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9章 定都(上)

時隔了近三年之後,高原再次回到大梁城,回想起那個時候自己還只是武安君,擁有的地域也不過只有北方四郡,人口僅僅只有百餘萬,還在爲自己的生存而奮鬥,而現在自己己經建國稱王,擁有了半璧天下和衆多的人口,目標己變成了統一天下,因此心裡也有頗多的感概。

而佔領了大梁以後,這一場以三國合縱伐秦而開始,在經過了無數是反覆拉距之後,最終以漢秦聯盟戰勝齊楚聯盟的形式結束,高原自然成爲參與這一場規模龐大的戰爭衆多玩家中,最大的也是唯一的贏家。

戰事全部結束之後,現在高原所擁有的領土己經包括有趙國、秦國、燕國的全部領土,魏國的大部份領土,韓國的小部份領土,實際爲後世的河南、河北、遼寧、山西、陝西、四川、蒙古、貴州等各省的全部或部份地區,總計約有一百二十萬平方公里,人口約在兩千五百萬左右,無論是領土、人口,以及佔據重要的關隘地區,都遠遠的超過了齊楚兩國,再加上漢秦兩國強悍的戰鬥力,以及高原的軍事政治才能,可以說齊楚兩國己完全不是對手了。

不過現在高原並不急於馬上進攻齊楚兩國,一來是因爲這一戰的規模龐大,漢秦兩國的消耗同樣也是巨大,需要一定的時間來恢復國力;二來則是需要消化這一戰的巨大成果,主要就是要穩定高原在秦國的統治。

當然,這也只是時間問題,因爲現在的秦國,根本就沒有能夠危脅到高原統治的大勢力,再加上收復咸陽的戰鬥中,高原在咸陽居民中建立了相當高的聲望,而且又有荷華相助,因此高原認爲多則五年,少則三年,自己就可以將秦國完全納入自己的統治之下,並且可以恢復至少七成的國力,到了那個時候,自己就可以從容的出兵,攻齊伐楚,統一天下。

而除了齊楚兩國之外,高原也清楚,自己還有一個不容小視的敵人,就是九黎族。雖然咸陽戰敗之後,韓騰就不知所蹤,高原又從水心月那裡得知,九黎族發生了內部分裂,可以算是元氣大傷,但高原還是不會放過九黎族,除因爲九黎族想要建立一個國家,基本是沒有可能了,但想搞破壞,搞恐怖活動,還是有不小的威力,因此絕不能放過九黎族。

但現在高原只知道九黎族的駐地是在南方的山裡,但並不知道俱體的位置,水心月在告別的時候,也並沒有告訴高原。不過高原現在己經掌握了不少九黎族的信息,並不像以前那麼兩眼一抹黑,知道九黎族是一個總人口達到七八十萬的大部族,而這樣一個龐大的部族,不可能藏在深山裡一點信息都沒有。而以前沒有九黎族的消息,主要是因爲沒有人留意,因此只要是用心認真搜找的話,應該總會找到一些蛛絲馬跡的,何況到現在高原也抓了一些九黎族人,這些人中總會問得出來一些線索。

而且經過了這一次敗陣之後,九黎族肯定是元氣大傷,沒有十年的時間,是不可能恢復得過來的,因此在短時間內是無法再有什麼大動作,高原還有足夠的時間。

而這麼一盤算,高原發現自己的未來是如此的光明,因此心態也十分放鬆,在大梁休息了十天之後,高原這才下令,留下司馬尚、楊端和兩人,帶領十五萬軍隊,駐守大梁,自己、荷華帶領剩下的軍隊,返回邯鄲。

這時己是八月季節,炎暑漸消,金風送爽,再加上高原等人的心情愉快,因此一路行軍,一路遊山玩水,足足走了近兩個月,大軍纔回到邯鄲。

高原剛剛進入邯鄲王宮,還沒等換衣甲坐下,就有內侍來報,張良求見。

雖然高原有些意外,但也並沒有在意,說不定張良真的是有重要事情向自己稟告,因此讓李瑛鴻、荷華、淳于鍾秀等人先去休息,自己就穿着一衣戎裝接見張良。

不一會兒,張良入見,給高原見禮之後,高原笑道:“孑房這麼急着來見寡人,有什麼大事嗎?”

張良笑了一笑,道:“臣見大王,是想請大王儘快定都。”

高原怔了一怔,道:“定都?我們不是已經定都了嗎?就在靈壽,定都己有近兩年,子房爲何有此說?”

