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4章 聖堂勇士的終章

朱翊鈞就是狐假虎威的那隻狐狸罷了,而真正的老虎是張居正和戚繼光,一文一武,輔弼國事,朱翊鈞作爲皇帝背靠大明京營銳卒,才能如此的狂妄到對所有人都可以生殺予奪,而多數的臣子又託庇於皇帝的威信。

這麼多年,朱翊鈞很珍惜京營,京營的銳卒,都是選出來的良家子,以戚繼光提出的‘上報天子,下救黔首’爲軍魂訓練而成,是黎牙實口中的聖堂武士,因爲優厚的待遇、嚴苛的軍紀,京營銳卒不會滋擾百姓,進而獲得了普遍擁戴。

朱翊鈞只要有功夫,就會到北大營去。

這麼多年,朱翊鈞也很珍惜現在的朝堂,在張居正這個威權人物的影響下,大明朝堂肉眼可見的變得清明瞭許多,吏治的清明,帶來了更加公平的競爭環境,大明行政力量終於恢復,政治從來都是不缺少規矩,缺少的是如何讓大家守規矩。

朱翊鈞勤政到海瑞都要批評,也是因爲朱翊鈞很珍惜現在的朝堂景象。

這是來之不易的,縱觀中原五千年,也是少有的格局,朱翊鈞自然要珍惜。

可是現在潘季馴、三娘子,綏遠地方希望皇帝能夠肩負起更大的責任來,爲王化做出自己的貢獻,一方面是侯於趙提出的一個大明,皆爲王民;另外一個方面,就是潘季馴希望皇帝能夠成爲草原的人間信仰。

朱翊鈞只是一個狐假虎威的君王,讓他成爲人間信仰,的確是加了擔子。

其實這事兒挺犯忌諱的,子不語怪力亂神,大明作爲一個傳統的世俗國家,在解決問題的時候,訴諸於神佛,多少有點離經叛道,屬於是異端發言,所以,潘季馴、三娘子才利用林輔成、李贄等遊學團,試探朝廷的反應。

這就是政治裡的冗餘,如果朝廷廷臣們一致反對,那也是因爲遊學團考察的時候,‘倉促之間’爲了解決突發問題,提出了一些‘不太成熟’的建議,朝廷還能因爲不太成熟的建議責罰嗎?

但寫成了奏疏,那就是政治諫言了,如果朝廷不採納,可能會影響廷臣們對地方官的觀感,進而影響升轉。

滅佛容易,大明在綏遠有七萬二千人的衛軍,大明京營用馳道部署,抵達歸化城的時間,只要五天,滅佛對於大明而言,是一件輕而易舉之事,而滅佛之後的善後事宜,纔是重點,一如對於大明而言,收復河套容易,守住不容易。

“其實細想一下也挺合理的,實在是沒有更加合適的人選了。”朱翊鈞拿着潘季馴和三娘子的聯名奏疏,批註後遞給了馮保說道:“下章內閣廷議。”

這個擔子,朱翊鈞給自己加了,日後的罵名,他也背了。

蕩魔天尊真武大帝是否轉世,需要經過大明朝廷廷議決定。

三日後,大明皇帝出院了,禮部尚書沈鯉,爲了皇帝出院,準備了盛大的儀式,搞得朱翊鈞一臉懵,他的智齒橫生,需要縫針,朱翊鈞拆線後,打算離開解刳院回通和宮去。

這一開門,就看到了旌旗招展,鑼鼓號角聲驟然響起。

“搞的這麼大?”朱翊鈞愣愣的看着院子裡的廷臣和門外的朝臣,疑惑的問道。

“熱鬧熱鬧。”張居正低聲說道:“陛下,京堂萬民,需要看到陛下的英姿。”

舉行盛大的出院儀式,是爲了安定人心,大明皇帝離開了呆了七天的解刳院,再次回到了人間,大明朝的君王回來了,自然需要所有人知曉。

“好吧,好吧,開始吧。”朱翊鈞是知道有這麼一出的,他也批准了,但沒想到會搞出這麼大的動靜罷了,規格等同於祭祀天地壇了。

而朱翊鈞這次親自奉祭了立在解刳院門前的岐聖岐伯。

岐伯是《素問》裡的大醫官,是黃帝的醫倌,而素問全篇都是黃帝詢問,岐伯回答,岐伯是醫祖,所以解刳院奉祀,這可不是淫祀,就是賤儒們打上門來,這也是法三代之上的至聖先師。

