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八方支援_情滿大江

八方支援

一方有難,八方支援,這是中華民族亙古長存的精神脊樑。

1998年,三江肆虐的洪水牽動着華夏兒女的心。自8月上旬開始,全國各地乃至世界各地的華人緊急行動起來,向災區同胞伸出了援助之手。

一列列火車、一架架飛機、一隊隊汽車,滿載着物資、食品和藥品,滿載着炎黃子孫血脈相連的深情厚誼,從四面八方運往災區……

情滿大江

長江、嫩江和松花江的特大洪水,始終牽動着中華兒女的心。在特大洪水災難面前,人們積極行動起來,用不同的方式支援災區。

黨中央、國務院、全國人大、全國政協、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各民主黨派中央和全國工商聯等國家機關和人民團體,上至領導人下至普通幹部,踊躍捐款,以實際行動支援抗洪搶險,救助災民。

6月30日,中華慈善總會向全國77個團體會員組織發出動員,並聯合全國工商業者聯合會、中國企業家協會、全國青年聯合會、中國個體勞動者協會等社團組織開展募捐活動,8月8日,又發起了救災緊急救援行動,並在總會所在地北京設立了兩個捐贈站。

8月12日上午11時,北京市廣渠門中學97級宏志班劉芳、沙鑰同學來到西單二龍路捐贈站點,將他們全班同學暑假打工掙下的5000元錢全部捐獻給了災區人民。13日上午10時,家住北京復興路14號空軍大院的67歲老人瀋陽,在他人的攙扶下來到西單二龍路捐贈站點,鄭重地把1萬元錢交給了工作人員。她說:“黨和人民養育了我,現在災區人民需要我獻出一點愛心的時候,我爲何不盡點報答恩情的義務呢?”但是,誰能知道她是一位在家臥病已長達6年之久的老人呢。這1萬元捐贈,凝聚着老人的深情和愛心,是老人多年省吃儉用一點一滴積攢起來的。

8月14日,在北京電視臺賑災捐贈處,第一個來到捐款辦公室的是中國科學軟件研究所的退休人員張巨東,他拖着今年春天剛做完結腸癌手術的病體,鄭重捐出了500元,支援災區人民。燕京汽車廠的金波和楊淑珍是一對60歲的老夫妻,他們也在14日上午騎車一個多小時趕來,捐贈了1000元。他們動情地說:“災區人民需要援助,我們只能略盡綿薄責任。”一位打工者捐款100元,說:“我沒有固定地址,也沒有固定收入,但比之災區人民損失了家園,比之解放軍在抗洪一線流血流汗,我盡這點力是應該的。”

其實,這樣的情景在不停地上演,一時間,可以說只要有中國人在的地方,就有愛的奉獻在流動。

在湖南省民政廳救災捐贈處,7月31日上午,湖南省武警總隊的三名代表,代表着總隊機關及其直屬的單位近1000名官兵的愛心,向災區人民捐款11.53萬元。一個多月來,省武警總隊的官兵們奮戰在抗洪搶險前線,以血肉之軀譜寫了搏擊洪魔的壯烈篇章。尚未洗去征塵,在剛從岳陽抗洪前線返回的總隊政委徐國武少將的發動下,他們又踊躍捐款。仍堅守在抗洪前線的官兵們也紛紛打電話委託家人或戰友代爲捐款。此刻,來送捐款的一位警官一語道出了官兵們的共同心聲:“作爲人民子弟兵,我們抗洪搶險衝鋒在前,捐款也不能落後!”

