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3章 悠悠老臣心

李晟猶豫了片刻,還是說了出來:“陛下,凡事皆是有利有弊。陛下登基這幾年來,朝中的局勢一直呈現祥和、穩定的局面發展,那是因爲所有人心中都有一個明確的目標,那就是重振大唐。本來陛下就是個任人唯賢的明君,朝中大臣多是忠良賢能之輩;再在這個核心動力的鞭策下,都沒有太多的心思玩弄那些勾心鬥角的權術問題。而且這幾年來,大唐屢生大事疲於應對,於是朝臣們都非常的團結,沒有出現明顯的黨爭與伐異。可是現在,大唐九州已經歸於一統,重現昔日盛唐景象只是時間問題。常言有道,打江山易,守江山難。如何在和平的環境下依舊保持穩定發展,是陛下今後幾年必須要做的事情。”

“說得不錯,很好。”李世民由衷的稱讚道,“良器,你雖然是行伍出身,卻有這樣卓越的政治遠見,朕由衷的感佩。你的話,也讓朕想到了大唐初年的貞觀之治。當年,太宗皇帝引領一幫臣子創立了貞觀大唐,那是何等的令人神往。可是到了太宗晚年,朝中的局勢也變得緊張而又混亂起來。最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國儲之爭。太宗皇帝是個明君這不用提,可是在子侄後嗣的問題上,他處理得並不是太好。可以說,太宗是個好皇帝,但不是個好父親。朕一直以太宗皇帝爲榜樣,但同時也想過要杜絕他所犯過的那些錯誤。”

李晟頓時激動的點頭說道:“陛下能有這樣的胸懷和認識,老臣真是非常的高興。不瞞陛下說,在老臣的心中,陛下絕對不輸與本朝太宗皇帝,甚至過之而無不及。老臣雖然只是一介武夫,卻也酷愛讀書,尤其是史書。嘗聞聖賢有言,讀史以明志。借鑑前人的得失因果。就可以明白當世的興衰榮辱。老臣能想像得到,景興大唐,定然會超越以往大唐地任何一個時代。這一切,還是陛下在一副亂攤子以上建立起來的,是何等的不容易。老臣活了六十多歲了,平生很少服人。陛下,是老臣最敬仰也最佩服的人!老臣也由衷的希望。陛下能夠創立一個歷代明君所不能及的盛世大唐皇朝,千秋萬代霸業永固!老臣的日子可能不多了,心中最擔心地,是我景興大唐的儲君是不是已經有着落?”

李世民拉過李晟的手握在手中,輕輕的拍了拍。感慨的說道:“良器,你爲了大唐,爲了朕,真是鞠躬盡瘁了。你現在,就像是一個老人。在巴望着自己地兒子、孫子能儘快安家。朕非常體晾你的心情。可是說實話……這立儲之事,朕現在還不太想去辦。”李晟頓時有些失望,隨即又問道:“陛下。老臣斗膽,能問一下原因嗎?”

“當然可以。朕說過了,今日我們是兄弟閒聊,不是君臣對話。朕的事情,也就是你的事情。”李世民說道,“不過,在朕回答之前,也要先反問你一個問題。”

“陛下請說。”

李世民說道:“良器以爲。朕現在所有的三個兒子當中,立誰爲儲更爲合適?”

李晟知道皇帝會問這個問題,所以只是略作思索,便說道:“盛世立長,亂世立賢。古往今來皆是如此。”

李世民微微一笑:“朕也知道。你會這麼說。獨孤淑妃爲朕生地皇長子李鐸,的確是大多數人心目中理所當然的國儲。盛世立長。亂世立賢地說話,也很有根據。”

“難道陛下認爲,這有什麼不對嗎?”李晟疑惑的反問。

“這沒有不對。朕也沒有說,李鐸不可立。”李世民說道,“但同時,朕也沒有說,非立李鐸不可。”

“陛下,你這……”李晟苦笑道,“不是等於什麼也沒有說嗎?”