萬士和寫了一篇青詞,算是禱告文章,在皇帝祭拜之後,萬士和將青詞焚燒,算是謝過了岐伯庇佑。

朝臣先拜皇帝,再拜岐伯,馮保吊着嗓子宣讀了一本聖旨,而後聖旨通傳四方,安定人心。

至此,皇帝生病的陰雲終於從大明的天空散去,太陽依舊升起。

朱翊鈞的身影出現在了文華殿主持了廷議,又出現在了北大營操閱軍馬,至此一切關於皇帝的謠言不攻自破,而那些趁機惹是生非的傢伙,也遭受到了懲罰,沈自邠、雒於仁等一衆十四人,還有西土城富戶許有仁等一十八人,被辦了個加急,拉到了菜市口斬首示衆。

大明皇帝並沒有親自去監刑,因爲皇帝很忙,休息了七天,很多事都需要親自去處置,看賤儒腦袋落地並沒有那麼重要。

在大明皇帝忙碌的時候,在鴻臚寺坐班的黎牙實,放下了手中的鋼筆,吹乾了墨跡,頗爲滿意的將自己翻譯好的一卷書,放進了鐵箱之中落鎖。

翻譯好的書,都要再經過交叉審定後,送三經廠作爲泰西文集的一部分刊印。

他翻譯的是一篇神話故事,關於聖堂勇士帕拉丁的故事。

黎牙實看着少卿高啓愚說道:“在泰西,聖堂勇士是在所有騎士之上的一種傳說騎士,他們宣誓、他們效忠的從來不是王權或者神權,而是崇高的理想,是人間一切美好的守護者。”

“但在泰西聖堂勇士只能變成一個傳說,因爲他們效忠的對象不是王權,當君王的品德接近於崇高的時候,就像是陛下一樣,那麼對理想的忠誠和對君王的忠誠沒有區別,當君王的品德有限時,他們對理想的效忠,反而成爲了君王的顧慮。”

“我們都知道大部分君王的品德是顯而易見的有限。”

“當君王的品德有限,對這種理想的效忠就會有顧慮,自然會有居心叵測之人造謠和中傷聖堂勇士的品德,最終驅逐這些勇士,而君王也會因爲失去聖堂勇士,而失去一切。”

天生貴人,也就是貴人的道德是有限的,這些宣誓效忠於自己理想,而不是王權或者神權的帕拉丁,他們對君王不是忠貞無二的,所以,就會成產生間隙。

高啓愚思索了一番搖頭說道:“對於大明也是如此,京營也是起起落落,經歷過許多次的波折,永樂年間興盛,正統年間戰亡在土木堡,景泰年間興盛,天順年間解散,成化年間再次組建,弘治年間沒落至今萬曆年間,再次興盛。”

“現在大明試圖折中,取了上報天子、下救黔首的主張,希望能夠讓京營銳卒們保持足夠的信仰和戰力。”

“矛盾說告訴我們,歷史總是在循環往復,也在螺旋上升。”

黎牙實對大明京營出乎意料的在意,他真的真的很喜歡討論京營,因爲在他看來,這種軍事機構在理論上是不應該存在的,手持鋼槍,是人間最暴力的集體,身懷利刃、殺心自起,但大明京營做到了上報天子下救黔首,李如鬆在武川縣借了牲畜,居然後來還給了錢。

“在這殖民、侵略以及掠奪他國的時候是不利的,因爲掠奪戰爭和侵略戰爭是不義之戰,你也清楚聖堂勇士是爲了守護世間一切美好而存在,殖民、侵略、屠殺、掠奪、奴役,這些都和美好無關。”黎牙實還在堅持他的高道德劣勢論。

