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千三百四十九章吐蕃高原的重要性

邏些城迎來了一位特殊的客人,這個人穿着大食衣服的人出現在了城門口便被攔下,誰也不明白爲何會有一個大食人來到高原之上的邏些。

這裡雖然是吐蕃的國都,但卻並沒有多少外族,甚至連漢人都沒有,當初角廝羅爲了穩定人心,並沒有把邏些城中遺留下來的漢人給抓捕起來或是殺掉。

相反而是讓他們繼續在邏些城中安居下來,不光如此還給了他們相當不錯的保障,只需要多繳納一些稅收就好。

在角廝羅看來,把這些漢人留在身邊能有不錯的好處,最少讓世人覺得他是一個仁慈的贊普,並且戰爭是大宋最先挑起來的。

但大食人的出現就顯得有些怪異了,當然這個不可能是大食人,作爲精明的商賈,大食人對方向和道路的瞭解遠超吐蕃人。

這個大食人便是仁欽桑波派往大宋的密諜,此時的他心中極爲慶幸,居然能從那麼多的宋軍圍剿之下突出重圍,但此時的他也充滿了恐懼,近百人的密諜到現在只有他一個人逃了出來。

這在吐蕃人看來不得不說是一種幸運,當然他也帶回了重要的消息,宋軍確實在青海路集結,而且不是操演極有可能是一場對吐蕃的進攻!

能得到這樣的消息,已經是天大的不容易,於是這個名叫剛切的年輕人成爲的吐蕃的英雄,他帶着邪惡漢家王朝的消息歷盡千難萬險返回吐蕃,成爲所有密諜中唯一一個把消息帶回來的人。

一時間所有人都在歡欣鼓舞,在吐蕃人看來宋軍再多也不怕,因爲高原的天塹不是那麼容易逾越的。

即便是適應了青塘的氣候又如何?越是往高原上走,這道無形的天塹越明顯,宋人能在青塘遊弋卻不能深入吐蕃。

對於高原,吐蕃人有着相當高的自信心,在他們看來,這是漢人不可跨越的屏障,即便是宋軍有人能上得了高原,但大部分人都難以適應,戰力必會大減。

便是瞭解大宋的角廝羅和仁欽桑波兩人都做出了錯誤的判斷,在他們看來宋軍來的越多越好,這樣便能做大程度上的削弱宋軍的兵力。

三十萬人的大軍從青海路出征,必定會沿途散開,分爲三路大軍,每路十萬人的大軍還會繼續分散開,成爲更小的作戰力量,這就是漢人的用兵之法。

但三十萬大軍最大的問題不在別處,而是在於糧草供給之上,角廝羅在失去青塘之後便發現了這個問題,宋軍追擊不出百里便退回去了,其根本原因在角廝羅看來便是糧草補給跟不上。

到了高原,竈火已經做不熟食物,餅子,饅頭,包子,甚至是糙米飯都做不熟,宋軍的糧草必然會出現大問題。

自己用土地換取時間自然是明智的,眼瞧着宋軍的戰線被拉長,角廝羅甚至都能笑出來。

只要宋軍距離邏些城的腳步越近,那宋軍的補給線便會變得越長,到時候派出騎兵襲擊宋軍的運糧車隊,宋軍在斷了糧草的情況下能撐的了多久?

即便是宋軍派出一部分的戰力保護運糧的車隊,但長路漫漫,大軍所需衆多,豈能是保護得過來的?

角廝羅的戰術相當成功,他的想法也讓趙禎有些難辦,畢竟宋軍的強大需要大量的後勤保障才能發揮出來。

用空間換取時間的想法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制衡宋軍的作用,也正事因爲如此,趙禎才放棄從青海路用兵直逼邏些城的打算。

