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六章 簡陋的互市之所

書房之中....

此時,崇禎一身的便裝,滿臉笑吟吟地倚靠在書案旁的椅子上,絕聲衛指揮使楊啓聰侍立在身後,卻是看家護院的裝束,和冷曉磊一左一右列於兩側,神情木然的站在那裡。

而宣大總督,也就是英國公張維賢就站在對面,蒼老的面孔之上滿是恭敬之色,一身的戎裝鎧甲,依舊挺拔的脊背,神情又是那麼的肅穆而冷峻,顯得頗有“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的味道。

“啓稟皇上,自從經歷過察哈爾林丹汗去年的那次歷經數月的戰爭,土默川這一帶的蒙古各族,可謂是損失慘重,人員凋敝,已經傷到了元氣,再加上朝廷的有意交好,擴大互市規模,順義王卜失兔等部落首領還算老實,沒有再騷擾邊境。”

聽到英國公的回報,崇禎露出滿意之色,微微點頭,讚許地說道:“呵呵...英國公,不用這麼自謙嘛,蒙古人變得收斂了許多,其中也有着你的功勞。”

“微臣不敢貪功!”

面對崇禎的誇讚,張維賢反而是心裡一緊,露出拘束姿態,緊張地來了這麼一句,進而又補充道:“大同府和宣府這一帶的邊境,之所以有如今的良好局面,漸漸向好,使得蒙古各族不敢有秋毫進犯,上有皇上的明斷,下有將士們的衝鋒陷陣,奮勇殺敵,微臣到這裡不到半年,不敢貪天之功。”

崇禎再次點頭,卻未再在這個問題上繼續糾纏下去,似乎想到了什麼,轉而說道:“此次微服私訪,朕特地順便看了一下用於互市的幾座城池,英國公,那些城池是不是過於簡陋了?幾乎沒有禦敵的功能。山賊、土匪倒還好說,可以阻擋一二,勉強能夠進行防衛,如遇外敵入侵,在攻城器械之下,不過四五米的城高,還多是泥土結構,也就是擋擋風沙還行,根本就沒有禦敵於城外的功能。”

聽到這番話,張維賢神色微微一變,顯得更加拘束和緊張起來,雙手一抱拳,連忙解釋道:“啓稟皇上,用於互市的那些城池,原本之時,就是在一些村堡的基礎上擴建而來,再加上,以前的時候,互市都是一年一次,長不過一個月,除了互市時人比較多,平常罕有人住在那裡,所以,那些城池就顯得頗爲簡陋和陳舊,更像是一個臨時徵用之所。”

“而且,在前三朝期間,數十年的時間裡,朝廷的財政都是緊巴巴的,再加上土默川一帶的蒙古各族還算與朝廷交好,尤其是土默特的三娘子時代,與朝廷交好程度更是達到了頂峰,因此,也就沒有人將互市的城防放在心上,未將其擴建,也沒有加高加厚城牆。”

“英國公,不要這麼緊張嘛,朕之所以提這件事情,並沒有責怪你的意思。”

崇禎淡淡一笑,如此不輕不癢地安撫了一句,進而頗爲感慨地繼續說道:“是啊,凡是互市之地,雖然都是在關內,但也緊緊相鄰於邊境,距離北方外族太近,老百姓並不願冒着性命危險,居住在那裡。”

“何況,邊境之地,本就是人跡罕至之所,那些城池的周圍過於荒涼,缺少人煙,即便是沒有外族的威脅,恐怕也無人居住在那裡,畢竟,認識一個羣體性生活的個體,自然而然地,也就沒有人在乎那些城池的防禦能力。”

這個時候,崇禎強行壓下臉上有一些低落的神情,不再那麼悵然一般的感慨,直視着張維賢,不等對方作出迴應,再次語重心長地說道:“英國公啊,你不僅是宣大總督,有着禦敵守邊之責,更是大同巡撫,也有治理地方之務,不能放任那些互市的城池不管。”

“是,皇上,微臣遵旨,一定會治理好大同府....”

對於張維賢猶如外交辭令一般的回答,崇禎僅僅是付之一笑,一副不置可否的樣子,接着徐徐說道:“英國公,以往之時,由於種種原因的限制,那些用於互市的城池,確實猶如不毛之地,現在不一樣了,朝廷不僅延長了互市的時日,長達兩月有餘,更是增加了次數,分爲春秋兩季,這就是一個機會。”

張維賢聽得連連點頭,一副深以爲然的樣子,剛想要說些什麼,卻被崇禎給打斷了,繼續自顧自地說道。

“如此一來,那些用於互市的城池,就有了將近半年的商業鼎盛時期,人口勢必大量涌入,隨着商業往來的越來越頻繁,他們將不再是荒蕪的不毛之地,而是蘊含着巨大的商機。”

“只要運籌得當,瞄準時機,對他們進行擴建,提高他們的防禦力量,就會有越來越多的人在那裡定居,生活,再輔以較爲輕鬆的稅收政策,不需數年,周圍的荒蕪之地,必能成爲千畝良田。”

“邊民越來越多,自然而然地,如遇戰事,朝廷就能夠抽調更多的兵丁,補充兵源,邊防就能永固,越來越強,那些北方外族更加不敢造次,襲擾我國邊境。”

聽着崇禎的這番話,英國公本就是一名軍人,還是出身于軍人世家,又豈能不明白這個道理?

