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1章 夭折

;佔法,說穿了,就是現在的農民銀行,做法丹非是聯圳撈款給百姓。到收穫時本利收回,可解決百姓春耕時資金不足。

最初應該是起源於唐朝中後期,當時各路藩鎮分割地方,朝廷除了軍隊數量不足外,更悲慘的是沒錢,也不知道是誰出的主意,決定實行青苗法,其主要目的就是爲皇帝創收,同時稅青苗錢以給百官俸,根據當時情形,別談什麼救民不救民的,皇帝都快餓死了,哪裡還有心情還談什麼百姓民生。不過真正讓青苗法聞名於世的,卻是由於王安石變法,楚質摸着腦袋懊悔之極。這時候的王安石還不知道在什麼地方爲官呢,仁宗沒掛,離英宗即位還差十幾年,更加不用說推行變法的神宗,還是個**歲的小毛孩子,自己怎麼就犯渾了率先提出青苗法。

楚質歷史沒研究透徹,不知道宋朝時候,而且還是仁宗時期,已經有人在用這辦法了,轉運使李參就在陝西發放過青苗錢,不過他的做法時,令富戶借錢給貧寒百姓,以田中青苗作保,收成之時再還錢給富戶。頓時安然度過災年。

事實證明這個辦法效果顯著,值得思考的是,那些富戶是自願借錢呢,還是被李參強行逼迫的,而且百姓還債時到底給了多少利息。

楚質不是考古學家,也沒有興趣做這方面的研究,現在他終於知道張元善說的得罪人是怎麼回事。想想王安石實施青苗法時,明明是良法,卻爲何遭到諸多人反對,不用想也明白其中的原因。

拋開吏治**,執行力度不強,爲反劉而反對等原因,之所以有人反對青苗法。無非是這法令觸動了他們的利益,百姓無錢耕種,最高興的是哪些人,當然是地主豪仲之類的,因爲這個時候,正是他們獲利的時刻。

沒錢是吧,好啊,我可以借給你,利錢自然是要的,不多,三分五分而已,這裡的三五分可不是現代的貨幣,一分兩角三元之類的,而是百分數,一分就是百分之十,三分五分的利息是多少就想而知了。

王安石給出的利息是二分,遠遠低於地主豪伸們,百姓自然懂得選擇,況且,一但百姓得到朝廷補助,有錢耕種,養家活口不成問題,就不會爲了生存而賣地賣身,又直接損害地主們的潛在利益,本還想趁機圈幾塊地增加家產,買幾個家奴使喚,美夢成空,都怪那個什麼青苗法。怎能不反對。

宋朝不立田制,不抑兼併,地主豪伸佔田無限,王安石實施青苗法。本意就是在青黃不接的時候,朝廷以較低利息貸款或借穀物給百姓,收成之後償還,使得百姓免受地主豪伸的高利盤錄,社會秩序得以穩定下來,是個不折不扣的惠民政策,簡直好得不得了啊。

然而想法是美好的,但是在執行的過程中,總是容易出現問題。想到或許因爲剛纔出的主意而背上千古罵名,楚質就覺一陣頭痛,考慮要不要求見范仲淹,痛說青苗法之害,打消其採用的念頭。

可能是心有靈展一點通,楚質正想着這事,外面就快步跑來一個)差役。見到楚質仍在,明顯鬆了口氣,客氣說道:“楚知縣,太守有請。”

州衙書房,楚質沒少前去,也不用衙役帶路,便駕輕就熟的來到地方,恭敬施禮,悄然坐下,心情極爲矛盾。畢竟話已出口,再出爾反爾。怎麼也不是個滋味。

“老夫仔細考慮,你剛纔所說方法,卻與朝廷設立常平倉、惠民倉類似范仲淹直接說道:“具體做法如何。你可有個詳細條陳?”

其實無論古今,給予底層百姓一定的社會保障,除非是戰亂動盪時期。不然像救濟孤寡、設立義莊、賑災、免賦、平抑糧價等等行爲。都是朝廷及地方官衙必須履行的職能,比如漢代創設常平倉,豐產則買,歉收則賣,平抑糧價,隋代設義倉。豐年徵糧積儲,荒年放賑濟困,起到濟困助貧作用。

而宋朝則在各地設常平倉與惠民倉,調劑百姓糧食歉收時的食糧不足。然而上年杭州恰逢旱災。開倉放糧之後,地方倉庫食糧嚴重不足,急需補充,哪裡還有餘糧賑濟百姓,故而范仲淹纔會如此煩惱。

見楚質還在躊躇。范仲淹繼續說道:“低息放貸,確實是個好辦法。但歸還之利,卻要仔細斟酌,毫釐之利。着實少了些,不如暫定爲一分吧,到收成之時,恰好以其利補充常平惠民糧倉,以備來年不時之需

