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節 科技就是生產力

“全部都到了。”蕭貴從懷裡掏出一張紙遞了過來,上面密密麻麻的寫滿了運來貨物的詳細清單。常師德翻看了一下,撥給的物資還真是琳琅滿目,從鍋爐、蒸汽機、水泥、磚瓦到溫度計、PH試紙、試驗器皿……不少他沒想到要申請的東西也列在上面――想得比他很周到。

“這船新造的吧。運這樣的大件還挺合適。我原來還擔心蒸汽機和鍋爐怎麼運來呢。”

“呵呵,這是文總最新的設計。”蕭貴笑了起來,“叫什麼――近海淺吃水肥大型平甲板駁船。文總本來打算造全木結構的集裝箱,這算是土集裝箱船的。後來一計算才發覺拿木材做集裝箱根本就不現實――即重又不結實。集裝箱沒成,船倒已經造了,就乾脆造完了。”

“臨高不是堆了不少集裝箱嗎?”

“馬督公拿它們當寶貝,連冶金部要拆了回爐鍊鋼他都不批。還特意關照要做好防鏽處理。”蕭貴說。

正說着話,文秀進來稟報,說民工組織好了,因爲這次的貨物裡有蒸汽機和鍋爐,對勞動力的需求極大,所以整個華南農場的全部壯丁都出動了,還在附近僱用了二百多人。組成了一支龐大的民工隊伍,帶着無數的槓棒、繩索、滾木之類的搬運器材。文同比較擔心的是鍋爐和蒸汽機,這兩部設備的主體結構得整體搬運才行。

“開始卸貨吧。”

從船上下來了一批藍短衣短髮藤帽的工人,奇怪的打扮引起了看熱鬧的人一陣議論。這些人揹着綠色的包,從船上卸下一根根鐵管、鐵板和一麻袋一麻袋的鐵件,在石駁岸上迅速的用這些東西搭起了一個平臺,然後在平臺上繼續用鐵管連接起來,安裝上滑輪和鐵鏈,然後在這些工人的指揮下,民工們上來了,有人排着隊拉着鐵鏈,有人抓住了大件貨物上的繩索。有個人爬上了臺子,手裡拿着紅綠兩色的小旗幟,於是上百個民工和工人就在哨子有節奏的吹奏下和小旗的揮舞中開始拉動鐵鏈和繩索,甲板上那個龐然大物就這樣顫巍巍的被吊了起來。一羣民工在號子的指揮下轉動着吊臺,貨物隨着吊杆的轉動,從空中緩慢的平移碼頭上上面,又緩慢的落在準備好的滾木上。看熱鬧的人羣發出一陣驚歎聲。

運送糖廠的設備到華南糖廠是一件非常有挑戰性的事情。海安港離徐聞縣城外的華南糖廠所在地南門塘不過十來公里路,但是道路起伏崎嶇,路面更是坑窪不平,平常只能勉強通行牛車。一般的機器物資或是肩挑背抗,或是用牛車運載。大型的設備只能滾木慢慢的前推。艱苦程度可想而知。爲了便於通行,一隊民工專門在前面負責開路,平整地面,填埋坑窪。十多公里路民工們在路上整整走了四天才把大件設備運到糖廠。隨船來的人也悄悄的來到了糖廠,住進了爲他們準備的院落。

這次運來的臥式蒸汽機是墨子二型,雖然馬力上沒有增加,但是比一型在蒸汽利用上的效率更高,工業委員會對墨子二型的表現相當滿意,已經定型決定批量投入製造,這臺送來雷州的就是量產型的一號機。

除了這些設備之外,最稀罕的是許多長條形的箱子,三人工作隊一到就迫不及待的要去查看,箱子上面都繪製着“易碎”、“小心輕放”的字樣。運來的時候全部用人力肩扛背挑,不用牛車。打開箱子,裡面用草繩和幹海草填充的結結實實,一層層的打開一看,文同和常師德都對臨高的工業部門發自內心的讚美。

箱子裡是各種口徑的玻璃管道和陶瓷管道。這些管道將用在有特殊需求的部位上。用來取代比較容易鏽蝕的鑄鐵管。

“太強大了――”文同簡直說不出話來。

“沒什麼,熟能生巧。再說這些管道也不光是爲了你們造的,化工廠裡要用的地方更多。這批只能算是試生產的。”

未來糖廠的動力車間就設在河邊,目的是爲了用水方便。除了大規模平整地基,以便安裝設備之外,梅林還組織修建了一座蓄水池專門用來處理鍋爐用水。泥瓦匠們被招募來修築一個他們從來沒建過的高大無比的煙囪,這東西尺寸之大,本地泥水匠們全部招來還嫌不夠。常師德還一口氣買光了本地的磚窯裡的全部磚瓦,現在本縣唯一的磚窯正在加班加點的燒造磚瓦,供應工地的需求。

