣欣向榮,儒家單單以自己位尊,實在是太過狹隘。

事實上歐陽修也是儒家出身的人,就是因爲深諳此道,所以才更爲了解,更爲擔心,更爲憂心忡忡。

他知道儒家獨尊的地位已經不可能保得住了,沒去過學宮的人都不知道學宮之中是一副什麼樣的景象。

那裡的環境和氛圍讓他不能自拔的深陷其中,不光他是如此,朝堂上的朝臣們幾乎都是如此,身爲相公的范仲淹常常在政事處理完後便下職去了學宮中,有時一直到了三更天才會返家。

身爲格物院監丞的曾工亮常常在那裡得到靈感,丁度等人趨之若鶩。

當只有儒學的時候,再多的想法有時也不敢說出來,擔心與儒學相違背,不受世人待見,可越來越多的學說出現,越來越多的知識開始在學宮中進行衝擊。

人們開始漸漸的把自己的想法說出來,表達出來,於是那些新興的學術團體便開始出現,這個時候堵不如疏的道理就很有用。

歐陽修的奏疏在朝中的影響是驚人的,一石激起千層浪,誰都知道學宮之中已經出現了許多新的學說,但他們依舊不能割捨對儒家的依賴。

於是歐陽修就被人上疏彈劾了,當然,趙禎是留中不發的,因爲這樣的彈劾實在沒有什麼作用。

今天在學宮中看到了張載和年輕的周敦頤之間的辯論,無論是環境還是氛圍都讓人很舒服,再看看越來越多的學術團體開始出現,於是趙禎便在馬車中下旨,把儒家獨尊的地位解除掉。

這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獨尊儒術意味着儒家是唯一的學說和正統,同時朝堂之中的官員必須出自儒家。

科舉的內容也必須從儒學中選取,也就是說考題只能在四書五經中出現。

但現在不一樣了,趙禎知道自己的旨意意味着什麼,這是在全面撼動儒家的政治地位,同時也是在打擊儒學的地位。

一旦做到歐陽修所提倡的“罷黜獨家,百家齊鳴”的狀態,那儒家在各種各樣的學術中將會很快被淹沒,當然,儒家的思想不會那麼快的消失,畢竟這個時代的規矩和禮數還是依靠它而存在的。