看守興致正高的范仲淹,楚質不得不小聲說道:“太守,州衙尚有;二二輥,若是百姓紛紛前來借貸,是否可以支撐得

經楚質提醒。范仲淹立時皺起了額頭:“如今州衙銀庫只餘下千多貫錢,倉中尚存數百石米糧

不用說,緊憑區區數額,肯定是不夠的。楚質聞言立時大喜,趁機說道:“縣衙也是如此。太守,這樣說來。怕是難以成事如此良法。不是不想用,而是條件不成熟,受客觀因素限制,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嘛。

見到范仲淹似有話說,楚質連忙搶先道:“太守若是想奏請朝廷撥款。怕是徒勞無功之舉,而今國庫情況,想必太守也知之甚清,怎會有餘錢剩下

倒不是楚質危言聳聽,朝廷缺錢,方方面面都呈江河日下之態。究其根源。無非是冗官冗兵罷了。爲了養活幾萬官吏,還有百多萬禁軍,花費巨億,這可不是形容詞,仁宗時期,每年歲入都已經過億,但是卻經常入不敷出,年年保持三百萬的赤字。

至於建國時期數目駭人耳目的封樁庫、左藏庫等昔日金帛山積的國庫,到現在完全空空如也。恐怕連耗子都不見一隻,國力已大不如前。方方面面都呈江河日下之態,自真宗開始,朝廷上下其實早已注意到日用漸虧的事實。不少大臣都上書言事。想出各種各樣的主張和方案。甚至范仲淹已經着手實施慶曆新政。最終卻沒有收到任何明顯的實效。其實朝廷危機人人皆知,而且人人都認爲必須改革,不過有一個先決條件。那就是必須在不損傷自己既得利益之下改革,天下哪裡有這麼好的事情,所以范仲淹失敗是必然的,國庫缺錢也是無奈的。

良久,范仲淹揮手道:“你先回去吧,待老夫仔細靜思片刻

不是范仲淹想不到,而是關心則亂,爲百姓擔憂竭慮,忽聞此解決方法。欣喜之下未能細想,如今考慮片刻。才覺事情不易完成。

楚質卻步告退,心中泛起幾分黯然,不是他不想幫忙百姓,主要是他太清楚杭州吏治情況,州縣正官還好,進士出身,薪俸待遇優厚,還能剋制些,然而那些皁吏衙役就不好說了,往往能把惠民良法禍害成虐民之施。

就怕明白告知青苗法的危害。以范仲淹的性格,恐怕會要推行實施吧。只有從根源上斷絕了這個念頭,纔會讓他打消主意,主耍是臨時實施的法令漏洞百出,監管執行力度簡直沒有。就算主政的是范仲淹。楚質也不敢冒這個險,不然到時整出個流民圖出來,自己豈不是萬死難逃其咎。

因爲是在書房巾商議。兩人不說,自然沒人知道青苗法還未實施便註定要天折,官府不公佈,普通百姓自不會知道,然而,事關自身利益,風聲還是通過各種渠道傳到了一些地主豪伸耳中,頓時得到他們的熱烈反響。

斷人財路,簡直十惡不赦,渾然不知自己已經成爲某些人的眼中釘肉中刺,在一個風和日麗的早上,楚質帶着一幫皁吏差役,擺開排場。浩浩蕩蕩的下鄉巡視去了。

按照太守的指示,勸課農桑。總不能只待在縣衙寫幾道公文告示,最起碼也要深入基層指手畫腳幾下,揮揮鋤頭,做個樣子,出郊賞農嘛。權當踏青好了,當然,只是想想而已,楚質卻沒有這個膽子在范仲淹眼皮底下偷懶耍猾。

“主簿,說起來本官也有數月未曾下鄉體察民情了吧。”

既然是體察民情,自然是逢村必入,山村道路崎嶇不平,坐轎自然不合適,走路也太過緩慢,而且勞累,最佳選擇自然是騎馬坐驢。

雖說大宋缺馬,但是缺少的是精良戰騎。弩馬卻還是有的,作爲一方知縣,坐着一騎不算高大,貴在溫馴的弩馬,行走于田間梗道上,再望着劉仁之身下皮毛烏黑髮亮,精神抖擻的精壯毛驢,再對比底下骨瘦如柴的弩馬,楚質如何也高興不起來。