文同點名要的三輥榨汁機順利的到貨了,藉助龐大的資料庫,設計製造這臺機器沒費多少事。機械廠只是對榨輥消耗了太多鋼材有些意見。文同看了下,機器看起來一點也不比他看到的舊式設備差。

“不過裡面不少零件的強度有問題,所以使用壽命就不大好說了。”蕭貴說,一些關鍵的連接件、齒輪傳動件之類的東西,雖然是造出來了,限於材料性能,耐用性比較差。

“沒關係,這次帶了不少備件來。”諶天雄不以爲意,“壞了就換麼,第一次造東西,質量差點難免。”

除了榨汁機,還有專門用來破碎撕開甘蔗用旋轉刀和破碎機,經過碎裂處理的甘蔗比起土法直接將甘蔗送入榨輥出汁率要高得多。

一個月後,製糖廠的廠房和設備安裝終於宣告完成。鍋爐一次點火成功,蒸汽機運轉起來。徐聞的上空第一次冒出來象徵現代工業的滾滾黑煙。這家在本時空獨一無二的半機械化機器製糖廠終於開始批量生產。它的日榨甘蔗能力爲70噸,設有切蔗、壓榨、煮糖等車間。除了煮糖車間繼續沿用老式的手工操作方法外,其他車間都使用機械。煮糖車間完全不用火,而是直接使用鍋爐的蒸汽加熱。

華南廠那高聳入雲的煙囪和鋼鐵的榨蔗機――令很多本地人感到驚奇。當聽說糖廠繼續代爲加工甘蔗之後,許多蔗農都不惜遠道送來甘蔗,只是爲了開個眼界,看看這新法的糖廠到底是怎麼運轉的。一捆捆的甘蔗用牛車載送回位於徐聞縣城南門的製糖工場後,首先進行機械加工:甘蔗先經蔗刀整平、切斷,再經破碎機將甘蔗撕裂。破碎機是很有講究的,因爲甘蔗的糖分存置於“蔗髓”內,破碎機的只是依甘蔗的纖維方向進行破碎,以免在破碎的過程中將“蔗髓”打破,造成蔗汁的流失。

破碎完成後的甘蔗用人力成筐的運送到壓榨機的投料口上。三輥壓榨機一次可出汁70%,而現代一般的糖廠,都是用數臺三輥機或者多輥機連續壓榨,有的要十五輥纔算完成。出汁率高達90%。

穿越者沒有這樣的機械條件,所以採用反覆壓榨法。第一次壓榨之後並不將甘蔗渣棄去,而是堆在一旁,等生蔗全部榨完,再重新過壓榨機。雖然頗耗人力,但是獲取的收益還是相當可觀的。

經過壓榨機榨出來的甘蔗汁先送到鐵製的加熱器裡,甘蔗汁在裡面一面流動一面用高溫的蒸汽進行加熱,然後再經水泥的加灰槽,再此加入石灰進行澄清,最後通過陶瓷和玻璃的管道被輸送到沉澱槽,讓生成的雜質沉澱,澄清後的甘蔗汁進入熬煮鍋裡繼續用蒸汽加熱出糖。去除糖蜜的方式依然採用瓦溜的技術,但是規模卻上了等級,超過三十個瓦溜在煮糖車間裡一字排開。

熬煮、加灰工藝在得到了臨高的溫度計、PH試紙和其他試驗設備的支援下,文同經過多次實踐和反覆試驗之後,終於掌握了熬糖時各階段的溫度、加灰數量等一系列數據,並且制訂了相應的生產工藝流程。煮糖師傅們原本對他的這套東西不以爲然――他們都是跟着師父幹了多少年,憑藉着長期的實踐經驗才掌握這門技術的,而且掌握的還很一般。所以對這套新玩意抱着懷疑的態度,甚至準備看東家出醜。

但是東家靠着玻璃管、紙片還有一些說不清什麼東西的罈罈罐罐,不但煮出了糖,而且每一鍋都不出任何紕漏,甚至出糖量都幾乎一樣!這對煮糖師傅的自信心來說簡直是毀滅性的打擊――本縣、本府最高明的手藝的煮糖師傅也做不到這點!

看到煮糖師傅們畏懼加崇拜的眼神,文同即得意又有些失落:爲什麼我們的科學和工藝從來都是經驗主義的。就沒有一個人想去探究它的原理,制訂出標準來呢?

