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0 親事

三年前,寧雅柏和寧雅楓的親事終於定下來了。

寧雅柏和寧雅楓的親事是寧志遠親自安排的,寧雅柏娶的是昭武將軍李定北的女兒,而寧雅楓娶的是安遠將軍蕭志堅的女兒,兩人都是寧志遠最爲信任和重用的心腹大將。

這兩椿婚事多少透着一些政治婚姻的味道。

寧雅柏和寧雅楓年紀也不算小了,三家人都想趕緊把親事辦完,好儘快生出下一代。

由於男方女方都是身體健康、年齡適中之人,寧雅柏和寧雅楓成親沒多久,他們的妻子很快就陸續懷孕了,並且在十月懷胎後所生的都是兒子。

這兩個孫子一出生,寧家的第三代算是徹底穩了。

看到這個結果,寧李蕭三家都十分高興,已經升級爲祖母的姚氏更是整天抱着兩個小孫子不撒手。

正如寧志遠對妻子姚氏私下裡說過的那樣,在寧家女兒可以嬌養。只要不是敵對的人家,甚至允許她們自行挑選夫婿,但兒子卻不行。

因爲兒子要繼承家業,不僅要從小嚴格管教,親事方面也必須要挑有利於家族的人選才行。

實際上,在未叛出朝廷之前,寧志遠對兩個兒子的親事原本另有安排,相中的是京城裡的另外兩家世家。

但如今既然已經獨立於西北,寧志遠自然更加註重手下人,尤其是軍方各位將領的忠誠。

李定北和蕭志堅都是寧志遠一手栽培並提拔起來的心腹大將,就算所有人都要反他,他們倆人也會堅定地跟着寧家共進退,他們的忠心是毋庸置疑的。

寧志遠特意讓兩個兒子分別娶李定北和蕭志堅的女兒爲妻,不僅是爲了向兩位心腹大將表達自己定會與他們同甘苦共富貴的明確態度。

更是要藉此機會安其他將領的心,表示寧家絕非過橋抽板、卸磨殺驢之人。

之所以要這樣做,那是因爲寧志遠看得很清楚,天下大勢確實已經傾向了寧家。

先不說大魏朝廷在安國公的治理下,不管是軍事還是政事都一敗塗地。

不僅整個南方地區被胡人佔去了,其他地方更是因爲不斷加稅而導致民亂四起、怨聲載道。

反觀已經叛出朝廷的西北和東北兩地,卻是蒸蒸日上,百業興旺,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尤其是東北的九江府這邊,在小女婿池非的治理下,簡直肥得流油。

