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2章 合縱

第二天一早,高原立刻招見張良和淳于博,瞭解他們兩人這次出使齊楚兩國的情況。

聽兩人講說了這幾個月的經歷之後,高原才知道,這一次齊楚兩國能夠承認高原稱王,並維持三國的同盟關係,並不是那麼簡單。

在這近十個月的時間裡,淳于博和張良主要是在齊國活動,兩人首先在齊國會同齊國的大司馬安平君田克臧,還有楚國的使臣項棟、項梁兄弟一起,商討組成三國同盟,甚致是組成合縱伐秦的事情。

不過在齊國朝野,對於全面和秦國爲敵,還是有相當大的阻力,因爲齊國奉行與秦國交好,與列國友善,不參於列國戰爭的國策己有四十餘年,也享受了四十餘年的太平生活,因此大部份人都不想有任何改變,希望能夠把這種局面永遠維持下去,儘管有一些有識之士明白脣亡齒寒的道理,知道這種太平局面是不可能長期維持下去,等秦國滅亡其他諸國以後,齊國也難以倖免,但有這樣見解的人,畢竟只是少數,想要改變齊國的這種惰性思想,並不容易。

在秦國吞滅三晉以後,齊國到是感覺到了一些威脅的氣息,有點緊張起來,但隨着高原擊敗秦軍,又呈顯出均勢局面,於是齊國上下都鬆了一口氣,又陷入了惰性中。

另外代齊楚三國商討組成的同盟,甚致合縱,秦國也沒有閒着。秦國在齊國設置了大量的諜報人員,並且和不少齊國的高官豪族有密切的交往,因此這樣的消息可瞞不了秦國。

而秦國當然不希望看到代齊楚三國組成合縱,於是也派遣姚賈、頓弱兩人以秦國使臣的身份,公開來到齊國活動,並且還帶着數千鎰黃金的活動經費,破壞三國的同盟。首先自然是找到了齊國的國相後勝,送給後勝千鎰黃金,請後勝設法,阻止齊國加入抗秦的聯盟。同時還向齊國提出秦齊連橫的計劃來。

“連橫”是在戰國中期,秦國爲了破解東方諸國合縱而施行的對策,簡單來說,就是和齊國結成同盟,使東西連成一條橫線,將列國南北分割開。

其實後勝本來就不贊同齊國和秦國爲敵,一方面這幾十年來,他從秦國那裡得到的黃金超過了萬鎰,有道是拿人錢財,與人消災;另一方面,也是因爲和田克臧爭權奪利,因此凡事田克臧贊同的事情,後勝當然要反對。不過田克臧的背後有代楚兩國支持,後勝一時也不敢輕舉妄動,只好韜光養晦,但在得到了秦國的支持以後,後勝立刻積極起來,和田克臧針鋒相對,反對齊國加入抗秦的同盟。

後勝把持齊國的朝政己有三十餘年,在齊國根深蒂固,同黨衆多,在朝中的勢力要遠大於田克臧,因此頓時將田克臧給壓了下去。不過田克臧畢竟掌握着齊國的軍權,後勝雖然能在朝中壓制住田克臧,但卻無法徹底返倒田克臧。而在這個時候,齊王建的態度就成了關建,如果齊王建倒向那一方,那一方就會佔到絕對的優勢。

但齊王建偏偏就是不表態,只是以同樣的禮節接見了代楚秦三方的使者,但實質意義的話卻什麼都不說,而對後勝和田克臧的追問,也都是打哈哈顧左右而言他。最後乾脆稱病躲在王宮裡,後勝和田克臧也拿他沒有辦法。

齊王建的才智雖然不高,但也不是明白脣亡齒寒的道理,因此他才默許田克臧暗中和代郡、楚國暗中結好,並且以商業經營的名議,給代郡提供物資,爲楚國的物資轉運提供方便,支持代軍對秦作戰,但要和秦國徹底翻臉,齊王建還拿不出這樣的勇氣來,在公事面上,齊國卻從來沒有和代郡、楚國結成同盟的意思,依然保持着與秦國交好,與列國友善的國策。

