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秦風低徊_二 心不當時連鑄錯

二 心不當時連鑄錯

秦昭王大費躊躇,無法權衡范雎與白起誰對誰錯了。

處置降卒之事最是棘手,白起卻再也沒有請命便斷然做了,秦昭王自是如釋重負。按照本心,對白起一鼓作氣連戰滅趙的方略,他是毫不猶豫贊同了,事先也徵詢了范雎謀劃,范雎也是贊同了的。可就在二三月之間,范雎卻突然上書,歷數列國之變,斷言“若連續滅趙大戰,有逼成山東合縱之險”。反覆思慮,秦昭王最後還是下書白起班師了。但白起回到咸陽之後進宮一次晉見,秦昭王卻又頓時覺得大軍班師太輕率了。白起畢竟是戰無敗績威震天下的名將,對戰場大勢的洞察從來都是沒有失誤的。那天白起說的話至今都在他耳邊轟轟作響:“天下惶惶,趙國震恐,徵發成軍尚且不及,何有戰陣之力?列國空言撫慰,卻無一國出兵力挺,談何合縱抗秦?”不能說白起有錯,若是連戰,秦國實在是勝算極大也。而一舉滅趙,那是何等皇皇功業!

秦昭王第一次爲自己的決斷後悔之時,范雎進宮了。

這次范雎帶來了鄭安平從列國快馬發來的所有急報:趙國任用樂乘、樂閒爲將,緊急徵發新軍防守邯鄲;魏國信陵君復出,楚國春申君復出,齊國魯仲連復出,以趙國平原君爲大軸,正在連結合縱;山東戰國都在加緊成軍,預備抗秦自保。

“應侯之意,當如何?”秦昭王笑了。

范雎侃侃道:“老臣以爲,秦國當持重行事,毋得急圖滅國之功也。趙國雖遭大敗,民氣猶在。以趙國之強,一敗不致全盤瓦解。更有一則,長平戰罷,我糧秣空虛,士卒傷亡過半,兵員不足補充。當此之時,宜於養精蓄銳再待時機。”

“也是一理。”秦昭王點點頭卻又恍然笑了,“這個鄭安平頗有才具也,三五年總領斥候密事,功勞不小。大戰已罷,毋得屈了應侯恩公,召他回來,應侯以爲何職妥當?”

“鄭安平唯知軍旅。”

“好!做藍田將軍,與蒙驁王陵等爵。”

“謝過我王。”

之後的整個夏天,秦昭王都在章臺琢磨范雎白起的各自主張。七月流火的酷暑時節,他終於忍耐不住,在一個雨後的晚上趕回了咸陽,沒有進王宮,徑直進了武安君府。想不到的是,白起已經病了,榻邊圍着一圈大冰,荊梅出出進進地忙碌着,滿庭院都是草藥氣息。秦昭王大吃一驚,一邊下令宣召太醫,一邊將荊梅叫到旁邊詢問。荊梅說,白起自班師回來常常一個人在後園“小天下”轉悠,有一晚在“大河”岸邊躺了一夜,此後斷斷續續發熱,這次已經發熱三日不退了,醫家也斷不出甚病,開了一些養息安神之類的藥,同時叮囑以大冰鎮暑。

說話之間,白起已經醒來,見秦昭王在廳,散衣亂髮地下榻過來參見。秦昭王連忙叮囑他躺到榻上說話。白起笑道:“不妨事,山洞住長了寒熱不均。老卒了,撐得住。”請秦昭王到正廳就座。一時飲得兩盞青茶,秦昭王笑道:“武安君,不記恨我麼?”白起拱手笑道:“我王何出此言?國事決斷,誰保得事事無差,老臣只可惜失去了一次大好戰機。如今老臣已經想開,失便失了,不定過幾年又來了。”秦昭王突然壓低聲音道:“武安君,今秋再度發兵如何?”白起愕然,一時回不過神來,好大一陣愣怔才恍然醒悟過來,搖頭苦笑道:“我王何其如此驟變?老臣始料不及也。”

“你只說,病體尚能撐持否?”秦昭王認真急迫,顯然不是隨意說來。

“我王且聽老臣一言。”驟然之間,白起臉上大起紅潮,額頭汗珠涔涔而下,“非關老臣病體也。若果有戰機,老臣便是教人擡着走,也

是要去。惜乎流水已去,戰機已逝,再度發兵,已經是對我不利了。”

“滅國之戰,不在一時。大半年而已,如何便失了戰機?”

