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武學

這次議事全程都在討論誰該對天柱山裡的損失負責的問題,至於如何嘉獎隻字未提。

楊叢義之前隨遇而安,對這些事情不在意,但天柱山一行,情況已經大有不同,當然想利用好這次嘉獎的機會。

等懷寧官員們議完天柱山之行的諸多善後之事,全都散去,議事廳裡只剩陳知軍與楊叢義。

陳知軍笑道:“楊捕頭,這次你做的很好,在那麼多困難下仍然想辦法抓回了大部分逃犯,將這次天柱山危局化解,整個安慶局勢也逐漸平息,你的功勞甚大。你自己說,想要什麼嘉獎?”

楊叢義其實早就想好了,陳大人一問,便直接說道:“大人,我不需要特別的嘉獎,聽聞大人進士及第,只想得到大人一番點撥,能順利參加科舉。”

陳知軍聽到這話,卻是微微一愣,一個捕頭要參加科舉,這是腦子有問題。

“楊捕頭想參加科舉,這個自然沒有問題,我當年二十五歲考中一甲第二名,有諸多經驗可以傳授於你。只是參加科舉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我五歲讀書,二十餘年從未間斷,拜訪過多位明家大儒,方纔一試中舉。而我一位兄長,苦讀四十餘年,考了不知道多少次,就是不中,直到年方五十才考中。科舉一途頗爲艱難,沒有大毅力,一時興起,終會耽誤年華。”

楊叢義道:“不瞞大人,我自小也讀過一些書,自問還有些讀書的潛質。”

陳知軍早在太湖縣就看過楊叢義的字,那不過是初識文字,跟參加科舉那還差了十萬八千里。但也不好太過打擊他,便問道:“你爲何要參加科舉?”

楊叢義答道:“自然是想有朝一日,能像大人一樣,金榜題名,入仕爲官,榮耀故里。”

陳知軍笑笑,口裡說道:“楊捕頭有志氣,這是好事,但也要量力而行。由科舉入仕雖是捷徑,但科舉一途目前看來也不好走了,南渡之後每開一科,錄取人數都在三四百人,但真正能走上仕途的,也只有一少部分,絕大多少人還是在家待選,等待機會。南渡之後,大宋管轄區域變小,北方士子官員卻都來到南方,不論是科舉,還是中舉之後等待授官,都變的更難。不如考慮考慮其他出路。”

楊叢義道:“大人說的這些我也懂得,但不去試試怎麼知道?其他出路暫時不考慮吧。”

陳知軍道:“既然你決心參加科舉,要走仕途,那我給你建議,走武科一途。之前得到一些消息,目前對你正好有用。今年三月初,朝廷下令重開武學,廣招生員,經地方舉薦,考試通過便可入學,一旦入了武學,學有所成,便能授官,步入仕途,想參加武舉也容易。雖然武學生員只能從官宦子弟中挑選,但這次天柱山之行,你功勞不小,我可以給你一封聯名舉薦信,讓你到臨安應試武學生員。”

這番話說的突然,楊叢義可從來沒想過要做武官,宋朝的武官地位低下,像岳飛都官居樞密院副使了,還是不是說殺就殺。而文官就不一樣,犯了再大的罪,頂多落個編管的下場,朝廷過兩年想起來,又能官復原職。武官運氣好雖然能平步青雲,像岳飛,十年時間從一個小兵卒升到太尉,達到武官的最頂點,但又能如何?還不是要處處小心謹慎,而他想做的事,以武官的身份出身可很難做到。

於是楊叢義便回道,“謝大人一片好意,入武學不是我想要的,我想跟大人一樣,考文科進士,將來能主政一方。”

