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兩百七十一章 聯姻燕國

公子彘說到這,又接着道:“然道德之人察其事,智能之士觀其行,從來不會被其美名所迷惑。”

公子彘越說越流暢道:“其任相也,道德智賢之人不進,才能勇毅之士不薦,這就是其不忠於君王。

其爲相也,不曾獻一策利其國,亦不曾施一策以利其民,這就是其不忠於國。

其爲相也,享受國家豐厚的待遇,但他卻拿着國家賜予的俸祿地位官職,專爲自己結交賢士,收納門客,爲自己揚名,而絲毫不提國家。這就是損國以利己,損公以費私。

其爲相也,見危而俱,棄君逃亡,這就是他膽小無勇沒擔當。

有此四點,就足以說明孟嘗君田文乃是國之賊,即便是將其滅族也不過分,又怎能算得上賢士國士。

而那齊王地,任用孟嘗君這樣的人爲相多年,這就是他識人不明。若是他知道孟嘗君的爲人,卻不能將他罷黜,這就是他無能。

哼,不明無能之君,自然就是昏君。”

公子彘說到這,喘了一口氣,又飛快的道:“況且,孟嘗君其爲君也,盤剝薛地百姓甚重,以至於衆多百姓破產逃亡。可即便是如此,他依然還沒有滿足,以至於自己放貸於百姓,以求重利。

貪鄙如此,是爲君何其不仁也。

是以,兒臣以爲,日後,即便是孟嘗君身死國滅,這也是咎由自取。”

說完,公子彘頓了頓,然後拱手道:“還請父王,太子,還有兄長指正。”

熊槐聞言注視公子彘良久,他從公子彘的話語中感受到了靈秀之氣,還有銳氣、勇氣、意氣。

目光犀利,透過層層表象,看清事情的本質。仗義執言,排斥惡行,這些都是優點。

但,這其中也有兩個的地方,他說錯了。

其一,關於齊王地,他想的太簡單了。作爲一個君王,真是不是想幹啥就幹啥的。這是最致命的,也是他最想當然的。

而爲所欲爲,也是作爲君王最大的忌諱。

其二,公子彘不知道的是,禮賢下士並且能同時聚集大賢,能人,策士,勇士,普通人,乃至愚人,這是多麼難得的優點。

他年紀小,所以不知道,當年燕王職爲了招賢納士,不僅用了千金買骨,還修建了黃金臺,禮賢下士的名聲已經名傳天下。

可燕王職即便做到了這個程度,然後響應燕王的大賢,依舊寥寥無幾。

如此堅持數年,情況才稍稍有些好轉,纔有屈庸孟卯等智能勇士前往。也就是這幾年,纔有真正的國士級別的大賢去燕國。

所以說,孟嘗君舉賢得人這一項優點,就是難得的品質,而且恰恰與極爲自負的齊王地形成互補。

公子彘更加不知道的是,爲了儘快離間齊王地與孟嘗君的關係,不僅楚國付出多大的努力

甚至,據熊槐所知,燕趙兩國在其中還出力不少。

即便三國同時出力,這是還是恰巧碰上田甲之亂,再加上田文自己作,才徹底讓他們君臣反目。

否則,有孟嘗君在齊國幫助齊王地籠絡人心,齊國可能會虛弱,但絕不會衰敗。

想到這,熊槐又想起自己來,二十年前,他對孟嘗君這種人也是深惡痛絕的,但是,隨着他的見識日漸成熟乃至老練,他的許多想法也變了。

如果他二十年前就明白臣之有即君之有,臣之得即君之得的道理,那楚國也不會像現在這樣混亂。

嫉惡如仇,這是人的高貴品質,也是官員的高貴品質,但這不是君相,更不是君王應該有的品質。

當年管仲說鮑叔牙不可爲相,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發揚臣子的長處,規避臣子的短處,這纔是君王要做的。

不過,雖然公子彘的觀點,有極大的缺陷,但熊槐依然十分高興。

洞察於人,這就是明君所必需品質,畢竟,只有識人才能用人。

而公子彘的缺陷,並不是他本身的缺陷,而是因爲年紀太小,這才充滿着勇氣與銳氣。等將來,他看的事情多了,自然就會把身上的刺往自己體內收縮起來。

而嫉惡如仇雖然不是君王該有的,但君王也先必須是人,而後纔是君王。

而且,揚善懲惡,這也是君王最應該做的。

善惡不分,這纔是君王大忌。

想着,熊槐心中已經有了決斷。

於是,熊槐在公子彘緊張的目光中,突然哈哈一笑:“好好好,子彘能對齊王君臣有如此清晰的,可見左徒的教導是用心了的,而子彘也是用心求學了的。”

說着,熊槐見公子彘臉上的緊張盡去,轉而露出笑臉,又忽的臉色一正:“不過,子彘你的看法,還有所不足。”