其實齊王建的心裡也有自己的打算,齊國在表面上仍然和各國交好,但在暗中支助代郡抵抗,只要代郡能夠擋住秦國,也就可以保證齊國的安全了。

結果齊王建當起縮頭烏龜,各國的使者也沒有辦法,淳于博和張良商議決定,暫時離開齊國,先到楚國去一趟,如果能夠先和楚國談好同盟的事情,再回齊國來,或許能夠給齊國施加壓力,迫使齊國加入同盟來。而田克臧也沒有別的辦法,只好派長子田瞻隨淳于博、張良一起出使楚國。

楚國對於組成聯盟抗秦的態度,明顯要比齊國積極得多,這主要還是歷史的原因,自從秦國經商鞅變法強盛起來之後,楚國就一直被秦國壓着暴打,可謂是仇恨累累。雖然趙魏韓三國吃過秦國的虧並不比楚國少,但這三國偶爾還能找回一點場孑,趙國就不用說了,魏國在信陵君當政時,也曾兩次打敗秦國,而韓國雖然沒有單獨打敗過秦國,但跟在趙魏後面,也撿過一些便易。

只有楚國在與秦國的對抗當中,只有吃虧的,還從來沒有佔過一點便易,被秦國打得三易都城,東遷千餘里,將楚國的發祥之地都丟了,就連國君楚懷王都被秦國所騙,自投羅網,客死在異鄉,因此楚國人對秦國的仇恨,可真不是一點半點,和後世的巴以之仇,也不呈多讓。在另一時空裡,楚國被秦國所滅之後,還喊出一句“楚雖三戶,滅秦必楚”的口號。

儘管在楚國也有不少親秦的權貴世族,如昭、屈、景三族都主張和秦國交好,但卻不敢明名張膽的提出來,因此與代郡聯盟抗秦的事情,至少在表面上無人敢反對,在幾年以前,親秦的昭、屈、景三族只能以代郡勢力,與楚齊聯合,是欲借楚齊之力抗秦自保,並非爲楚之利爲由,反對和代郡結盟。

但經過大梁之戰、代秦之戰以後,證實代郡完全俱備抵抗秦國的實力,這一來昭、屈、景三族也就沒有足夠的理由勸阻楚王負當,拒絕組成三國同盟。再加上項氏一族的極力促成,因此淳于博和張良做爲代郡的代表,來到楚國之後,也受到了楚王負當的熱烈接待。

不過提到將同盟上升到合縱,共同出兵進攻秦國時,楚王負當還是有一點猶豫,他到不是反對出兵攻秦,畢竟楚王負當也希望能夠收復楚國的舊都,中興楚國。不過合縱伐秦,也是一件大事,歷次合縱伐秦,楚國都頗爲積極的參與,一度還擔任了合縱長。但合縱攻秦的效果卻並不理想,就是因爲參與合縱的各國各懷鬼胎,還有的扯後腿,楚國當了合縱長不僅沒撈到什麼好處,反而還吃了不少虧,不僅要擔付大量的軍費,還遭遇秦國的強烈報復。直到信陵君出世,組織了兩次合縱伐秦,才取得勝利。不過那二次都是信陵君的個人威望和能力,並沒楚國什麼事。

因此楚王負當對於再次組成合縱伐秦,還是有些拿不定主意,主要是怕再吃虧,畢竟現在的楚國可經不起拆騰了。而昭、屈、景三族則是以齊國還沒有同意加入合縱爲由,力勸楚王負當不要輕易決定。

當然,這樣的意見也並不是沒有道理,因爲代楚之間並沒有領土直接接壤,必須要通過齊國來聯絡,因此如果齊國拒絕加入合縱,那麼只有代楚兩方組成的合縱,也就沒有多少實質的意思。