“如果需要掠奪和侵略,可以用僱傭來的蠻族,漢唐這麼做,大明也可以這麼做,有些髒事做了會人心渙散,那京營的銳卒不做,交給這些蠻族僱傭兵即可。”高啓愚解釋了這個疑惑。

良家子拿去搞屠殺,實在是太浪費了,大明在海上也是以客兵、牙兵爲核心戰鬥力,僱傭了不少的土著和倭奴,戰爭是矛盾激化到最激烈的體現,戰爭必然伴隨着殺戮、鎮壓和掠奪,大明從來沒有否認過這一點。

最好的辦法,就是不幹這些髒活累活就是。

黎牙實兩手一攤,欲言又止,最終沒有說出話來,大明有堅持,也有變通。

黎牙實翻譯的這篇傳說故事,是帕拉丁,也就是聖騎士傳說中的終章。

在西羅馬帝國滅亡後,在泰西短暫的出現過一個羅馬帝國,那就是查理曼帝國,也就是現在神聖羅馬帝國的前身,領土囊括幾乎整個泰西大陸。

理查大帝死後,聖騎士還在,帝國開始內戰,爲了奪取皇帝位,展開了長久的戰爭,有的聖騎士因爲不願意對平民動手,被殺害;有的則是因爲殘忍的戰爭,自己成爲了劊子手而悔恨不已,最終自殺;有的則因爲不願意當屠夫而逃離;

亞倫·德·布朗,他的父親是追隨理查大帝的十二聖騎士之一,亞倫因爲不忍戰爭的殘忍,在巴拉丁禮大教堂前,點燃了自己,引起了軒然大波。

盛極一時的聖騎士們,就這樣消失在了歷史的長河裡,最終變成了傳說。

黎牙實鄭重其事的說道:“擁有堅定信仰的軍隊,在守護人間美好的時候,就是人間無敵的,但在進行不義之戰的時候,其戰力和流民組成的賊配軍,沒什麼區別。”

“現在陛下的勤勉,風雨不輟的前往北大營操閱軍馬,如此這般的辛苦,是因爲陛下的道德接近於崇高,有兩個問題,朝廷必須要考慮到,防止京營步了帕拉丁這些聖堂勇士的後塵,第一個就是陛下懈怠,第二個就是繼承人的品德有限。”

“人性都都趨向於懈怠,陛下的勤勉是違揹人性的,貴人更加無法保證品德的高尚,這是之前陛下就已經和張先生討論明白的問題,而且國朝還有這麼多賤儒的鐵例。”

“所以,這是困局。”

“如你所言。”高啓愚眉頭緊蹙,而後逐漸舒展開來,笑着說道:“這不是我們應該操心的事兒了,到那個時候,咱們早就是一抔黃土了。”

“陛下,春秋鼎盛,大明之福。”

黎牙實笑容滿面的說道:“好吧,你說得對,我多少有點杞人憂天了,這不是我們要頭疼的問題。”

因爲皇帝病危帶來的種種亂象,讓高黎牙實考慮起了帝國繼承人這件事,泰西的聖騎士是如何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之中,這是有借鑑意義的。

高啓愚和黎牙實只是在閒談,這是皇帝病危帶來的影響和顧慮,但張居正作爲帝國首輔,卻不能將這件事交給後人的智慧,因爲在張居正這個帥老頭看來,後人沒有智慧。

張居正站在高位,他很清楚現在大明這種蒸蒸日上,甚至日新月異的局面是來之不易的,在中國漫長的歷史上都是少數中的少數,僅有奮六世之餘烈的商鞅變法,在那個大爭之世,曾經短暫出現過。

這是張居正唯一想到的似曾相識的時代。

萬曆十二年四月十三日,大明皇帝恢復健康後,第一次正式主持廷議,清晨的陽光明媚,春天的燕子在嘰嘰喳喳的築巢,隨着植被的逐漸恢復,天空變得越發的清朗,煤煙造成的煙塵和霾災,只在深冬和初春出現了。

