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珙之死篇

孟珙之死篇

這一下,就觸動了中國人最敏感的“忠孝”那根神經,史嵩之被羣起而攻之!太學生黃愷伯、金九萬、孫翼鳳等144人聯名上書,皇帝不理。馬上,武學生翁日善等67人聯名上書;京學生劉時舉、王元野、黃道等94人聯名上書;宗學生與寰等34人聯名上書;建昌軍學教授盧鉞上書,皇帝統統不理…

範鍾、劉伯正等宰執大臣覺得不應該鼓勵提倡京學生言事,認爲都是那些遊士鼓動的!暗暗下令:臨安尹趙與?逐遊士。趙與?於是盡削遊士籍。學生們聽說後更加不平,作《捲堂文》。21日,將作監徐元傑親自來見皇帝“史嵩之起復之爭,士論紛紛,還是請皇上允許其推薦執政大臣代替他。他自己則一定要在家守孝”宋理宗說“學校雖是正論,但言之太甚”徐元傑正色道“正論是國家元氣,今正論猶在學校,陛下應保養此一線之脈”徐元傑又給自己辭職。宋理宗不準“經筵正賴卿規益,何事引去”

10月5日,範鐘被任命爲參知政事、劉伯正爲籤書樞密院事。籤書樞密院事金淵請求辭職,不許。7日,宋理宗命慶元府守臣趙倫去催史嵩之趕快回京復職。22日,右諫議大夫劉晉之、殿中侍御史王瓚、監察御史龔基先、胡清獻被趕出朝廷。劉漢弼被任命爲右司諫。23日,劉漢弼轉任侍御史。25日,宋理宗下詔:起用杜範、遊侶爲提舉萬壽觀兼侍讀。

本月,殿中侍御史鄭寀上奏“宰相非百官可比,豈容久虛”宋理宗答“愛卿所奏,雖切情事。然進退大臣,豈容輕易”

本月,劉漢弼彈劾金淵尸位妨賢,金淵被罷籤書樞密院事。又彈劾馬光祖貪榮忘親。馬光祖被罷剛被任命的江南西路運判。

11月4日,下詔催遊侶、杜範二人趕快入京赴職。5日,召王伯大,趙以夫,徐鹿卿。6日,監察御史孫起予彈劾,前禮部侍郎劉晉之被罷官一級。8日,因劉漢弼彈劾,侍衛步軍司主管王德明被罷,以王福代之。10日。再催遊侶、杜範二人趕快入京赴職。13日,召陳韡、李心傳。20日,任命陳韡爲兵部尚書、李心傳爲代理刑部尚書兼禮部尚書兼給事中、王伯大爲代理吏部尚書兼中書舍人、趙以夫爲代理刑部侍郎。

本月,劉漢弼密奏“自古未有一日無宰相之朝,今虛相位已三月,願陛下奮發英斷、拔除陰邪,庶可轉危爲安。否則是非不兩立、邪正不併進,陛下雖欲收召善類,不可得矣。臣聞富弼之起復。止於五請。蔣芾之起復,止於三請。今史嵩之已六請矣,願聽其終喪。早選賢臣、早定相位”

在排山倒海般的壓力下,皇帝和權臣都不得不屈服!12月4日。宋理宗下詔:史嵩之在家服喪…

範鐘被任命爲左丞相、杜範爲右丞相兼樞密使、遊侶爲知樞密院事兼參知政事、劉伯正爲參知政事兼籤書樞密院事。杜範拜相後第一份奏章便言五事:1正治本:政事當出於中書,毋使旁蹊得竊威柄;2肅宮闈:嚴內外之限,使宮府一體;3擇人才:隨其所長用之而久於其職,毋徒守遷轉之常格;4惜名器:文臣貼職、武臣閤衛。皆不應爲徇私市恩之地;5節財用:當自人主始、自宮掖始、自貴近始,考封樁出入之數而補窒其罅漏,求鹽策楮幣變更之目而斟酌其利害。除這五事外。杜範還上奏:請早定國本,以安人心…

6日,趙葵被任命爲同知樞密院事。趙葵上奏“今天下之事,其大者有幾?天下之才,其可用者有幾?有勇略者治兵、有心計者治財、寬厚者任牧養、剛正者持風憲。爲官擇人,不爲人擇官。用之既當、任之既久,然後可責其成效。請亟與宰臣講求規畫,凡有關宗社安危治亂之大計者,條具以聞,審其先後緩急,以圖籌策。則治功可成,外患不足慮”

