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難臨頭篇

大難臨頭篇

池州失陷,下游便是賈似道如今所在的太平州蕪湖!這逼迫賈似道迅速做出反應!派孫虎臣率7萬餘精銳進駐池州的丁家洲、夏貴率2500艘戰船封鎖江面、賈似道本人統領後軍屯駐太平州的魯港…這個佈置讓宋軍再次陷入混亂!

身爲南宋老牌名將的夏貴大怒!孫虎臣只是當年護送賈似道去黃州的一介中下層武官,只因救了賈似道一命才平步青雲。這時讓夏貴給孫虎臣打下手,夏貴覺得是空前的羞辱,無法容忍!

丁家洲之戰爆發!這是南宋最後一次集結兵團級戰力的戰鬥!任何有理智的人類都會在絕境中盡一切可能奮力掙扎?而南宋,居然平靜地等待着元軍來進攻…

至於原因?只是一隻放滿木柴火具的竹筏!伯顏聲稱要用這個去燒南宋水軍,於是南宋軍隊提高了全部注意力…來關注這隻竹筏什麼時候點火、什麼時刻啓航。直到伯顏覺得元軍休整已畢,可以進攻了!元軍步騎混雜,沿江夾岸而進。阿術率戰艦對壘孫虎臣!

壓制半個世界的元軍如今武器充足又豐富,他們把回回炮都用到水陸戰場上來了!重150餘斤、落地能砸出兩三尺深坑的巨石從天而降,宋軍輜重營帳等中堅地帶被瞬間摧毀大半!其中受創最重的是便是孫虎臣!

這位步軍主帥被嚇傻了!不知有多少塊巨石砸到他腳邊,這人在慌恐中迅速失去理智!這時,阿術也開始了總攻!數千艘元軍戰艦“乘風直進,呼聲動天地”雖然孫虎臣的先鋒將領姜才拼力死戰,毫無懼色。可以說:他是南宋危亡期間最英勇的一個人!

可在姜才的背後,孫虎臣奮力從恐懼中掙扎了出來,什麼國家民族危亡、職責統統都被他拋在腦後!心裡只剩下最重要的兩件事——生命、小妾!這兩件東西離他都不遠,只要跳上一條裝着他小妾的船就行!

步軍主帥孫虎臣再不遲疑。想到就做!而主帥的一舉一動都被全軍看着!這時激烈交鋒的戰場上一片喊聲“步帥逃了”7萬南宋精銳頓時混亂,跟着統帥一起逃!

再說水面上的戰鬥,宋軍本是佔優勢的。元軍多是小船、宋軍戰艦既高且重,雙方數千艘戰船混戰,勝負絕不會在短時間內產生?

可夏貴還在抑鬱中!高職官員的情緒是很重要的,沒任何事情能讓他們帶着情緒工作。夏貴同樣跳上一艘小船,開始了逃跑…

夏貴身邊一名老水兵,船劃得非常快,搶在敵我雙方前面到達了魯港,途經賈似道的坐艦。該水兵向上面高喊“敵衆我寡,勢不支矣”賈似道非常感謝提醒,立即鳴金收兵、準備後撤!現場一片忙亂,沒任何人想着迎敵!而阿術的元軍緊跟着就到了!

局面是災難性的!13萬宋軍狼奔豕突、各自逃命,軍械輜重全都扔掉!當天長江的水都是紅的,飄滿了屍體!賈似道本人亡命逃跑,逃到100多裡外的金沙才終於脫險!

夏貴隨後趕到,賈似道連忙把他召上船來議事。沒說幾句,孫虎臣也到了。這人捶胸頓足、大哭大叫“我軍無一人用命抵敵”夏貴見狀哈哈大笑,心情變好“我可是血戰了一場,打了好大一會”賈似道此時再沒了權威感,甚至不敢責問這兩個人的戰敗責任!只是連連發問“該怎麼辦”夏貴哈哈一笑“軍隊都這樣了還打什麼?您召集潰兵。退守揚州,保着皇上去海上避難吧。俺去死守淮西”說完揚長而去…

賈、孫兩人面面相覷,無可奈何,只好聽夏貴的。駕船去揚州。第二天,上游的潰兵沿江而下。賈似道大喜,連忙派人舉旗去召集。不料無一人響應!潰兵們指着那幾面旗破口大罵!要不是賈似道跑得快。很可能還會被這些潰兵、給自己人幹掉!