要想建立一個鞏固而長久的邊防,靠的不僅僅是朝廷的大筆錢糧投入,派出大軍駐守,主要還是在於當地百姓,也就是常說的邊民,只有邊境的百姓多了,邊防就有着堅定的後盾,就有着巨大的防禦潛力。

畢竟,一旦外敵大規模進犯,只靠邊兵,很難進行有效地抵禦。等到朝廷抽調大軍,進行支援,中間又有着一定的時間差,而在這個時間差內,戰局很有可能急轉直下,外敵早就打進關內。

自古以來,邊境之民,素來彪悍,戰時可爲兵,平時可爲民,或許他們不懂得什麼排兵佈陣、相互配合什麼的,但戰鬥力絕對沒話說,只要分發兵器,就能形成頗具戰鬥力的軍隊,往往要勝於關內的一些正規軍。

所以,對於崇禎的這番言語,張維賢深以爲然,非常的贊同,緊跟着附和道:“是的,皇上,邊民越多越好,不僅能夠提供巨大的兵源,可以做戰時的緊急之需,更是能夠解決一部分軍糧的問題。”

說到這裡,張維賢話語一頓,面有猶疑之色,頗有愧疚與自責的樣子,突然轉移了話題,轉而說道:“可是,皇上,對於大同巡撫一職,恐怕微臣難以勝任,實在是力有不逮,治理地方,也非臣之所長......”