本月,宋理宗任命四川安撫使孟珙兼江陵知府。孟珙來到江陵城視察,嘆曰“江陵所恃三海,竟有變爲桑田者。敵一鳴鞭,即至城外。自城以東,古嶺,先鋒,直至三汊,已無限隔了啊”無奈的大宋戰神只能搞起了土木工作…

蒙古軍奉行先蜀川后江南的戰略,及餘玠在蜀川的成功,讓京湖地區的壓力驟然減弱,這纔給了孟珙時間。修復內隘11座、又修外隘10座,有距城數十里者。沮、漳之水,原本由江陵城西入長江,孟珙把它改向東流,在城北注入漢江。這樣,三海遂通爲一。隨其高下,爲櫃蓄泄,三百里間,成爲一個巨大的湖泊,足以限制蒙古鐵騎。土木之功共費170萬。

孟珙把原岳家軍防區前沿陣地徹底復原。時機大好,孟珙希望朝廷能支持他,派重兵駐紮襄陽,鞏固南宋的根本重地。可惜最支持他的老上級史嵩之如今在家守孝。而宋理宗趙昀在臨安城裡考慮了下:還是蜀川、兩淮更重要吧?畢竟京湖在勝利,那邊在防守?於是不派兵…

戰神無奈,只能再一次專注於防守…

淳祐5年(1245)2月9日,呂文德在五河擊敗蒙古軍,收復其城。4月19日,呂文德被任命爲樞密副使,仍兼淮南西路招撫使、濠州知州。節制濠、豐、壽、宿、亳等郡軍馬。

23日,右丞相杜範去世。爲相僅四個多月。天不假年,老成遽謝。死因成謎…

6月23日,在杜範去世兩個月後,兵部侍郎徐元傑暴卒。死因成謎…死前一天,徐元傑謁見左丞相範鍾,一起吃了午餐,歸來後便寒熱交作,四更時分,指爪暴裂,大叫而亡。三學諸生相繼上書鳴冤“昔小人傾君子者,不過使之死於蠻煙瘴雨之鄉。今蠻煙瘴雨,不在嶺外而在朝廷”宋理宗下令由臨安府調查,卻始終查不出什麼結果。

隨即,御史劉漢弼也以腫疾暴卒。死因成謎…太學生蔡德潤等73人聯名上書訟冤。

緊跟着,曾勸諫過史嵩之的嵩之從子史璟卿也暴卒,死因成謎…

這一切,令得朝廷上下人心惶惶,都說是史嵩之暗中主謀、由範鍾直接下毒…但兩人聖眷正隆,誰能奈何他們?

7月23日,宋理宗不得不出面平息輿論。下詔:給徐元傑、劉漢弼兩家各賜官田500畝、新楮5000緡,以作撫卹。

本月,蒙古將領察罕會合張柔,侵略南宋淮南西路。兵鋒一直殺至淮南東路的首府揚州而歸。

12月,宋理宗下詔“兵、財,系乎國命。強兵之事,趙葵主之;財用之計,陳韡理之。二相當總大綱而中持其衡,共濟國事”

淳祐6年(1246)1月,由陳韡建議,宋理宗下令設置國用所,命趙與?爲提領官。

7月。乃馬真後和林稱制,蒙古諸王近屬不服,自相攻戰,國內大亂。而最有實力與威望的拔都又在欽察汗國不肯回歸。蒙古內部兵力空虛。這就給叛亂造成了極好機會!成吉思汗的幼弟斡赤斤率精兵突然殺向窩闊臺的大斡耳朵(蒙古大汗的駐地)。他是第一代的守竈幼子,有着巨大實力。如得逞,蒙古大汗將立即產生!

