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一章 朕爲始皇帝

這也可以說是,天下重新一統後的第一次朝會,秦王有令凡是居於咸陽四百石以上的官員必須參加。

鼻子靈敏的朝臣們也都已經感覺到了一股不同尋常的氣氛,天下如今一統,秦國四海獨尊,也是該做些改變了。

第二日的朝會,就連子嬰這等尋常不參加的“閒散人士”也全部前來參加,能夠容納兩三百人的咸陽宮中,此刻甚至有些擁擠的感覺。

等了約莫有半個時辰,秦王趙政纔在趙高的陪同下施施然而來。

方一坐定,直直的看了一眼滿朝的文武,和宮外的大好河山,平靜地說吐出一個字來。

“念!”

趙政說完,早就立在一旁的趙高恭恭敬敬的取處一卷竹簡,前進兩步打開念道:

“異日韓王納地效璽,請爲藩臣,已而倍約,與趙、魏合從畔秦,故興兵誅之,虜其王。寡人以爲善,庶幾息兵革。

趙王使其相李牧來約盟,故歸其質子。已而倍盟,反我太原,故興兵誅之,得其王。

趙公子嘉乃自立爲代王,故舉兵擊滅之。魏王始約服入秦,已而與韓、趙謀襲秦,秦兵吏誅,遂破之。

荊王獻青陽以西,已而畔約,擊我南郡,故發兵誅,得其王,遂定其荊地。

燕王昏亂,其太子丹乃陰令荊軻爲賊,兵吏誅,滅其國。

齊王用後勝計,絕秦使,欲爲亂,兵吏誅,虜其王,平齊地。

寡人以眇眇之身,興兵誅暴亂,賴宗廟之靈,六王鹹伏其辜,天下大定。今名號不更,無以稱成功,傳後世。其議帝號。”

說完便將竹簡一閉,後退了回來。

殿內衆臣,聽完這段王命,也大體上都明白了什麼意思,原來是秦王覺得王的稱謂已經配不上自己了,希望臣下進獻新的名號。

王號之上,並不是沒有更加尊貴的稱號。秦昭王時期,秦國與齊國爲東西兩大強國,而當時的主要諸侯國都已經稱王,兩國國力明顯強於其餘五國,於是爲了凸顯自己的地位,當時秦昭王和齊閔王曾一同稱帝,號稱東西二帝。

而如今的秦國比之當年的齊秦兩國,更是強大了不知凡幾,哪怕是數百年前周天子所統治區域最爲強盛之時也遠遠不及。

王的稱號確實有些不夠了。

而繼續稱帝也看似不妥,畢竟昭王時期已經用過了,而如今秦國的土地比之昭王時期更是勝過太多。

一時間整個朝堂立馬變得熙熙攘攘了起來,幾乎所有的朝臣都交頭接耳的開始商議上何尊號方爲合適。

朝堂上的喧鬧,趙政並未搭理,而是靜靜的看着一衆臣子會給自己上什麼尊號。

“老臣以爲王上功勞古之未有,王之稱號難以相堪,臣以爲王上當號以‘王中王’方爲恰當。”

“方大人此言差矣,王中王亦是王,何以凸顯君王之名,臣以爲當以‘王上王’爲好。”

“古書有云:功德全盡謂之聖。如今王上一統四海,功壓宇內,臣斗膽爲王上獻聖人之號”

…………

一時間朝堂上各種意見此起彼伏,不一會邊上了十餘個稱號,然而看趙政的樣子,卻沒有一丁點的波動,看來是所有的稱號都不隨上心。

立在最前面仍然沒有提出自己的意見的除了子嬰便是丞相王綰、御史大夫馮劫、和廷尉李斯等人了。

趙政看除子嬰的三人也一直在竊竊私語,便盯着王綰說道:“你們什麼一意思?”