想起被他硬逼着才肯當上九江知府的小女婿,寧志遠真是又好氣又好笑。

別人是千萬百計削尖了腦袋都想要當官,而這小子卻是真的不想做官,整得像個隱士一般。

自從三年前上任九江知府因爲貪污受賄被當地清廉社抓捕入獄後,寧志遠一時間卻找不到合適的繼任人選。

九江這個地方實在太重要了,不僅是主要的產鹽地區,而且還是重要的出海港口,海貿生意完全依靠這裡經營。

可以說整個西北乃至東北的大半錢糧都從九江所出,這裡對於寧家的重要性就相當於江南在大魏的地位一樣關鍵。

就因爲九江如此重要,所以必須要由信得過,並且有治理能力的人來接管才行。

西北這邊雖然不缺武將,但有能力的文官卻實在太少了。

寧志遠往底下的人看了一圈,發現除了心腹幕僚章文軒外,竟然沒有一個人適合擔此重任。

但章文軒要協助他處理各種軍務和政務,寧志遠實在不想把他調到九江去,免得自己這邊應付不過來。

在考慮了好一陣後,寧志遠決定讓自己的小女婿池非試試。

一來他是可以完全信任的自家人,二來工坊那邊已經上了軌道,火槍產量基本穩定下來,小女婿現在幾乎處於閒置狀態。

寧志遠想,反正那小子閒着也是閒着,不如就讓他來試試治理九江看看。

當時寧志遠一想到這,立刻大手一揮把委任狀發到了九江,硬生生地把小女婿提到了九江知府的位置上。

如果是其他人的話,接到這個任命肯定歡天喜地、高興不已。

這小子倒好,立刻寫信過來哭訴自己不是當知府的料,請他趕緊收回成命。

寧志遠氣得直接回了一封信,上面就一句話:閉嘴,給老子好好幹。

池非看着老丈人這封充滿匪氣的信,真是欲哭無淚,只能硬着頭皮當上了這九江知府。

如今三年過去了,寧志遠再次爲自己當初這個決定感到無比得意。

爲了讓商業活動變得更加的自由和容易,小女婿大幅降低了九江的各種經商門檻,就連私鹽買賣這種在大魏境內會被殺頭的生意也變成了普通的買賣。

這樣一來,那些江南的鹽商紛紛來到九江這裡大量購買私鹽。這才導致九江的白鹽在這麼短時間就佔據了將近七成的私鹽市場。

由於九江所產的白鹽數量充足,價格便宜,而且品質又高,使得許多鹽商都不願再冒險自己開設鹽場來造私鹽,改爲向九江這邊大量購買。

在這些鹽商的帶動下,使得有越來越多商人開始來九江這邊做生意。

再加上這裡關稅全免,而且有清廉社在時刻監督着,當地官員自然不敢再像以前那樣任意盤剝商人。

商業環境之好,是大魏境內任何一處地方都比不上的。

如此優越的商業環境,使得許多來九江做過生意的商人在驚歎之餘,開始留連忘返。

只要是來過這裡的商人,以後幾乎都會成爲這裡的常客。不僅自己經常來這裡做生意,還會推薦給其他同行。

這一來二去,九江的名聲很快就傳遍了整個中原地區,吸引了無數商人前來光顧。

九江港更是在短短三年時間內成爲了遠東地區的最大港口,絲毫不遜色於江南的幾個大港。

雖然九江港不收任何關稅,但港口那裡的地皮早就被他們寧家買下。

小女婿在上面大興土木,建起了各種商鋪和倉庫出租給所有來九江做生意的商人使用,就連整個九江市場也是他們寧家的產業。

如今光是租金這一項,就讓寧家賺得盆滿鉢滿。

由於九江商業繁榮,使得當地民生經濟也跟着水漲船高。

當地百姓只要肯幹,隨隨便便都能找得到活幹,而且工錢還不低。

這使得有越來越多外地人來這裡謀生,如今的九江,已經是西北乃至東北最爲富庶繁華之地。

在短短三年內就做出如此成績,不僅讓許多人驚訝不已,就連當初任命小女婿爲九江知府的寧志遠本人也感到又驚又喜。

他不禁對妻子姚氏感嘆道:阿真這小子果然是個天才,彷彿天底下就沒有他做不成的事。

除了九江日漸繁華以外,在漳州和臨祈這兩地,當年爲了養活那十幾萬流民所開造的的梯田如今已經基本成熟。

當初這些梯田由於是新開荒的生田,所產的糧食確實不多,每年還要西北軍補貼大量糧食才能養活這麼多流民。

但隨着田地越耕越熟,這種情況已經慢慢得到改善。

尤其是今年風調雨順,天氣極好,這些梯田有望可以實現自給自足。

除了民生經濟方面開始逐步進入正軌外,在軍事方面,寧志遠已經按照當初的設想,在西北和東北兩地一共徵兵二十五萬人。

雖然糧草方面還是頗爲吃緊,但通過各地田賦以及海外購糧等方式,暫時還能維持下去。

這徵兵是一方面,真正讓寧志遠更加有底氣的,是小女婿的火槍工坊現在已經可以做到每個月出產一百多枝火槍。

如今寧志遠手下已經有了一支約四千人的火槍大隊。

那種火槍齊發、當者披靡的壯觀景象,讓寧志遠每次想起都興奮不已。

寧志遠很清楚,現在最重要的不是到處去攻城掠地,而是抓緊時間練兵和製造更多的火槍,現在寧家最需要的不是地盤,而是時間。

079 救人022 原來被罵也是好事304 手信303 初臨059 現象341 版圖325 壓制157 真知報049 茶館146 依恃327 馬鎧214脫身174 疫症240 蘇元府393大勢225 保甲130 阿止127 其實119 生意上門392隨記371 反水222 糧草033 侯府165 女主人178 措施098 大戰301 供述253 處置015 銀票298 失火301 供述309 決議125 新稿016 清白115 上鉤314 投擲241 貢鹽284 徵兵277 碼頭018 新居322 神機368 圍城292 筆記058 正軌330 印花237 出發223 提議046 懟他142 捷足先登221 檄文301 供述161 及笄029 可惜了249 活路372 城破009 衝動159 婚約218 驚變383尾聲152 算娘子055 江南108 報童367 撤離185 散佈082 方子021 新鮮事190 接種393大勢048 小貓215宗祠225 保甲247 死敵027 工錢161 及笄045 開篇220?名聲074 大夫078 面具315 畏戰043 又撒謊了364 逃亡394下場080 後言231 盤庫225 保甲216 選擇359 火銃120 計劃227 新法065 交流會011 大綱007 話本364 逃亡214脫身285 和安214脫身007 話本189 驗證102 風骨155 泥坑
079 救人022 原來被罵也是好事304 手信303 初臨059 現象341 版圖325 壓制157 真知報049 茶館146 依恃327 馬鎧214脫身174 疫症240 蘇元府393大勢225 保甲130 阿止127 其實119 生意上門392隨記371 反水222 糧草033 侯府165 女主人178 措施098 大戰301 供述253 處置015 銀票298 失火301 供述309 決議125 新稿016 清白115 上鉤314 投擲241 貢鹽284 徵兵277 碼頭018 新居322 神機368 圍城292 筆記058 正軌330 印花237 出發223 提議046 懟他142 捷足先登221 檄文301 供述161 及笄029 可惜了249 活路372 城破009 衝動159 婚約218 驚變383尾聲152 算娘子055 江南108 報童367 撤離185 散佈082 方子021 新鮮事190 接種393大勢048 小貓215宗祠225 保甲247 死敵027 工錢161 及笄045 開篇220?名聲074 大夫078 面具315 畏戰043 又撒謊了364 逃亡394下場080 後言231 盤庫225 保甲216 選擇359 火銃120 計劃227 新法065 交流會011 大綱007 話本364 逃亡214脫身285 和安214脫身007 話本189 驗證102 風骨155 泥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