關鍵時刻,乃馬真後急召窩闊臺的長子貴由。貴由及時趕到。斡赤斤悻悻退兵。雖無拔都參加,但拖了4年多的庫裡臺大會還是舉行了!盛況是人類有史以來最宏大的:漢地、中亞、西亞地區都有蒙古貴族到會,連羅馬教廷都派來著名教士加賓尼等高層“廣闊的原野變得狹窄。斡耳朵內無容身之地,更沒地方可下馬”

如此盛大的庫裡臺大會終於落幕。貴由不僅當上了大汗(乃馬真後依舊掌管大權)還讓全體蒙古人立誓:從此以後,蒙古大汗只在他窩闊臺系的家族裡產生!這相當於斷了其他所有蒙古人的昇天之路,破壞了蒙古人最古老神聖的習俗。可想而知:長子中的長子拔都心中的憤怒有多強烈!君子報仇,五年不晚!

趁着貴由新立,蒙古諸勳貴又一次提出:把東平行臺嚴忠濟趕下臺,大家瓜分山東的地盤!7年多前的王玉汝再次挺身而出、力排衆議!當年在窩闊臺之下保住了老主人嚴實、現在又在貴由之下保住了小主人嚴忠濟…

本月,蒙古中書令楊惟中奉命宣慰河東南路的首府平陽府。將橫恣不法的斷事官色珍斬首。

8月,耶律楚材之子耶律鑄繼承父職,領中書省事。採前代德政合于時宜者81章上奏。

這幾年,京湖安撫制置大使兼夔州路策應大使兼江陵知府、大宋戰神孟珙在江陵府,面對北岸的蒙古大帝國,常常會覺得前途暗淡…

趙宋帝國一向以財力雄強示人,與遼戰、與金戰,都在物資與人數上彌補實際戰力的差距。可280多年過去,一切都變了!蒙古人已經是這世界上最有錢的種族!南宋偏安半壁江山,什麼事都得精打細算,才能勉強支撐。限於時局,孟珙決定屯田…

京湖駐軍在長江沿岸耕種大面積的軍田。不僅糧食自給,每年還能補還臨安…

時光在這種穩定中流逝,孟珙走到了1246年!這一年裡他很不開心!他計劃很久、也實施了很久的一件事終於有了回報。一些在宋蒙之間搖擺不定的漢族武裝選擇了南宋。這對沒錢更沒人的南宋來說是及時雨、強心劑!

可宋理宗陛下趙昀不喜歡!他覺得這是自找麻煩,像從前的李全一樣,今天歸宋、明天附蒙,於國何益?他們從不去想:本是漢人,爲什麼會去附蒙?

孟珙在巨大失望中病倒!重病中他深深嘆息“三十年收拾中原人心,今志不克伸矣”9月2日,大宋戰神孟珙在江陵府逝世,時年52歲!

孟珙的離世,使南宋近一半的防區出現真空。他是戰神,其穩定性無人可以替代!然而宋理宗趙昀實在是個好命的人,能在享受幸福生活之餘,還得到額外獎勵!

理宗陛下堅持着理學式的生活。對外,他道貌岸然,滿口仁義道德、君臣大義。另一面,他生活中時刻不能缺少美人。其實對一帝王來說,這似不是什麼毛病?但看得具體一點的話,就會發現那實在是…太理學了!

趙昀登基之初,兩位女士走進他的生活。一個是皇后謝道清,一位姓賈。這位賈貴妃帶給趙宋帝國最後一位大人物——賈似道!他的故事很長,這時還沒上路,不過有了些許苗頭…

賈貴妃活着時對這位同父異母弟弟非常好。最重要的當然是給了他一國舅的頭銜。非常遺憾,賈貴妃去世非常早,但時間卡得極其精確!就是孟珙去世後5個多月。要是死在孟珙的前面,這事情還真就不好說了?因皇帝陛下不可一日無美人,小舅子會頻繁的更新換代!

這時賈似道已真的上路了!13日,宋理宗命賈似道接替孟珙生前的職務,爲京湖制置使兼江陵知府兼夔州路策應使、並暫兼沿江制置副使、湖廣總領、京湖屯田使…這麼多的職務集於一身,南宋四大權相之最後一位:賈似道已然主政一方!