“先生是真的捨得,熊廷弼半大點的孩子,送到綏遠去?”朱翊鈞看着面前的奏疏,張居正請旨遣熊廷弼隨扈潘季馴,爲王化綏遠做貢獻。

“熊廷弼深受皇恩,十五歲也不小了,若不是在全楚會館就學,早該婚配了。”張居正給出的解決辦法,就是培養出更多的人才,形成一股維持新政、維持朝堂清明的合力。

“那就讓他去吧。”朱翊鈞思索了片刻,決定讓熊廷弼前往綏遠隨扈潘季馴,在綏遠累積更多的實踐經驗。

“刑部主事俞顯卿,上書彈劾禮部主事屠隆,遊宴淫縱。”張居正拿出了一本奏疏來。

單單彈劾一個禮部主事屠隆,還不值得拿到大明文華殿來廷議,除了屠隆之外,還涉及到了兩位侯爺,一位是西寧侯宋世恩,另外一位是臨淮侯李言恭,還有一個就是禮部的少宗伯,禮部右侍郎張佳胤。

禮部主事屠隆和西寧侯、臨淮侯時常遊宴,皇帝病危消息傳出這七日時間裡,都老老實實的沒出門,等皇帝出院了,這纔出門繼續遊宴,縱情於聲色犬馬之中,因爲憋了七天,喝了點馬尿(酒),就有了淫縱之事。

至於淫縱的場面,實在是有點不堪入目,在青樓,大庭廣衆之下,鬧得人盡皆知。

“西寧侯和臨淮侯,是怎麼回事兒?怎麼和屠隆攪合到一起了,而且還結拜,稱兄道弟?”朱翊鈞看完了奏疏,眉頭緊鎖,武勳和文臣拜把子,當真是有點別開生面。

“陛下,西寧侯和臨淮侯並不習武,也從未參加過京營遴選。”戚繼光回答了這個問題,他作爲武勳之首,不知道這兩個武勳的情況,因爲他們屬於勳軍,光領俸祿不視事兒,不歸戚繼光管。

戚繼光這個大將軍,只管軍中武勳。

都察院總憲李幼滋開口說道:“屠隆是萬曆五年進士,拜了禮部右侍郎張佳胤爲座師,而後在萬曆六年去了松江府青浦縣任知縣,萬曆十年回京上計,考成後,經過了少宗伯張佳胤保舉留任京師爲禮部主事。”

“西寧侯和臨淮侯好詩文,而屠隆擅詩詞,這偶然相識,一來二去,西寧侯和臨淮侯就想拜屠隆爲老師,但屠隆自然不敢收侯爺爲弟子,只好兄弟相稱了。”

“昨日西寧侯宋世恩昨日遊宴,對屠隆說:徼天寵靈,業蒙先生許某稱弟。異日者,家弟婦將扶伏拜太夫人、嫂夫人,西寧侯是真的覺得屠隆有才,要帶着妻子登門拜訪。”

李幼滋解釋清楚了情況,西寧侯是真心實意的認可屠隆的文采,還要帶着妻子登門拜訪,算是異父異母的親兄弟了,而不是什麼酒肉朋友。

“陛下,臣以爲,哪怕是勳軍的武勳,不視戎事,也應當習武,最起碼也要通些軍務纔是,而不是聲色犬馬,永樂有祖制,十步十矢七中,方可襲爵,臣以爲應當稍復祖宗成法,最起碼也能拉的開弓纔是。”大司馬曾省吾對武勳荒廢武藝之事,非常不滿。

作爲極端保守派,曾省吾立刻搬出了祖宗成法的襲爵條款,要求恢復祖宗之法。

“文恬武嬉,世俗敗壞如此,可爲國朝大計?若有變,也有人可用。”曾省吾解釋了自己這麼主張的原因,如果發生了什麼了不得的大事,也能指望得上,而不是無人可用。

“算了,吃閒飯不搗亂就是了。”朱翊鈞思索了一番,還是沒有爲難這幫膏粱子弟,因爲根本指望不上。

大明世襲三大在京公爵,已經淪爲了大祭司,上一次俺答汗伏誅,三個大祭司郊祭世宗皇帝,按照禮法,是要從德勝門出發,步行前往西山皇陵。

這幫武勳和文臣一樣的走不到西山皇陵,最後只好派了車馬拉着他們去的。

朱翊鈞都能全副武裝跑十里地,這些勳軍的武勳,真的跑不了。

“臣無法約束弟子,臣懇請陛下責罰。”張佳胤作爲禮部的右侍郎也在文華殿內,看到奏疏的那一刻,也是兩眼一黑,這個屠隆平時看起來挺斯文的,居然玩的這麼花,那可是大庭廣衆!