遠在太平洋的另一面,紐約市中美文化協會、美國上海交流協會、紐約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和湖北海外聯誼會等20多個華人社團自發籌建了賑濟中國水災籌委會。他們心繫災區人民,在當地的主要中文媒體上刊登大幅賑災廣告,旅美華人則積極響應,慷慨解囊,踊躍捐獻,向祖國的受災同胞表示一片同情之心。與此同時,羅馬華僑華人聯合會也向廣大意大利華人華僑發出倡議,爲救助中國災區同胞伸出援助之手。倡議書說:“爲了表達對災區同胞血濃於水的真情和愛心,羅馬華僑華人

聯合總會倡議意大利各兄弟僑團、華資企業及各位僑胞伸出援助之手,以幫助國內受災同胞早日恢復生產自救,重建家園。”倡議書發出的當天,羅馬華僑、華人聯合總會會長董志清先生在接受採訪時說,該會已決定先撥出2000萬里拉(約合1.2萬美金)作爲援助災區的第一筆捐款。

截至9月7日,民政部、中國紅十字會總會、中華慈善總會共接收捐贈款物摺合共計18.1億元人民幣,將大批款物調運災區。

緊急行動起來的還有文藝界。從8月中旬開始,賑災義演此起彼伏,從哈爾濱市郊的民主堤到長江的九江大堤,從首都北京到“東方之珠”香港,從高溫炙烤中的上海到剛剛送走西江洪水的廣東,都能看到以愛心、協作、拼搏爲主題的義演,都能看到文藝界人士忙碌活躍的身影。就連來自德國的著名樂隊“凱利一家”也被感動了,他們自願捐出在北京舉行的兩場商業性演出收入中除去成本的部分。

8月16日,由中央電視臺、中華慈善總會和中國紅十字總會主辦的98抗洪賑災義演“我們萬衆一心”牽動了全國觀衆的心,在長達3個多小時的晚會中,收到各界捐款和捐物總值6億多元。

僅僅籌辦8天的這臺晚會,中央電視臺等單位極爲重視。來自全國的千餘名演員踊躍參加。因此,這臺旨在號召全國人民爲災區貢獻力量的義演,淡化了演職人員的色彩,大家用最爲樸素的形式,用一批發自內心的“急就章”,向觀衆展示他們的赤子之心。在二十餘個節目中,沒有個人節目,沒有以往晚會中繽紛多彩的演出服裝,無論名氣多大的演員,都不計名利地投入演出中,許多人僅僅在鏡頭中出現數秒,也不辭辛苦地排練數天。爲了增加晚會中的新聞紀實節目內容,中央電視臺還派出百餘位工作人員分赴抗洪搶險救災第一線,使許多感人肺腑的事蹟及時地出現在晚會上。

在這臺特殊的晚會上,最引人關注的是一大批當場捐款的單位與個人。隨着晚會的進行,一份份凝聚着全國人民深情的捐款捐物把晚會推向一個個**,表達出全國人民萬衆一心的力量。據初步統計,中華慈善總會、中國紅十字會總會共收到捐款、捐物,計51,086.1176萬元,晚會現場捐款、捐物,計13,733.3124萬元,合計64,819.43萬元。

中華民族強大的凝聚力在災難面前彰顯無遺。除了捐款捐物,還有人不遠千里親自趕赴災區,盡己之所能幫助抗洪前線的搶險工作。張抗修和楊志鵬就是其中的代表。

36歲的張抗修是瀋陽華立實業總公司(集團)總經理。得知湖北省抗洪救災的形勢後,他決定向湖北省監利災區捐贈100萬元的救災物資。可是,他把手上的現金全都購買了災區必需品,100萬元尚缺30萬元。於是,張抗修決定將自己價值110萬元的“奔馳”600型轎車抵押給瀋陽市典當行,融資30萬元。

8月28日,張抗修緊急籌集的價值100萬元的藥品、食品、棉衣、棉被和礦泉水全部到位。受張抗修義舉的感染,瀋陽華立實業總公司職工踊躍捐款共計1.8萬元。

隨後,張抗修立即在公司內組織了一個由30名青年志願者組成的抗洪隊,決定親自帶隊奔赴長江抗洪救災前線。他們租來4輛大卡車,加上公司的4輛卡車組成車隊,張抗修等人星夜兼程,經過4天3夜2600多公里的長途跋涉,終於抵達監利。

一大早,張抗修帶領青年志願者抗洪隊穿上自備救生衣,趕到監利尺八長江干堤抗洪搶險。短短的一天,張抗修他們給監利10萬抗洪軍民以極大鼓舞。

張抗修說:“國家有災,匹夫有責。華立公司是黨的政策指引下迅速壯大的民營企業集團,年產值超億元。這時候我應該向災區人民伸出援手。”