張良道:“此一時佊一時也,以前大王只有燕代之地,地不過千里,人口不足四五百萬,地處偏遠,國小人稀,因此只能定都在靈壽,然而現在大王擁坐擁秦、趙、燕、魏四國之地,天下三分,大王己有其二,地方萬里,人口千萬之衆,而靈壽雖有山河之固,但其中小,不過數百里,田地薄,四面受敵,此非用武之國也。因此臣請大王儘快另選建都之地。”

高原聽了之後,想了一想也覺得張良說得有道理,都城是一個國家的核心,自然是十分重要的,雖然自已剛剛在靈壽定都才兩年,但在這兩年間,局勢發展己全完不同,靈壽無論是地理位置還是社會經濟條件,做爲自已現在的都城,顯然是不合適的,不利於自己對整個國家的統治管理,因此重新選擇自己的都城,也是完全有必要的。

而且現在自己治下可以選擇的城市有很多,如咸陽、邯鄲、大梁過去都是有百年曆史的都城,無論是城市規模,人口、公共設施以及王宮建築都十分齊備完善,可以說只要選定了都城,自己就可以拎包入住,並不需要再做額外的修整,光費不了什麼費用。而且在未來幾年中,自己也不會進行大規模的軍事行動,因此完全有足夠的時間來完成遷都的工作。

不過要從這些城市中選擇出自己的都城,還需要好好的思考斟酌一番,畢竟這次高原不打算再做臨時決定,而是一步到位,就算以後統一了天下,也不想再換地方了。

想到這時,高原的心中一動,雖然定都是大事,但張良似乎也不用這麼着急的來見自己說事,因此這裡面一定另有用意,不過現在高原可也不是毛頭小夥,稍微一想就想清楚了張良的用意,於是高原笑道:“那麼依子房之見,這都城應該定在何處呢?”

張良向高原施了一禮,道:“回稟大王,臣以爲定都應在咸陽。”

高原呵呵一笑,道:“不知子房何以有此議?”

張良道:“咸陽爲秦之故都,位於關中,昔日蘇秦見秦惠王,陳說‘連橫’之計,稱頌關中‘田肥美,民殷富,戰車萬乘,奮擊百貿,沃野千里,蓄積多饒,此所謂天府,天下之雄國也’,而夫關中左崤函,右隴蜀,沃野千里,南有巴蜀之饒,北有胡苑之利,阻三面而守,獨以一面東制諸侯,諸侯安定,河渭漕輓天下,西給京師;諸侯有變,順流而下,足以委輸。此所謂金城千里,天府之國,天下之脊,中原龍首也,此誠建王稱霸,開基立朝之地。周室發祥於此,故得以代成湯而得天下,然而平王東遷,棄關中而都洛邑,周室頓衰,不復再興;而秦國得之,故崛起於諸候,天下莫敢與之稱雄,如今大王既得關中,當可一統天下,開朝建基,成就萬世之業,豈可棄關中而都他處。”

高原聽完之後,拍手大笑道:“寡人得子良,如殷得伊尹,周得呂尚也,不瞞子房說,寡人早想定都關中,此番回邯鄲,正欲宣佈,不想子房也有此議,此謂天下能者所見皆同也。”

聽到高原將自己比作伊尹、姜子牙,張良的眼中也閃過了一絲異彩,立刻躬身施禮道:“原來大王早有此見,到是臣多慮了,不過臣請大王應當機立斷,儘早定都,以安定人心,且不可自誤。”

高原點了點頭,道:“孑房放心,寡人明日就詔告全國,定都咸陽。”

張良又向高原施了一禮,這才告退出宮。

其實不用張良勸說,高原也會選擇咸陽做爲自己的都城,因爲在另一時空裡,秦朝以後的西漢王朝建都的長安,距咸陽僅十餘里,到不是西漢王朝不想在咸陽建都,而是項羽攻入關中之後,一把火將咸陽焚之一爐,等到劉邦定都時,咸陽己成爲一片廢墟,因此只好在咸陽附近重建都城,定名長安,也就是後世的西安市。

雖然在高原穿越之前,西安市己經衰弱,整體的經濟發展己落後於中國,但在這個時代,絕對是一塊風水寶地,因爲這裡位於所謂的關中地區,也就渭河平原,渭河與其支流涇河、洛河等形成一個龐大的水系,因此自古灌溉發達,風調雨順,土地肥沃,農業發達,在以農業生產爲主的時代中國,自然最好的地方,而且四周環山,易守難守,在中國古代,先後有大小十三個王朝在這裡建都,包括中國古代最負盛名的漢、唐都是以長安爲都城。

只到唐朝以後,隨着南方的經濟發展,加上關中地區的環境氣候變化,關中地區才逐漸衰弱下來,不在是中國的中心,但現在高原選擇都城,當然會將咸陽做爲首選,畢竟現在咸陽並沒有遭到破壞,沒必要另建都城。