“不是刑部主事俞顯卿誣告吧,確有此事?”朱翊鈞看向了都察院總憲海瑞詢問事情的真假,他繼續說道:“屠隆在松江府青浦縣做知縣的時候,狠狠的得罪了俞顯卿,回京後,二人詩文相忌,積成仇恨。”

原告俞顯卿和被告屠隆有仇,而且不是小仇小怨。

俞顯卿是松江府上海縣人,而且還不是小門小戶,俞家在青浦縣也有不少田產,屠隆清丈十分嚴明,根本不理他大家大戶,而且俞家還有一部分侵佔田畝,被屠隆責令還田。

錢糧逋賦、逃欠人丁、土地丈量、水利灌溉,這些事兒,屠隆在做青浦縣知縣的時候,沒少折騰俞家。

萬曆十年,俞顯卿入京準備第二年的科舉,在京師,屠隆和俞顯卿在詩文上開始了較量,屠隆稍勝一籌,贏得了不少人的尊重。

利益衝突再加上詩文上被壓了一頭,俞顯卿懷恨在心,聽風就是雨也有可能。

“不是誣告,確有其事。”海瑞首先確認了這是個事實,而不是誣告,因爲早上還沒上朝的時候,海瑞就跟巡城御史溝通過了,若不是衙役趕到,這三個人還在大庭廣衆之下淫縱呢。

“刑部有順天府衙門的公文,昨日王希元王府丞帶着衙役去的太白樓,確有其事。”王崇古佐證了這一點,王崇古其實沒說,他兒子王謙昨天就在現場!

王謙回家之後,繪聲繪色的、手舞足蹈的把當時的場面給形容了一遍,大有要自己做一次的架勢,差點讓王崇古掏出七星環首刀來。

朱翊鈞思索了片刻說道:“褫奪西寧侯宋世恩、臨淮侯李言恭侯爵位,禮部擬人來看襲爵,奪俸三年,五年內二人不得出府一步,否則拿下過問。禮部主事屠隆革罷官身,回籍聽用。”

“禮部右侍郎張佳胤,罰俸六月,略施小懲,張卿,你回去就把屠隆趕出門下,他有些才能,但是不能恃才傲物,不把公序良俗和律法放在眼裡。”

“臣遵旨。”張佳胤擦了擦額頭的冷汗,四月的天並不熱,但張佳胤已經渾身是汗了,罰俸六個月,下次再有事,就可以考慮回家種紅薯了。

“陛下聖明。”張居正沒有表示反對,如此荒唐的事兒,在京師首善之地發生。

哪怕是關着門呢!

具體淫縱場面,就是大堂的二樓欄杆處,就玩起來,還大聲叫嚷,下面吃酒的人,看了場活春宮,這事兒一大早就傳遍了整個京師,街頭巷尾的三姑六婆都知道了,甚至還在討論三人大小和時長的具體細節。

而且因爲生物的侷限性,三個人絕對沒有喝到斷片的地步,爛醉如泥是玩不起來的,三個人當時絕對是清醒的。

這種文恬武嬉的不正之風,朱翊鈞自然要遏制這種風力的傳播。

大明享受了白銀流入和商品經濟轉型的好處,自然要承受其代價,絕對自由說的擁躉並不少,這個屠隆和這兩位侯爺,顯然很喜歡絕對自由,對於公序良俗,其實不怎麼在乎,否則也不會在清醒的狀態下,做出這等事了。

“陛下,俞顯卿再奏,請命前往綏遠支邊。”張居正又拿出了一本奏疏,還是這個刑部主事俞顯卿主動離開京堂,跑去綏遠找機會升遷了。

“好好的他爲何要去綏遠?”朱翊鈞疑惑的問道。

“俞顯卿覺得潘總督治水有方,想去拜師學藝,正好綏遠缺人。”張居正俯首說道。

朱翊鈞兩手一攤說道:“先生,朕已經二十二歲了,糊弄小孩也不能這麼糊弄吧。”