在抗洪前線,由於汛情突然,搶險官兵們很難吃上熱乎

的飯菜,加上沒日沒夜的鏖戰,很多人都消瘦得不成樣子。可是有一天,洪湖市燕窩鎮抗洪官兵們竟然吃上了一碗碗香噴噴的蘭州拉麪。幸福來得這樣突然,讓很多官兵都不敢相信。

熱乎乎的麪條來自28歲的回民個體老闆楊志鵬。

楊家祖傳兩代蘭州拉麪,楊志鵬和弟弟在鄭州經營的“楊記清香拉麪館”如火如荼,已發展成數家連鎖店。洪水發生後,楊志鵬商量着準備爲災區軍民捐上兩車方便麪。可是轉念又一琢磨,抗洪部隊裡有好多北方戰士,他們一定不習慣南方的飲食,吃不好飯恢復不了體力,能堅持住嗎?

想來想去,楊志鵬一咬牙,乾脆帶上夥計去前線給戰士們做麪條!想法一冒出來,便再也收不回去了。楊志鵬果斷關掉了鄭州市的全部麪館,租借了2輛大客車和1輛吉普車,帶着麪館裡的12名夥計和全部家當,浩浩蕩蕩地開赴洪湖搶險前線。

將近1000公里的路途不是鬧着玩的,到達長江干堤已是第二天的傍晚。當時,一起脫坡險情剛剛發生,1500名解放軍官兵正在奮力搶護。看着戰士們汗流浹背地揹着沙袋在夕陽下上堤下堤,楊志鵬鼻子一酸。他一口氣沒歇,當即招呼夥計們掛招牌、架鐵鍋、生爐子、燒開水、和麪粉。

當晚,近千碗熱氣騰騰的麪條便送到了戰士們手上。看着戰士們大口大口地吃着面,楊志鵬覺得很欣慰:“我們幫不了什麼大忙,能做的就是把麪條做好。戰士們多吃下一碗,便多增一分體力,也算我們爲抗洪出力了。”

每天早上5點,楊志鵬便和夥計們開始忙碌,架鐵鍋、生爐子、燒開水、和麪粉,他們要保證戰士們上堤前就能吃上一碗熱乎面。每做一碗,他們就趕緊趁熱端給稍事休息的官兵,有時甚至將麪碗端到大堤上。官兵們感動不已:“楊老闆每天給我們做麪條,從不收錢,良心啊!”

8天的時間裡,楊志鵬共爲官兵們做麪條2萬多碗。可是,楊志鵬他們自己卻一碗也捨不得吃。每天,方便麪、礦泉水是他們的全部飲食。“麪館”棚子旁的幾張席子是他們的全部生活空間。很快,從鄭州帶來的100袋麪粉、150公斤雞蛋和280公斤油菜和1000多公斤西紅柿用完了。楊志鵬將帶來的1萬多元現金全部買了麪粉、包菜和雞蛋。洪湖沒有牛肉,他又專門去武漢採購。

當地百姓深爲感動。他們送來了麪粉、蔬菜、肉和煤,消防車送來了乾淨的自來水,一些村民還主動跑來給他們打下手。聞知此事的某集團軍軍長馬殿聖及湖北省領導特地趕到“楊家麪館”,拉着楊志鵬的手說:“一碗拉麪,代表一顆心啊!”

