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章 紛爭

皇帝要讓位給燕王的消息震驚了整個京城,無論朝野,無論文臣武將,勳貴世爵,宗室皇親,人人都想盡了辦法進宮見皇帝,勸他打消念頭,就連當事人之一的燕王,也含淚跪在廷上請求皇帝收回成命?

皇帝見狀,反而更確定燕王是真忠臣,皇后那些話完全是在造謠中傷,而自己居然因爲她的中傷就對燕王起了疑心,實在是太不應該了。他也含淚與燕王對跪,請對方接受自己的好意,兩人你求我推了半日,皇帝甚至連“君命不可違”的話都說出來了。燕王仍是不答應,還哭得十分傷心,身體搖搖欲墜,最後因爲長跪不起,腿上的舊傷犯了,只能被人扶着下了朝,當晚就請了太醫去,第二天就宣告臥病在牀,只是每天都要上一本奏摺,請皇帝收回成命。?

皇帝心中已經下了決定,認爲燕王遲早會被自己打動的,對他的奏摺一律視若無睹。至於其他反對的人,他則拼盡全力說服對方。?

對於承興朝老臣爲首的一衆文臣,他把燕王這幾年在藩地與京城的施政一條條列出來,向他們證明燕王的執政能力,又把燕王對自己的大恩一再重複地說明,甚至還說,以建文朝的亂相,若不是燕王,大明江山只怕已經保不住了,蒙古大軍也早就南下中原,自己身爲帝王,什麼都沒做,拯救江山社稷的事都是燕王在辦,以燕王的大功,原該登基爲帝的。面對他的理由,文臣們都默然無語。誰不知道燕王做皇帝比今上靠譜?可名份兩字大過天,建文被認定是暴君,一開始就是因爲他不守名份篡位爲帝所致。?

對於親近燕王的武將與勳貴們。皇帝倒不用費什麼力氣,只不過他們當面還是要勸幾句的,都聲稱燕王本無此意,皇帝這麼做,倒讓燕王處境尷尬了。怕這麼一位賢德王的名聲要受了連累。皇帝心中更加愧疚。卻沒打消念頭,反而認爲以燕王的賢德與威望。做了皇帝一定比自己更稱職。?

最麻煩的要數宗室皇親們,他們當中也有人自詡身份與皇帝相若,要是皇帝不坐龍椅了。理當先輪到他們。燕王是太祖皇帝的孫子。卻只是先帝的侄孫,饒他再能幹,功勞再大,也輪不到他坐上那個位子。大不了看在他功績的份上,日後立了新君。多重用他就是了。對於這些人,皇帝心裡也有幾分忌諱,並不理會他們的話,只命宗正管束宗室子弟,免得他們鬧出承興末年的慘劇來。?

宗正原是宗室長輩,算起輩份來,跟先帝是一輩兒的,正經是位老王爺,宗室裡誰的資格都沒他老,卻一向與燕王來往頗爲密切。他心裡早就看皇帝不順眼了,也更傾向燕王登上大位,見皇帝主動下了旨,便真的使手段將宗室裡那些上躥下跳的小年青們壓制住了,旁人要怪,也只會把賬算到皇帝頭上去。?

不過,宗室中除了那些野心勃勃的人士外,還有更多的是希望維持現狀的人。皇帝雖然無能,但勝在性情寬厚,即使知道這些宗室叔伯兄長們在悼仁太子遇難時,一句好話也沒爲他們一家說過,甚至還有一部分人落井下石,但皇帝登基後,大手一揮,說不追究就不追究了,除了藩地的大權回不來,其他的尊榮依舊,他們小日子過得很是滋潤,漸漸地也習慣了沒有大權的日子。?

可燕王上了位,情況就不一樣了。燕王是個武將,殺伐決斷,想要對付什麼人,從不手軟!更要緊的是,當初老燕王一家出事時,其他藩王們沒少算計他這個遺孤,有人還私下侵吞了他的產業,若不是悼仁太子護着,他還未必能活到這麼大呢。當日建文帝縱容馮家殘害宗室,誰也沒膽子反抗,只有他帶兵殺入了京城,將建文與馮家連根拔起,可見他的厲害。如今他只是藩王還好,一旦手握大權,那些曾經得罪過他的人還有活路嗎??

