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中東轉折點

德拉會戰可以說是中東戰爭的轉折點,在此之後,以軍逐漸喪失了主動權。

雖然德拉會戰之後,以色列擴大了動員範圍,在十一月底完成了第二階段戰爭動員,總兵力暴增到三百五十萬,幾乎所有適齡公民、不分男女都應徵入伍,隨後美國還向中東派遣了地面部隊,但是在總體戰略局勢上,德拉會戰結束了以軍的戰略進攻勢頭,中阿聯軍奪得了部分主動權。

更重要的是,這場會戰對雙方士氣產生了難以估量的影響。

在此之前,以軍士氣極爲高昂,絕大部分以軍官兵都認爲,能在十一月底攻佔敘利亞首都大馬士革,在十二月轉戰西奈半島,在年內攻佔埃及首都開羅,而其他阿拉伯國家根本不足爲懼。在此之後,再也沒有以軍官兵持這種觀點,甚至還有人認爲,以軍已經失去了速戰速決的良機,戰爭將不可避免的進入戰略消耗階段,而兵寡民弱的以色列根本無法跟阿拉伯國家拼消耗。

阿拉伯世界這邊,德拉會戰的影響更大。

首先,埃及、敘利亞與約旦的軍民士氣大幅度提升,之前籠罩在所有人心頭的失敗陰影煙消雲散。其次,難得的大勝利讓阿拉伯軍隊看到了希望,也由此鼓動敘利亞、埃及與約旦官兵的鬥志。最後,也是最重要的,這場會戰讓所有阿拉伯國家看到了中國軍隊的強大戰鬥力,也由此堅定了獲勝的信念。

二十日下午,伊拉克正式向以色列宣戰,並且連同向美國宣戰。

隨後三天,沙特阿拉伯、阿聯酋、阿曼、卡塔爾與巴林陸續向以色列與美國宣戰,科威特、也門、北蘇丹與利比亞則在年底前向以色列與美國宣戰,到此,大部分阿拉伯國家參與了這場戰爭。

對美國來說,德拉會戰是一場不折不扣的災難。

雖然會戰結束當天,以色列當局就急匆匆的宣佈取得了勝利。表面看上去,以色列確實取得了勝利,因爲以軍不但佔領了德拉,還殲滅了三十多萬敘利亞軍隊,僅在德拉就俘虜了二十四萬敘軍官兵。但是任何有一點軍事常識的人都知道,以軍不是勝利者,而是不折不扣的失敗者。原因很簡單,以軍在損失了十二個旅的精銳部隊、六個旅失去戰鬥力之後,沒能取得戰略性突破。

當然,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即中國陸軍的第十三集團軍沒有遭受重大損失。

根據第十三集團軍的戰報,在德拉會戰中,陣亡官兵一千四百六十八人、傷殘四千八百八十七人,被俘與失蹤八百六十四人;損失各類地面戰平臺三百八十四輛,其中被徹底摧毀的反裝甲平臺爲八十七輛、多用途平臺爲一百二十六輛;此外還損失了一百餘部各種類型的軍用車輛。

不可否認,這是中國軍隊在全面換裝地面戰平臺後,損失最慘重的一次戰役。

裝甲戰中,第十三集團軍的大部分損失“歸功”於以軍的“梅卡瓦7”型主戰坦克,因爲只有這種坦克上的電磁炮,能在三千米處擊穿反裝甲平臺的正面裝甲,美國的M27A3配備的電熱化學炮,即便在兩千米內,也很難打穿反裝甲平臺的正面裝甲,而在沙漠地區,交戰距離往往在兩千米以上。

可見,第十三集團軍的損失並不大。

與龐大的編制比起來,第十三集團軍的戰鬥力縮水不到兩成,而且一週之後就全面恢復了。

由此產生的結果就是:中東戰場上的戰略平衡發生了變化。

雖然敘利亞國防軍遭受了慘重損失,約旦王國的軍隊又靠不上,但是敘利亞已經開始戰爭動員,軍隊規模正在迅速擴張,預計到年底的時候,就能武裝二百五十萬地面部隊,足以彌補之前的所有損失。

對美國來說,最緊要的事情就是向中東派遣地面部隊。

二十一日,美國國防部就做出決定,動員第一裝甲師、第三步兵師與第四步兵師,在十一月底之前,至少向以色列派遣兩個師,在年底之前派遣第三個師,並且再動員陸軍的兩個主力師。

也就是說,美國已經準備向中東派遣五個師。

當然,這還不是美軍必須做的所有事情。

德拉會戰之後,以軍第一軍團只是包圍了約旦首都,而沒有攻佔,因此以軍要想穩住前方戰線,就得再次發動會戰,佔領安曼。問題是,當時以軍只有不到三十個旅,其中戈蘭高地上有十四個旅,貝卡谷地方向上有六個旅,還有四個旅必須派往德拉,五個旅已經包圍了安曼。也就是說,以軍只剩下了在二十日組建的一個旅。這點兵力,顯然無法保證及時攻佔安曼。

