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國士

宋獻策;河南永城人。他苦讀書,學識淵博,尤精通“術數”,以“術士”爲生,長期雲遊四方,爲人占卜吉凶禍福。

在外人看來,宋獻策此時三十多歲,舉動之間,就自有一種氣度,顯是武功有着相當的功底,行走之間,青衣飄飄,甚有幾分仙風道骨。

宋獻策此時正在沿街不徐不疾的走着,正觀察着整個夷陵縣城的情況。

敏銳的知覺,知道應邀而來,一到了夷陵縣城,就有人將他全面監督之下,但是心境出奇地平靜,自下定決心而來,他將所有的期待和擔心,均擱在一旁,剩下的只有如何欣賞着整個城市。

用厚土奠實的大路,這也罷了,大路兩邊皆種植樹木,只是現在仍是樹苗,仔細看去,整個縣城,秩序井然,雖然仍舊不免一些雜亂骯髒,但是至少沒有垃圾成堆,沖天的臭氣情況,也算是一等一的治理了。

心頭暗贊,就這點,就可以知道,這個縣令的制度就是建立了起來,權威也開始深入地方,正常運轉了。

爲官之道,其實無非就是權力秩序有沒有建立,能夠不能落實,觀一點就可知其本質。

沿途看過,交了路錢,到了城門口,宋獻策驗過路引,入得了城中,到了城中,到底不一樣了,千年古城長街老,小樓處處,人來人往。顯的很是熱鬧,或許有幾個衙役在街道上走過,宋獻策眼見如此,不由嘆息——民治如此,已經足夠了。

這個李巖,年才十九歲,倒也真正在此地站住了腳。

而自己,已經三十歲了,自幼喪失父母,家境貧寒,但是自幼也曾熟讀詩書,有救國救民的志向,但是命運蹉跎,也沒有考取到什麼功名,不過也曾做過道士,獲得了武功傳授,更知道了不少隱秘的事。這次他來,不但是因爲李巖的名氣,還因爲那件隱秘的事,更要來親自看看這位的能力,幾度思考,還是毅然來了。

眼見的情況。還沒有使自己失望,也希望自己不會使李巖失望吧!宋獻策如此想着。他摸着懷中的書信,問了路,直向縣衙走了過去。

而在縣衙中,高順和譚縱等人都在書齋之中,這時情況緊急,需要趕快安排諸事,正在吩咐詢問。

高順聽罷李巖的問話後,就說着:“訓練時日尚短,不過經大人之法打出來的武器,比尋常武器精銳許多,再加上火炮助陣,守城是綽綽有餘,野戰的話,也只有一擊之力。”

話說,能在歷史上留下名字的人,都是很不簡單的,這高順雖然在歷史上不起眼,但是畢竟也曾在名將輩出的三國曆史中留下姓名,其曾經訓練的陷陣營也是赫赫有名,雖然到這裡的時間還不長,但結合現在的條件訓練的部隊也是不可小看,他的統率力,練兵能力也都是一等一的。

譚縱也點頭同意說着:“我方現在有高順將軍率領的精銳有三百之衆,大人有這些人護身,到了府城也應該不至於會出什麼狀況,大人接受府城之後,有了千戶所的兵丁,守城應該是無礙的。”

李巖點頭說着:“只是防守府城還是不夠,高順將軍所領部隊應該作爲機動力量主動出擊,其他各縣要儘快通知,安排驛丞,通知各縣,做好準備,夷陵就交給譚縱你負責了,人手我到了府城再派給你一些,這裡也一定要不容有失,等我走後,你要以訓練新兵爲主。”

譚縱微笑的說着:“少主還請放心,如是敵軍全力而來,夷陵我自是守不住的,不過敵軍力量分散,時間還算充裕,再加上火器相助,我相信守住夷陵不是問題。”李巖雖然帶走了三百訓練了一定程度的兵丁,不過民兵還有二百餘,剩餘的訓練過的兵丁也還有百十人,以這些人爲基礎,再訓練幾百人也還是可以的,不過這些士兵只能用於防守了,野戰恐怕是不行的。