丁家洲之戰結束,南宋輸掉了所有!連最後一張安慰牌賈似道也失效了!神聖無比的“師相”成了江南笑柄,有人還特意做了首詩“丁家洲上一聲鑼,驚走當年賈八哥。寄語滿朝諛佞者,周公今變作周婆”

21日,元軍攻打江南東路的饒州,通判萬道同勸知州唐震降元。唐震怒叱“我忍偷生負國耶”將元軍派來的勸降使者殺掉!之後元軍攻城,唐震不屈而死。萬道同開城降元。

同日,前首相江萬里投水自盡。

23日,元軍攻陷江南西路臨江軍,知軍鮑廉戰死。

24日,賈似道到達淮南東路的首府揚州。失敗使人失去一些東西如權勢、地位。也會讓人得到一些東西如理智、清醒。丁家洲之戰慘敗,賈似道的官途之路是斷了,臨安城裡一片喊打喊殺聲。以他的親信、曾對抗丁大全的太學生領袖陳宜中爲首,上書謝太皇太后,要求殺賈似道以正其誤國之罪!謝道清拒絕!她認爲一場戰爭的失敗就殺大臣,是大宋開國以來所沒有過的事。太血腥、太過分了“失待大臣禮”

同時,謝太皇太后也拒絕了賈似道從前線費盡周折傳回來的信!賈似道建議她立即解散臨安朝廷,馬上坐船出海,在海上重新建立政權!賈似道的大腦重新恢復了些理智。經親身接戰,他確信南宋再也沒法挺過這次劫難!

可謝道清再次拒絕!這個老婦人的心理是絕對傳統的。之前沒發生過的事,她絕不去做、更從心裡認定絕不會發生!不殺賈似道如此、不遷都海上亦如此、做出下面這個決定還是如此——傳詔天下兵馬勤王!

多麼的傳統啊!謝道清仍認爲這還是從前的世界,甚至是北宋滅亡時的世界。很快,現實讓她震驚到呆滯!擁有半壁江山的南宋,居然只有三支部隊應詔!

一支是郢州張世傑。一支是荊湖南路提點刑獄使李芾,兵很少,只有3000多。一支來自江南西路的贛州,應詔者名叫文天祥,帶來近10000士兵…文天祥,1236年生。時年40歲。中狀元后改名天祥。頂級履歷表並沒能讓他仕途順暢。這人與每個時期的權臣作對,一次次地貶官、罷免、致仕…

發明創造了人類有史以來最正確、最偉大的理學,並貫徹執行幾十年的南宋,比起北宋末年時都可憐!太皇太后親自下詔喊救命,全國只有3個人伸手!可悲乎?可憐乎?可笑乎?

而與之對應的是:讀聖賢書、滿口仁義道德的各級官員們紛紛降元!

張世傑率兵收復饒州。25日,文天祥被任命爲江南西路安撫副使兼贛州知州。27日,任命李芾爲荊湖南路安撫使兼潭州知州。28日,任命陳宜中爲知樞密院事、曾淵子爲同知樞密院事、文及翁爲籤書樞密院事、倪普爲同籤書樞密院事。並召王龠爲浙西、江東宣撫使,居京師以備諮訪。

這時,郝經通過最原始的鴻雁傳信方式。讓元世祖知道他被關在南宋的軍營裡。於是忽必烈再派郝經之弟郝庸與都哈雅二人出使南宋,再次責問對方無理扣押郝經之罪。陳宜中馬上命令段佑禮送被扣押在淮南東路真州儀真長達14年多的郝經歸國。郝經一上路就病了,抱病往大都而回…

28日,元兵攻打成都府路的嘉定府,宋將侯興戰死。

29日,南宋四大權相之最後一位:賈似道被罷。

30日,右丞相章鑑覺得在這種國難之時還當這麼大的官真是要命,於是成了第一個不告而去的高官,也引發了高官們集體逃跑的…

30日半夜。江淮招討使汪立信嘆曰“吾今日猶得死於宋土也”慷慨悲歌、握拳撫案,接連三響,以致失聲三日。三日後扼吭而卒。

本月,沿江制置大使兼建康行宮留守趙溍棄城南逃。徐王榮、翁福開城降元。江南東路寧國府知府趙與可、江南西路首府隆興府知府吳益棄城而逃。江南東路太平州知州孟之溍、淮南西路和州知州王善、無爲軍知軍劉權、淮南東路漣州知州孫嗣武相繼降元…