至於建文舊臣,他們在這種事上沒有發言權,不過他們私心裡跟宗室那些期盼維持現狀的人也是一樣的態度。皇帝寬仁,會接納他們繼續在朝爲官,他們仍舊過得風風光光,可燕王上位卻是未必。再說,燕王手下也有不少能人,一朝天子一朝臣,皇帝換了,朝臣們肯定也要換。那些好的官職就這麼些,要安插新人,就必得有舊人被淘汰,什麼人是最容易被換下的,還用問嗎??

時間一長,衆人開始分裂爲三派,一派以老臣與部分宗室爲主,仍舊擁護昭宣帝朱文至,認爲他雖然能力平庸些,但性情寬厚,又能接納大臣意見,是個合適的君主人選,至於子嗣,未來他也許會生下皇子的,就算不能,過繼宗室子也行;另一派則各類人都有,贊成燕王繼位,畢竟昭宣帝太無能了,本來就是大亂之後需要大治的時期,再被他亂搞幾年,百姓還能活嗎?再說,他要是生不出兒子,將來的皇位由誰來繼承?倒不如選一個有能力又有子嗣的君主代替;最後一派同樣成分複雜,宗旨則是兩不相幫,認爲皇帝沒必要退位,但也不能再繼續親政了,可以讓燕王做個攝政王,主持朝政,這樣既保證了皇帝是出身最正統的人選,也能避免朝局因今上的無能而出現混亂,日後再把燕王嫡孫過繼給皇帝爲嗣,皇儲的人選也就有了。這三派各有支持者,彼此鬧得不可開交,一時間也看不出哪一派佔了上風,朝中的局面就僵持住了。?

京城裡如此熱鬧,章家遠在常熟,自然也收到了風聲。章寂聽說是皇帝主動提出要讓位,還以爲自己聽錯了。文龍一再重複這個事實,他還無法接受,忍不住起身道:“趕緊收拾東西,我們回京去!我要向皇上問個清楚,這真是皇上的想法嗎?!”?

明鸞卻相信這是事實,忙勸道:“祖父您先彆着急,這事兒朝裡鬧得不可開交。不是一天兩天就能決定下來的。您先穩住了,派人把事情打聽清楚,咱們即便要趕回去,也不急於一時。您的身體要緊!”?

因爲她不是勸祖父別回去,章寂倒是能聽進去她的勸:“聽說了這樣的事。我哪裡還坐得住?皇上好好的。怎會下這樣的旨意?必有緣故!到底是皇上自己起了念頭,還是有什麼人故意誘導皇上這麼想?!”?

文龍欲言又止。章寂眼尖看見了,喝問道:“你可是知道些什麼?快講!”?

文龍忙跪下道:“孫兒不敢隱瞞,其實是……皇上身體欠佳的事如今已經傳開了。朝野俱知皇上子嗣艱難。這事兒……都是小沈氏鬧出來的!”?

“小沈氏?”章寂此前並不知道京中發生的鬧劇詳情。只是聽大孫子略提過一提,知道石家長孫昏迷不醒,石家人厭棄了沈昭容之類的,哪裡知道里頭還有這麼多內情?此時自然是一頭霧水的。?

文龍只得緩緩將事情儘可能輕描淡寫地說了一遍。最後還強調他本來沒想到事情會牽扯到皇帝身上,因此就沒向祖父報告。然後儘可能詳細地敘述了沈昭容與皇后那位表妹的所作所爲。?

章寂沒有起疑,只是氣憤於沈昭容的厚顏無恥,聲音都在發抖:“她還有臉說這種話?!皇上欠了她什麼?一再寬容到了過分的地步,她居然還敢將污水潑到皇上頭上去!”對於宮中妃嬪曝出皇帝不能人道的內幕,他則將責任算在皇后身上:“皇上又不是沒有嬪妃,況且有這樣的難處,本該儘可能瞞着生人才是,皇后爲何堅持要他納自家表妹?若果真是個好的也就罷了,才進宮幾日,居然就敢將宮闈秘事私自宣揚出去,這哪裡象是個有家教的女孩兒?!皇后先是沒能把好關,讓這樣不堪的女子進了皇上的後宮,後來又沒能堵住她的嘴,以致皇上的病情外泄,最後還未能勸阻皇上生出退位的念頭,真是太不象話了!如今最該退位讓賢的不是皇上,而是皇后纔對!”?