於是楚王負當招見代齊兩國的使臣,表示只要齊國同意加入合縱,那麼楚國也願加入,但如果齊國不表態或拒絕加入合縱,那麼楚國也不會加入合縱。而對楚王負當的態度,一力促進三國同盟合縱的項氏對此也沒有異議。而是建議楚王負當再向齊國派出使臣,力爭促成齊國同意,組成合縱。

不過楚王負當對兩國的使臣仍然十分禮遇,不僅以隆重的禮節代齊使臣離開楚國,同時還增送給他們許多禮物。

一行人又回到齊國的都城臨淄,而就在這時,淳于博和張良收到了代郡的消息,得知高原打算稱王,因此現在兩人的任務是要讓齊楚兩國承認高原稱王,而組成三國同盟合縱,只能先放一放。

於是淳于博和張良首先與楚國的使臣項棟商議,項棟對高原稱王到沒有反對意見,而且他認爲高原早就應該稱王了。同時也表示自己馬上就回楚國去,說服楚王負當,向靈壽派出使者,慶賀高原稱王。

而楚國國內,對於高原稱王的舉動到並沒有多少反對意見,一來是因爲楚國的文化和其他各國的文化有些不同,受傳統影響較小,在春秋時代,楚國就己經稱王了,因此高原稱王,在楚王看來,並沒有什麼不妥;二來是現在楚國有求於高原,畢竟只有高原纔有能力抵擋秦軍,楚國可不想在這些虛禮方面得罪高原。

楚王負當立刻決定,派項棟、項梁兄弟爲使臣,攜帶着國書,組織使團,出使靈壽,慶賀高原稱王,並且還準備了大量貴重的禮物。另外還命令楚國的附庸小國都派出使者,隨楚國的使團一起出行。

這幾年來,代郡的紙、書等商品也有不少流入到楚國市場,引起了楚國商人的注意力,另外還有一些楚國人對高原的傳奇經歷感興趣,都想借這次高原稱王的機會,到靈壽去一趟。因此有不少楚國的世族豪強都要求加入使團,到靈壽觀禮。

