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六章 解決之策

崇禎先是讚歎了一句,愈發地欣賞周道登的辦事能力,就在這個時候,似乎想到了什麼,忽然轉而說道:“周閣老,完成了撤銷‘兩京制’,你沒必要急着致仕{辭官},平息什麼所謂的輿論風波。”

“朝廷現在正處於多事之秋,正是用人之際,在不久的將來,官員將會嚴重的不足,尤其是像你這種經驗與資歷都很老道之人,更是其中的最大需求,最爲短缺的官員。”

“而且,大明雖然漸漸步入正軌,但局勢依舊很不明朗,充滿着太多的變數,再幫朕打理朝政兩年,到時候,朕不僅會准許你的辭官,還會讓你風風光光地離開京城,返回家鄉養老,安享晚年。”

聽到最後一句話,周道登的心裡就是激動不已,更多的還是感動之情,獲得帝王的極其信任,本就是莫大的榮幸,若是再有了這麼一個允諾,他周道登也可以死而無憾了。

古往今來,有多少名臣名將爲之而努力,文死諫,武死戰,能夠做到這一點之人,哪一個不是豪氣干雲的光明磊落之輩?哪個不是想在青史上留下忠臣良將的一筆?

爲得無非是,君王對自己的認可!

這一刻,心裡滿滿感動的同時,周道登只覺得這一生都值了,雖然真正有價值的只有這寥寥數年,但卻做了那些忠臣名將夢寐以求的事情,輔佐明君,爲天下黎民做一些事情,使得這個國家富強起來。

有時候,甚至付諸於一生的努力,絕大多數人也很難有着這樣的成就。

畢竟,能夠廣爲流傳,爲後人所熟記的名人,除了那些令人髮指的mài guó、禍國之人,就只有一個國家最爲鼎盛事情,亦或是在這麼一個路上。

周道登很快就從這種莫名的情緒走了出來,崇禎的話音剛落不久,餘音還在繚繞,就連忙回道:“是,皇上,老臣遵旨,老臣定當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爲大明的興盛獻出最後一絲力!”

有着這樣的態度轉變,並不是周道登因爲一時的感動而心血來潮,也不是衝動之舉,而是有着相當的理性,隨着行政區的劃分,多了那麼多的行省,裁撤掉南京的帝都頭銜之後,足以安置那些南京的官員,不會引起什麼怨言。

畢竟,相比於那些虛職,不管是總督、巡撫,還是三司的各個主政官,亦或是知省、知府、知州等這樣的地方主政官,那可都是實實在在的實缺,有着實權,完全可以有一番作爲,實現自己胸中的抱負。

最爲關鍵的是,品階也沒有任何的下降,反而還很有潛力,有了進入內閣的可能。

看着崇禎那滿含笑意的面龐,周道登有一些恍惚,這個看似年輕,年僅十九歲的帝王,卻讓他始終看不清,摸不透,一些看似離經叛道、荒誕的行爲,往往會帶來出奇好的意外之獲。

用人更是極其大膽,深諳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之道,往往還總是用對了人,幾乎從未用錯過,啓用的官員和武將,總能解決相應的問題,就好像早就知道了那些官員和武將,並對他們極爲了解。

而且,還有最爲關鍵的是,那些官員和武將,有着很強的實幹精神,幾乎鮮有參與朋黨之爭,更加的務實,對皇帝更是忠心不已。

周道登只是恍惚了那麼一瞬間,很快就清醒了過來,就在這個時候,似乎是想到了什麼,臉上忽然綻放出不一樣的神采,眸子裡更是光芒閃動,略帶激動地說道:“皇上,老臣想到辦法了。”

“喔~辦法?什麼辦法?”

看到周道登那豐富多彩的神情變化,崇禎的心裡雖然產生了好奇,但更多的還是疑惑,不解其意,這麼突兀的一句話,讓他摸不着頭腦,適時地插了一句之後,似乎是覺得自己的表達不夠清晰,進而又補充道:“周閣老,是什麼事情的辦法?”