見問到了自己,王綰只得衝着李斯、馮劫二人點了點頭後拱手行禮說道:“昔者五帝地方千里,其外侯服夷服,諸侯或朝或否,天子不能制。

今陛下興義兵,誅殘賊,平定天下,海內爲郡縣,法令由一統,自上古以來未嘗有,五帝所不及。臣等謹議曰:

‘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貴。’臣等昧死上尊號,王爲‘泰皇’。命爲‘制’,令爲‘詔’,天子自稱曰‘朕’。”

泰皇即人皇伏羲,爲福佑社稷之正神,從出土的楚帛書中可以看出在先秦時期伏羲女媧爲創世神一般的存在,乃是最早誕生的神靈,地位極爲尊崇。

王綰等人將泰皇之名獻與秦王,卻是以人稱神,幾人明顯的也是有些惶恐。

然而沒曾想高高在上的秦王卻依然未予置評,明顯的不太滿意,不知是認爲高了還是低了。

“泰皇爲主掌江山社稷之神,凡人那可稱神,若激怒之江山危矣,臣以爲王上當因昭王舊事,稱帝爲上。”果不其然,王綰的話剛說完,便有朝臣跳出來反駁。

子嬰疑惑的回頭看了一眼,見是一個從未見過的官員,估計是第一次參加朝會,臉上還洋溢着一些興奮之情。

若不是秦王特許,一些四五百石的小官平日裡是沒有資格參加朝會的。

估計他還在想着升官發財的美夢,然而子嬰卻在心裡爲他默哀起來,天下剛剛一統便說出“天下危矣”的話語,而且一出口便是得罪了丞相、御史大夫、廷尉等幾個實權官員,哪怕秦王懶得理會,估計也沒得好。

見自己的提議,也沒有得到預想中的反映,這人也只能悻悻然的退了回去。

王綰等人都提了,然而趙政依然沒有贊同,這會朝堂上與方纔突然形成了兩個極端的對比,一時間變得安靜起來。

看來自己若不出手,估計得向歷史上一樣,由秦王親自提出皇帝的概念。

通過歷史上的記載,和這會秦王的表情,子嬰清楚趙政定然已經對自己的尊號有了打算,如今不過是想借羣臣之嘴進獻出來罷了。

這一屋子人理解能力倒是不弱,可是所有人想的尊號和趙政的理想目標都有一定的差距。

要知道這個羣臣進獻的和自己下令的可是兩碼事,臣下敬獻的說明臣子們已經認可了功績可以相配,自己下令就不是那麼回事了。

見趙政的臉色有些難看,子嬰明白自己若是不說話,秦王恐怕就要自己公佈了,不管是從維護秦王的威名,還是增加自己在秦王心中的地位,這會都應該站出來。

“王上以微薄之身,行不世之舉,如此功蓋三皇,名垂五帝,子嬰以爲取三皇之‘皇’字,並五帝之‘帝’字,合爲皇帝,以爲尊稱當爲合適。”

子嬰一說完,沒等李斯等人回過神來,便聽高坐在上的秦王言道:“長安君所提‘皇帝’之議,衆卿可有看法。”

秦王這一說話,態度表露無遺,我們上尊號時一點反應都沒有,而長安君的這個提議一說,便立馬讓大家商議,這不擺明了意思便是這個提議我很滿意嘛。

這些人在朝堂上混了這麼久,這點眼色還是有的。

“臣以爲‘皇帝’之號極爲妥當,應選之。”

“王上如此大功,稱之爲‘皇帝’實至名歸”

……

一時間各種附和之語,鋪天蓋地的襲來,紛紛表示“皇帝”這兩個字和英明神武的秦王是在是太貼切了,簡直是爲了您而存在的。

“如此便選用皇帝之號,傳之後世。”

“臣等參見皇帝!”