第一百九十二章 千軍易得一將難求第四百六十三章 皇明祖訓沒有那麼大的約束力第五十九章 楊景辰第六十八章 秦良玉的深意第六百五十五章 更遑論潞王府?第二百九十八章 狼狽爲奸第三百零六章 史上最會掙錢的皇帝第一百六十七章 鞏固皇權第五百四十五章 吏治改革試點第二百九十四章 憂心忡忡的徐光啓第一百三十二章 悽慘第四百三十六章 黃粱一夢第一百七十三章 拖延救援第三百五十七章 收復遼東失地(四十一)第五百八十四章 摸底第七十章 茅元儀的意圖第三百八十章 收復遼東失地(六十四)第二百五十一章 好言相勸第三百二十八章 收復遼東失地(十二)第三百二十章 收復遼東失地(四)第三百二十二章 收復遼東失地(六)第六百五十五章 更遑論潞王府?第三百九十二章 收復遼東失地(七十六)第四百五十三章 人無信不立第二百一十一章 一切都在向好的方向發展第五百零七章 林丹汗的變化第六百四十三章 “妥協”第二百八十六章 怪怪的感覺第二百四十八章 三要素第六百二十四章 狠辣勁兒第一百六十八章 林丹汗這條鮎魚第六百四十三章 “妥協”第五百五十章 大明開出的條件第一百六十五章 免除市賞第二百八十章 郵票的概念第五百五十七章 礦監稅使第四百八十一章 毛文龍的變化第四百五十章 碾壓第五百零五章 人爲刀俎第四百一十八章 又是錢的問題第三百七十六章 收復遼東失地(六十)第四百四十三章 紐帶第三十八章 最爲迫切的問題第四百六十三章 皇明祖訓沒有那麼大的約束力第六百三十六章 心結第五百二十八章 險惡用心第五十一章 “爺”文化第四百一十章 咄咄逼人第四百零九章 明君聖主的相似點第一百八十二章 小範圍寶鈔試點第二百七十六章 敏銳的洞察力第二百七十九章 那麼一個管道第九十五章 暗中謀劃第五百四十九章 駐軍庫頁島的意義第三百七十二章 收復遼東失地(五十六)第二百七十四章 改革驛站第八十一章 新的政策第五百二十六章 遲則生變第二百八十六章 怪怪的感覺第一百八十章 濃郁的尚武氣息第一百一十四章 冰火兩重天第五十章 膽戰心驚的李祖白第三百三十一章 設立商館第四百五十七章 理由有三第一百一十二章 “知府”第六百三十章 無形的氣機第七十章 茅元儀的意圖第三百五十八章 收復遼東失地(四十二)第三十八章 最爲迫切的問題第五百四十九章 駐軍庫頁島的意義第一百二十章 魔怔第一百三十章 大搞建設第四百五十章 碾壓第一百零五章 十五年的囚徒生活鍛造第十四章 錐刺奸臣第四百三十四章 無形的閹割第五百八十四章 摸底第五百八十四章 摸底第四十九章 “將軍的搖籃”第十二章 崇禎時期的最大威脅第一百二十章 魔怔第二百三十六章 貨幣戰爭(一)第二百零二章 驟然緊張了起來第三百二十二章 收復遼東失地(六)第三百零七章 豪氣沖天第四百二十五章 爭吵第四百七十六章 後果太嚴重了第三百三十六章 收復遼東失地(二十)第二百三十五章 調查幕後黑手第一百八十八章 南石北王第五百九十四章 捉摸不透第六百二十三章 接地氣第二百八十九章 絕望的鄭芝龍第四百九十二章 大搞軍事演練第四百五十九章 江戶幕府第三百四十一章 收復遼東失地(二十五)第二百五十九章 天花一號第二百二十五章 近乎於下馬威的開場白第四百四十章 餿主意第四百四十五章 唯有自救
第一百九十二章 千軍易得一將難求第四百六十三章 皇明祖訓沒有那麼大的約束力第五十九章 楊景辰第六十八章 秦良玉的深意第六百五十五章 更遑論潞王府?第二百九十八章 狼狽爲奸第三百零六章 史上最會掙錢的皇帝第一百六十七章 鞏固皇權第五百四十五章 吏治改革試點第二百九十四章 憂心忡忡的徐光啓第一百三十二章 悽慘第四百三十六章 黃粱一夢第一百七十三章 拖延救援第三百五十七章 收復遼東失地(四十一)第五百八十四章 摸底第七十章 茅元儀的意圖第三百八十章 收復遼東失地(六十四)第二百五十一章 好言相勸第三百二十八章 收復遼東失地(十二)第三百二十章 收復遼東失地(四)第三百二十二章 收復遼東失地(六)第六百五十五章 更遑論潞王府?第三百九十二章 收復遼東失地(七十六)第四百五十三章 人無信不立第二百一十一章 一切都在向好的方向發展第五百零七章 林丹汗的變化第六百四十三章 “妥協”第二百八十六章 怪怪的感覺第二百四十八章 三要素第六百二十四章 狠辣勁兒第一百六十八章 林丹汗這條鮎魚第六百四十三章 “妥協”第五百五十章 大明開出的條件第一百六十五章 免除市賞第二百八十章 郵票的概念第五百五十七章 礦監稅使第四百八十一章 毛文龍的變化第四百五十章 碾壓第五百零五章 人爲刀俎第四百一十八章 又是錢的問題第三百七十六章 收復遼東失地(六十)第四百四十三章 紐帶第三十八章 最爲迫切的問題第四百六十三章 皇明祖訓沒有那麼大的約束力第六百三十六章 心結第五百二十八章 險惡用心第五十一章 “爺”文化第四百一十章 咄咄逼人第四百零九章 明君聖主的相似點第一百八十二章 小範圍寶鈔試點第二百七十六章 敏銳的洞察力第二百七十九章 那麼一個管道第九十五章 暗中謀劃第五百四十九章 駐軍庫頁島的意義第三百七十二章 收復遼東失地(五十六)第二百七十四章 改革驛站第八十一章 新的政策第五百二十六章 遲則生變第二百八十六章 怪怪的感覺第一百八十章 濃郁的尚武氣息第一百一十四章 冰火兩重天第五十章 膽戰心驚的李祖白第三百三十一章 設立商館第四百五十七章 理由有三第一百一十二章 “知府”第六百三十章 無形的氣機第七十章 茅元儀的意圖第三百五十八章 收復遼東失地(四十二)第三十八章 最爲迫切的問題第五百四十九章 駐軍庫頁島的意義第一百二十章 魔怔第一百三十章 大搞建設第四百五十章 碾壓第一百零五章 十五年的囚徒生活鍛造第十四章 錐刺奸臣第四百三十四章 無形的閹割第五百八十四章 摸底第五百八十四章 摸底第四十九章 “將軍的搖籃”第十二章 崇禎時期的最大威脅第一百二十章 魔怔第二百三十六章 貨幣戰爭(一)第二百零二章 驟然緊張了起來第三百二十二章 收復遼東失地(六)第三百零七章 豪氣沖天第四百二十五章 爭吵第四百七十六章 後果太嚴重了第三百三十六章 收復遼東失地(二十)第二百三十五章 調查幕後黑手第一百八十八章 南石北王第五百九十四章 捉摸不透第六百二十三章 接地氣第二百八十九章 絕望的鄭芝龍第四百九十二章 大搞軍事演練第四百五十九章 江戶幕府第三百四十一章 收復遼東失地(二十五)第二百五十九章 天花一號第二百二十五章 近乎於下馬威的開場白第四百四十章 餿主意第四百四十五章 唯有自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