這套辦法的實行使得煮糖工序裡的浪費大爲減少。而且文同藉此制定出更嚴格的損耗率控制的考覈制度――既然生產因素都是可控的,那麼產生超標準的損耗的唯一因素就是煮糖工人的責任心不強了。從這天起,原先在煮糖車間被稱呼爲“師傅”的人,就變成了“工人”。

這一整套的流程比傳統工藝的土糖寮不知要高效和便捷多少倍。規模化、半機械化生產甘蔗蔗糖的情景使得當地無論士庶人人目瞪口呆。

驚訝還只是次要的,當蔗農們發現他們的甘蔗請這家廠代加工之後,出糖的數量居然比一般的土塘寮多了四分之一,而且糖廠依然繼續執行代加工收取三成的低收費標準的時候。頓時整個徐聞的蔗農們都瘋狂了,無論遠近,到處都是來送甘蔗加工的牛車和船隻,在廠門口排起了長隊,有的蔗農甚至要排上二三天才能輪上,但是依然熱情不減,最後甚至有整船的甘蔗從海康運來,在海安登陸之後再僱用牛車送到華南廠來加工。由於來人實在太多,不免有秩序混亂的情況,廖大化只好再次請動衙門來人維持秩序,彈壓場面。冒着滾滾的黑煙的煙囪,發出巨大的轟鳴聲轉動着吞入巨量甘蔗的鋼輥顯然給典史老爺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不過他對機械的恐懼遠大於好奇,總是小心的離得遠遠的。

文同拿到第一天的數字的時候,他就知道利潤遠超過預計。特別是在代加工這塊,多榨出的甘蔗汁的相當一部分是落在華南糖廠的口袋裡了,這部分利潤等於是零成本獲取的。更不用說加工多下來的糖蜜和甘蔗渣都是他們的好處。蔗農不需要這些副產品,華南糖廠卻都有用。

如果設備好一些,上到十二輥的機器,再配合水浸法,97%榨出率也不是夢。文同心想,這裡面可挖掘的利潤潛力還真不小。

文同甚至開始考慮是否還有必要保持另外四家土糖寮的存在了。看來在利益的驅動下,老百姓是不會畏懼道路的遠近和艱難的。至少可以把徐聞的土糖寮關閉掉,只保留海康的。

來協助的梅林等人也是喜笑顏開,看到這糖廠蒸蒸日上,大家感到由衷的高興――這又是一個外貿增長點了。整套設備運行的時候自然也不免出了些問題,有一次是鍋爐接口的管道破裂漏氣,還有幾次是榨汁機的齒輪和連接件出現毀損,一度影響了生產,但是在諶天雄和蕭貴的搶修下很快恢復了正常。蕭貴還有一個任務就是爲糖廠培養幾名合格的鍋爐工人――燒鍋爐是件很嚴肅的活,稍不留神就會害人害己,更不用說這鍋爐就是一山寨產品。

諶天雄不太着急,他雖然也有培訓維護技工的任務,但屬於長期出差的性質,一時半會不回去,有足夠的時間來帶徒弟。文同建議等糖廠子弟學校開辦之後,再根據學習情況從十三四歲的大孩子裡選學徒。

不過,這個諶天雄的舉動引起了常師德的注意,他除了每天三次定時巡視機器之外,時常在院子裡和特偵隊的人談話,有時還換上當地人的衣服,讓起威的鏢師引領下出門。顯然,諶天雄不僅僅是來維護機器,十有八九他還是個情報員。

(未完待續)