本月,張晏然上書忽必烈“不踐舊約、拘留使者,乃權臣賈似道之罪,實非宋主之罪。還請陛下只罪擅命之臣、不令趙氏乏祀”忽必烈答“卿言良是。卿既不忘舊主。必能輔弼我家。朕已命伯顏按兵不進,派廉希賢等持書往使。宋國若果能悔過來附,既往之愆。朕復何尤!至於權臣賈似道,朕也無罪之之心,難道還會令趙氏絕祀嗎?但若其仍執迷罔悛,未然之事就不好說了”

3月1日,賈似道的親信、南宋此時的禁軍老大、殿前都指揮使韓震再次請求謝太皇太后放棄臨安、走避海上。結果被陳宜中假借召來商議爲由,暗伏壯士,以袖中鐵椎擊殺之。韓震部將李大時等帶着韓震的母親、妻子、諸子逃出,去投奔元軍…

2日,伯顏進入江南東路的首府建康府。開倉賑糧、遣醫治病,百姓大悅。有人將半年多前,面對伯顏大軍剛剛南下時,汪立信向賈似道所獻的上中下三策告訴伯顏,建議殺光汪立信全家。伯顏不許“是人方有是言!若使用之,吾安能至此”下令將汪立信厚葬、撫卹其家。汪立信之子汪麟此時正在建康,不肯降元,一直往南走到福建的深山老林中後死去…

同日,伯顏接到忽必烈的聖旨,命他駐兵建康府、暫緩進軍。阿術駐守淮南東路的首府揚州,與博爾歡、達春一起斷絕南宋兩淮方向的援兵。南宋鎮江統制石祖忠降元。

同日,南宋朝廷召章鑑還朝。並命劉經戍守兩浙西路平江府的吳江;羅林、張濡戍守兩浙西路湖州與臨安府交界的獨鬆關;徐垓、鬱天興戍守湖州四安鎮;趙淮戍守江南東路建康府的銀林東壩。

3日,元兵攻打兩浙西路常州無錫縣,知縣阮應得出戰,全軍覆沒,阮應得投水自盡。

4日,南宋朝廷詔諭叛將呂文煥、陳奕、范文虎,希望能通過這些漢奸的關係,與元朝議和。

同日,任命王龠爲左丞相兼樞密使。右丞相章鑑被御史王應麟彈劾,正式罷官。陳過上奏,請求流放賈似道,並治其同黨之罪。翁應龍趕緊逃。朝廷下詔逮捕應龍,關進臨安府大獄。同時罷免廖瑩中、王庭、劉良貴、遊汶、朱浚、陳伯大、董樸等人。

5日,宋恭帝下罪己詔。陳宜中被任命爲右丞相兼樞密使。但與還朝的左丞相兼樞密使王龠經常意見不合。楊文仲嘆曰“事態危急。大宋社稷、百姓安危,皆在二相。還要如此不和,今日不戰,明日不徵。到時時不再來,後悔何及”高斯得則被任命爲代理兵部尚書。上疏請求:誅奸臣以謝天下、開言路以迴天心、聚人才以濟國事、旌節義以厲懦夫、竭財力以收散亡。

陳宜中請求在京城臨安設立督府,檄召天下諸路軍馬勤王。並令潰軍各歸所部,可團結內外兵共175千人。

6日,淮南東路滁州知州王應龍降元。

8日,翁應龍被處杖刑,流放廣南西路的吉陽軍。王龠、陳宜中受命都督諸路勤王軍馬。

11日,元兵攻打兩浙西路的常州。知州趙與鑑逃跑,錢訔開城投降。13日,元兵攻打西海州,知州丁順投降。14日,東海州知州施居文乞降於西海州。兩浙西路平江府知府潛說友降元。15日,江南東路廣德軍知軍令狐概降元。前一日剛剛受詔總都督府諸軍的張世傑馬上派閻順、李存進軍廣德軍;謝洪永進軍平江府;李山進軍常州。之後,廣德軍被收復。18日,朝廷下詔:五郡鎮撫使呂文福率兵入衛。呂文福殺掉使者,不受詔。

19日,臨安城戒嚴。而由章鑑發起的高官不告而別風達到了!