“他因爲遊宴淫縱彈劾了屠隆和西寧侯、臨淮侯。”張居正只好解釋了原因,原則上,大明官員都不能去青樓玩,但那是原則上,俞顯卿以這個理由彈劾,就壞了潛移默化的規矩,所以就必須走。

沒有人庇佑,三伏天過火焰山,一個遮陰的地方都沒有。

俞顯卿顯然是想找個遮陰的人,潘季馴就是他找到的那個適合他的遮陰處,在潘季馴手底下做事,除了苦點,就都是好處。

當然,苦是真的苦。

“去吧,去吧。”朱翊鈞想了想,還是讓俞顯卿去綏遠了,主要是不累積地方經驗,俞顯卿難道一輩子都要在京城觀政?

在當下大明,觀政沒法升轉。

“王次輔,大誥裡有言:諸官挾妓宿娼有禁,罷職不敘,戴枷示衆三日,大誥不行日久,若有人置喙,爲屠隆等人求情,就給屠隆帶枷鎖遊街吧。”朱翊鈞看向了王崇古,交待了這件事的後續。

有人求情,就直接給屠隆帶枷鎖遊街去!

他們乾的事兒,實在是太過於抽象了。

“潘總督問滅佛,各廟宇懸掛真武大帝像之事。”張居正說起了潘季馴、三娘子給出的辦法,他思索了片刻說道:“陛下,忠順夫人在京,不如宣來詢問?”

三娘子又入京了,一年跑三趟,她這個布政使最大的責任,就是保證羊毛生意的穩定,這涉及到了巨大的、而且是當下草原最重要的利益分配,三娘子必須親力親爲。

“先不要宣見了,廷臣們有何意見?”朱翊鈞不打算先問三娘子,而是問大明廷臣的意見。

王崇古十分肯定的說道:“陛下,這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各地發展並不均衡,大明清丈在各地推行,甚至遼東都在推行,但貴州和雲南,仍遲遲未行,就是因爲這些地方,不適合清丈的政令。”

“草原作爲新闢之地,政令也該因地制宜。”張居正表達了他的觀點,支持滅佛改信之事,逼迫草原的喇嘛教轉型,和大明社會相適應。

“臣以爲不妥。”海瑞立刻說道:“陛下是天子,天子就是天子,不是神佛。”