“呵呵,良器你別生氣,不是朕故意這樣搪塞你。這,其實就是朕心中最深切的想法。”李世民說道,“歷來,君王立後,總是被一些固有的思維和說法所束縛。大唐步入景興年後,基本上已經是告別了亂世,迎來了和平的年月。這個時候,大多數的人,尤其是仕子文人和大臣貴族們,都會一致擁戴皇長子爲儲君,這是很容易出現的狀況。獨孤淑妃本來是出身蠻邦的,在大唐沒有任何地根基。可是現在,也有許多的朝臣和仕子們,樂意投效於她,就是看中了皇長子李鐸的身份。這些事情,朕知道是很自然的事情,當然也不是說就是反感了。但是,如果李鐸將來不成器,朕是一定不會立他爲儲的。同樣地道理,李淮與李器,都有同樣的機會。但只要他們不成器,也就都沒有機會。”

“老臣明白了。”李晟恍然道,“陛下是要……擇優而立?”

“說得不錯。就是擇優而立。既不是立長,也不是立賢。”李世民說道,“這個優和賢,是有區別地。賢,是指賢能,比喻朕這種文韜武略。而優,則是品行爲先,能力爲輔,而且是在衆人之中最出色的。盛世之君,最重要的就是要德行好。否則,就會成敗家子兒。朕不指望朕的兒子能超越朕,能把大唐的版圖擴大一倍、兩倍或者多少倍。朕只需要他給百姓們好日子過,不要胡作非爲不要斷送江山,這就足夠了。”

“這……”李晟驚愕不已。原來皇帝,對自己的兒子這麼沒有信心?

李世民呵呵的笑了一笑,說道:“良器是不是有點奇怪?爲什麼朕對自己的繼位者如此沒有信心,對不對?恰恰相反。朕對他的這種要求,是最底線的、最基本的。如果連這些都辦不到,其他的也就不必談了。而且這種事情,說來容易,其實做起來卻未必會容易。因爲朕這個皇帝站的高度,比前幾任先帝都要高。對朕的後繼者來說,是很難超越很有壓力的。當年,太宗皇帝也正是對自己的繼任者期望太高,所以弄得李承乾重壓之下難以喘息。盛名之下其實難符,於是讓他整個人都走了性了。朕想地是,一切順其自然,不可勉強。我們不能用朕的標準、甚至是超越朕的標準,去要求朕的後繼者。這沒什麼好處。也許他本來是具備這一能力的,在重壓之下,也會畏手畏腳甚至是產生逆反心理。最終一事無成。這一點上,太宗長子李承乾是最好的例子。”

“哦,原來如此。”李晟醒悟道,“老臣明白陛下的意思了。陛下是想再等一些年頭,多花時間來觀察。看哪個皇子最適合做皇儲,再考慮立儲地事情?”

“對。就是這樣的。”李世民說道,“朕不會爲了立儲而立儲。東宮裡頭,寧缺勿濫。你剛剛所說的勢力平衡的弊端,朕也能想明白是怎麼回事。你是在擔心。後宮那麼多皇子,今後這些年在朝中勢力如此均衡。一旦到時候國儲明確,沒有站對陣營的大臣。會遭到不可測地危機,對嗎?”

“正是。陛下英明!”李晟驚訝而又感激的看着皇帝,說道,“陛下能想到這一點,足以見得心中也惦念着滿朝的臣子,考慮着我們的生死安危啊!”

“朕如何能不考慮這樣的問題?”李世民面帶微笑,拍了拍李晟地手,說道。“放心吧,有朕在,這種事情就不會發生的。朕說過了,太宗皇帝晚年犯下的錯誤,其中很重大地一點。就是讓後嗣儲君之爭,引起了朝堂惡性黨爭。最終釀出了許多的血案。貞觀末年,朝堂黨爭分野十分的嚴重。就連房玄齡這樣的老臣名宿,也險些命喪黨爭之中。若不是長孫皇后臨終遺言讓太宗皇帝死保房玄齡,相信他也難逃一死。當初太子承乾、魏王李泰、蜀王李恪和晉王李治四王相爭,最終李治勝出。以長孫無忌爲首的一羣人從此主宰了朝政,大權獨攬。以前跟隨太子、魏王和蜀王的大臣們,都遭了秧。當時的政治環境的確是異常地混亂,連太宗皇帝都對那樣的時局失去了控制力。那實在是太可怕了、太可怕了!”說到這裡,李世民回憶起了前世晚年時所經歷的種種事情,一切歷歷在目,心中時不時的一陣陣唏噓和抽痛。