“我王差矣!”白起一抹額頭汗水,粗重地喘息着,“時光雖只半年,軍勢卻已大變也。軍駐上黨之時,趙國朝野震恐,我軍士卒則人懷一鼓而下之心,雖只有三十餘萬大軍,卻是泰山壓頂之勢。大軍一旦班師,士卒之氣大泄,須得休整補充方能恢復。全軍士卒五十餘萬,在上黨征戰四年未歸,將士家小望眼欲穿。方得短暫桑田天倫之樂,今非國難而急驟召回,何有戰心?再則,長平大戰,我軍士卒傷亡三四成,一鼓作氣猶可,若班師而後出,便得以尋常戰力計。如此我軍縱能開出三十萬大軍,以趙國之力死守邯鄲,我軍若急切不能下,山東戰國便必然來援。其時我軍進退維谷,便是大險。萬望我王勿存此念也。”

秦昭王聽得眉頭大皺,臉上卻呵呵笑着:“武安君,你也說得太過了。”說着一揮手,廳外一名老內侍捧着一個大木匣走了進來放在案上,“武安君,這是列國斥候密報,還有商人義報,你看看,山東無甚大變。”

“無須看。”白起搖搖頭,“老臣對戰場兵事,只信心頭之眼。”

“心頭之眼?”秦昭王苦笑搖頭,“武安君莫非當真老了?信鬼神之說?”

“心頭之眼非鬼神,乃是老臣畢生征戰之心感也。我王明察。”

相對無言,秦昭王默然去了。回到王宮,秦昭王立即急召范雎入宮,說了一番自己的再度起兵謀劃,要范雎參商定奪。范雎聽得雲遮霧障,好容易才弄清了秦昭王謀劃的來龍去脈,一時默然了。然則,范雎畢竟急智出色,思忖間拱手笑道:“老臣以爲,大戰之事最當與武安君共謀,多方權衡而後定。”

“應侯何其無斷也?”秦昭王目光閃爍着笑了,“當初應侯獨主班師,本王斟酌贊同,其時武安君何在?”

驟然之間,范雎心下一個激靈,臉上卻呵呵笑道:“原本也是。老臣不諳軍爭,平日斷事多以列國之變化爲據。目下,列國之變雖向趙國而動,然則滅國之戰畢竟以軍力爲本。老臣魏人,對我軍戰力委實不詳,我王若對軍力有本,何慮之有。”

“然也!”秦昭王哈哈大笑,“老秦人國諺:‘赳赳老秦,共赴國難!’放眼天下,最是老秦人耐得久戰,連打兩仗而已,有何難哉!”

進入九月,秦昭王親自巡視藍田大營,下書命五大夫將軍王陵爲大將,統兵二十萬攻趙。王陵大是意外,在向各郡縣發出緊急召回士卒的軍令後,夜入咸陽拜會武安君。誰知白起的熱病又驟然轉做畏寒,捂着三層絲綿大被猶是嘴脣發青,根本無法說話。王陵本意是來探詢武安君不爲將統兵的因由,若是秦王生疑或大臣攻訐殺降之事,王陵便要找個由頭辭了這統兵大將。如今見白起病勢沉重,以爲秦王在軍中選將事屬自然,身爲大將,自不能畏難退讓。回到藍田大營將武安君病勢一說,衆將心急如焚,次日立即進咸陽探視,不想卻又逢白起正在發熱,守候得一個時辰,只有忐忑不安地告辭了。

進入十月,王陵率領大軍東出函谷關重新北進上黨。

秦軍班師後,趙軍雖然無力搶回上黨十七座關隘,更無力在上黨全面佈防,但卻也迅速將石長城、壺關、滏口陘這三處通往邯鄲的要塞佔領了,在修復營壘城防之後駐軍三萬防守。王陵大軍激戰三場,在大雪紛飛的冬月攻下了滏口陘,大雪一停立即東進,終於在秦昭王四十九年的正月突破武安,進逼到邯鄲城下。不想新成之趙軍異常頑強,趙王與平原君親自上城坐鎮,趙國朝野一心死拼,三