第375章 想要海帶,那是另外的價格第660章 從來沒有成王敗寇,只有寇敗王成第二百六十一章 熟練度拉滿的裡挑外撅第二百一十一章 手縛二雞之力的書生第414章 贓吏貪婪而不問,良民塗炭而罔知第一章 刺王殺駕第652章 從來如此,便對嗎?第二十八章 力足以勝天第四章 皇權特許第547章 言速勝多是養寇自重第433章 戰爭只是暫停,從未結束第634章 都是大明皇帝慣的第二百七十章 你給這點錢,朕很難做事第二百四十二章 張先生的軟肋第408章 人就是人,我就是我第481章 被玩弄於股掌之間的冤大頭第一百二十章 觀天下英雄,唯元輔與載堉耳第三十八章 不是我!不要污人清白!第二百零三章 讀書人最後一絲臉面第327章 陛下,臣真的沒敢多拿一釐錢!第二百五十八章 名義上的家人,變成真正的家人第626章 萬曆維新反對派的大聯盟第686章 想讓朕吃迴旋鏢?沒門!第二百七十四章 倭寇必須死第493章 詔曰:今日,廢除賤籍第三十四章 覆舟水是蒼生淚,不到橫流君不知第八十九章 給元輔先生一點小小的科學震撼第291章 來自海瑞的馬屁第448章 在死亡的邊緣試探第一百三十三章 申舊章飭學政,以振興人才第二十四章 大明皇帝鋤大地第449章 秣兵厲武以討不義,務以德安近而綏第532章 禮法不能是新政的絆腳石第一百八十六章 許願池裡的王八都搖頭第一百四十八章 緣冪勢既同,則積不容異第605章 朱門幾處看歌舞,猶恐春陰咽管絃第677章 年輕時候射出的箭,正中眉心第504章 連棉布都不買,做什麼特使!第371章 陛下的軍事天賦比山還高第416章 王謙,果然是個紈絝!第289章 你問朕是什麼人?朕的名字不可探聞第一百九十三章 假作真時真亦假,無爲有處有還無第472章 世界的參差不齊第一百四十一章 羊毛與呢絨第九十三章 良言難勸該死鬼,慈悲不渡自絕人第一百八十章 李太后歸政,乾清宮大火第469章 大爭之世,強則強,弱則亡!第401章 朱翊鏐的好日子,徹底到頭了!!第二百七十三章 吃幹抹淨不幹事第618章 人力可勝天,天棄人不棄第七十九章 罵了他,他還得謝謝咱們第470章 還田的三個階段第一百一十五章 一力降十會第389章 人心思動,則天下傾危第351章 大明沒有貴族第625章 最痛苦的不是死亡,而是等死第553章 我是緹騎,我怎麼會騙人呢?第424章 不服就造反,上桌來賭命第570章 陛下和元輔,實在是太善良了第564章 滿嘴順口溜,你是打算進解刳院啊!第380章 我真的不想進步第323章 大明處處都是迴旋鏢第一百九十二章 度數旁通十五屏第417章 法不嚴則不能信,法不信則不能治第379章 人心都是肉長的,經不起這樣扎第640章 讓人人滿意,就是讓人人不滿意第650章 首罪者,我也!第587章 貧農劉二不曾偷第六章 一千個讀書人,一千個孔夫子第678章 一體拿問坐罪,以謀逆論第340章 根深蒂固的軟弱,習以爲常的妥協第二百七十六章 銀錠不是貨幣,銀幣纔是第445章 戚繼光沒有等到屬於他的十二道金牌第二百二十四章 上面假裝發餉,我們假裝打仗第七章 前首輔高拱授意行刺第一百六十七章 立國之宏規,保安之上畫第511章 元輔次輔,收收神通吧!第五十章 倍之,加倍執行第429章 買得吳船載吳女,都門日日醉醺醪第524章 皇國興廢,在此一舉!尊王攘夷,就第二十一章 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慼慼第三十七章 天下諍臣以何人爲首?第二百四十八章 覓塞外良地營建營堡堅城第514章 解刳院雅座一位第289章 你問朕是什麼人?朕的名字不可探聞第一百四十一章 羊毛與呢絨第一百七十九章 王法?陛下的意志就是大明最大的王法!第一百八十一章 理解譚綸,認可譚綸,成爲譚綸第八十章 貪天之功,異代同憤第332章 陛下,臣有上中下三策第二百八十一章 既然我淋了雨,沒道理讓你還舉着傘第346章 去奢崇儉,誠乃救時要務第341章 朱門酒肉臭 路有凍死骨第二百五十四章 有時候,反對,也是一種配合第四十四章 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第300章 陛下,還是在意我的第一百七十四章 祖宗成法不可違,踐履之實不可棄,兩難如何自解?第二百二十章 如果這條路走得通的話,就走通了第508章 出身寒微不是恥辱第七十二章 少年負壯氣,奮烈自有時