陳知軍見楊叢義一口拒絕,也不生氣,只是又勸道,“先不要忙着拒絕,先聽我說。人生一世,殊爲不易,而韶華易老,時光易逝,你若不趁大好年華掙下一份基業,如何蔭及子孫造福後代?當今天下科舉已然無路可走,達官顯貴獨佔仕途,當權者臨退時少則蔭及數十人,多則成百上千,更有甚者一人退下蔭補門人子弟四千餘人,他們不需要通過科舉考試便能補缺官職,倒是那些寒門子弟苦讀數十載,即便一朝有幸,科舉高中,無官職可任,終究還是賦閒在家,耗盡一世才華,太湖縣城西王員外便是例證。不怕告訴你,我雖是金殿對策,皇上欽點,榜眼及第,但若不是本家是江南士族豪門,朝中還有些人脈,恐怕我連一個小小的知縣也做不得。如今的大宋,有爲官資歷者如過江之鯽,數不勝數,職位有限,縣丞主簿之位都有無數人找門路爭搶。二十年內,寒窗苦讀都沒有出路。”

楊叢義靜心聽着,他之前只想到文官地位崇高,卻未曾想到北方金人統治,局勢混亂,無數的讀書人,還有各地官員,蜂擁南下,南宋土地這麼小,北方讀書人又那麼多,如此一來,想做官還真難了。陳大人高中一甲榜眼,爲官十多年,不久前還是一個小小的知縣,黃縣丞氣勢逼人,威風八面,也是進士出身,三十多歲還是縣丞,等到機會才能去做知縣,運氣不好,縣丞也就到頭了。

如此一想,這科舉之路還不一定就能當官走上仕途,苦讀幾年,考中進士應該不難,但要中一甲頭三名,直接授官,那根本不要想,楊叢義還知道自己有幾斤幾兩。

陳知軍稍作停頓,見楊叢義聽得認真,心中甚蔚,繼續說道,“自太祖以來,朝廷重文輕武,以致先有遼國強佔燕雲十六州,後有金國南下黃河逼近長江,前幾年宋金一紙和議,淮河以北盡歸金國。然而,兩國和議不到五年,今年正月底,金國又割地拉攏西夏,免卻後顧之憂,妄圖舉兵南下滅亡大宋,狼子野心路人皆知,朝中自然有人看得清楚,多人建議朝廷重建中斷幾十年的武學,儲備軍事人才,早做準備,以防金國不守信約再次南下。

本朝自太祖便重文不重武,雖建有武學,但很少有人問津,經過舉薦入學的多是出身豪門大戶遊手好閒的紈絝子弟,入得武學卻不懂軍事,百年來武學名存實亡。當今聖上深受靖康之苦,如今金國步步緊逼,唯恐劫難再次降臨,所謂文武之道不可偏廢,不重武力大宋早晚退無可退,當今聖上自然懂得這個道理,便在三月初下令復建武學,培養軍事人才。幾年前許多名帥名將被罷免,武人人人自危,武學一途剛好無人問津,爭者人少,這是一個難得的機會,憑你一身武藝,又有計謀,入了武學,走上仕途,堅守本心,不出越矩之言,必然可以闖出一番事業,立下一番功業,蔭及子孫後代。”

楊叢義年少時曾有過從軍的夢想,可是自從軍校沒考上,這夢想便漸漸淡忘。如今陳知軍再提起此事,雖然時過境遷,卻也引得他心中漣漪不斷,年少的軍旅夢想再次在腦海跳動,胸中熱血翻滾。只是軍旅一途,想來也不簡單,只聽他問道:“大人,如果我去應試武學有多大的機會能獲得生員資格?”

見楊叢義對武學感興趣了,陳知軍笑道:“這要看你讀了多少書。按慣例,入學一般要考試,武學跟太學一樣,都歸屬國子監,因此必考文章,防禦練兵之策。除此之外,就是弓馬武藝。我知你有武藝,也能弓射,唯獨不知你文章如何,可能寫的?”

科舉多數寫議論文,楊叢義當然懂得一些,便回道:“寫幾百字應該可以。”

陳知縣大喜,連連道好,繼而言道:“那就沒有任何問題,世人好逸惡勞,這次推薦應試武學的都是官宦子弟,官宦子弟中但凡能識字讀書的,都會讓他們參加科舉,謀一官半職,推薦入武學的子弟,能認得上百字就很不容易。如果此次入學考試公正,進入武學定然不會有問題。”

楊叢義又問道:“不知入武學,如何參加武舉,多少年一次?”