帶來的原料和錢都用完了,連日的勞累也使數名夥計生病,“麪館”無力繼續了。天下沒有不散的宴席,楊志鵬不得已要離開洪湖了。他對前來送行的部隊官兵和洪湖市委領導說:“如果洪水還漲,只要這裡需要,我們隨時再開回來。”

宏偉的長江干堤上,上千名解放軍官兵在炎炎烈日下歡送楊志鵬等人。忽然,讓人意想不到的一幕出現了——

“敬禮——”隨着帶隊長官的一聲令下,在場官兵齊刷刷地舉起了右手。這是一次破例的儀式,卻是軍人所能表達的最高規格的送行。

楊志鵬和夥計們眼含熱淚,穿過森林般舉起的手臂,穿過官兵們感激的目光,依依不捨地踏上了返鄉的客車……

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如果沒有自己的精神支柱,就等於沒有靈魂,就會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面對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災害,中華民族表現出前所未有的凝聚力,形成了“萬衆一心、衆志成城,不怕困難、頑強拼搏,堅韌不拔、敢於勝利”的抗洪精神。正如江澤民同志強調的那樣:“中國百萬軍民在這次抗洪救災中表現出了團結奮戰的大無畏精神,這再一次證明中華民族在困難的時候是具有高度凝聚力的,是不可戰勝的。”

(本章完)