要想消滅吐蕃,最基礎的便是滅掉角廝羅政權,擒賊先擒王,這是漢家祖先毀滅一個文明的最好辦法。

吐蕃人在高原上生活的時間很長,但真正統治的時間卻並不久遠,大一統的時代甚至只有短短兩百餘年的吐蕃王朝。

吐蕃人是由多個高原民族組成的,這一點和漢家文明有些相同又有些不同,漢家文明中漢人做爲了主體,不斷的同化和容納其他外族,使得他們也變成了漢家百姓。

而吐蕃人卻並非如此,他們之間的隔閡與區別一目瞭然,互相之間沒有歸屬感,甚至因爲高原上資源的問題互相都有矛盾。

角廝羅建立起的統一王朝使得這些人放下成見,合併在了一起,但這並不是趙禎想要的,紛亂的吐蕃反倒是有利於大宋的統一和管理。

吐蕃人因爲獨特的原因無法大規模內遷,這是一件稍顯麻煩的事情,只能把吐蕃人留在他們的高原上。

而這樣一來就要增加大宋的管理成本,在吐蕃大規模駐軍可不是一件好事,對吐蕃人不利的同時,對大宋管理吐蕃同樣不利。

趙禎從一開始對吐蕃的設想便是利用分而劃之的辦法,通過思想和貿易,通過中央派遣官員的改造來使得吐蕃安定下來。

光靠武力是決絕不了所有問題的,除非趙禎能夠下手,讓大軍把高原上的所有吐蕃人驅逐出吐蕃,或是全部屠殺。

但這樣的事情趙禎又做不出來,極端主義的代價便是讓大宋的四周出現一羣隨時打算報復的人。

這不是明智的選擇,趙禎用兵都是一攬子工程,絕不會把戰爭當作簡單的作戰來處理,更不是爲了宣揚國威來做。

相反趙禎出兵高原最重要的戰略考量便是爲了節省大宋在西面的駐守兵力,這不是爲了增加大宋的負擔,而是在“減負”。

用兵需要時間,青海路所發生的一切都會成爲吐蕃人的巨大壓力,無論他們承認與否,大宋對吐蕃用兵已經是板上釘釘的事情。

眼下的一切不過是開始而已,青海路的軍隊調動已達三十萬人,這個數字對與吐蕃人的壓力不言自明。

而另一邊身處四川路的趙禎卻在和王韶兩人面對沙盤進行推演,吐蕃大部分地區的沙盤早早就在黑手的配合下製造出來,格物院的匠人手藝毋庸置疑。

山川河流,森林湖泊,道路關隘都在沙盤上被呈現出來,插滿了各種各樣旗幟的沙盤,在趙禎和王韶的眼中便已經是一座戰場。

王韶面臨的最大問題便是何時從成都府出兵,但趙禎卻死死的掐住時間不放,在趙禎看來眼下還沒到出兵的時候,青海路的動作還不夠大,也不知道蔡伯準備的怎樣了,正真能夠決定出兵時間的人是他………………