“大人也是無奈,實在是抽不出空來,但是心繫百姓之念,我等卻是心知肚明,由衷敬佩的劉仁之輕輕微笑,熟絡的奉承起來。

“話雖如此,但看其情形,做的還是不夠啊。”望着一塊塊還未翻土的田地,楚質不由皺起眉來,這個時候了。按理來說,就算未正式春耕播種,百姓也該把田地犁翻幾次,以便撒種插秧,而如今卻不見行動,前景令人堪憂啊。

劉仁之心有慼慼焉,贊同說道:“那大人此行算是來對了()。如欲知後事如何,支持作

第18章 端午印象第387章 討好第384章 急告第27章 科舉維艱第226章 授權第321章 稀客第71章 相逢偶遇第306章 救援(二)第423章 支持第409章 先見第332章 人生若只如初見第139章 賞心樓第72章 盛情相邀第415章 現形第96章 高府小宴第369章 衝撞第283章 名節第137章 端倪(二)第358章 一封信第353章 同命鴛鴦第157章 柔情蜜意第330章 鴻門宴第228章 鎮定自若第154章 難言誘惑第227章 擒獲第408章 故舊第41章 有意提攜第234章 雙喜臨門第418章 乖巧第70章 以禮相待第161章 酒後真言第208章 隱謎第171章 金榜題名第419章 青澀的夢第412章 深情絮語第6章 白雀書院第24章 初兒第18章 端午印象第170章 書生之見第57章 進步第38章 女伎第276章 退意萌生第227章 擒獲第65章 兄友弟恭第57章 進步第345章 涉險第262章 西湖盛會(三)第109章 燈會第206章 銘記第234章 雙喜臨門第364章 搶錢呀第442章 訴怨第100章 印象第191章 憧憬第121章 治療之方第364章 搶錢呀第139章 賞心樓第13章 花明柳暗第214章 隱患?第293章 赴約第15章 返回家中第327章 朝爭第395章 厚賞與懲治第337章 專業人士第345章 涉險第126章 喜事第3章 三叔來探第122章 春閨之日第381章 通幽第117章 恭賀第229章 如此簡單?第447章 秘密心思第409章 先見第104章 梅花酒淳第131章 楊家村第332章 人生若只如初見第46章 香火第138章 宋祁第264章 真的是你第442章 訴怨第18章 端午印象第357章 相思第342章 江山代有才人出第62章 微醉而歸第243章 縣尉受襲第40章 舞伎月香第215章 敲山震虎第312章 義莊第189章 翩翩風度第203章 贈禮第16章 母子之間第83章 聲名遠揚第256章 沸沸揚揚第437章 高士林的主意第155章 揮之不去第336章 禍害第225章 佈置第157章 柔情蜜意第324章 求斷第89章 祈福
第18章 端午印象第387章 討好第384章 急告第27章 科舉維艱第226章 授權第321章 稀客第71章 相逢偶遇第306章 救援(二)第423章 支持第409章 先見第332章 人生若只如初見第139章 賞心樓第72章 盛情相邀第415章 現形第96章 高府小宴第369章 衝撞第283章 名節第137章 端倪(二)第358章 一封信第353章 同命鴛鴦第157章 柔情蜜意第330章 鴻門宴第228章 鎮定自若第154章 難言誘惑第227章 擒獲第408章 故舊第41章 有意提攜第234章 雙喜臨門第418章 乖巧第70章 以禮相待第161章 酒後真言第208章 隱謎第171章 金榜題名第419章 青澀的夢第412章 深情絮語第6章 白雀書院第24章 初兒第18章 端午印象第170章 書生之見第57章 進步第38章 女伎第276章 退意萌生第227章 擒獲第65章 兄友弟恭第57章 進步第345章 涉險第262章 西湖盛會(三)第109章 燈會第206章 銘記第234章 雙喜臨門第364章 搶錢呀第442章 訴怨第100章 印象第191章 憧憬第121章 治療之方第364章 搶錢呀第139章 賞心樓第13章 花明柳暗第214章 隱患?第293章 赴約第15章 返回家中第327章 朝爭第395章 厚賞與懲治第337章 專業人士第345章 涉險第126章 喜事第3章 三叔來探第122章 春閨之日第381章 通幽第117章 恭賀第229章 如此簡單?第447章 秘密心思第409章 先見第104章 梅花酒淳第131章 楊家村第332章 人生若只如初見第46章 香火第138章 宋祁第264章 真的是你第442章 訴怨第18章 端午印象第357章 相思第342章 江山代有才人出第62章 微醉而歸第243章 縣尉受襲第40章 舞伎月香第215章 敲山震虎第312章 義莊第189章 翩翩風度第203章 贈禮第16章 母子之間第83章 聲名遠揚第256章 沸沸揚揚第437章 高士林的主意第155章 揮之不去第336章 禍害第225章 佈置第157章 柔情蜜意第324章 求斷第89章 祈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