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章 現實選擇

在所羅門海戰之前,牧浩洋根本沒有後顧之憂。

根據周渝生在戰後回憶,當時牧浩洋基本上抱着“打一打看”的態度,批准了進軍所羅門羣島的作戰計劃,準確的說是海軍進軍計劃,暫時還不包括陸戰隊的作戰部分,要到海軍奪取制海權之後,再決定是否在所羅門羣島登陸。也就是說,在所羅門海戰之前,牧浩洋對取勝的把握並不大。

以當時的情況來看,關鍵是打,而不是打出什麼結果來。

從總體戰略規劃上來看,進軍所羅門羣島,實際上是在爲大陸戰場做掩護,即把美軍的注意力吸引過來,讓美國在出兵俄羅斯的問題上有所猶豫,並且設法讓對手相信,中國即將在太平洋上發動戰略進攻。

當然,進軍所羅門羣島,只是一系列戰役的前奏。

在二零五三年八月底與九月初,就算牧浩洋在太平洋戰場上部署百萬大軍,也不會有太大的影響,因爲中國海軍只有兩艘航母,根本不可能發起大規模登陸戰役,也就談不上戰略進攻。

問題是,這個局面很快就會改變。

最遲到十一月初,中國海軍將獲得七艘超級航母,而且完成二十艘以上的護航航母的改造工作。即便中國海軍沒有在所羅門海戰中取勝,到時候美國海軍也只有三艘超級航母與三艘大型航母,要到四個月之後,才能獲得四艘超級航母。也就是說,在這四個月內,中國海軍擁有足夠的戰略優勢。

也正是如此,海軍進軍所羅門羣島,只是前奏。

問題是,接下來怎麼打,連牧浩洋都沒考慮清楚,或者說他沒有想到龔繼飛與佟少雲能取得如此重大的勝利。

以當時的情況來看,牧浩洋甚至做好了戰敗的思想準備。

當然,就算打輸了,哪怕丟掉了兩艘航母,影響也不是很大,至少中國海軍佔領了波納佩島,打下了發動下一輪戰略進攻的基礎,而且隨着五艘超級航母在十一月到來,中國海軍依然有兵力上的優勢。區別只是,如果在所羅門海戰中丟掉了兩艘航母,牧浩洋肯定會親自掛帥。

更重要的是,下一步肯定是強攻所羅門羣島。

現在的問題是,海軍實力沒有實質性減少,因爲有四艘大型綜合戰艦提前服役,所以到時候仍然有足夠的戰艦組建七支完整的航母戰鬥羣,而且還能爲每支戰鬥羣增加一艘反潛戰艦。

由此帶來的問題就是:攻打所羅門羣島,還是進軍更有戰略價值的夏威夷羣島?

雖然進軍夏威夷羣島的風險更大,因爲美軍在夏威夷羣島的防禦部署更加完善,還能得到部署在本土的戰略航空兵的支持,而且到本土的距離也更近,此外夏威夷還是美國的一個州,美軍肯定會拼命守衛這座羣島。但是風險大的同時,收益也更大,比如能夠獲得轟炸美國本土的前進基地。更重要的是,奪取夏威夷羣島,同樣能夠影響到美國在西南太平洋上的軍事佈局。

要知道,所有從美國西海岸前往澳大利亞與新西蘭的航線,都要從離夏威夷羣島兩千公里以內的地方通過,因此部署在夏威夷羣島的戰術航空兵就能切斷這些航線,甚至用不着動用潛艇。只有從美國東海岸出發,經巴拿馬運河進入太平洋,再前往澳大利亞與新西蘭的幾條航線離夏威夷羣島比較遠。問題是,如果美國從東海岸地區向澳大利亞與新西蘭運送部隊與作戰物資,航線長度將增加三分之一,而且巴拿馬運河在二零三三年完成擴容建設後,最多隻能通行二十萬噸級艦船,運載能力達到三十萬噸的超級貨輪得走麥哲倫海峽,而這些貨輪是航運的中堅力量。

當然,以夏威夷羣島爲基地,掃蕩附近的島嶼與羣島,肯定不是件難事。

從某種意義上講,攻佔夏威夷羣島,能夠爲太平洋戰爭打下勝利的基礎,而在佔領這座羣島之前,中國海軍取得的勝利都只能算是戰術上的勝利,還算不上戰略勝利,離取得最後勝利也非常遙遠。

這麼多的好處,讓牧浩洋不得不重新考慮戰略佈局。

當然,並非所有人都認爲應該進軍夏威夷羣島,甚至可以說,在中國海軍與陸戰隊的高級將領中,只有牧浩洋認爲有必要進軍夏威夷。

反對最強烈的是周渝生,在他看來,沒有二十艘超級航母,根本打不下夏威夷羣島。

雖然周渝生的估計有點誇張,因爲後來的實戰證明,根本用不了那麼多航母,但是他的分析也有一定的道理,因爲夏威夷羣島上的美軍作戰飛機超過了兩千架,而且隨時都能從本土獲得補充。更重要的是,隨着戰線縮短,以前是美軍的問題,現在轉變成了中國海軍的問題。別的不說,如何向前線運送作戰部隊,以及如何確保這些作戰部隊獲得足夠的支持,就是很大的難題。