由此產生的結果就是,美軍在動用地面部隊之前,還得出動空中力量。

問題是,中國也在向中東增兵。在伊拉克向以色列與美國宣戰之後,中國能夠完全利用伊拉克的軍事設施。

根據美軍估計,中國能在數日之內向伊拉克派遣上千架戰鬥機。

當然,這有點誇張,因爲中國的戰爭潛力還在提升之中,當時中國空軍能夠調動的戰鬥機不會超過五百架。

即便如此,這依然是一支不可小覷的空中力量。

更重要的是,中國艦隊已經進入印度洋,正在努力打通海上航線。如果讓中國海軍奪取了印度洋的制海權,中國就能向埃及派遣部隊,對以色列進行三面包圍,而美國在中東的戰略必然遭受慘敗。

隨後,沙特阿拉伯向以色列與美國宣戰,讓局勢變得更加兇險。

要知道,如果中國能利用沙特在紅海上的港口,特別是從延布港通往約旦的鐵路,就能一舉解決後勤保障問題。到時候,中國就不再需要依靠戰略空運來投送兵力,或者是把兵力投送能力增加好幾倍。

由此可見,印度洋的制海權,將直接決定中東戰爭的結局。

在美軍將領看來,就算中國的戰略空運能力十分強大,也無法完全取代海運。只有在打通了海上航線之後,中國纔會在中東大局用兵,也纔有足夠的能力改變中東戰局,因此必須不惜代價的保住印度洋的制海權。

這樣一來,守住迪戈加西亞就顯得至關重要了。

要知道,迪戈加西亞是美軍在印度洋上的戰略結點,也是美軍控制印度洋制海權的主要依託。

二十日下午,準確的說是美國東部時間十九日深夜,美國國防部長麥卡錫明確要求喬丹上將加強在印度洋上的兵力投入,如果有絕對必要,甚至可以推遲攻打沖繩島的時間,以便在印度洋上取得決定性勝利。

事實上,這已經是在要求喬丹向印度洋派遣更多的艦隊了。

當然,嚴格說來是建議。

麥卡錫是文職官員,就算有服役經歷,且退役的時候已是陸軍上校,但是按照美國的軍政制度,在戰爭時期,麥卡錫只能向軍方提出建議與意見,無權干預參聯會的作戰決策,也無權向參謀長下令。

有權命令參謀長的,只有美軍最高統帥,即美國總統。

問題是,在這個時候,盧卡斯保持了沉默。

根據戰後披露的資料,在國務卿康拉德下課之後,盧卡斯就一直想除掉麥卡錫,只是沒有合適的理由。從某種意義上講,康拉德是盧卡斯的代言人,也是盧卡斯與軍方之間的緩衝器。麥卡錫不顧後果的把康拉德弄下課,結果只是讓他直接與總統對抗,也就不可避免的使他與總統的矛盾白熱化。

此外,美國聯邦政府中,希望麥卡錫下課的不僅僅是總統。

以當時的情況來看,只要麥卡錫犯下一個明顯錯誤,盧卡斯就會下手,重新安排五角大樓的主人。

正是如此,盧卡斯在二十日夜間給喬丹打了電話,明確了戰略重點。

這次通話沒有記錄在案,但是肯定產生了至關重要的影響。

根據事後發展,盧卡斯肯定強調了在西太平洋上發動進攻的重要性,甚至提到了有必要放棄中東戰場。

從戰略上看,盧卡斯的這個決定也許沒有錯。

如果美軍能夠按時發動攻打沖繩島的作戰行動,而且順利拿下衝繩島,就能獲得對中國本土進行戰略轟炸的前進基地。只要針對中國的戰略轟炸全面展開,中東戰爭打成什麼樣子都不會有太大的影響。別的不說,那些看好中國、依然保持中立的國家肯定會對局勢做出重新判斷,而這其中就有法德意等歐洲國家。可以說,沒人相信中國能在本土遭到大規模戰略轟炸的情況下打贏這場戰爭。

問題是,到這個時候,美軍已經錯過了攻打沖繩島的第一時間。

雖然從局勢上看,美軍仍然有希望在十二月底攻打沖繩島,但是攻佔沖繩島肯定變得更困難了。

也就是說,就算美軍能及時攻打沖繩島,也不見得能達到佔領沖繩島的意圖。

如果在沖繩島遭受慘敗,美國就將喪失所有有利因素,戰爭的總體走向也將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從某種意義上講,中國此時正熱切盼望美軍攻打沖繩島。