“皇上,當然是官員短缺的事情啊~”

周道登脫口而出,語氣中帶着絲絲興奮之意,不等崇禎作出迴應,再開口詢問,他已經自顧自地繼續說了下去。

“皇上,天下之大,粗粗算下來,大明的人口將近兩萬萬,就算讀書人的比例再少,幾十萬人,百餘萬人,還是有的,如果讓他們立即入朝爲官,先不說其他的同僚是否反對,本身就不合適。”

對於這一點,崇禎沒有一點的反駁yù wàng,反而還是深深地位置認同,現在這個時期,隨着儒家的興盛發達,學而優則仕,致使讀書人很多。

尤其是讀書人的超然地位,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更能說明這一點。

崇禎的腦海裡閃過這些念頭,並未急着接話,而是極有耐心地傾聽着周道登後面的話語。

“但是,朝廷急缺的那些官員,不是在朝,而是在地方,像那些知縣以及之下的微末小吏,雖不能說,那些讀書人就能夠完全勝任這些職位,但其中的大部分,還是綽綽有餘的。”

“而且,如果將這些讀書人安排到地方,還有一大好處,有利於朝廷的教化之策,也有利於大明一些小地方的教育。畢竟,對於那些讀書人而言,啓蒙偏遠之地的孩子,還不是問題的。”

聽着周道登的這一番話,崇禎的眼前一亮,越來越熾熱了起來,心裡不禁想起了後世的偏遠山區支教,回返的那些年輕人,若是想考公務員的話,將會有着諸多的優惠政策。

顯然,周道登的這個提議,與其有着異曲同工之妙!

一語驚醒夢中人,周道登的這一番話,使得崇禎恍然大悟,暗恨自己的想法太過於侷限,思維有一些僵硬,一直以來,都是本着廢物再利用的原則,若不是那種罪不可赦的官員,犯罪的官員,多會被髮配到偏遠之地,用於教化民衆。

“呵呵....果然薑還是老的辣,周閣老,你說得不錯!”

崇禎朗聲一笑,毫不吝嗇地誇讚了一句,緊接着繼續說道:“先不說天下有多少讀書人,單單是朝廷在各地的生員,就委實不少,總得加在一起,不論老少,至少也有十萬之衆。”

“若是大加利用的話,大量的徵召,優中取優,就算只是抽取其中的十之一二,也足以緩解朝廷底層官吏嚴重不足的問題,使得新的吏制制度得以更加順利地推行。”