李晟看到皇帝說得如此動情和真切,不由得疑惑道:“陛下何以對貞觀時的事情,瞭解得如此清楚?老臣也讀過數次我朝史書,也沒有陛下理解得如此真

“宮中自然有許多密檔,是一般人所看不到地。”李世民微微笑了一笑,巧言搪塞了過去,轉過話題來說道,“依舊來說我們的問題。良器所擔心地事情,朕已經替你解釋過了。所以,你不必再擔心什麼。關於立儲之事……朕可能要對不住你的。這個問題,現在實在無法回答你。”

“老臣能理解陛下苦衷。”李晟說道,“也許是老臣真的是太老了,想得太多了。陛下年方三十出頭,談何立儲?再等個十幾二十年也不晚。只不過……呵呵,老臣時日無多呀,只是希望能早點知道誰是國儲。正如陛下所說,就像是快要死了的老人,想看到兒子、孫子成了親生了子的心情一樣。”

李世民心中一動,既然李晟有這樣的心願,我又何不照顧一下他?這或許就是他的遺願了。而且,他還有一個重要的兒子李,會有幾十年叱吒風雲的時間……既然如此,朕也先爲今後幾十年埋下一個有用的伏筆。

“既然這樣,朕也不妨跟你透露一二。但是,這事千萬不要在外面去說。”李世民對李晟說道,“良器也應該知道,這樣的事情,關係是何等的重大。包括你的子侄親人,也不可透露。”

李晟頓時面露喜色,正色說道:“陛下儘管放心。老臣絕不告訴任何一人。出君之口,入晟之耳。天知地知,陛下與老臣知。若有旁人知道,叫老臣萬劫不復永世不得超生!”

“不必說得如此嚴重。朕告訴你就是。但有一條要說清楚,這不是一定的,只是就目前看來,希望較大一點而已。這個人就是……”李世民湊到李晟耳邊,輕輕的說了兩個字。

李晟頓時如遭雷擊惶然愣住:“是……他!”

“噤聲,不可再言。”李世民揚了一下手,舒緩了顏色說道,“這樣,你應該心裡舒坦些了吧?只要你明白,朕的心中也不會怠慢這樣的事情,這就行了。好了,不必多說。良器,你安心養病,其他的事情不必再擔心。北伐的事情,朕已經決定讓李懷光掛帥了。朕聽說,軍機處打算讓李擔任北伐大將。朕知道,良器的家教一向甚嚴,家中的子侄們都非常的孝順。朕可不想因爲出征的事情,而壞了你的家風壞了你家子侄的孝道。稍後朕就去跟武元衡他們說,讓李在病牀前服侍你,不必出征了。”

“不可、不可!萬萬不可!”李晟頓時大急,不顧病體匆忙爬起身來,跪在牀上就磕起了頭,“老臣一家世代忠烈,以大唐國事爲先。老夫雖然病了,尚可飲食。就算病入膏肓了,也有妻妾僕人伺候。李不僅是老臣的兒子,更重要的他是大唐的將軍!國家正當用人之際,怎麼能空守於老臣病榻之前作兒女慼慼之狀?自古忠孝難兩全。陛下若不收下李爲將出徵,老臣即刻撞死於榻前,好了卻犬子的後顧之憂!”