但新興思想的出現,更符合這個時代的思想的出現會逐步取代儒家的地位。

人類的進步速度遠遠比看起來的古板要快得多,好的東西就是好東西,你即便是不想承認也要被這些東西所折服。

趙禎的旨意從馬車中出來還是詞頭,唯有經過翰林學士的潤色以及中樞院宰執相公的用印纔會成爲一道合理合法的聖旨。

趙禎是支持歐陽修的,朝中反對的聲音很多,但這種反對最終會變成奏疏的形勢上達天聽,於是乎趙禎便可以用政治的手段進行對抗。

奏疏留中不發是皇帝的慣用手法,而封駁權卻掌握在翰林學士的手中,大宋的中書舍人同樣擁有唐代的封駁權,而且宰相不能干預。

所以當趙禎支持歐陽修的旨意下達到了中樞之後,被“不出意外”的封駁回來了…………

第八百八十八章不簡單的女人第一千二百二十七章天下行商第一千四百三十一章十八條街的差距第一百七十四章碩大無比的貞節牌坊(五千字大章奉上)第四百四十四章大宋秘閣第二百四十八章寇準的背叛第兩千四百七十五章神聖羅馬帝國的繼承人第一千六百二十六章皇后之怒第一千五百七十八章塞爾柱的外交手段第九百八十九章羨慕與仰視第兩千三百零二章東京城的作用第九百六十章盛名之下無虛士第一千二百四十八章宮中行第兩千三百二十六章仁青東眼中的恐懼第兩千四百六十六章朕是怎樣的皇帝?第一千七百九十三章文明的碰撞第兩千兩百一十三章聖旨執行不得第五百五十七章祭天第兩千四百二十章節東方一直在改變着西方第九百一十八章党項人的未來第一千一百零三章烏古乃的野心第兩千零八十章水落石出第一千九百一十九章魚咬勾了第二百一十二章軒轅黃帝的後裔第二百零九章暴風雨前的寧靜第一千三百零三章現世報來了第八百七十二章人不爲己天誅地滅!第七百六十五章巾幗不讓鬚眉第七十二章劉娥背後的女人第一千五百七十一章太祖是穿越者嗎?第一千九百八十二章離開神都第一千九百九十二章漢人的史書第兩千三百六十三章恐怖的戰損比第一千二百零五章大宋出兵第六百第五十六章無人能擋第一千九百九十三章吐蕃的盟約(上)第一千三百八十章消失的倭國,大宋的海東第兩千五百四十四章遠攻近交?第兩千三百一十三章君臣聚第一千二百一十八章女真,大宋的爪牙……第一千四百七十四章帝王之問第八百一十三章山雨欲來風滿樓第一千九百四十六章千年不墜的家族第六百零四章今軍無事,就使蹴鞠第六十六章八賢王?八大王!第一百九十五章遊俠兒第一千九百九十八章父與子(上)第一千五百七十四章工匠與學者的不同第一千三百五十二章天皇的無奈第九百八十七章捅了天!第六百六十三章雷霆之後第一千八百五十二章雄鷹與蒼龍第七章劉娥的眼神第一千八百六十二章深入第兩千四百零二章血戰瑪兒敢第二百一十章仁民愛物第一千四百七十七章大宋天家的未來第兩千三百三十四章大宋的走私第一百三十八章太子坐判開封府第一千六百三十六章貿易與戰爭第一千九百十五章宋人的信仰第一千九百零六章聖城之災第一千八百四十四章天竺難民的作用第一千零一十九章藤原氏第四百一十三章遼皇春獵第一千零七章郝一口說書第兩千一百二十章帝王召見第五百二十六章賀蘭山下的大火第一千七百一十六章尤爲天和第兩千六百一十九章來自羅馬的使者第兩千五百四十七章亞父第一千四百六十一章遼計(下)第兩千四百七十五章神聖羅馬帝國的繼承人第三百六十一章崩潰前夕第五十章王宅風波第兩千四百二十三章“掌握”掌握戰爭的人第一百七十七章新皇登基遇刁難(三更)第兩千零一十七章西軍的種帥第三百三十章塔利班的禮物第三百九十九章收官之戰第一千一百零五章戰爭已經開始第兩千四百六十五章離宮第一千六百五十七章契丹“清理計劃”第二百六十六章碩大的好人卡第六百第五十七章耶律宗真的反擊第兩千五百一十章趙禎的“相對論”第一千三百三十二章炮火之下第兩千兩百零七章東城豪門的“真面目”第兩千四百五六十章北上的列車第一千六百八十七章論格物第兩千六百四十章上帝站在哪一邊?第六百二十二章奉聖州戰事第一千八百五十七章殺雞儆猴第七十六章太子的秋收第兩千四百零八章噶日噠措的選擇第一千五百六十三章勿動,動,則國滅第兩千零八十四章罪人的底線第六百六十章突如其來的決戰第二百七十章延州,延安!第六十六章八賢王?八大王!
第八百八十八章不簡單的女人第一千二百二十七章天下行商第一千四百三十一章十八條街的差距第一百七十四章碩大無比的貞節牌坊(五千字大章奉上)第四百四十四章大宋秘閣第二百四十八章寇準的背叛第兩千四百七十五章神聖羅馬帝國的繼承人第一千六百二十六章皇后之怒第一千五百七十八章塞爾柱的外交手段第九百八十九章羨慕與仰視第兩千三百零二章東京城的作用第九百六十章盛名之下無虛士第一千二百四十八章宮中行第兩千三百二十六章仁青東眼中的恐懼第兩千四百六十六章朕是怎樣的皇帝?第一千七百九十三章文明的碰撞第兩千兩百一十三章聖旨執行不得第五百五十七章祭天第兩千四百二十章節東方一直在改變着西方第九百一十八章党項人的未來第一千一百零三章烏古乃的野心第兩千零八十章水落石出第一千九百一十九章魚咬勾了第二百一十二章軒轅黃帝的後裔第二百零九章暴風雨前的寧靜第一千三百零三章現世報來了第八百七十二章人不爲己天誅地滅!第七百六十五章巾幗不讓鬚眉第七十二章劉娥背後的女人第一千五百七十一章太祖是穿越者嗎?第一千九百八十二章離開神都第一千九百九十二章漢人的史書第兩千三百六十三章恐怖的戰損比第一千二百零五章大宋出兵第六百第五十六章無人能擋第一千九百九十三章吐蕃的盟約(上)第一千三百八十章消失的倭國,大宋的海東第兩千五百四十四章遠攻近交?第兩千三百一十三章君臣聚第一千二百一十八章女真,大宋的爪牙……第一千四百七十四章帝王之問第八百一十三章山雨欲來風滿樓第一千九百四十六章千年不墜的家族第六百零四章今軍無事,就使蹴鞠第六十六章八賢王?八大王!第一百九十五章遊俠兒第一千九百九十八章父與子(上)第一千五百七十四章工匠與學者的不同第一千三百五十二章天皇的無奈第九百八十七章捅了天!第六百六十三章雷霆之後第一千八百五十二章雄鷹與蒼龍第七章劉娥的眼神第一千八百六十二章深入第兩千四百零二章血戰瑪兒敢第二百一十章仁民愛物第一千四百七十七章大宋天家的未來第兩千三百三十四章大宋的走私第一百三十八章太子坐判開封府第一千六百三十六章貿易與戰爭第一千九百十五章宋人的信仰第一千九百零六章聖城之災第一千八百四十四章天竺難民的作用第一千零一十九章藤原氏第四百一十三章遼皇春獵第一千零七章郝一口說書第兩千一百二十章帝王召見第五百二十六章賀蘭山下的大火第一千七百一十六章尤爲天和第兩千六百一十九章來自羅馬的使者第兩千五百四十七章亞父第一千四百六十一章遼計(下)第兩千四百七十五章神聖羅馬帝國的繼承人第三百六十一章崩潰前夕第五十章王宅風波第兩千四百二十三章“掌握”掌握戰爭的人第一百七十七章新皇登基遇刁難(三更)第兩千零一十七章西軍的種帥第三百三十章塔利班的禮物第三百九十九章收官之戰第一千一百零五章戰爭已經開始第兩千四百六十五章離宮第一千六百五十七章契丹“清理計劃”第二百六十六章碩大的好人卡第六百第五十七章耶律宗真的反擊第兩千五百一十章趙禎的“相對論”第一千三百三十二章炮火之下第兩千兩百零七章東城豪門的“真面目”第兩千四百五六十章北上的列車第一千六百八十七章論格物第兩千六百四十章上帝站在哪一邊?第六百二十二章奉聖州戰事第一千八百五十七章殺雞儆猴第七十六章太子的秋收第兩千四百零八章噶日噠措的選擇第一千五百六十三章勿動,動,則國滅第兩千零八十四章罪人的底線第六百六十章突如其來的決戰第二百七十章延州,延安!第六十六章八賢王?八大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