第四十八節 甲船上的人第一百九十五節 “侄女”來訪第三十三節 索尼亞(十二)第二十七節 屁股問題三百五十五節 投資移民第三節 佛山第二百零一節 不完美的結局第2729章 京師(八十二)二百九十一節 公務員考試(十)第五十三節 黎區工作(三)第六十二節 臨高貿易協定第四十一節 茶社的拍賣會(二)第二十七節 百仞城第一百零八節 焚樓(二十三)第四百六十二節 奴隸市場第三百五十八節 城裡第十三節 臨高人的對策第六節 東南亞公司成員第三十一節 起威鏢局第一百六十三節 神秘的船第九十七節 重工業中央實驗室第三十二節 調查續第二百二十九節 書辦第三百零六節 融資(十一)第五十四節 鴻基站第九十八節 白銀和明膠第三百七十四節 沉船寶藏第二百零四節 投奔第二百七十一節 法律地位和民事關係續第2832章 儋州特化第一百六十三節 強制性合作二百二十四節 宗子世兄三百九十八節 相親會(二)第八十一節 鬥法第十節 秘宅第七十五節 襲擾瓊山第五十五節 鹽場(一)第一百七十四節 五桅船第2825章 重新裝瓶第二百二十六節 大炮第四十二節 議和(一)第五十五節 江面救人第一百三十二節 傳說第二十七節 索尼亞(六)第一百二十節 會館大戰第七十一節 重建第一百二十四節 陳五仁第二百零一節 不完美的結局第三百零三節 小型蒸汽機第二節 陸軍的潛流第三百三十節 預約第一百六十一節 傷病員們第三百九十三節 鍾小英的禮物第二百二十八節 起更了第一百九十六節 常青雲和常浦第三百零三節 籌款(八)第一百五十八節 學宮往事第2714章 京師(六十七)第一節 全體大會第七十一節 發財致富第四節 港口建設(一)第一百八十四節 巫術第四百三十一節 財路第十三節 癩子頭第九十七節 焚樓(十二)第一百一十節 焚樓(二十五)第一百三十二節 製藥廠的出品第十二節 小琉球島第二節 五年計劃(二)第八十一節 第一次任務第一百一十二節 下一代第三百七十六節 女僕到來第一百三十二節 保甲三百八十六節 歸化民婚姻問題方案第一百九十六節 製冰機第四百二十節 招募第一百七十七節 中央和地方(三)第六十三節 軍事體育第一百七十三節 巡航支隊第四百四十節 內幕消息第八節 澳門二百四十九節 除舊佈新(十二)第六十三節 軍事體育第五十八節 解邇仁進城第八十七節 人口分配第二百二十四節 改造組織第四百零八節 李默第九節 元老婚姻與繼承法(三)第四百一十一節 告密第三百一十四節 融資(十九)第六十三節 出錢出力第三百二十五節 毛承祿第四十三節 落幕第七十八節 駱陽明家的家務事第一百六十八節 激辯(上)第八十七節 迎戰第四百七十節 嬰兒們第九十節 戶口調查第五節 入籍第二百一十二節 衝突
第四十八節 甲船上的人第一百九十五節 “侄女”來訪第三十三節 索尼亞(十二)第二十七節 屁股問題三百五十五節 投資移民第三節 佛山第二百零一節 不完美的結局第2729章 京師(八十二)二百九十一節 公務員考試(十)第五十三節 黎區工作(三)第六十二節 臨高貿易協定第四十一節 茶社的拍賣會(二)第二十七節 百仞城第一百零八節 焚樓(二十三)第四百六十二節 奴隸市場第三百五十八節 城裡第十三節 臨高人的對策第六節 東南亞公司成員第三十一節 起威鏢局第一百六十三節 神秘的船第九十七節 重工業中央實驗室第三十二節 調查續第二百二十九節 書辦第三百零六節 融資(十一)第五十四節 鴻基站第九十八節 白銀和明膠第三百七十四節 沉船寶藏第二百零四節 投奔第二百七十一節 法律地位和民事關係續第2832章 儋州特化第一百六十三節 強制性合作二百二十四節 宗子世兄三百九十八節 相親會(二)第八十一節 鬥法第十節 秘宅第七十五節 襲擾瓊山第五十五節 鹽場(一)第一百七十四節 五桅船第2825章 重新裝瓶第二百二十六節 大炮第四十二節 議和(一)第五十五節 江面救人第一百三十二節 傳說第二十七節 索尼亞(六)第一百二十節 會館大戰第七十一節 重建第一百二十四節 陳五仁第二百零一節 不完美的結局第三百零三節 小型蒸汽機第二節 陸軍的潛流第三百三十節 預約第一百六十一節 傷病員們第三百九十三節 鍾小英的禮物第二百二十八節 起更了第一百九十六節 常青雲和常浦第三百零三節 籌款(八)第一百五十八節 學宮往事第2714章 京師(六十七)第一節 全體大會第七十一節 發財致富第四節 港口建設(一)第一百八十四節 巫術第四百三十一節 財路第十三節 癩子頭第九十七節 焚樓(十二)第一百一十節 焚樓(二十五)第一百三十二節 製藥廠的出品第十二節 小琉球島第二節 五年計劃(二)第八十一節 第一次任務第一百一十二節 下一代第三百七十六節 女僕到來第一百三十二節 保甲三百八十六節 歸化民婚姻問題方案第一百九十六節 製冰機第四百二十節 招募第一百七十七節 中央和地方(三)第六十三節 軍事體育第一百七十三節 巡航支隊第四百四十節 內幕消息第八節 澳門二百四十九節 除舊佈新(十二)第六十三節 軍事體育第五十八節 解邇仁進城第八十七節 人口分配第二百二十四節 改造組織第四百零八節 李默第九節 元老婚姻與繼承法(三)第四百一十一節 告密第三百一十四節 融資(十九)第六十三節 出錢出力第三百二十五節 毛承祿第四十三節 落幕第七十八節 駱陽明家的家務事第一百六十八節 激辯(上)第八十七節 迎戰第四百七十節 嬰兒們第九十節 戶口調查第五節 入籍第二百一十二節 衝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