遼帝親征篇封賞天下篇蒙古伐金篇交趾入侵篇蒙古內鬥篇亡國前奏篇遼金議和篇李綱登場篇轉移視線篇淮西之戰篇德險之爭篇恭帝出降篇宋金開戰篇孟氏皇后篇南宋紛紛篇西軍勤王篇亡國前奏篇宋金議和篇大遼慘案篇皇帝遇刺篇幽州收復篇西征前奏篇夏竦回京篇鳳娘出場篇蒙古草原篇年表南宋三將入朝篇僞齊南侵篇宋金議和篇王李起義篇南北開戰篇宗弼撤軍篇大理亡國篇仙人前戰篇耶律留哥篇亡國前奏篇杜杲守城篇功虧一簣篇第一 英主篇大遼慘案篇杭州行在篇功虧一簣篇滁州大捷篇趙韓鬥法篇耶律留哥篇拖雷借道篇濮議之爭篇下世宗自立篇岳飛出生篇採石前奏篇種姚敗亡篇徽宗禪位篇宋金激戰篇英宗登基篇天驕之死篇貴妃薨逝篇新黨掌權篇西征收尾篇叛軍失敗篇風暴前夜篇皇業肇基篇遼後遭誣篇混蛋杜充篇鳳娘出場篇亡國前奏篇遠征幽燕篇大金立國篇李全反叛篇一統天下篇蒙哥伐宋篇哀宗出逃篇洵武上圖篇僞齊被廢篇最後南侵篇熙宗遇弒篇二次南征篇仙人前戰篇宋遼爭地篇僞齊南侵篇景炎改元篇西遼西夏篇皇帝親征篇孟珙之死篇撻凜之死篇大遼慘案篇岳飛出生篇出兵後蜀篇平夏築城篇戰和紛紛篇交趾入侵篇仙人之戰篇安石復相篇免役新法篇寇準回朝篇新政失敗篇平夏大捷篇最大危機篇宋金轉型篇哲宗成長篇
遼帝親征篇封賞天下篇蒙古伐金篇交趾入侵篇蒙古內鬥篇亡國前奏篇遼金議和篇李綱登場篇轉移視線篇淮西之戰篇德險之爭篇恭帝出降篇宋金開戰篇孟氏皇后篇南宋紛紛篇西軍勤王篇亡國前奏篇宋金議和篇大遼慘案篇皇帝遇刺篇幽州收復篇西征前奏篇夏竦回京篇鳳娘出場篇蒙古草原篇年表南宋三將入朝篇僞齊南侵篇宋金議和篇王李起義篇南北開戰篇宗弼撤軍篇大理亡國篇仙人前戰篇耶律留哥篇亡國前奏篇杜杲守城篇功虧一簣篇第一 英主篇大遼慘案篇杭州行在篇功虧一簣篇滁州大捷篇趙韓鬥法篇耶律留哥篇拖雷借道篇濮議之爭篇下世宗自立篇岳飛出生篇採石前奏篇種姚敗亡篇徽宗禪位篇宋金激戰篇英宗登基篇天驕之死篇貴妃薨逝篇新黨掌權篇西征收尾篇叛軍失敗篇風暴前夜篇皇業肇基篇遼後遭誣篇混蛋杜充篇鳳娘出場篇亡國前奏篇遠征幽燕篇大金立國篇李全反叛篇一統天下篇蒙哥伐宋篇哀宗出逃篇洵武上圖篇僞齊被廢篇最後南侵篇熙宗遇弒篇二次南征篇仙人前戰篇宋遼爭地篇僞齊南侵篇景炎改元篇西遼西夏篇皇帝親征篇孟珙之死篇撻凜之死篇大遼慘案篇岳飛出生篇出兵後蜀篇平夏築城篇戰和紛紛篇交趾入侵篇仙人之戰篇安石復相篇免役新法篇寇準回朝篇新政失敗篇平夏大捷篇最大危機篇宋金轉型篇哲宗成長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