當時,連龐躍龍都反對進軍夏威夷羣島。

龐躍龍反對的理由只有一條:陸戰隊可供調動的兵力有限,不足以打下夏威夷羣島。

事實上,這纔是最大的問題。

雖然到十一月初,陸戰隊的作戰部隊將擴充到二十個陸戰師,此外還有十個陸戰師已經完成動員。問題是,裝備生產速度跟不上擴軍速度,而且陸戰隊只能獲得新產地面戰平臺的四分之一,其餘四分之三得提供給陸軍。結果就是,到十一月初,最多隻有八個陸戰師獲得了地面戰平臺。這八個陸戰師中,有一個陸戰師已經在非洲之角了,有兩個陸戰師在巴基斯坦待命、隨時有可能被派往波斯灣,控制沿海戰略要地。也就是說,只剩下五個陸戰師,而且已經有一個陸戰師參加了八月底的進攻行動。按照龐躍龍的估計,攻打夏威夷羣島至少需要動用十個陸戰師。

當時,這看上去有點誇張。

要知道,十個陸戰師有二十萬官兵。因爲陸戰師的作戰人員比例高於陸軍集團軍,所以作戰人員數量相當於五個集團軍。當時,美軍部署在夏威夷羣島上的,總共也就只有四十萬軍人,而且四分之三是非戰鬥人員,在十萬戰鬥人員中,只有大概三萬六千人,也就是兩個美軍陸戰師是主力部隊。

以中國陸戰隊的戰鬥力,攻打夏威夷羣島最多隻需要四個陸戰師。

可是隨後的實戰證明,龐躍龍不但沒有高估夏威夷羣島的防禦力量,還低估了美軍的作戰能力。

此外,還有一個周渝生與龐躍龍沒有提到的問題:後勤保障。

要知道,即便從關島的阿拉普港出發,到夏威夷最西端的中途島的航線長度也超過了從舟山到阿拉普港的距離。如果均從本土算起的話,中**隊在夏威夷羣島作戰的後勤補給線的長度是美軍的三倍。

這是個什麼概念?

就算投入與守軍同樣多的進攻部隊,而且作戰消耗相當,中**隊的後勤保障負擔也是美軍的三倍。

事實上,進攻一方的兵力投入至少要達到防禦一方的兩倍,而且作戰消耗一般是防禦一方的兩到三倍。也就是說,爲了確保打下夏威夷羣島,中**隊的後勤物資運輸總量在美軍的十二倍到十六倍之間。

顯然,美軍肯定能夠認識到這個問題,也就會充分利用夏威夷羣島。

用龐躍龍的話來說,搞得不好的話,夏威夷羣島將成爲中國海軍與陸戰隊的滑鐵盧。

與之相對的,則是中**隊在後勤方面的嚴重不足。

當時,直接爲海軍服務、或者說已經被海軍徵用的運輸船還不到兩千艘,而且大部分用在了印度洋上,主要爲中東與伊朗戰場上的地面部隊運送作戰物資,只有不到兩百艘在太平洋上,而且主要在本土到扶桑、琉球羣島與馬里亞納羣島的航線上,僅能維持這三處地點駐軍的基本需求。

事實上,陸戰隊更希望得到的是戰略空運力量,因爲大型電動運輸機不會受到來自潛艇的威脅。

可惜的是,即便到二零五四年底,陸戰隊也得不到足夠的空運支持。

以戚凱威的胃口,恐怕要到二零五五年下半年,甚至二零五六年初,才能讓陸戰隊獲得想要的戰略空運力量。

當時,牧浩洋也知道這些難題,並且想了辦法去解決問題。

只是,他的努力沒有收到成效,主要就是戚凱威依然不願意在太平洋上投入兵力,更不希望把寶貴的戰略空運力量用在太平洋戰場上。要知道,從價值上講,戰略空運力量在大陸戰場上更有意義。原因很簡單,大陸戰場上除了戰略空運,就以鐵路運輸爲主,而鐵路運輸的效率遠不及海運。

當然,在黃瀚林那裡,牧浩洋的要求也得不到支持。

從政治上講,在打敗俄羅斯之前,或者說失去迅速打百俄羅斯的希望之前,黃瀚林不會轉移戰略重點。

認清這些既現實、又殘酷的問題之後,牧浩洋不得不做出妥協。

以中國海軍與陸戰隊在二零五三年底的攻擊能力,進攻夏威夷羣島,確實是不折不扣的戰略冒險,而攻打所羅門羣島不但把握更大,而且也能實現最主要的戰略目的,即迫使美國在太平洋上投入更多的兵力。