“衆卿免禮。”趙政緩緩地伸開雙手繼續說道:“朕聞太古有號毋諡,中古有號,死而以行爲諡。如此,則子議父,臣議君也,甚無謂,朕弗取焉。自今已來,除諡法。朕爲始皇帝。後世以計數,二世三世至於萬世,傳之無窮。”

商議完了尊號,趙政又追封自己早已死去的父親爲太上皇。

始皇帝崇信五德之說,從卦象上看周朝爲火德,秦國取代周朝就必須採用能治得住火的水德爲正,規定不論是衣服還是旄旌節旗都以黑色爲上。更是下令把河水直接改名爲德水。

定下了這些大事,按理說這次朝會就應該圓滿結束了,然而這一會丞相王綰再一次站出來,拋出了一個極富爭議的命題。

“諸侯初破,齊楚燕等地極爲遙遠,若有變恐一時難以傳達帝都,臣以爲不若封諸子爲王,代皇帝牧邊守土。”

衆所周知,秦王自親政以來,除了恢復了子嬰的長安君之位,並沒有立下任何一位封君,哪怕國之柱石一般的王翦和始皇帝的諸多親生兒子也沒有封君之位。

王綰的意思便是建議封立始皇帝的諸位兒子到燕、齊、楚等距離關中較爲遙遠的國度去稱王,代爲鎮守四邊。

然而這個話題一出來,朝堂上確是沒有幾個人敢站出來說話,畢竟這個話題太敏感,已經牽扯到了帝王的家事。

你說支持吧,始皇這麼多年都沒立一個封君,態度很明顯,然而不支持吧等於一下子把所有的公子和丞相王綰都得罪了。

而且丞相王綰這一提議也有自己的用意,那便是逼迫秦王在此時立儲。

畢竟國無儲不寧,將子弟封王的話就必然會分出主次,至少自己的繼承人必須留在咸陽,不能去邊陲稱王。

而如今公子將閭自殺,天下初定扶蘇過於仁善難以掌控全局,最有希望成爲繼承人的便是他的徒弟公子光了。

只要在這朝堂上把公子光的繼承人身份定下,那便是成功了一半。

然而此時一陣不合時宜的聲音卻在王綰的身後響起:

“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衆,然時日一久後人疏遠,相攻擊有如仇寇,諸侯之間更是相互誅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內賴陛下神靈一統,皆爲郡縣,諸子功臣以公賦稅重賞賜之,如此足以。天下無異意,則安寧之術也。置諸侯不便。”

說話的是廷尉李斯,明確的提出了自己的意見,反對設立諸侯,建議在全國推行郡縣制。

李斯說完,雖說反對的是丞相王綰的意見,然而朝中衆臣卻紛紛看向了子嬰所立的方向。

畢竟李斯建議在全國推行郡縣制,不封諸侯,然而子嬰確算是如今天下唯一一個仍然擁有封地的“諸侯”。

就連丞相王綰也有些幸災樂禍的看着李斯。

你招惹誰不好,偏偏去招惹長安君,別人不知道他王綰哪不知道子嬰的巨大能量,和在秦王心中的地位,若是李斯僅僅反對現在封王那還好說,直接建議在全國推行郡縣制,那不直接把矛頭對準瞭如今僅有的封君子嬰。

若是子嬰明確反對,至少軍方的一衆大佬都會隨着子嬰的意見。

沒等秦王開口詢問,王綰便開口詢問道:“不知長安君殿下以爲何如?”

這一會王綰直接把問題拋給了子嬰,這一會不止一衆朝臣,就連李斯同趙政都把視線聚焦到了子嬰的身上。

提議實行郡縣制的李斯,這一會心中是懊惱無比,雖然郡縣制在他看來利在千秋,然而此時實在不是個好時機。

平日裡子嬰從來不參加朝會,方纔王綰一提,他便蹦出來反駁了,說完話才意識到當今唯一的“諸侯”子嬰就在朝堂上站着,這不當着面找人家麻煩嗎。

若是平日裡子嬰不在時提出這一論斷,說不定還有一線希望,然而有子嬰在恐怕這一次難以成功了。

而且讓長安君對這一點有了防備,日後推行定然也是困難重重。

“臣以爲廷尉所言極是,推行郡縣制實乃功在當代利在千秋之舉,臣請獻出饒陽封地,改爲郡縣!”