公子彘一聽,立即拱手道:“請父王指正。”

熊槐想了想,若是有可能,不能讓公子彘學自己,做一個陰險狠辣的暴君。

於是,熊槐捨棄了法與術兩種方法,而從大道入手。

“左徒精通道儒法三家學說,不知子彘你可曾聽說苟變食人雞子的故事。”

公子彘一怔,立即想起苟變的事蹟。

苟變乃兩百年前的衛國大將,曾因爲收稅的時候白吃了人家兩個雞蛋,就被衛侯以爲他人品有問題,是以棄之不用。最後,衛國因爲國中無大將可用,而國土接連淪喪,衛侯也因此被人詬病。

想着,公子彘頓時皺眉道:“父王是說,對於人才不能過多苛求,可是···這···”

公子彘對孟嘗君這種人,還是難以忍受。

此時,熊槐笑道:“野外有樹,其正則爲樑,其曲則爲輪,其美則爲景,其廢則爲柴。

鄉野木匠做工,並不會因爲樹木有一半腐爛就棄之不用,而是削去腐爛的部位,然後用其完好的部分。各地農夫種田,並不會因爲田地中有一半的地不長糧食,而捨棄一整塊田地。

所以說,工匠也好,農夫也罷,貴族官員乃至王侯將相,都是如此,做事做人,用其長而舍其短。

唯有如此,才能人盡其用,物盡其用。

人力物力盡其所用,而國家卻不強大的,這是從來沒有的事情。”

說着,熊槐見公子彘露出若是所思之色,繼續道:“就好比孟嘗君這樣人,一個合格的君王,絕不會棄之不用。而是會安排他一個合適地方,並用道義來匡正他,用禮法引導他,用言論來勉勵他,用律法來防止他。

如此,道義禮法並行,有邪心的人不敢爲惡,有小聰明的人不敢取巧。這樣,制止邪惡,弘揚正義,人人都展現自己善良的一面,正氣就會充斥人間。

只要天地正氣壓制邪氣,那麼夜不閉戶,道不拾遺,童叟無欺,甚至人行千里而不見詐,女行萬里而不見欺。

這樣,大同世界,便會現於人間。”

說完,熊槐目光掃過三兄弟,問道:“太子,旺財,子彘,你們可明白寡人的意思。”

太子橫三人聞言,全都若有所思拱手應道:“謝父王教誨。”

此時,熊槐點了點頭,然後看向公子彘沉吟許久,開口道:“子彘,你今天的文章寫得很好,寡人決定賞你點東西。”

說着,熊槐笑道:“嗯~~子彘,你要老婆不要?”

公子彘一怔,立即拜倒:“請父王賜婚!”

“好,好,好!”熊槐大笑三聲,然後開口道:“傳詔給鄂君,讓他備上一份重禮,然後親自走一趟燕國,代寡人向燕王求婚。

寡人慾與燕王聯姻,待公子彘行冠禮,乃迎燕王之女爲婦!”