不過舉行這些稱王、即位的儀式大典,到場的人觀禮的人當然是越多越好,因此項棟、項梁兄弟也沒有拒絕,只用了一個多月的時間,就組成了一個超過千人的龐大使團。

第301章 商鋪第825章 心意第378章 開府治事(上)第831章 秦軍來襲(五)第588章 攻與防(七)第938章 改朝換代第573章 秦軍反擊(三)第49章 線索第794章 楚國使團第664章 入城風波(六)第450章 船隊到達(上)第385章 滎口防線第440章 大梁攻防(十一)第666章 問責(二)第910章 對策(上)第550章 說服(下)第633章 三國合縱(四)第395章 撤軍之議第346章 迴歸代郡第568章 猶豫(上)第722章 墨家(三)第926章 挑戰(四)第189章 打壓豪強(下)第815章 誤打誤撞(上)第695章 遭遇匈奴(下)第71章 秦國使臣(上)第273章 分期付款第914章 無衣之曲(三)第2章 流星天降第623章 退軍(五)第143章 虛境少女第727章 匈奴的計劃第79章 三策(上)第525章 謀劃第169章 攻取代郡(七)第464章 再見白靈族(一)第154章 撤離第862章 漢秦結盟(二)第520章 扶蘇探見(下)第114章 襲擊戰術(三)第579章 機關術(下)第593章 攻與防(十二)第745章 大破匈奴(三)第407章 修定計劃(三)第358章 伐魏決議(三)第224章 了結叛亂(上)第795章 楚國編鐘第289章 固守待援(三)第774章 制度第343章 迴歸(上)第110章 大局第497章 潛入咸陽(二)第791章 齊國使團(二)第277章 情報機構第54章 苦戰(下)第256章 突襲陰山(八)第421章 底達桂陵第537章 離開咸陽(下)第125章 趙秦決戰(四)第577章 大營失守(下)第3章 趙國名將第760章 議取遼東第558章 列陣第824章 審問(下)第699章 不速之客(四)第789章 鬼谷門人(下)第746章 追逐第515章 宗廟之戰(下)第514章 宗廟之戰(上)第45章 烈武行館(上)第282章 出使齊國(二)第761章 訂親(上)第619章 退軍(一)第216章 講和的條件(上)第905章 長街之戰(十四)第301章 商鋪第497章 潛入咸陽(二)第666章 問責(二)第725章 大戰再即第53章 苦戰(中)第59章 鑄劍(上)第35章 宴間比武(上)第676章 白靈族的變故(三)第763章 荷華的推論第539章 代郡的計劃(下)第37章 宴間比武(下)第911章 對策(下)第382章 轉戰滎口第438章 大梁攻防(九)第671章 局勢逆轉(下)第792章 齊國使團(三)第150章 捕馬(下)第541章 商人(下)第771 章 求親(下)第410章 秦國新年第573章 秦軍反擊(三)第620章 退軍(二)第57章 善後第143章 虛境少女第92章 密謀
第301章 商鋪第825章 心意第378章 開府治事(上)第831章 秦軍來襲(五)第588章 攻與防(七)第938章 改朝換代第573章 秦軍反擊(三)第49章 線索第794章 楚國使團第664章 入城風波(六)第450章 船隊到達(上)第385章 滎口防線第440章 大梁攻防(十一)第666章 問責(二)第910章 對策(上)第550章 說服(下)第633章 三國合縱(四)第395章 撤軍之議第346章 迴歸代郡第568章 猶豫(上)第722章 墨家(三)第926章 挑戰(四)第189章 打壓豪強(下)第815章 誤打誤撞(上)第695章 遭遇匈奴(下)第71章 秦國使臣(上)第273章 分期付款第914章 無衣之曲(三)第2章 流星天降第623章 退軍(五)第143章 虛境少女第727章 匈奴的計劃第79章 三策(上)第525章 謀劃第169章 攻取代郡(七)第464章 再見白靈族(一)第154章 撤離第862章 漢秦結盟(二)第520章 扶蘇探見(下)第114章 襲擊戰術(三)第579章 機關術(下)第593章 攻與防(十二)第745章 大破匈奴(三)第407章 修定計劃(三)第358章 伐魏決議(三)第224章 了結叛亂(上)第795章 楚國編鐘第289章 固守待援(三)第774章 制度第343章 迴歸(上)第110章 大局第497章 潛入咸陽(二)第791章 齊國使團(二)第277章 情報機構第54章 苦戰(下)第256章 突襲陰山(八)第421章 底達桂陵第537章 離開咸陽(下)第125章 趙秦決戰(四)第577章 大營失守(下)第3章 趙國名將第760章 議取遼東第558章 列陣第824章 審問(下)第699章 不速之客(四)第789章 鬼谷門人(下)第746章 追逐第515章 宗廟之戰(下)第514章 宗廟之戰(上)第45章 烈武行館(上)第282章 出使齊國(二)第761章 訂親(上)第619章 退軍(一)第216章 講和的條件(上)第905章 長街之戰(十四)第301章 商鋪第497章 潛入咸陽(二)第666章 問責(二)第725章 大戰再即第53章 苦戰(中)第59章 鑄劍(上)第35章 宴間比武(上)第676章 白靈族的變故(三)第763章 荷華的推論第539章 代郡的計劃(下)第37章 宴間比武(下)第911章 對策(下)第382章 轉戰滎口第438章 大梁攻防(九)第671章 局勢逆轉(下)第792章 齊國使團(三)第150章 捕馬(下)第541章 商人(下)第771 章 求親(下)第410章 秦國新年第573章 秦軍反擊(三)第620章 退軍(二)第57章 善後第143章 虛境少女第92章 密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