罵完了,章寂又盯上了文龍,拿他出氣:“會教出這樣女兒的人家,能是什麼好人家?你們卻只是認定李家前程不可限量,便將大丫頭許過去,如今好了,李家要守孝,大丫頭的終身都給耽誤了!”?

文龍低頭不敢頂嘴,章寂發過火,也漸漸冷靜下來了,指示明鸞:“去叫人收拾行李,你四嬸體弱,就叫她帶着兩個孩子留在這裡,不必回去了。你們兄妹二人隨我回京,要打聽消息,常熟哪裡比得上京城方便?!”忽然又想起了朱翰之,“也跟懷安侯說一聲,最好讓他也回去。我看皇上對他這個兄弟倒是看重得很,若是他能勸幾句,比所有人都強。”?

明鸞心中暗暗叫苦,忙道:“祖父忘了麼?他上回來時,就說過這幾日要往蘇杭去的,我們上哪兒找他去?不如留封信給他,等他看了信,再回京不遲。”?

章寂面露疑惑:“他是這幾日去的麼?我怎麼沒聽他說起?”?

明鸞乾笑:“您忘了?他原就是打算往那邊去的,只是在常熟遇見我們,才拌住了腳,因此前兒才說,趁着這幾日沒雨,天氣晴朗,先過去逛幾日,看有什麼新鮮土產,就買些回來,陪您取樂。您還囑咐他路上小心些呢。”?

章寂皺皺眉,倒是想起一些了:“我記得他是這麼提過,但沒聽他說是哪一日走,沒想到這時候已經離開了。”敲敲腦袋,“真是老糊塗了。”?

明鸞嚥了咽口水,賠笑道:“等他得了消息,從蘇州過去,也跟從常熟過去是一樣的。爲了以防萬一,咱們還可以給杭州大伯父那裡捎個信,請他尋一尋懷安侯的下落,有了消息,就即刻通知他,您覺得如何?”?

章寂點了頭,明鸞便以打包行李的理由告退出來,卻立刻寫了封信,命細竹交給她哥哥王寬,火速送去給朱翰之,免得他不知情況撞上門來,害她穿了幫。在信裡,她也將家人得知的京中信息一一說明了,詢問他的想法。?

細竹去了,明鸞獨自坐在房中發呆,想起皇帝居然會主動退位,可見燕王的計策還是很成功的,當初朱翰之一再說不會有政變,他哥哥不做皇帝后,也不會被滅口,想必就是這個意思了吧?燕王的皇位要是朱文至讓出來的,那他登基後爲了名聲,一定要善待前任,就算是要滅口,也要等上好幾年時間,再神不知鬼不覺地讓前任合情合理地“病逝”。而皇帝在旨意中指明要將皇位讓給燕王,也能讓朱翰之避免成爲燕王的擋路石,被燕王視爲眼中釘。?

明鸞想起這幾年的種種,忍不住再次嘆息。其實朱文至不是個壞人,只是有些糊塗,才能也平庸,若只是個普通的貴族子弟,自然是無傷大雅的。可惜,他是皇帝,身邊一羣拖他後腿的親友,身後還有人對他屁股下的龍椅虎視眈眈,要是能順利脫去龍袍,平安終老,也是他的福氣。但願他的心願能成真吧,不然,以燕王這幾年所付出的心力,怎麼也不可能讓自己的野心落空的,萬一又演變成流血衝突,還不知有多少人要倒黴呢,更不知道章家會不會再次被捲進去。明鸞回想起章寂方纔的反應,覺得這個可能性還是很高的。?

她茫然坐了半日,腦子裡什麼念頭都有,忽然聽得門外有動靜,還以爲細竹回來了,忙起身開門,卻發現是文龍。他在門外來回徘徊,似乎有什麼難事,想要尋她商議,又猶豫着不肯敲門。?

明鸞疑惑地問:“大哥來找我做什麼?是遇到難事了嗎?可是祖父有什麼叫人爲難的想法?”?