第七百零九章 揭開序幕第二百五十七章 謠言第一千三百二十二章 田文之謀第一千零四十五章 來襲第五百八十三章 共赴國難第七百九十八章 成敗得失第三百五十六章 試探第二百七十一章 求和第二百零三章 舉兵伐齊第六百章 心傷第二十章 野人逃亡(求推薦)第三百一十八章 遲疑第一千零四十二章 萬事俱備第六百三十四章 了無音訊第一千兩百七十章 不居其華第三百七十五章 分兵第一千三百四十三章 齊楚決裂第一千零三十章 正當其時第二百三十一章 強攻第六百三十章 伐宋第二百一十四章 濟陽城下第十八章 封君貴族第六百零七章 戰和之辯第五百九十六章 舍與得第九百零二章 時局艱難第一千三百零五章 若有所思第八百四十六章 會稽考覈第一百一十六章 楚謀越國第一千零八十九章 去意第六百三十六章 襄陽宛城第五百二十章 輕取渡口第七百三十章 舉薦何人?第九十五章 楚墨投靠第三百四十七章 局開第八百四十六章 會稽考覈第六百七十四章 投降第九百五十九章 烈焰阻敵第一千一百八十九章 齊國之亂第六百九十九章 不捨第一千一百一十九章 曲陽君薨第五百零六章 維穩之策第八百二十九章 吳侯之死第一千零九十七章 選定目標第五十四章 杖刑之問第九百五十六章 調兵第九百五十六章 調兵第三百一十八章 遲疑第六百九十六章 衝動是魔鬼第四百四十六章 面見太子第四百八十章 戰前準備第九百五十九章 烈焰阻敵第四百三十三章 宴請第四百章 往燕第一千兩百三十二章 不寒而慄第九十八章 跟我回家第二百八十章 抵達第一千一百三十三章 大將軍趙雍第五百九十七章 請辭第八十章 一將功成第八百零二章 棄我去者第七百一十一章 推舉與考覈第五百八十九章 轉封第一千兩百七十八章 魏國求和第八百零五章 講和第七百六十七章 劍指水師第七百七十五章 上庸之戰 三第二百二十八章 北方有佳人第六百三十五章 急轉直下第三百三十一章 質疑第四百五十七章 名分之爭第六百三十七章 國家亂有忠臣第四百八十二章 叮囑第一千兩百章 決意遷都第一千三百零二章 魏棄河東第五百八十九章 轉封第一千兩百一十九章 何以解憂第一千兩百零七章 謁者黃歇第一百八十一章 人選第一百二十四章 美人有孕第七百九十二章 增兵第一千零二章 大勢第三十二章 田需之謀第一千一百四十五章 目標 下第一千一百八十章 誅殺昭常第八百六十一章 不依不饒第七百一十八章 廣告與封神第六百二十一章 詔令第一百二十二章 稅收改革第一千兩百五十五章 再訓太子第一千零一十二章 巧婦難爲無米之炊第六百三十四章 了無音訊第五百八十三章 共赴國難第三十六章 趙國齊國第一百五十一章 太子之師第一千一百二十六章 媧皇紙第六百七十七章 兩個機會第二十二章 再議變法第八百七十二章 齊國出兵第六百零八章 宋國內爭第七百四十章 遊說
第七百零九章 揭開序幕第二百五十七章 謠言第一千三百二十二章 田文之謀第一千零四十五章 來襲第五百八十三章 共赴國難第七百九十八章 成敗得失第三百五十六章 試探第二百七十一章 求和第二百零三章 舉兵伐齊第六百章 心傷第二十章 野人逃亡(求推薦)第三百一十八章 遲疑第一千零四十二章 萬事俱備第六百三十四章 了無音訊第一千兩百七十章 不居其華第三百七十五章 分兵第一千三百四十三章 齊楚決裂第一千零三十章 正當其時第二百三十一章 強攻第六百三十章 伐宋第二百一十四章 濟陽城下第十八章 封君貴族第六百零七章 戰和之辯第五百九十六章 舍與得第九百零二章 時局艱難第一千三百零五章 若有所思第八百四十六章 會稽考覈第一百一十六章 楚謀越國第一千零八十九章 去意第六百三十六章 襄陽宛城第五百二十章 輕取渡口第七百三十章 舉薦何人?第九十五章 楚墨投靠第三百四十七章 局開第八百四十六章 會稽考覈第六百七十四章 投降第九百五十九章 烈焰阻敵第一千一百八十九章 齊國之亂第六百九十九章 不捨第一千一百一十九章 曲陽君薨第五百零六章 維穩之策第八百二十九章 吳侯之死第一千零九十七章 選定目標第五十四章 杖刑之問第九百五十六章 調兵第九百五十六章 調兵第三百一十八章 遲疑第六百九十六章 衝動是魔鬼第四百四十六章 面見太子第四百八十章 戰前準備第九百五十九章 烈焰阻敵第四百三十三章 宴請第四百章 往燕第一千兩百三十二章 不寒而慄第九十八章 跟我回家第二百八十章 抵達第一千一百三十三章 大將軍趙雍第五百九十七章 請辭第八十章 一將功成第八百零二章 棄我去者第七百一十一章 推舉與考覈第五百八十九章 轉封第一千兩百七十八章 魏國求和第八百零五章 講和第七百六十七章 劍指水師第七百七十五章 上庸之戰 三第二百二十八章 北方有佳人第六百三十五章 急轉直下第三百三十一章 質疑第四百五十七章 名分之爭第六百三十七章 國家亂有忠臣第四百八十二章 叮囑第一千兩百章 決意遷都第一千三百零二章 魏棄河東第五百八十九章 轉封第一千兩百一十九章 何以解憂第一千兩百零七章 謁者黃歇第一百八十一章 人選第一百二十四章 美人有孕第七百九十二章 增兵第一千零二章 大勢第三十二章 田需之謀第一千一百四十五章 目標 下第一千一百八十章 誅殺昭常第八百六十一章 不依不饒第七百一十八章 廣告與封神第六百二十一章 詔令第一百二十二章 稅收改革第一千兩百五十五章 再訓太子第一千零一十二章 巧婦難爲無米之炊第六百三十四章 了無音訊第五百八十三章 共赴國難第三十六章 趙國齊國第一百五十一章 太子之師第一千一百二十六章 媧皇紙第六百七十七章 兩個機會第二十二章 再議變法第八百七十二章 齊國出兵第六百零八章 宋國內爭第七百四十章 遊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