第33章 鳳凰涅磐第181章 治民先治吏第141章 色誘還是陰謀?第462章 唐風(二)第118章 打造李靖第二第303章 新的朝廷第203章 鏖戰大金川(五)第61章 風向大變第316章 朕第78章 調虎離山第265章 漢王的財富第52章 詭異!迷團!第2章 誰的江山第417章 北漠神兵(二)第6章 王爺鬼上身第237章 九死一生第405章 黠嘎斯的鐵騎第236章 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第423章 鋒芒(三)第340章 一龍二鳳第435章 計策第270章 手段第72章 做餌釣鱉第205章 烏蒙大捷第363章 東征(五)第237章 九死一生第108章 絕色傾城第219章 轉戰雅州第126章 誅我九族?!第126章 誅我九族?!第192章 碉樓洞房第16章 氣勢如火第100章 千刀萬剮第140章 謀劃方針〖〗第415章 一人之敗第198章 聰明皇帝第41章 一池渾水第119章 高山流水遇知音第337章 釜底抽薪第268章 意外發生了第288章 先禮後兵第110章 長安首富第319章 前兆第69章 香帥兇猛第214章 巔峰之戰(二)第136章 蘇菲兒侍浴?第92章 重回軍營第140章 謀劃方針〖〗第384章 朔風飛揚第452章 巔峰論劍,誰主沉浮(十一)第217章 千里獨行,殺人不留痕第265章 漢王的財富第20章 無形有影劍第96章 決戰的號角第97章 血與火的悲壯之歌第224章 閃電襲擊第109章 小女王‘墨衣’第42章 第一次“上朝”第378章 大唐彪騎第335章 沒有烽煙的戰爭第133章 這位公子,是個好人!第57章 叛臣的心第58章 馴 獸第62章 議取長安第105章 長安的天空,不需要狼煙第97章 血與火的悲壯之歌第424章 鋒芒(四)第335章 沒有烽煙的戰爭第324章 阻力重重第439章 將計就計第163章 一劍第53章 帝王心術第24章 背影芳韻第9章 皇帝李適第79章 望龍闕第252章 九州風雷動第206章 凱旋而歸第395章 銀槍定雪原(三)第153章 出人意料〖〗第127章 鐵骨錚錚第329章 凌煙閣第126章 誅我九族?!第426章 鋒芒(六)第42章 第一次“上朝”第317章 吐蕃和親第164章 非禍第84章 遊山玩水第198章 聰明皇帝第377章 使功不如使過第374 羣英會第250章 驚變第78章 調虎離山第355章 削蕃(三)第416章 北漠神兵(一)第364章 東征(六)第135章 忠良之後第46章 異 變第129章 漢王的威風第408章 射蒼穹第154章 詭異莫測〖〗
第33章 鳳凰涅磐第181章 治民先治吏第141章 色誘還是陰謀?第462章 唐風(二)第118章 打造李靖第二第303章 新的朝廷第203章 鏖戰大金川(五)第61章 風向大變第316章 朕第78章 調虎離山第265章 漢王的財富第52章 詭異!迷團!第2章 誰的江山第417章 北漠神兵(二)第6章 王爺鬼上身第237章 九死一生第405章 黠嘎斯的鐵騎第236章 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第423章 鋒芒(三)第340章 一龍二鳳第435章 計策第270章 手段第72章 做餌釣鱉第205章 烏蒙大捷第363章 東征(五)第237章 九死一生第108章 絕色傾城第219章 轉戰雅州第126章 誅我九族?!第126章 誅我九族?!第192章 碉樓洞房第16章 氣勢如火第100章 千刀萬剮第140章 謀劃方針〖〗第415章 一人之敗第198章 聰明皇帝第41章 一池渾水第119章 高山流水遇知音第337章 釜底抽薪第268章 意外發生了第288章 先禮後兵第110章 長安首富第319章 前兆第69章 香帥兇猛第214章 巔峰之戰(二)第136章 蘇菲兒侍浴?第92章 重回軍營第140章 謀劃方針〖〗第384章 朔風飛揚第452章 巔峰論劍,誰主沉浮(十一)第217章 千里獨行,殺人不留痕第265章 漢王的財富第20章 無形有影劍第96章 決戰的號角第97章 血與火的悲壯之歌第224章 閃電襲擊第109章 小女王‘墨衣’第42章 第一次“上朝”第378章 大唐彪騎第335章 沒有烽煙的戰爭第133章 這位公子,是個好人!第57章 叛臣的心第58章 馴 獸第62章 議取長安第105章 長安的天空,不需要狼煙第97章 血與火的悲壯之歌第424章 鋒芒(四)第335章 沒有烽煙的戰爭第324章 阻力重重第439章 將計就計第163章 一劍第53章 帝王心術第24章 背影芳韻第9章 皇帝李適第79章 望龍闕第252章 九州風雷動第206章 凱旋而歸第395章 銀槍定雪原(三)第153章 出人意料〖〗第127章 鐵骨錚錚第329章 凌煙閣第126章 誅我九族?!第426章 鋒芒(六)第42章 第一次“上朝”第317章 吐蕃和親第164章 非禍第84章 遊山玩水第198章 聰明皇帝第377章 使功不如使過第374 羣英會第250章 驚變第78章 調虎離山第355章 削蕃(三)第416章 北漠神兵(一)第364章 東征(六)第135章 忠良之後第46章 異 變第129章 漢王的威風第408章 射蒼穹第154章 詭異莫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