“不是祖父。”文龍吞吞吐吐地,“方纔在他老人家跟前,我沒敢說……可我實在不知該如何是好了!”?

“到底什麼事?”?

“家裡來了信,說皇上要退位的消息傳出來後,母親大受打擊,當場就吐了血。”文龍面帶憂色地道,“母親想要進宮見駕,只是二孃和你大姐姐攔着,未能成行,但她的情形實在不妙,你大姐姐擔心她有個好歹,讓我儘快趕回去,可是……我怕她到時候又要我做什麼事。雖說她病情聽起來危急得很,可她吐血也不是一回兩回了,也不知是真危急還是……”()

第57章 小鬼第46章 恩情第24章 前程第50章 鬥法第41章 三擒第50章 怨憤第80章 紅白第53章 泄露第51章 新朝第20章 孃舅第46章 出氣第24章 軍糧第15章 伴當第72章 探病第23章 靜好第80章 紅白第39章 唐突第78章 梅林第39章 沉舟第5章 驚變第3章 羣起第65章 新年第67章 偶然第40章 相遇第27章 簪子第70章 揭穿第72章 探病第65章 新年第11章 提醒第69章 逃避第69章 夢碎第22章 交心第42章 黃雀第48章 暗渡第24章 形勢第39章 唐突第59章 爆發第86章 離京第36章 泥坑第19章 嚇唬第53章 南安第85章 脫殼第25章 夫妻第11章 脫罪第9章 無計第25章 隔閡第20章 哄騙第59章 傻子第46章 恩情第43章 傳聞第60章 打壓第9章 無計第15章 質問第56章 尷尬第54章 跳坑(下)第43章 生隙第90章 悶雷第13章 謝恩第25章 莫辨第31章 察覺第43章 生隙第30章 取捨第52章 喜訊第39章 隱患第45章 說服第28章 籌謀第25章 夫妻第35章 新年第55章 抵達第9章 無題第74章 耳目第89章 荷影第6章 阻撓第11章 脫罪第47章 柳癡第30章 求救第7章 接人第67章 偶然第95章 事態第20章 會親第11章 提醒第21章 解決第29章 動搖第34章 讒言第10章 傳信第21章 解決第68章 揭破第23章 靜好第62章 蓮花井第40章 相遇第59章 錯過第53章 泄露第16章 兩難第42章 驚聞第36章 發難第27章 簪子第69章 逃避第45章 發作第23章 攔路第22章 決斷
第57章 小鬼第46章 恩情第24章 前程第50章 鬥法第41章 三擒第50章 怨憤第80章 紅白第53章 泄露第51章 新朝第20章 孃舅第46章 出氣第24章 軍糧第15章 伴當第72章 探病第23章 靜好第80章 紅白第39章 唐突第78章 梅林第39章 沉舟第5章 驚變第3章 羣起第65章 新年第67章 偶然第40章 相遇第27章 簪子第70章 揭穿第72章 探病第65章 新年第11章 提醒第69章 逃避第69章 夢碎第22章 交心第42章 黃雀第48章 暗渡第24章 形勢第39章 唐突第59章 爆發第86章 離京第36章 泥坑第19章 嚇唬第53章 南安第85章 脫殼第25章 夫妻第11章 脫罪第9章 無計第25章 隔閡第20章 哄騙第59章 傻子第46章 恩情第43章 傳聞第60章 打壓第9章 無計第15章 質問第56章 尷尬第54章 跳坑(下)第43章 生隙第90章 悶雷第13章 謝恩第25章 莫辨第31章 察覺第43章 生隙第30章 取捨第52章 喜訊第39章 隱患第45章 說服第28章 籌謀第25章 夫妻第35章 新年第55章 抵達第9章 無題第74章 耳目第89章 荷影第6章 阻撓第11章 脫罪第47章 柳癡第30章 求救第7章 接人第67章 偶然第95章 事態第20章 會親第11章 提醒第21章 解決第29章 動搖第34章 讒言第10章 傳信第21章 解決第68章 揭破第23章 靜好第62章 蓮花井第40章 相遇第59章 錯過第53章 泄露第16章 兩難第42章 驚聞第36章 發難第27章 簪子第69章 逃避第45章 發作第23章 攔路第22章 決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