月之久奈何不得邯鄲城。王陵終於大急,入夏後連續猛攻,一連死傷了五校人馬。秦軍之校,大體千人隊以上之單元,每校八千到一萬人,折去五校,等於喪失了將近五萬人馬。

緊急戰報傳回咸陽,秦昭王大怒,決意拿下邯鄲震懾天下,立即到武安君府敦請白起統兵出征。這時白起病體雖然見輕,卻依舊是瘦骨棱棱行走艱難。秦昭王雖則於心不忍,終於還是說出了王陵受挫的消息,雖然沒有下令,但希望白起帶病赴軍的心意卻是明明白白的。白起一聲沉重嘆息:“老臣死不足惜也!何我王偏要在此時滅趙?”秦昭王板着臉只不做聲,白起深深一躬道:“我王聽老臣一言:目下之勢,我軍遠絕河山而爭人國都,糧草輜重難以爲繼,無法長圍久困也。況長平殺降,天下諸侯恨秦深也,必對邯鄲一力救援,其時我軍危矣!老臣願王權衡,撤回王陵之師,以全秦軍實力也。”

秦昭王聽白起說到長平殺降,心中老大不悅,冷冷一笑道:“武安君之意,若不殺降,列國便不恨秦國?”說罷拂袖去了。白起木然站在廳中,不知所措了。荊梅過來扶住白起笑道:“你有病便有病,不說病體不行,偏說人家謀劃有錯,瓜不瓜你?人家親政多少年了,都成老王了,不興自己做主,還聽你的?”白起一甩大袖生氣道:“這是打仗,不是賭氣,胡說個甚來!”荊梅還是笑着:“胡說?目下秦王不是昔日宣太后,知道不?走,吃藥。”走着走着,白起不禁長嘆一聲:“有太后在,秦國何至於此也!”荊梅眼圈紅了:“一戰之敗,太后便自裁了……”

回到王宮,秦昭王越想越不是滋味。再度滅趙是本王決斷,如今看來,若不攻下邯鄲,竟是騎虎難下了。秦昭王也不再召范雎商議,立即車駕奔赴藍田大營,特下王書任命左庶長王齕代王陵爲將,立率步騎大軍北上,再攻邯鄲。

這年秋天,王齕二十萬大軍再度包圍了邯鄲。驚駭之下,山東戰國終於出動了。魏國信陵君與楚國春申君各率二十餘萬大軍,合力從河內入趙,猛攻秦軍後背。邯鄲守軍趁勢殺出,秦軍大敗潰退。後撤到上黨清點兵馬,竟有十餘萬軍士傷亡逃散。消息傳到咸陽,秦昭王大急,立即召范雎商議應對之策。范雎思忖一陣,心知此時秦國已無大軍可調,提出派鄭安平帶領藍田大營最後兩萬多鐵騎馳援接應王齕,能攻趙則攻,不能攻則退回河內野王設防。

“此其人也!”秦昭王當即拍案,“鄭安平在趙掌密事斥候四年,熟悉趙國,便是如此。”立刻緊急下書:鄭安平率軍兼程北上。

鄭安平原本是個武士百夫長而已,少年時在大梁市井浸泡遊蕩,精細機警,領着一班密探斥候在邯鄲倒是得其所長,花錢買消息,傳播范雎謀劃的種種流言,倒實在是爲秦國立了不小功勞。然則,鄭安平畢竟無甚正幹才具,沒有一次提大兵統帥戰陣的閱歷,更不說兵家之才了。一出函谷關,鄭安平便暈了,不知道走哪條路馳援。鐵騎將軍建言:王齕部秦軍最有可能沿上黨退回,當從野王入上黨接應。將軍不說還則罷了,將軍一說,鄭安平頓時有了主張:“上黨入趙爲弓背,安陽入趙爲弓弦,近一半路程。傳令三軍:從河內安陽直插邯鄲!”不想一過安陽,被正在回師的邯鄲守軍與信陵君大軍迎面包抄,圍困旬日,鄭安平率軍投降趙國。

倏忽兩年,大勢急轉直下。

原本赫赫震懾天下的秦國,頃刻之間大見艱難。秦昭王與范雎晝夜周旋,親自到函谷關坐鎮,派出函谷關守軍接應王齕十餘萬大軍班師,方纔鬆了一口氣。剛剛喘息方定,又有快馬急報傳來:信陵君春申君統率六國聯軍攻秦!河內郡與河東郡岌岌可危!