原因很簡單,中國在二零五三年之前,將不具備戰略進攻能力,因此成功的防守反擊是扭轉戰局的唯一手段。

當時,中國在沖繩島的軍事部署,也能說明中國軍隊確實以防禦爲重。

第53章 再次攻擊第41章 專業化艦隊第161章 戰術新應用第217章 乘勝追擊第116章 幸運之神第237章 攻堅戰第7章 機關算盡第161章 戰術新應用第16章 馬蜂窩第255章 最後方案第237章 最後的反擊第54章 準備反擊第304章 文明接觸第135章 推心置腹第248章 災難第10章 欲蓋彌彰第44章 出山第81章 屏障第78章 船隊的喪鐘第34章 矯枉過正第282章 秘密第97章 戰略分歧第28章 力所不及第5章 夜空魅影第49章 彈道導彈第93章 同化政策第43章 各有所謀第110章 敗局已定第308章 人類的智慧第15章 風頭正勁第94章 J-20突擊第11章 不可否缺第96章 高調第153章 關鍵日第288章 科技大爆發第86章 戰術偵察第20章 政治聯盟第66章 入朝方略第235章 文明之母第41章 專業化艦隊第38章 技不如人第101章 導彈攻擊第83章 離岸平衡手第42章 糧食換土地第105章 完美伏擊第28章 無知者無畏第202章 分散的防線第30章 緊急攔截第14章 宣戰第200章 我行我素第80章 情況有變第86章 精心部署第44章 蛇困淺灘第122章 水下霸主第70章 忙裡偷閒第192章 煙消雲散第1章 千錘百煉第239章 穩住戰線第148章 誤打誤撞第184章 失蹤的潛艇第91章 戰略突擊第208章 毀滅之路第39章 戰禍第7章 太空戰第65章 門檻第107章 臨時政府第17章 決戰之前第194章 是打是和第106章 利益決定一切第167章 預見性第70章 分道揚鑣第137章 陰雲密佈第79章 立場第119章 技術就是力量第77章 微型超級大國第31章 政治變更第6章 幽靈墜落第13章 新兵能戰第118章 和解第32章 成果第55章 最後的堅持第52章 預料成真第24章 重大發現第223章 崩潰的徵兆第79章 立場第75章 積極迎戰第140章 情報聯絡員第81章 防空攔截第85章 突擊開始第217章 進軍澳洲第59章 起始點第230章 理智決策第43章 薄弱環節第29章 相互指責第101章 高歌猛進第92章 突襲的回報第97章 針鋒相對第63章 全力以赴第244章 遠征大西洋第37章 刺刀見紅
第53章 再次攻擊第41章 專業化艦隊第161章 戰術新應用第217章 乘勝追擊第116章 幸運之神第237章 攻堅戰第7章 機關算盡第161章 戰術新應用第16章 馬蜂窩第255章 最後方案第237章 最後的反擊第54章 準備反擊第304章 文明接觸第135章 推心置腹第248章 災難第10章 欲蓋彌彰第44章 出山第81章 屏障第78章 船隊的喪鐘第34章 矯枉過正第282章 秘密第97章 戰略分歧第28章 力所不及第5章 夜空魅影第49章 彈道導彈第93章 同化政策第43章 各有所謀第110章 敗局已定第308章 人類的智慧第15章 風頭正勁第94章 J-20突擊第11章 不可否缺第96章 高調第153章 關鍵日第288章 科技大爆發第86章 戰術偵察第20章 政治聯盟第66章 入朝方略第235章 文明之母第41章 專業化艦隊第38章 技不如人第101章 導彈攻擊第83章 離岸平衡手第42章 糧食換土地第105章 完美伏擊第28章 無知者無畏第202章 分散的防線第30章 緊急攔截第14章 宣戰第200章 我行我素第80章 情況有變第86章 精心部署第44章 蛇困淺灘第122章 水下霸主第70章 忙裡偷閒第192章 煙消雲散第1章 千錘百煉第239章 穩住戰線第148章 誤打誤撞第184章 失蹤的潛艇第91章 戰略突擊第208章 毀滅之路第39章 戰禍第7章 太空戰第65章 門檻第107章 臨時政府第17章 決戰之前第194章 是打是和第106章 利益決定一切第167章 預見性第70章 分道揚鑣第137章 陰雲密佈第79章 立場第119章 技術就是力量第77章 微型超級大國第31章 政治變更第6章 幽靈墜落第13章 新兵能戰第118章 和解第32章 成果第55章 最後的堅持第52章 預料成真第24章 重大發現第223章 崩潰的徵兆第79章 立場第75章 積極迎戰第140章 情報聯絡員第81章 防空攔截第85章 突擊開始第217章 進軍澳洲第59章 起始點第230章 理智決策第43章 薄弱環節第29章 相互指責第101章 高歌猛進第92章 突襲的回報第97章 針鋒相對第63章 全力以赴第244章 遠征大西洋第37章 刺刀見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