子嬰沒有多少遲疑的恭敬說道。

子嬰話一說完,整個朝堂都彷彿不可置信一般盯着子嬰,就連始皇帝本人也是用詫異的眼光向子嬰看去。

衆人本以爲子嬰定然會是郡縣制的堅定反對者,然而這個唯一的封君諸侯竟然支持郡縣制的鋪開,並提議削掉自己的封地。

封子嗣爲王,在幾千的歷史上早已經證明這實在是一招敗筆,不但很難起到爲國之屏障的作用,而且手握重兵的王爺們很容易就會成爲禍亂的根源。

漢初的七王之亂、西晉的八王之亂、明朝的靖難之役,都是源於分封自己的子弟爲王。

作爲後世之人,來到這個朝代子嬰想的只是怎麼才能讓大秦傳承下去,些許個人得失怎麼能同國事相提並論。

ps:七月新番大神的新書《戰國明月》已開書,歡迎大家前去支持!

第五百章 尚存志否第五百章 尚存志否第四百六十九章 上中下三計第一百二十六章 攻魏第一百零九章 齊楚攻略第三百三十七章 直搗龍庭第四百三十八章 暗夜劍飄零第四百六十六章 回返南越第四百四十六章 變革第一百一十四章 萬事俱備第四百六十二章 前夜第三百六十四章 強勢第三百零六章 風再起上架了第四百二十七章 村子第三百一十一章 一巴掌拍飛第九十九章 國家大事第三百四十一章 冒頓的苦澀第二百一十七章 離去第一百一十三章 易水送別第三百九十章 我不甘心第四十四章 彭越入彀第三十二章 制服第三百二十八章 濃煙瀰漫第三百五十五章 納壯的心憂第五百零二章 分崩離析第五百五十八章 震驚第二百六十一章 張良現身第二百八十九章 成仙的誘惑第一百四十二章 營中演說第五十九章 邯鄲謀劃第一百一十九章 半載第四百五十五章 有些事,必須去做第一百四十三章 代寫家書第五十八章 朝堂之事第四百八十八章 項梁身死第一百九十一章 脣槍舌戰第三百一十一章 一巴掌拍飛第九十四章 田光第十七章 司馬尚封侯第四百八十六章 秦帝子嬰第二百二十三章 自取其辱第五百零六章 虞姬我的了第五百三十一章 前程路遠,恕老朽難以相伴第一百一十章 爭鬥第五百一十一章 井陘之戰下第一百三十七章 兵下平輿第一百二十一章 火燒薊城第五百四十二章 你想怎麼死第二百二十二章 鎮國王親至第九十七章 相見第六十五章 奔逃第二百七十三章 切身之事第三十七章 墨谷第一百八十六章 東甌局勢第一百七十八章 圍殺第二百七十九章 大索天下第二百零四章 中招第二百七十二章 深夜相商第五百二十八章 李牧出山第一百八十七章 公主回來了第四百零八章 渡河第三百一十六章 露天春色第四百四十一章 甌雒歸秦第八十八章 緝拿第五百零一章 韓信歸心第四百七十四章 敗亡第五百三十三章 匈奴生變第二百一十五章 名將落幕第四百三十九章 一步一殺第四百九十七章 吾有計破敵第四百零四章 南越軍心第一百八十四章 回返東甌第四十四章 彭越入彀第一百七十二章 拐騙兒童第二百六十五章 功虧一簣第二百一十六章 勾連南越第五百四十章 追殺第三百七十六章 尋山問水第四百九十章 盟書第三百九十章 我不甘心第二百三十一章 朕爲始皇帝第七十六章 報仇第二百七十四章 親情的感覺第一百二十九章 此功與我無用第五百三十六章 最後的戰國第二百一十三章 九族歸一第一百五十一章 紈絝領兵第二百二十章 虞姬第二百八十三章 帝陵之謎第四百九十二章 張良跑路第一百零六章 比試二第二百二十三章 **之好?第二百一十五章 奇怪的書信第一百三十三章 老將歸位第一百二十二章 兄弟鬩牆第一百六十八章 淮陰韓信第四百八十四章 三世皇帝第一百二十二章 血流不盡第二百六十一章 張良現身