陳知軍道:“應當跟經科考試一樣,三年一次,如果武將稀缺,一年一次也有可能,要看朝廷安排。”

楊叢義又問:“武官將來能不能轉做文官?”這個問題最好搞清楚,也好早做打算。

陳知軍點頭道:“可以,有先例,但得去除武職,方能做文官。”

疑惑已解,楊叢義忽道:“不知大人有沒有兵書可以借我看看?囊中羞澀,沒錢買書。”此次的嘉獎多半就是一封聯名推薦信了,到了臨安繁華之地,沒錢怎麼行。無奈之下,他只能順帶叫叫苦,看看有沒有金錢獎勵?

誰知陳知軍卻道:“好好好,當早做準備,如此有心,必能入得武學,考中武舉。我喜好讀書,兵書也有收藏,偶爾翻閱。你跟我來,可以全都搬去。”說完就起身了,全然不顧楊叢義方纔說話的重點“囊中羞澀”。

楊叢義稍稍一呆,千百年前,千百年後,嘉獎都是一張紙嗎?去臨安喝東南風啊。

陳大人當先走了,楊叢義雖略有腹誹,卻也拉不下臉,直接開口要銀錢獎勵,太俗氣。只得趕緊跟上去,但這借的書就別還了吧。

楊叢義多慮了,該有的嘉獎怎麼會沒有。在他借來兵書苦讀之時,安慶軍的獎勵來了,之後不久,淮西帥司的獎勵也來了,錢糧布匹獎勵了一大堆,他也不知道到底值多少錢。楊叢義一舉免除了安慶兵災之亂,省了淮西多少錢糧?這個獎勵自然不會少。

既然決定應試入武學,就要保證能入才行,入學考試弓馬武藝,楊叢義唯獨不善騎馬,古代騎射極爲重要,這個項目肯定會考,需早做準備,因此楊叢義就趁尚有時間,借衙門的馬練習騎射。

幾天之後,八月初,陳大人給楊叢義的入學應試推薦信已請淮西帥司簽名,懷寧府衙也出具了身份證明文書。

等一切準備完全,已經時日不多。

八月初,陳大人將楊叢義一路送出懷寧,並一再告誡他,務必要在九月十五之前到兵部報到。

楊叢義對陳大人多有感激之情,送出十里之後,他感動不已,堅決不讓再送。

陳大人這才停步,叮囑道:“此去臨安路途遙遠,一路需小心在意,路上切莫逞強,誤了行期。”

楊叢義謝道:“多謝大人,我一定牢記。”

陳大人又道:“臨安不同於太湖安慶,此去要萬般小心,不可口出妄語。若有事,可來書信。”

楊叢義深深向陳大人施一禮,謝道:“我曉得了,大人珍重!”說完便一揮手,轉身大步離去。

此去臨安,不知道會是怎樣,但既然心志已定,前路漫漫,也只能一人獨行。

陳大人站在十里亭外,看着遠去的背影,離去的這個少年,多像二十年前的自己,意氣風發,無所畏懼,擡腳邁步,好似眼前全是,大道坦途!

直到楊叢義的背影消失不見,只聽陳大人隨口吟道:

穀穗沉沉八月天,十里亭外送少年。

去歲太湖堂下人,一入江河更近天。

輕輕揮手道別離,颯颯如飛勿茫然。

一朝借勢趁風氣,當憶那年天柱山。

第69章 以槍結緣第726章 趙昚疑慮第443章 縣衙之行第452章 點金點銀第283章 重聚第615章 秘密禁令第502章 西作坊副使第61章 飛蛇第563章 孟氏姐妹第7章 獄中傳道(上)第158章 新軍遠行第119章 搖擺不定第352章 直入主題第188章 登陸泉州第411章 如實對答第250章 美夢成真第19章 都是餬口第632章 必勝信念第659章 攻取城池第743章 禦寒之難第548章 成親第14章 冤屈得雪第9章 不速之客第709章 謹言慎行第531章 返回大宋第235章 劃地留守第514章 建港大錢第301章 解惑第79章 虐菜無情第712章 誰都沒虧第592章 大勝憂心第198章 皓月爲證第669章 攻取濟南城第207章 煙花爲號第400章 偶遇故人第538章 回易繼續第463章 評判入山第358章 報案證物第561章 香水賣誰第626章 腦中浮圖第200章 授官任職第91章 討價還價第691章 知州之職第343章 官衣步行第394章 得失好壞第367章 畫像畫師第192章 正使未定第457章 思想準備第283章 重聚第339章 天各一方第699章 驚天消息第398章 驍騎軍第679章 閉營拒入第617章 冷水驚夢第505章 扣押車隊第685章 完顏亮的困境第173章 再到泉州第396章 相逢淚眼第679章 閉營拒入第127章 謊言第340章 擢升第450章 亮明背景第440章 臨行安排第29章 初見知軍第442章 此生相隨第581章 提前南侵第528章 天竺回易第709章 謹言慎行第628章 重布江防第327章 殺敵萬人第529章 重返巴格達第504章 調離臨安第286章 進駐縣城第417章 問題太多第304章 密謀第117章 完顏亮第764章 劉汜辯解第91章 討價還價第21章 閒人第397章 夫人教劍第343章 官衣步行第436章 入選將營第786章 出路第568章 升官太快第61章 飛蛇第183章 大制魚面第89章 目的達成第139章 加入回易第25章 療傷第782章 糧倉驚變第453章 給你差事第533章 爭相採購第190章 夜會湯鷽第133章 太學辯議(六)第382章 感同身受第232章 各取所需第118章 強盜殺人第123章 送別第126章 別了第644章 選將建軍
第69章 以槍結緣第726章 趙昚疑慮第443章 縣衙之行第452章 點金點銀第283章 重聚第615章 秘密禁令第502章 西作坊副使第61章 飛蛇第563章 孟氏姐妹第7章 獄中傳道(上)第158章 新軍遠行第119章 搖擺不定第352章 直入主題第188章 登陸泉州第411章 如實對答第250章 美夢成真第19章 都是餬口第632章 必勝信念第659章 攻取城池第743章 禦寒之難第548章 成親第14章 冤屈得雪第9章 不速之客第709章 謹言慎行第531章 返回大宋第235章 劃地留守第514章 建港大錢第301章 解惑第79章 虐菜無情第712章 誰都沒虧第592章 大勝憂心第198章 皓月爲證第669章 攻取濟南城第207章 煙花爲號第400章 偶遇故人第538章 回易繼續第463章 評判入山第358章 報案證物第561章 香水賣誰第626章 腦中浮圖第200章 授官任職第91章 討價還價第691章 知州之職第343章 官衣步行第394章 得失好壞第367章 畫像畫師第192章 正使未定第457章 思想準備第283章 重聚第339章 天各一方第699章 驚天消息第398章 驍騎軍第679章 閉營拒入第617章 冷水驚夢第505章 扣押車隊第685章 完顏亮的困境第173章 再到泉州第396章 相逢淚眼第679章 閉營拒入第127章 謊言第340章 擢升第450章 亮明背景第440章 臨行安排第29章 初見知軍第442章 此生相隨第581章 提前南侵第528章 天竺回易第709章 謹言慎行第628章 重布江防第327章 殺敵萬人第529章 重返巴格達第504章 調離臨安第286章 進駐縣城第417章 問題太多第304章 密謀第117章 完顏亮第764章 劉汜辯解第91章 討價還價第21章 閒人第397章 夫人教劍第343章 官衣步行第436章 入選將營第786章 出路第568章 升官太快第61章 飛蛇第183章 大制魚面第89章 目的達成第139章 加入回易第25章 療傷第782章 糧倉驚變第453章 給你差事第533章 爭相採購第190章 夜會湯鷽第133章 太學辯議(六)第382章 感同身受第232章 各取所需第118章 強盜殺人第123章 送別第126章 別了第644章 選將建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