第一千五百二十二章偷樑換柱第一千五百八十三章挖坑,築牆,建高塔第七百五十三章正旦朝會第一百二十二章佳人待君歸第一千三百九十六章君王的代價第二百二十八章御書房中三兩事第兩千三百零二章東京城的作用第四百四十七章神秘的大宋鐵騎第兩千五百七十二章塞爾柱的皇帝來了第四百二十八章元昊之志第二百二十六章醜聞,臭不可聞第兩千二百七十七章吐蕃人眼中的希望第一千七百七十三章生存還是毀滅第兩千一百二十六章圍困白雲寺第兩千六百一十六章如何融入西方?第一千七百四十四章大宋的好幫手第兩千六百一十五章講道理的兩種方式第一千八百五十八章神舟再現第八百五十六章京觀武軍,愚蠢的代價第一千七百九十一章趙禎心中的理想第一千三百六十一章王安石的態度第六百八十四章雲中大同第一千七百九十三章文明的碰撞第兩千四百六十三章智慧的閃光第兩千五百六十四章國家的“黑暗面”第一千五百七十二章槍第一千九百八十四章角廝羅的野望第一千零五十章北京城的改變第九百三十三章日升月恆第一千三百三十章蘇軾的奇謀第五百九十九章耶律宗真的圍點打援第四百四十七章神秘的大宋鐵騎第一千零四十章讓蔡伯俙充滿希望的老王第一百二十八章吐血的八大王第一百三十四章天命所歸第一千五百五十九章一路向西第二百二十三章東京城的改變第一千六百八十七章論格物第三十六章太子扶棺第四百三十一章大宋的未來第兩千四百七十三章文化輸出?第兩千零三十七章誰人得勝?第兩千三百七十七章文明融合的“福利”第兩千三百六十五章沒有誘餌,也沒有主力第一千三百六十四章信鴿帶來的驚天猛料第一百五十四章驟變第一千一百零九章冰與火之歌第兩千五百七十三章阿母城的“主人”第兩千兩百零二章天子伴讀第兩千二百六十七章欲擒故縱第一千五百一十九章三書六禮第一千零一十六章遠隔重洋的會師第一千三百八十三章與君之對第兩千一百二十一章當官的本事第五百七十五章收尾第一百二十三章流言如風第九百七十一章求助於宋第五百七十一章殺機第兩千二百六十八章貸之利與弊第兩千一百零六章彌勒降世第一千四百一十六章戰爭來了第兩千六百四十三章泰西州的地位第一千零八十七章修長城,城難修第一千七百一十一章駭人聽聞!第一千七百九十六章旅程纔剛剛開始第一千二百零一章勇者與智者第一千五百零四章有朋自西方來第五百二十九章偷雞不成第二十三章父愛如山第兩千三百三十七章殘酷的道理第一千五百三十七章東南第一州第六百章對策第兩千六百三十二章父慈子孝第二百七十五章皇帝夫婦的配合第七百零六章天子大駕九百六十二章歐陽修的惡第六百七十六章張儉的擔心第七百九十二章包拯的兩面第一千六百九十五章人心思動第一千五百二十三章掉進深淵的人第四百九十五章客來歐羅巴第兩千一百九十八章姐弟之情第一千四百一十六章戰爭來了第九百五十六章寧夏是非多第一千二百六十六章戰爭的導火線第兩千兩百一十五章利益交換第一千七百二十二章第一顆棋子的重要第二百四十一章決堤第二百一十五章設宴羣臣一千六百五十一章草原上的一羣“狼”九百六十三章殿試與祭天第一千零五十六章秘閣之對第一千二百章活地獄第六十五章以退爲進第七百二十八章党項人之所需第六百三十八章蔡伯俙的辦法(上)第兩千三百四十七章論“間諜戰”第四百四十章火炮初現第兩千一百四十二章大相國寺第一千零三十四章平安京之戰(中)
第一千五百二十二章偷樑換柱第一千五百八十三章挖坑,築牆,建高塔第七百五十三章正旦朝會第一百二十二章佳人待君歸第一千三百九十六章君王的代價第二百二十八章御書房中三兩事第兩千三百零二章東京城的作用第四百四十七章神秘的大宋鐵騎第兩千五百七十二章塞爾柱的皇帝來了第四百二十八章元昊之志第二百二十六章醜聞,臭不可聞第兩千二百七十七章吐蕃人眼中的希望第一千七百七十三章生存還是毀滅第兩千一百二十六章圍困白雲寺第兩千六百一十六章如何融入西方?第一千七百四十四章大宋的好幫手第兩千六百一十五章講道理的兩種方式第一千八百五十八章神舟再現第八百五十六章京觀武軍,愚蠢的代價第一千七百九十一章趙禎心中的理想第一千三百六十一章王安石的態度第六百八十四章雲中大同第一千七百九十三章文明的碰撞第兩千四百六十三章智慧的閃光第兩千五百六十四章國家的“黑暗面”第一千五百七十二章槍第一千九百八十四章角廝羅的野望第一千零五十章北京城的改變第九百三十三章日升月恆第一千三百三十章蘇軾的奇謀第五百九十九章耶律宗真的圍點打援第四百四十七章神秘的大宋鐵騎第一千零四十章讓蔡伯俙充滿希望的老王第一百二十八章吐血的八大王第一百三十四章天命所歸第一千五百五十九章一路向西第二百二十三章東京城的改變第一千六百八十七章論格物第三十六章太子扶棺第四百三十一章大宋的未來第兩千四百七十三章文化輸出?第兩千零三十七章誰人得勝?第兩千三百七十七章文明融合的“福利”第兩千三百六十五章沒有誘餌,也沒有主力第一千三百六十四章信鴿帶來的驚天猛料第一百五十四章驟變第一千一百零九章冰與火之歌第兩千五百七十三章阿母城的“主人”第兩千兩百零二章天子伴讀第兩千二百六十七章欲擒故縱第一千五百一十九章三書六禮第一千零一十六章遠隔重洋的會師第一千三百八十三章與君之對第兩千一百二十一章當官的本事第五百七十五章收尾第一百二十三章流言如風第九百七十一章求助於宋第五百七十一章殺機第兩千二百六十八章貸之利與弊第兩千一百零六章彌勒降世第一千四百一十六章戰爭來了第兩千六百四十三章泰西州的地位第一千零八十七章修長城,城難修第一千七百一十一章駭人聽聞!第一千七百九十六章旅程纔剛剛開始第一千二百零一章勇者與智者第一千五百零四章有朋自西方來第五百二十九章偷雞不成第二十三章父愛如山第兩千三百三十七章殘酷的道理第一千五百三十七章東南第一州第六百章對策第兩千六百三十二章父慈子孝第二百七十五章皇帝夫婦的配合第七百零六章天子大駕九百六十二章歐陽修的惡第六百七十六章張儉的擔心第七百九十二章包拯的兩面第一千六百九十五章人心思動第一千五百二十三章掉進深淵的人第四百九十五章客來歐羅巴第兩千一百九十八章姐弟之情第一千四百一十六章戰爭來了第九百五十六章寧夏是非多第一千二百六十六章戰爭的導火線第兩千兩百一十五章利益交換第一千七百二十二章第一顆棋子的重要第二百四十一章決堤第二百一十五章設宴羣臣一千六百五十一章草原上的一羣“狼”九百六十三章殿試與祭天第一千零五十六章秘閣之對第一千二百章活地獄第六十五章以退爲進第七百二十八章党項人之所需第六百三十八章蔡伯俙的辦法(上)第兩千三百四十七章論“間諜戰”第四百四十章火炮初現第兩千一百四十二章大相國寺第一千零三十四章平安京之戰(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