第559章 會戰(一)第686章 雲瑤的身世(上)第534章 秦國出兵(下)第109章 傷病營第279章 蕃勇軍第312章 拉近關係第515章 宗廟之戰(下)第456章 主動出擊(下)第733章 進攻受阻(一)第766章 修煉(下)第938章 改朝換代第171章 大局初定(下)第909章 邯鄲戰局(下)第564章 會戰(六)第339章 營救(三)第475章 從軍第821章 行刺(三)第485章 齊國來使第514章 宗廟之戰(上)第708章 夜襲匈奴(下)第427章 再回大梁(上)第953章 揮軍南進(下)第87章 閨房春色第560章 會戰(二)第362章 局勢突變第677章 白靈族的變故(四)第380章 秦軍出擊第54章 苦戰(下)第214章 燕軍慘敗(下)第260章 恩威並施(二)第899章 長街之戰(八)第870章 重整旗鼓(一)第610章 撤軍與追擊(四)第665章 問責(一)第90章 秦國廷議(上)第282章 出使齊國(二)第49章 線索第142章 力量第838章 合縱出擊第110章 大局第464章 再見白靈族(一)第752章 處理俘虜(下)第725章 大戰再即第803章 合縱初成(上)第514章 宗廟之戰(上)第562章 會戰(四)第664章 入城風波(六)第197章 進駐上谷郡第742章 內訌(下)第384章 秘密第524章 邀請第921章 趁勝進擊(四)第781章 九黎族的行動(三)第101章 回營安置第658章 迴歸九黎族第920章 趁勝進擊(三)第412章 刀法初成(上)第629章 迴歸代郡(下)第338章 營救(二)第511章 開導第714章 斷後(下)第882章 邯鄲攻防(五)第639章 郊遊(下)第107章 對策第88章 遊說(上)第573章 秦軍反擊(三)第291章 大敗齊軍第205章 前後夾擊(三)第577章 大營失守(下)第401章 突襲大梁上第712章 再次出擊(四)第292章 結盟(上)第745章 大破匈奴(三)第690章 舉族遷移第646章 迎擊匈奴(一)第906章 長街之戰(十五)第317章 商鋪開業(一)第500章 潛入咸陽(五)第568章 猶豫(上)第691章 接位第183章 人材第239章 白靈族第180章 邯鄲的消息第274章 告辭第7章 ,羣英會第702章 合作尋書*吧第333章 襲擊(上)第329章 稷下學宮(三)第783章 遷都第257章 突襲陰山(九)第641章 相見第766章 修煉(下)第42章 新府邸(上)第886章 進軍咸陽第710章 再次出擊(二)第200章 燕軍進擊(下)第473章 回程(上)第35章 宴間比武(上)第354章 和睦相處第899章 長街之戰(八)
第559章 會戰(一)第686章 雲瑤的身世(上)第534章 秦國出兵(下)第109章 傷病營第279章 蕃勇軍第312章 拉近關係第515章 宗廟之戰(下)第456章 主動出擊(下)第733章 進攻受阻(一)第766章 修煉(下)第938章 改朝換代第171章 大局初定(下)第909章 邯鄲戰局(下)第564章 會戰(六)第339章 營救(三)第475章 從軍第821章 行刺(三)第485章 齊國來使第514章 宗廟之戰(上)第708章 夜襲匈奴(下)第427章 再回大梁(上)第953章 揮軍南進(下)第87章 閨房春色第560章 會戰(二)第362章 局勢突變第677章 白靈族的變故(四)第380章 秦軍出擊第54章 苦戰(下)第214章 燕軍慘敗(下)第260章 恩威並施(二)第899章 長街之戰(八)第870章 重整旗鼓(一)第610章 撤軍與追擊(四)第665章 問責(一)第90章 秦國廷議(上)第282章 出使齊國(二)第49章 線索第142章 力量第838章 合縱出擊第110章 大局第464章 再見白靈族(一)第752章 處理俘虜(下)第725章 大戰再即第803章 合縱初成(上)第514章 宗廟之戰(上)第562章 會戰(四)第664章 入城風波(六)第197章 進駐上谷郡第742章 內訌(下)第384章 秘密第524章 邀請第921章 趁勝進擊(四)第781章 九黎族的行動(三)第101章 回營安置第658章 迴歸九黎族第920章 趁勝進擊(三)第412章 刀法初成(上)第629章 迴歸代郡(下)第338章 營救(二)第511章 開導第714章 斷後(下)第882章 邯鄲攻防(五)第639章 郊遊(下)第107章 對策第88章 遊說(上)第573章 秦軍反擊(三)第291章 大敗齊軍第205章 前後夾擊(三)第577章 大營失守(下)第401章 突襲大梁上第712章 再次出擊(四)第292章 結盟(上)第745章 大破匈奴(三)第690章 舉族遷移第646章 迎擊匈奴(一)第906章 長街之戰(十五)第317章 商鋪開業(一)第500章 潛入咸陽(五)第568章 猶豫(上)第691章 接位第183章 人材第239章 白靈族第180章 邯鄲的消息第274章 告辭第7章 ,羣英會第702章 合作尋書*吧第333章 襲擊(上)第329章 稷下學宮(三)第783章 遷都第257章 突襲陰山(九)第641章 相見第766章 修煉(下)第42章 新府邸(上)第886章 進軍咸陽第710章 再次出擊(二)第200章 燕軍進擊(下)第473章 回程(上)第35章 宴間比武(上)第354章 和睦相處第899章 長街之戰(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