10月5日,宋理宗下詔:封自己7歲的親侄子趙孟啓爲貴州刺史、入內學。

本月,貴由命察罕再次率兵攻掠南宋的江淮之地。

12月,史嵩之服喪期滿,宋理宗有再次進用之意。御史章炎、李昂英、黃師雍三人急忙上書彈劾史嵩之無父無君,卻被宋理宗削官遠竄。翰林學士李韶集合同僚,再接再厲,繼續彈劾‘無父無君’的史嵩之。終於,宋理宗扛不住了。10日,特下詔:史嵩之以觀文殿大學士的頭銜‘光榮’退休。

遼夏交戰篇三國少年篇舊黨罷免篇秦檜入朝篇重文輕武篇金軍南征篇禪位前奏篇平夏大捷篇南宋反攻篇藕塘之戰篇夏蒙絕金篇蒙古大汗篇太子冊立篇狄青平叛篇景炎流亡篇神宗駕崩篇紹述紛爭篇郾城之戰篇皇業肇基篇餘玠登場篇戰局轉折篇北伐前奏篇柴榮北征篇端平入洛篇免役差役篇斧聲燭影篇新黨掌權篇確立國本篇風暴前夜篇姐妹相殘篇大遼亡國篇出兵後蜀篇李煜歸降篇三徵淮南篇宋金轉型篇第一 英主篇李邵矛盾篇新黨掌權篇劉整降蒙篇淮西之戰篇蘇氏遭難篇趙曙胡鬧篇宋金議和篇元佐發瘋篇宗弼撤軍篇轉移視線篇徽宗登基篇舊黨罷免篇還地西夏篇幽州陷落篇戰爭準備篇大金立國篇劉豫瘋狂篇汝愚罷相篇第一 重臣篇種姚敗亡篇悲情好水篇熙河開邊篇元佐發瘋篇劉豫瘋狂篇趙桓出城篇狄青平叛篇川陝首戰篇河東之戰篇濮議之爭篇上端平入洛篇嘉定和議篇第一 重臣篇澶淵之盟篇仙人前戰篇宣德事件篇北伐前奏篇開封民變篇嘉佑科舉篇世忠阻敵篇陳橋兵變之兩日篇新政失敗篇兵臨城下篇叛軍失敗篇紹述紛爭篇司馬去世篇太后歸來篇吳曦被誅篇蒙哥伐宋篇金軍反攻篇宋金轉型篇議和前奏篇邊疆烽火篇元昊突襲篇金軍退師篇襄樊陷落篇天災人禍篇蔡州終點篇楚州變亂篇蘇軾回朝篇岳飛被罷篇夏竦回京篇十二金牌篇宋遼激戰篇天驕喪父篇
遼夏交戰篇三國少年篇舊黨罷免篇秦檜入朝篇重文輕武篇金軍南征篇禪位前奏篇平夏大捷篇南宋反攻篇藕塘之戰篇夏蒙絕金篇蒙古大汗篇太子冊立篇狄青平叛篇景炎流亡篇神宗駕崩篇紹述紛爭篇郾城之戰篇皇業肇基篇餘玠登場篇戰局轉折篇北伐前奏篇柴榮北征篇端平入洛篇免役差役篇斧聲燭影篇新黨掌權篇確立國本篇風暴前夜篇姐妹相殘篇大遼亡國篇出兵後蜀篇李煜歸降篇三徵淮南篇宋金轉型篇第一 英主篇李邵矛盾篇新黨掌權篇劉整降蒙篇淮西之戰篇蘇氏遭難篇趙曙胡鬧篇宋金議和篇元佐發瘋篇宗弼撤軍篇轉移視線篇徽宗登基篇舊黨罷免篇還地西夏篇幽州陷落篇戰爭準備篇大金立國篇劉豫瘋狂篇汝愚罷相篇第一 重臣篇種姚敗亡篇悲情好水篇熙河開邊篇元佐發瘋篇劉豫瘋狂篇趙桓出城篇狄青平叛篇川陝首戰篇河東之戰篇濮議之爭篇上端平入洛篇嘉定和議篇第一 重臣篇澶淵之盟篇仙人前戰篇宣德事件篇北伐前奏篇開封民變篇嘉佑科舉篇世忠阻敵篇陳橋兵變之兩日篇新政失敗篇兵臨城下篇叛軍失敗篇紹述紛爭篇司馬去世篇太后歸來篇吳曦被誅篇蒙哥伐宋篇金軍反攻篇宋金轉型篇議和前奏篇邊疆烽火篇元昊突襲篇金軍退師篇襄樊陷落篇天災人禍篇蔡州終點篇楚州變亂篇蘇軾回朝篇岳飛被罷篇夏竦回京篇十二金牌篇宋遼激戰篇天驕喪父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