第12章 技術工作者第50章 沉默第57章 爭論第68章 措手不及第42章 分兵合進第60章 振作第51章 快節奏空戰第83章 離岸平衡手第135章 導火索第34章 中流砥柱第103章 折中方案第148章 誤打誤撞第34章 公衆事件第39章 出其不意第134章 技術優勢第8章 經濟賬第262章 全民動員第11章 導彈攻擊第168章 上前線第222章 錯誤情報第138章 運氣因素第136章 夾心餅乾第25章 偃旗息鼓第79章 立場第95章 迎難而上第107章 臨時政府第27章 利誘第23章 殺向印度洋第79章 立場第95章 通暢的航線第59章 再接再厲第194章 誘餌第80章 另尋出路第2章 離弦之箭第2章 厚積薄發第198章 暫定十月十五第1章 千錘百煉第5章 泰山北斗第69章 最後的空中打擊第116章 重拳齊出第44章 加速追擊第224章 傀儡的覺悟第22章 登陸作戰第1章 收假第83章 歪打正着第140章 改變歷史的潛艇第58章 功虧一簣第36章 小心過頭第227章 滅絕第191章 最後的機會第23章 戰略誤判第67章 後勤大總管第113章 未來戰爭六十五章 過分自信第11章 取經第166章 硬骨頭第169章 表明身份第241章 統一大業第38章 技不如人第141章 入朝第45章 無用之舉第120章 餘波第83章 科學寶藏第87章 最後的機會第123章 歐洲聯邦第133章 新的發祥第22章 橫掃全球第12章 技術工作者第53章 橄欖枝第249章 舉世震驚第199章 等不起第9章 十萬火急第73章 關鍵裝備第15章 受害者第20章 權衡利弊第97章 戰略分歧第237章 攻堅戰第97章 戰前會議第100章 鋼鐵洪流第43章 試探第67章 錯失良機第45章 關鍵情報第45章 關鍵情報第19章 關鍵結點第43章 薄弱環節第184章 失蹤的潛艇第8章 節外生枝第54章 突然襲擊第168章 暴風雪第13章 狙殺第299章 戰爭動物第125章 鶴蚌相爭第28章 出人意料第22章 還以顏色第267章 文明的飛躍第81章 前沿科技第172章 欲擒故縱第169章 表明身份第77章 針鋒相對
第12章 技術工作者第50章 沉默第57章 爭論第68章 措手不及第42章 分兵合進第60章 振作第51章 快節奏空戰第83章 離岸平衡手第135章 導火索第34章 中流砥柱第103章 折中方案第148章 誤打誤撞第34章 公衆事件第39章 出其不意第134章 技術優勢第8章 經濟賬第262章 全民動員第11章 導彈攻擊第168章 上前線第222章 錯誤情報第138章 運氣因素第136章 夾心餅乾第25章 偃旗息鼓第79章 立場第95章 迎難而上第107章 臨時政府第27章 利誘第23章 殺向印度洋第79章 立場第95章 通暢的航線第59章 再接再厲第194章 誘餌第80章 另尋出路第2章 離弦之箭第2章 厚積薄發第198章 暫定十月十五第1章 千錘百煉第5章 泰山北斗第69章 最後的空中打擊第116章 重拳齊出第44章 加速追擊第224章 傀儡的覺悟第22章 登陸作戰第1章 收假第83章 歪打正着第140章 改變歷史的潛艇第58章 功虧一簣第36章 小心過頭第227章 滅絕第191章 最後的機會第23章 戰略誤判第67章 後勤大總管第113章 未來戰爭六十五章 過分自信第11章 取經第166章 硬骨頭第169章 表明身份第241章 統一大業第38章 技不如人第141章 入朝第45章 無用之舉第120章 餘波第83章 科學寶藏第87章 最後的機會第123章 歐洲聯邦第133章 新的發祥第22章 橫掃全球第12章 技術工作者第53章 橄欖枝第249章 舉世震驚第199章 等不起第9章 十萬火急第73章 關鍵裝備第15章 受害者第20章 權衡利弊第97章 戰略分歧第237章 攻堅戰第97章 戰前會議第100章 鋼鐵洪流第43章 試探第67章 錯失良機第45章 關鍵情報第45章 關鍵情報第19章 關鍵結點第43章 薄弱環節第184章 失蹤的潛艇第8章 節外生枝第54章 突然襲擊第168章 暴風雪第13章 狙殺第299章 戰爭動物第125章 鶴蚌相爭第28章 出人意料第22章 還以顏色第267章 文明的飛躍第81章 前沿科技第172章 欲擒故縱第169章 表明身份第77章 針鋒相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