(本章完)

第一章 暮政維艱_一 落拓奇士隱秘出山第六章 秦軍悲歌_一 以快制變 老將章邯迫不得已的方略第七章 流火迷離_三 別辭難矣 聚散何堪第四章 秦國求賢令_五 求賢令激發了衛鞅第一章 暮政維艱_一 落拓奇士隱秘出山第二章 商旅大士_三 天計寓三傑聚酒第十六章 秦風低徊_四 君臣兩茫然 秦風又低徊第十二章 盤整華夏_二 決通川防 疏浚漕渠 天下男女樂其疇矣楔子第八章 連橫奇對_三 匕首金窟黑冰臺第十二章 士相崢嶸_三 趙瑟秦盆 藺相如盡顯膽識秦國官制_地方官制第十章 合縱回光_六 兵家奇謀 大義同心第四章 暴亂潮水_二 芒碭山逃亡者在劉邦率領下起事了第六章 風雲再起_二 奉陽君行詐蘇秦大秦帝國第二部下卷第七章 興亡縱橫_二 樂毅算齊見分毫第十三章 遠交近攻_二 咸陽冬雷起宮廷諸子百家_儒家大秦帝國第二部上卷第九章 分治亡楚_二 父子皆良將 歧見何彷徨第七章 迂政亡燕_二 束手無策的燕國釀出了一則奇計第十六章 秦風低徊_三 曠古名將成國殤第一章 初政颶風_一 歧路在前 本志各斷秦國官制_武將官制第十章 胡服風暴_一 白起方略第一次被放棄第七章 瓦釜雷鳴_四 七百名罪犯一次斬決大秦帝國第二部上卷第一章 六國謀秦_二 五國君主同一天到達逢澤名將_王翦第四章 鏖兵中原_五 君臣將士咸陽宮第二章 山東雄傑_六 函谷關外蘇秦奇遇第十一章 郢都恩仇_一 張儀臨危入楚第五章 殘政如血_四 趙高野心昭彰 胡亥做夢也沒想到自己的結局大秦帝國第一部《黑色裂變》第七章 流火迷離_五 豐京廢墟的遠古洞窟第九章 分治亡楚_二 父子皆良將 歧見何彷徨第十四章 對峙上黨_一 天險上黨地第七章 流火迷離_二 塞上春寒 心變情異第六章 櫟陽潮生_六 奇特的故事震動了秦國民衆二 歷史實踐與歷史意識的最初分裂第六章 秦軍悲歌_五 各具內憂 章邯刑徒軍與王離九原軍第四章 暴亂潮水_一 大澤鄉驚雷撼動天下第七章 大成合縱_一 大梁公子出奇策第十三章 遠交近攻_三 大謀橫空出第一章 初政颶風_六 振聾發聵的《諫逐客書》名將_樂毅第九章 呂氏新政_三 新朝人事 幾多風雨第四章 秦國求賢令_一 車英出奇計 洮水峽谷大血戰第四章 秦國求賢令_五 求賢令激發了衛鞅第二章 棟樑摧折_六 天下孜孜以求的二世新政泡沫般飄散了第七章 瓦釜雷鳴_二 疲民與貴族竟有了憤怒的共鳴第十四章 對峙上黨_四 長平佈防 廉頗趙括大起爭端第一章 鐵腕平亂_二 百騎揚威 震懾草原第八章 失才亡魏_六 緩賢忘士者 天亡之國也大秦帝國第二部《國命縱橫》第二章 大決涇水_六 松林蒼蒼 老秦人的血手染紅了一座座刻石第十章 合縱回光_六 兵家奇謀 大義同心第五章 情變橫生_二 秋夜高樓 秦箏忽起諸子百家_名家戰國七雄_燕國第十一章 雄傑悲歌_二 戰國之世的最後一頂王冠第十四章 冰炭同器_二 灰色影子與蒙面石刻第十四章 大帝流火_一 茫茫大雪裡嬴政皇帝踽踽獨行第六章 風雲再起_四 明大義兮真豪傑第四章 秦國求賢令_三 求賢令應時而出第四章 談兵致禍_二 一席說辭 