第三百一十五章 身心俱疲第六十三章 蒼白的安撫第二百八十一章 諸多弊病第六百零五章 第一受害者第三百三十二章 收復遼東失地(十六)第四百零三章下定決心第二百三十章 另一個巨大意圖第四百五十一章 改變傳統的作戰方式第一百五十六章 弊大於利第一百六十八章 林丹汗這條鮎魚第一百四十一章 尖銳第三百三十四章 收復遼東失地(十八)第一百八十章 濃郁的尚武氣息第六百二十七章 罌粟第二百八十九章 絕望的鄭芝龍第二百九十八章 狼狽爲奸第五百零七章 林丹汗的變化第二百四十二章 貨幣戰爭(七)第二百九十三章 馳道第四百零一章 最危險之人第八十九章 很嚴重第一百零三章 削藩的大概策略第五百零五章 人爲刀俎第一百一十八章 疑惑不解的張書堂第一百零八章 遐想滿天飛(下)(五更)第四百七十一章 祈求和談第一百零九章 事無絕對第四百八十章 真正的漁翁得利第五百六十八章 聚變第三百七十一章 收復遼東失地(五十五)第四百四十章 餿主意第五百六十七章 軍事部署第四百二十三章 便宜行事之權第二百二十三章 麻辣火鍋第十五章 遙遙跟隨第四百零二章 觸目驚心第一百四十六章 滅天雷第一百三十四章 “開胃菜”第四百二十四章 “能屈能伸”的海上馬車伕第九十八章 剎那的共識第二十氣章 明悟第六十五章 絕聲衛第五百八十九章 清查土地第五十六章 秦良玉的將令第二百一十五章 明朝發達的火器第四百六十五章 籌碼第四百二十二章 膽小的朱由棷第二百零四章 迂迴勸說第五百零六章 禍不單行第四百五十四章 臺灣島的重要性第五百五十二章 爭執第四十七章 徐光啓獻策第三百三十三章 收復遼東失地(十七)第四百八十六章 彌天大謊第五百一十七章 升的太快第六百二十三章 接地氣第三百八十章 收復遼東失地(六十四)第六百五十二章 理所當然第三百八十五章 收復遼東失地(六十九)第一百四十五章 察哈爾右翼之變第四百八十五章 令人震撼的名單第五百三十二章 取消兩京制第四百三十一章 敲打第一百四十九章 英國公第二百二十七章 誘人的條件第二百五十五章 訓斥第三百九十七章 臨別交代第四百七十七章 殺雞儆猴第三百零七章 豪氣沖天第二百六十二章 終於來了第一百一十二章 “知府”第六百一十六章 天人交戰第六百三十六章 心結第二百三十二章 熱門話題第四百零六章 殺猴儆猴第五百七十章 儲藏水源第六百五十九章 新的規則(大結局)第一百一十一章 宋獻策的折服第六百三十四章 此“煙”非彼“煙”第二十氣章 明悟第四百六十四章 未嘗不是一件好事第三百五十三章 收復遼東失地(三十七)第五十三章 意義非凡第五百一十九章 以蒙治蒙第一百三十四章 “開胃菜”第五百九十四章 捉摸不透第六十五章 絕聲衛第六十章 喜訊第六百二十六章 漸變的過程第二百八十章 郵票的概念第六百四十六章 解決之策第二百一十九章 萬事開頭難第三百二十六章 收復遼東失地(十)第二百九十二章 最爲粗糙的飛行器第一百五十二章 收買人心第三百九十章 收復遼東失地(七十四)第四十七章 徐光啓獻策第三百六十七章 收復遼東失地(五十一)第二百二十二章 摒棄“重農抑商”的思維第六百五十三章 放棄待遇
第三百一十五章 身心俱疲第六十三章 蒼白的安撫第二百八十一章 諸多弊病第六百零五章 第一受害者第三百三十二章 收復遼東失地(十六)第四百零三章下定決心第二百三十章 另一個巨大意圖第四百五十一章 改變傳統的作戰方式第一百五十六章 弊大於利第一百六十八章 林丹汗這條鮎魚第一百四十一章 尖銳第三百三十四章 收復遼東失地(十八)第一百八十章 濃郁的尚武氣息第六百二十七章 罌粟第二百八十九章 絕望的鄭芝龍第二百九十八章 狼狽爲奸第五百零七章 林丹汗的變化第二百四十二章 貨幣戰爭(七)第二百九十三章 馳道第四百零一章 最危險之人第八十九章 很嚴重第一百零三章 削藩的大概策略第五百零五章 人爲刀俎第一百一十八章 疑惑不解的張書堂第一百零八章 遐想滿天飛(下)(五更)第四百七十一章 祈求和談第一百零九章 事無絕對第四百八十章 真正的漁翁得利第五百六十八章 聚變第三百七十一章 收復遼東失地(五十五)第四百四十章 餿主意第五百六十七章 軍事部署第四百二十三章 便宜行事之權第二百二十三章 麻辣火鍋第十五章 遙遙跟隨第四百零二章 觸目驚心第一百四十六章 滅天雷第一百三十四章 “開胃菜”第四百二十四章 “能屈能伸”的海上馬車伕第九十八章 剎那的共識第二十氣章 明悟第六十五章 絕聲衛第五百八十九章 清查土地第五十六章 秦良玉的將令第二百一十五章 明朝發達的火器第四百六十五章 籌碼第四百二十二章 膽小的朱由棷第二百零四章 迂迴勸說第五百零六章 禍不單行第四百五十四章 臺灣島的重要性第五百五十二章 爭執第四十七章 徐光啓獻策第三百三十三章 收復遼東失地(十七)第四百八十六章 彌天大謊第五百一十七章 升的太快第六百二十三章 接地氣第三百八十章 收復遼東失地(六十四)第六百五十二章 理所當然第三百八十五章 收復遼東失地(六十九)第一百四十五章 察哈爾右翼之變第四百八十五章 令人震撼的名單第五百三十二章 取消兩京制第四百三十一章 敲打第一百四十九章 英國公第二百二十七章 誘人的條件第二百五十五章 訓斥第三百九十七章 臨別交代第四百七十七章 殺雞儆猴第三百零七章 豪氣沖天第二百六十二章 終於來了第一百一十二章 “知府”第六百一十六章 天人交戰第六百三十六章 心結第二百三十二章 熱門話題第四百零六章 殺猴儆猴第五百七十章 儲藏水源第六百五十九章 新的規則(大結局)第一百一十一章 宋獻策的折服第六百三十四章 此“煙”非彼“煙”第二十氣章 明悟第四百六十四章 未嘗不是一件好事第三百五十三章 收復遼東失地(三十七)第五十三章 意義非凡第五百一十九章 以蒙治蒙第一百三十四章 “開胃菜”第五百九十四章 捉摸不透第六十五章 絕聲衛第六十章 喜訊第六百二十六章 漸變的過程第二百八十章 郵票的概念第六百四十六章 解決之策第二百一十九章 萬事開頭難第三百二十六章 收復遼東失地(十)第二百九十二章 最爲粗糙的飛行器第一百五十二章 收買人心第三百九十章 收復遼東失地(七十四)第四十七章 徐光啓獻策第三百六十七章 收復遼東失地(五十一)第二百二十二章 摒棄“重農抑商”的思維第六百五十三章 放棄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