第五章 親歷——抗洪英模事蹟報告_讓黃繼光旗幟在大堤上飄揚——姚恆斌第三章 英模壯歌_抗洪勇士——李向羣第三章 英模壯歌_抗洪勇士——李向羣第三章 英模壯歌_“抗洪英雄”——高建成第四章 八方支援_情滿大江第六章 洪水過後的反思_回望戊寅之水第四章 八方支援_血脈相連第六章 洪水過後的反思_九八抗洪精神第四章 八方支援_情滿大江第五章 親歷——抗洪英模事蹟報告_做抗洪搶險的鋼鐵長城——張景榮第三章 英模壯歌_“抗洪英雄”——高建成第二章 決戰共工_洞庭湖防禦戰第一章 洪水來了_認識中國的洪災第一章 洪水來了_不周山之觸第二章 決戰共工_爲了這片黑土地第四章 八方支援_和平年代的考驗第四章 八方支援_血脈相連第五章 親歷——抗洪英模事蹟報告_越是危險越向前——王佔成第五章 親歷——抗洪英模事蹟報告_用科技的力量馴服洪水——董光琳第一章 洪水來了_不周山之觸第二章 決戰共工_荊江保衛戰第四章 八方支援_血脈相連第二章 決戰共工_洞庭湖防禦戰第三章 英模壯歌_抗洪勇士——李向羣第一章 洪水來了_不周山之觸第四章 八方支援_情滿大江第三章 英模壯歌_鋼鐵戰士——吳良珠第一章 洪水來了_軍隊全力出戰第三章 英模壯歌_普通人的抗洪故事第二章 決戰共工_科爾沁草原保衛戰第三章 英模壯歌_巾幗抗洪的故事第二章 決戰共工_爲了這片黑土地第五章 親歷——抗洪英模事蹟報告_讓黃繼光旗幟在大堤上飄揚——姚恆斌第五章 親歷——抗洪英模事蹟報告_做抗洪搶險的鋼鐵長城——張景榮第四章 八方支援_血脈相連第四章 八方支援_爲秋季按時開學保駕護航第四章 八方支援_和平年代的考驗第四章 八方支援_血脈相連第六章 洪水過後的反思_九八抗洪精神第六章 洪水過後的反思_九八抗洪精神第一章 洪水來了_認識中國的洪災第五章 親歷——抗洪英模事蹟報告_做抗洪搶險的鋼鐵長城——張景榮第一章 洪水來了_軍隊全力出戰第六章 洪水過後的反思_氣象與降雨第四章 八方支援_血脈相連第四章 八方支援_和平年代的考驗第二章 決戰共工_爲了這片黑土地第四章 八方支援_爲秋季按時開學保駕護航第三章 英模壯歌_普通人的抗洪故事第五章 親歷——抗洪英模事蹟報告_做抗洪搶險的鋼鐵長城——張景榮第五章 親歷——抗洪英模事蹟報告_用科技的力量馴服洪水——董光琳第一章 洪水來了_不周山之觸第一章 洪水來了_國家決策第一章 洪水來了_不周山之觸第二章 決戰共工_荊江保衛戰第一章 洪水來了_國家決策第六章 洪水過後的反思_九八抗洪精神第四章 八方支援_爲秋季按時開學保駕護航第三章 英模壯歌_鋼鐵戰士——吳良珠第三章 英模壯歌_“抗洪英雄”——高建成第三章 英模壯歌_巾幗抗洪的故事第六章 洪水過後的反思_回望戊寅之水第五章 親歷——抗洪英模事蹟報告_讓黃繼光旗幟在大堤上飄揚——姚恆斌第二章 決戰共工_荊江保衛戰第六章 洪水過後的反思_回望戊寅之水第三章 英模壯歌_巾幗抗洪的故事第三章 英模壯歌_鋼鐵戰士——吳良珠第五章 親歷——抗洪英模事蹟報告_做抗洪搶險的鋼鐵長城——張景榮第三章 英模壯歌_洪水中的救星——李長志第一章 洪水來了_認識中國的洪災第六章 洪水過後的反思_九八抗洪精神第六章 洪水過後的反思_回望戊寅之水第二章 決戰共工_洞庭湖防禦戰第一章 洪水來了_不周山之觸第三章 英模壯歌_鋼鐵戰士——吳良珠第六章 洪水過後的反思_回望戊寅之水第五章 親歷——抗洪英模事蹟報告_越是危險越向前——王佔成第四章 八方支援_血脈相連第二章 決戰共工_九江大決戰第五章 親歷——抗洪英模事蹟報告_越是危險越向前——王佔成第五章 親歷——抗洪英模事蹟報告_當抗擊洪水的“護堤石”——陳申桃第四章 八方支援_爲秋季按時開學保駕護航第二章 決戰共工_科爾沁草原保衛戰第三章 英模壯歌_普通人的抗洪故事第五章 親歷——抗洪英模事蹟報告_做抗洪搶險的鋼鐵長城——張景榮第六章 洪水過後的反思_九八抗洪精神第五章 親歷——抗洪英模事蹟報告_用科技的力量馴服洪水——董光琳第三章 英模壯歌_巾幗抗洪的故事第三章 英模壯歌_普通人的抗洪故事第三章 英模壯歌_普通人的抗洪故事第二章 決戰共工_洞庭湖防禦戰第三章 英模壯歌_巾幗抗洪的故事第四章 八方支援_爲秋季按時開學保駕護航第一章 洪水來了_認識中國的洪災第二章 決戰共工_九江大決戰第六章 洪水過後的反思_回望戊寅之水第二章 決戰共工_九江大決戰第二章 決戰共工_爲了這片黑土地