大軍調頭第二章 商旅大士_一 名士逢楚頭 慷慨說山東第二章 艱危咸陽_五 慨其嘆矣 遇人之艱難第十一 章仲父當國_六 開元異數 呂不韋疏導倍顯艱難諸子百家_法家第七章 迂政亡燕_五 易水之西 戰雲再度密佈第七章 瓦釜雷鳴_三 老秦世族頂風仇殺第五章 情變橫生_七 欲將子還兮 子不我思第三章 東方龍蛇_三 東海起大蛟大秦帝國第一部下卷第八章 幽燕雷霆_四 我車既攻 我馬既同名將_樂毅第六章 滔滔江漢_二 隱世後墨再出山第十章 偏安亡齊_五 鬆耶柏耶 住建共者客耶第六章 風雲再起_五 大節有堅貞第三章 安邑風雲_三 龐涓喬裝 考校中庶子衛鞅秦風_秦之禮儀第四章 談兵致禍_四 雲夢澤訪出了逃隱名將第八章 幽燕雷霆_二 冰天雪地的遼東軍營第八章 幽燕雷霆_六 軍前謀國君臣心《大秦帝國》·史源_第一部 《黑色裂變》第十一 章仲父當國_二 卑劣老伎在腐朽國度生出了驚人成效第十三章 雨雪霏霏_六 病榻上的秦孝公怦然心動第十章 合縱回光_五 壯心不已 春申君奔波合縱第十一章 雄傑悲歌_四 雄心錯斷 陡陷危局第五章 冬戰河內_一 流言竟成奇謀 齊國僥倖脫險第四章 談兵致禍_二 一席說辭 大軍調頭第五章 冬戰河內_二 咸陽宮夤夜決策第一章 六國謀秦_一 上將軍龐涓的秘密使命第十二章 不寧不令_四 新朋舊情盡路營第十章 合縱回光_六 兵家奇謀 大義同心大秦帝國第二部上卷秦國官制_中央官制第一章 六國謀秦_一 上將軍龐涓的秘密使命
第一章 暮政維艱_一 落拓奇士隱秘出山第六章 秦軍悲歌_一 以快制變 老將章邯迫不得已的方略第七章 流火迷離_三 別辭難矣 聚散何堪第四章 秦國求賢令_五 求賢令激發了衛鞅第一章 暮政維艱_一 落拓奇士隱秘出山第二章 商旅大士_三 天計寓三傑聚酒第十六章 秦風低徊_四 君臣兩茫然 秦風又低徊第十二章 盤整華夏_二 決通川防 疏浚漕渠 天下男女樂其疇矣楔子第八章 連橫奇對_三 匕首金窟黑冰臺第十二章 士相崢嶸_三 趙瑟秦盆 藺相如盡顯膽識秦國官制_地方官制第十章 合縱回光_六 兵家奇謀 大義同心第四章 暴亂潮水_二 芒碭山逃亡者在劉邦率領下起事了第六章 風雲再起_二 奉陽君行詐蘇秦大秦帝國第二部下卷第七章 興亡縱橫_二 樂毅算齊見分毫第十三章 遠交近攻_二 咸陽冬雷起宮廷諸子百家_儒家大秦帝國第二部上卷第九章 分治亡楚_二 父子皆良將 歧見何彷徨第七章 迂政亡燕_二 束手無策的燕國釀出了一則奇計第十六章 秦風低徊_三 曠古名將成國殤第一章 初政颶風_一 歧路在前 本志各斷秦國官制_武將官制第十章 胡服風暴_一 白起方略第一次被放棄第七章 瓦釜雷鳴_四 七百名罪犯一次斬決大秦帝國第二部上卷第一章 六國謀秦_二 五國君主同一天到達逢澤名將_王翦第四章 鏖兵中原_五 君臣將士咸陽宮第二章 山東雄傑_六 函谷關外蘇秦奇遇第十一章 郢都恩仇_一 張儀臨危入楚第五章 殘政如血_四 趙高野心昭彰 胡亥做夢也沒想到自己的結局大秦帝國第一部《黑色裂變》第七章 流火迷離_五 豐京廢墟的遠古洞窟第九章 分治亡楚_二 