第五百章 尚存志否第五百章 尚存志否第四百六十九章 上中下三計第一百二十六章 攻魏第一百零九章 齊楚攻略第三百三十七章 直搗龍庭第四百三十八章 暗夜劍飄零第四百六十六章 回返南越第四百四十六章 變革第一百一十四章 萬事俱備第四百六十二章 前夜第三百六十四章 強勢第三百零六章 風再起上架了第四百二十七章 村子第三百一十一章 一巴掌拍飛第九十九章 國家大事第三百四十一章 冒頓的苦澀第二百一十七章 離去第一百一十三章 易水送別第三百九十章 我不甘心第四十四章 彭越入彀第三十二章 制服第三百二十八章 濃煙瀰漫第三百五十五章 納壯的心憂第五百零二章 分崩離析第五百五十八章 震驚第二百六十一章 張良現身第二百八十九章 成仙的誘惑第一百四十二章 營中演說第五十九章 邯鄲謀劃第一百一十九章 半載第四百五十五章 有些事,必須去做第一百四十三章 代寫家書第五十八章 朝堂之事第四百八十八章 項梁身死第一百九十一章 脣槍舌戰第三百一十一章 一巴掌拍飛第九十四章 田光第十七章 司馬尚封侯第四百八十六章 秦帝子嬰第二百二十三章 自取其辱第五百零六章 虞姬我的了第五百三十一章 前程路遠,恕老朽難以相伴第一百一十章 爭鬥第五百一十一章 井陘之戰下第一百三十七章 兵下平輿第一百二十一章 火燒薊城第五百四十二章 你想怎麼死第二百二十二章 鎮國王親至第九十七章 相見第六十五章 奔逃第二百七十三章 切身之事第三十七章 墨谷第一百八十六章 東甌局勢第一百七十八章 圍殺第二百七十九章 大索天下第二百零四章 中招第二百七十二章 深夜相商第五百二十八章 李牧出山第一百八十七章 公主回來了第四百零八章 渡河第三百一十六章 露天春色第四百四十一章 甌雒歸秦第八十八章 緝拿第五百零一章 韓信歸心第四百七十四章 敗亡第五百三十三章 匈奴生變第二百一十五章 名將落幕第四百三十九章 一步一殺第四百九十七章 吾有計破敵第四百零四章 南越軍心第一百八十四章 回返東甌第四十四章 彭越入彀第一百七十二章 拐騙兒童第二百六十五章 功虧一簣第二百一十六章 勾連南越第五百四十章 追殺第三百七十六章 尋山問水第四百九十章 盟書第三百九十章 我不甘心第二百三十一章 朕爲始皇帝第七十六章 報仇第二百七十四章 親情的感覺第一百二十九章 此功與我無用第五百三十六章 最後的戰國第二百一十三章 九族歸一第一百五十一章 紈絝領兵第二百二十章 虞姬第二百八十三章 帝陵之謎第四百九十二章 張良跑路第一百零六章 比試二第二百二十三章 **之好?第二百一十五章 奇怪的書信第一百三十三章 老將歸位第一百二十二章 兄弟鬩牆第一百六十八章 淮陰韓信第四百八十四章 三世皇帝第一百二十二章 血流不盡第二百六十一章 張良現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