第五章 親歷——抗洪英模事蹟報告_讓黃繼光旗幟在大堤上飄揚——姚恆斌第三章 英模壯歌_抗洪勇士——李向羣第三章 英模壯歌_抗洪勇士——李向羣第三章 英模壯歌_“抗洪英雄”——高建成第四章 八方支援_情滿大江第六章 洪水過後的反思_回望戊寅之水第四章 八方支援_血脈相連第六章 洪水過後的反思_九八抗洪精神第四章 八方支援_情滿大江第五章 親歷——抗洪英模事蹟報告_做抗洪搶險的鋼鐵長城——張景榮第三章 英模壯歌_“抗洪英雄”——高建成第二章 決戰共工_洞庭湖防禦戰第一章 洪水來了_認識中國的洪災第一章 洪水來了_不周山之觸第二章 決戰共工_爲了這片黑土地第四章 八方支援_和平年代的考驗第四章 八方支援_血脈相連第五章 親歷——抗洪英模事蹟報告_越是危險越向前——王佔成第五章 親歷——抗洪英模事蹟報告_用科技的力量馴服洪水——董光琳第一章 洪水來了_不周山之觸第二章 決戰共工_荊江保衛戰第四章 八方支援_血脈相連第二章 決戰共工_洞庭湖防禦戰第三章 英模壯歌_抗洪勇士——李向羣第一章 洪水來了_不周山之觸第四章 八方支援_情滿大江第三章 英模壯歌_鋼鐵戰士——吳良珠第一章 洪水來了_軍隊全力出戰第三章 英模壯歌_普通人的抗洪故事第二章 決戰共工_科爾沁草原保衛戰第三章 英模壯歌_巾幗抗洪的故事第二章 決戰共工_爲了這片黑土地第五章 親歷——抗洪英模事蹟報告_讓黃繼光旗幟在大堤上飄揚——姚恆斌第五章 親歷——抗洪英模事蹟報告_做抗洪搶險的鋼鐵長城——張景榮第四章 八方支援_血脈相連第四章 八方支援_爲秋季按時開學保駕護航第四章 八方支援_和平年代的考驗第四章 八方支援_血脈相連第六章 洪水過後的反思_九八抗洪精神第六章 洪水過後的反思_九八抗洪精神第一章 洪水來了_認識中國的洪災第五章 親歷——抗洪英模事蹟報告_做抗洪搶險的鋼鐵長城——張景榮第一章 洪水來了_軍隊全力出戰第六章 洪水過後的反思_氣象與降雨第四章 八方支援_血脈相連第四章 八方支援_和平年代的考驗第二章 決戰共工_爲了這片黑土地第四章 八方支援_爲秋季按時開學保駕護航第三章 英模壯歌_普通人的抗洪故事第五章 親歷——抗洪英模事蹟報告_做抗洪搶險的鋼鐵長城——張景榮第五章 親歷——抗洪英模事蹟報告_用科技的力量馴服洪水——董光琳第一章 洪水來了_不周山之觸第一章 洪水來了_國家決策第一章 洪水來了_不周山之觸第二章 決戰共工_荊江保衛戰第一章 洪水來了_國家決策第六章 洪水過後的反思_九八抗洪精神第四章 八方支援_爲秋季按時開學保駕護航第三章 英模壯歌_鋼鐵戰士——吳良珠第三章 英模壯歌_“抗洪英雄”——高建成第三章 英模壯歌_巾幗抗洪的故事第六章 洪水過後的反思_回望戊寅之水第五章 親歷——抗洪英模事蹟報告_讓黃繼光旗幟在大堤上飄揚——姚恆斌第二章 決戰共工_荊江保衛戰第六章 洪水過後的反思_回望戊寅之水第三章 英模壯歌_巾幗抗洪的故事第三章 英模壯歌_鋼鐵戰士——吳良珠第五章 親歷——抗洪英模事蹟報告_做抗洪搶險的鋼鐵長城——張景榮第三章 英模壯歌_洪水中的救星——李長志第一章 洪水來了_認識中國的洪災第六章 洪水過後的反思_九八抗洪精神第六章 洪水過後的反思_回望戊寅之水第二章 決戰共工_洞庭湖防禦戰第一章 洪水來了_不周山之觸第三章 英模壯歌_鋼鐵戰士——吳良珠第六章 洪水過後的反思_回望戊寅之水第五章 親歷——抗洪英模事蹟報告_越是危險越向前——王佔成第四章 八方支援_血脈相連第二章 決戰共工_九江大決戰第五章 親歷——抗洪英模事蹟報告_越是危險越向前——王佔成第五章 親歷——抗洪英模事蹟報告_當抗擊洪水的“護堤石”——陳申桃第四章 八方支援_爲秋季按時開學保駕護航第二章 決戰共工_科爾沁草原保衛戰第三章 英模壯歌_普通人的抗洪故事第五章 親歷——抗洪英模事蹟報告_做抗洪搶險的鋼鐵長城——張景榮第六章 洪水過後的反思_九八抗洪精神第五章 親歷——抗洪英模事蹟報告_用科技的力量馴服洪水——董光琳第三章 英模壯歌_巾幗抗洪的故事第三章 英模壯歌_普通人的抗洪故事第三章 英模壯歌_普通人的抗洪故事第二章 決戰共工_洞庭湖防禦戰第三章 英模壯歌_巾幗抗洪的故事第四章 八方支援_爲秋季按時開學保駕護航第一章 洪水來了_認識中國的洪災第二章 決戰共工_九江大決戰第六章 洪水過後的反思_回望戊寅之水第二章 決戰共工_九江大決戰第二章 決戰共工_爲了這片黑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