第375章 想要海帶,那是另外的價格第660章 從來沒有成王敗寇,只有寇敗王成第二百六十一章 熟練度拉滿的裡挑外撅第二百一十一章 手縛二雞之力的書生第414章 贓吏貪婪而不問,良民塗炭而罔知第一章 刺王殺駕第652章 從來如此,便對嗎?第二十八章 力足以勝天第四章 皇權特許第547章 言速勝多是養寇自重第433章 戰爭只是暫停,從未結束第634章 都是大明皇帝慣的第二百七十章 你給這點錢,朕很難做事第二百四十二章 張先生的軟肋第408章 人就是人,我就是我第481章 被玩弄於股掌之間的冤大頭第一百二十章 觀天下英雄,唯元輔與載堉耳第三十八章 不是我!不要污人清白!第二百零三章 讀書人最後一絲臉面第327章 陛下,臣真的沒敢多拿一釐錢!第二百五十八章 名義上的家人,變成真正的家人第626章 萬曆維新反對派的大聯盟第686章 想讓朕吃迴旋鏢?沒門!第二百七十四章 倭寇必須死第493章 詔曰:今日,廢除賤籍第三十四章 覆舟水是蒼生淚,不到橫流君不知第八十九章 給元輔先生一點小小的科學震撼第291章 來自海瑞的馬屁第448章 在死亡的邊緣試探第一百三十三章 申舊章飭學政,以振興人才第二十四章 大明皇帝鋤大地第449章 秣兵厲武以討不義,務以德安近而綏第532章 禮法不能是新政的絆腳石第一百八十六章 許願池裡的王八都搖頭第一百四十八章 緣冪勢既同,則積不容異第605章 朱門幾處看歌舞,猶恐春陰咽管絃第677章 年輕時候射出的箭,正中眉心第504章 連棉布都不買,做什麼特使!第371章 陛下的軍事天賦比山還高第416章 王謙,果然是個紈絝!第289章 你問朕是什麼人?朕的名字不可探聞第一百九十三章 假作真時真亦假,無爲有處有還無第472章 世界的參差不齊第一百四十一章 羊毛與呢絨第九十三章 良言難勸該死鬼,慈悲不渡自絕人第一百八十章 李太后歸政,乾清宮大火第469章 大爭之世,強則強,弱則亡!第401章 朱翊鏐的好日子,徹底到頭了!!第二百七十三章 吃幹抹淨不幹事第618章 人力可勝天,天棄人不棄第七十九章 罵了他,他還得謝謝咱們第470章 還田的三個階段第一百一十五章 一力降十會第389章 人心思動,則天下傾危第351章 大明沒有貴族第625章 最痛苦的不是死亡,而是等死第553章 我是緹騎,我怎麼會騙人呢?第424章 不服就造反,上桌來賭命第570章 陛下和元輔,實在是太善良了第564章 滿嘴順口溜,你是打算進解刳院啊!第380章 我真的不想進步第323章 大明處處都是迴旋鏢第一百九十二章 度數旁通十五屏第417章 法不嚴則不能信,法不信則不能治第379章 人心都是肉長的,經不起這樣扎第640章 讓人人滿意,就是讓人人不滿意第650章 首罪者,我也!第587章 貧農劉二不曾偷第六章 一千個讀書人,一千個孔夫子第678章 一體拿問坐罪,以謀逆論第340章 根深蒂固的軟弱,習以爲常的妥協第二百七十六章 銀錠不是貨幣,銀幣纔是第445章 戚繼光沒有等到屬於他的十二道金牌第二百二十四章 上面假裝發餉,我們假裝打仗第七章 前首輔高拱授意行刺第一百六十七章 立國之宏規,保安之上畫第511章 元輔次輔,收收神通吧!第五十章 倍之,加倍執行第429章 買得吳船載吳女,都門日日醉醺醪第524章 皇國興廢,在此一舉!尊王攘夷,就第二十一章 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慼慼第三十七章 天下諍臣以何人爲首?第二百四十八章 覓塞外良地營建營堡堅城第514章 解刳院雅座一位第289章 你問朕是什麼人?朕的名字不可探聞第一百四十一章 羊毛與呢絨第一百七十九章 王法?陛下的意志就是大明最大的王法!第一百八十一章 理解譚綸,認可譚綸,成爲譚綸第八十章 貪天之功,異代同憤第332章 陛下,臣有上中下三策第二百八十一章 既然我淋了雨,沒道理讓你還舉着傘第346章 去奢崇儉,誠乃救時要務第341章 朱門酒肉臭 路有凍死骨第二百五十四章 有時候,反對,也是一種配合第四十四章 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第300章 陛下,還是在意我的第一百七十四章 祖宗成法不可違,踐履之實不可棄,兩難如何自解?第二百二十章 如果這條路走得通的話,就走通了第508章 出身寒微不是恥辱第七十二章 少年負壯氣,奮烈自有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