父子皆良將 歧見何彷徨第十四章 對峙上黨_一 天險上黨地第七章 流火迷離_二 塞上春寒 心變情異第六章 櫟陽潮生_六 奇特的故事震動了秦國民衆二 歷史實踐與歷史意識的最初分裂第六章 秦軍悲歌_五 各具內憂 章邯刑徒軍與王離九原軍第四章 暴亂潮水_一 大澤鄉驚雷撼動天下第七章 大成合縱_一 大梁公子出奇策第十三章 遠交近攻_三 大謀橫空出第一章 初政颶風_六 振聾發聵的《諫逐客書》名將_樂毅第九章 呂氏新政_三 新朝人事 幾多風雨第四章 秦國求賢令_一 車英出奇計 洮水峽谷大血戰第四章 秦國求賢令_五 求賢令激發了衛鞅第二章 棟樑摧折_六 天下孜孜以求的二世新政泡沫般飄散了第七章 瓦釜雷鳴_二 疲民與貴族竟有了憤怒的共鳴第十四章 對峙上黨_四 長平佈防 廉頗趙括大起爭端第一章 鐵腕平亂_二 百騎揚威 震懾草原第八章 失才亡魏_六 緩賢忘士者 天亡之國也大秦帝國第二部《國命縱橫》第二章 大決涇水_六 松林蒼蒼 老秦人的血手染紅了一座座刻石第十章 合縱回光_六 兵家奇謀 大義同心第五章 情變橫生_二 秋夜高樓 秦箏忽起諸子百家_名家戰國七雄_燕國第十一章 雄傑悲歌_二 戰國之世的最後一頂王冠第十四章 冰炭同器_二 灰色影子與蒙面石刻第十四章 大帝流火_一 茫茫大雪裡嬴政皇帝踽踽獨行第六章 風雲再起_四 明大義兮真豪傑第四章 秦國求賢令_三 求賢令應時而出第四章 談兵致禍_二 一席說辭 大軍調頭第二章 商旅大士_一 名士逢楚頭 慷慨說山東第二章 艱危咸陽_五 慨其嘆矣 遇人之艱難第十一 章仲父當國_六 開元異數 呂不韋疏導倍顯艱難諸子百家_法家第七章 迂政亡燕_五 易水之西 戰雲再度密佈第七章 瓦釜雷鳴_三 老秦世族頂風仇殺第五章 情變橫生_七 欲將子還兮 子不我思第三章 東方龍蛇_三 東海起大蛟大秦帝國第一部下卷第八章 幽燕雷霆_四 我車既攻 我馬既同名將_樂毅第六章 滔滔江漢_二 隱世後墨再出山第十章 偏安亡齊_五 鬆耶柏耶 住建共者客耶第六章 風雲再起_五 大節有堅貞第三章 安邑風雲_三 龐涓喬裝 考校中庶子衛鞅秦風_秦之禮儀第四章 談兵致禍_四 雲夢澤訪出了逃隱名將第八章 幽燕雷霆_二 冰天雪地的遼東軍營第八章 幽燕雷霆_六 軍前謀國君臣心《大秦帝國》·史源_第一部 《黑色裂變》第十一 章仲父當國_二 卑劣老伎在腐朽國度生出了驚人成效第十三章 雨雪霏霏_六 病榻上的秦孝公怦然心動第十章 合縱回光_五 壯心不已 春申君奔波合縱第十一章 雄傑悲歌_四 雄心錯斷 陡陷危局第五章 冬戰河內_一 流言竟成奇謀 齊國僥倖脫險第四章 談兵致禍_二 一席說辭 大軍調頭第五章 冬戰河內_二 咸陽宮夤夜決策第一章 六國謀秦_一 上將軍龐涓的秘密使命第十二章 不寧不令_四 新朋舊情盡路營第十章 合縱回光_六 兵家奇謀 大義同心大秦帝國第二部上卷秦國官制_中央官制第一章 六國謀秦_一 上將軍龐涓的秘密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