李巖舒眉笑着說道:“如此甚好,譚叔,此事就交給你了,還有,你需要在招募一些衙兵,我到了府城,會在給你撥下錢糧以及武器;另外,職位你就擔任縣丞吧,縣令還是要報到吏部的,不過縣丞我現在就可以決定了。”

“是,多謝少主栽培,下官已明白。”譚縱立刻跪下應命,現在分工很是明確,譚縱掌控夷陵縣,這是進川首要之地,聯通四川的要道,絕不能失;而宜昌更是水陸兩地要衝,更是重要,現在也只好把重心放在更重要的宜昌府城了。

就在這時,有衙役進來,下跪稟告:“大人,外面有人自稱宋獻策,說是奉大人之命而來。”

宋獻策啊,是你,明末名人,終於來了一個了,李岩心中一跳,閉上眸子,收攝心神,好一會才輕描淡寫的說着:“恩,你等二人就可辦事了,譚縱你可召宋獻策進來。”

“是,大人!”二人立刻退了下去。

宋獻策,明崇幀十四年四月,宋獻策由寶丰舉人牛金星推薦,到李自成農民軍中。他出謀獻策,才智非凡,深受李自成的敬重,凡戰役戰鬥計劃必先向他徵求意見。一次,宋向李說:“流入順河干,陷於十八灘,若要上雲天,起自雁門關。將軍開始起義就是馬上稱王,定國號爲闖,已經驗證了這種說法。現在按‘起自雁門關’一語,將軍起義就是從現在開始啊!”李自成聞之大喜,拜他爲軍師。宋精於奇門遁甲及圖讖等術,李自成信若神靈。宋根據明王朝政治腐敗,即借術數指出其“國運將終”。爲了更快地建立農民政權,樹立李自成的威望,他又提出“十八孩兒當主神器”的口號。此一口號的提出和宣傳,對於動員爭取羣衆,鼓舞農民士氣,孤立明王朝統治者,都起到了極大的作用。崇禎十四年十一月,農民軍攻取南陽。李自成依宋獻策計,採取迂迴戰術,使明將楊文嶽疲於奔命。崇禎十七年正月,李自成在西安稱帝,建立大順政權。宋獻策助李自成商定謀略,設官守土,除暴安良,被封爲“開國大軍師”。二月,李自成揮師東渡黃河,進軍北京,所向無敵,月餘兵臨城下。此時,宋獻策向李自成奉獻讖語:“孩兒軍師孩兒兵,孩兒攻城管教贏,只消出了孩兒陣,孩兒奪取北京城。”李自成遂點強壯童子五千餘人,發械參加攻城。城周圍雲梯林立,孩兒兵手持短刀,如同猿猴四面登城,銳不可當,守城官兵驚慌失措。

崇禎十七年正月,李自成在西安稱帝,建立大順政權,宋獻策助李自成商定謀略,被封爲“開國大軍師”。進入北京後,牛金星、劉宗敏等陶醉在勝利之中,劉宗敏對明朝降官酷刑拷烙。後來吳三桂引清兵入關,農民軍敗多爾袞鐵騎之下。

次年隨李自成撤往湖廣,宋獻策和劉宗敏等農民軍佔領武昌府,後被清軍包圍,突圍中被清軍俘獲,後生死不明。

不過,宋獻策能得李自成這般信任,雖說沒有像姜子牙、諸葛亮、劉伯溫等人那樣精才豔豔,不過想來他的思想並不會迂腐,不可能像一般讀書人那樣空談誤國,憑他的能力想來管理一府之地還是應該綽綽有餘的吧,李巖如此想着,就聽見外面有人傳告:“主公,宋獻策來了。”

“宋先生請進。”李巖不至再多想。急忙快走兩步,出了書房。再見得宋獻策,果然身材修長,一身青衣,神色淡淡,李巖連忙笑着,走下臺階,拱手作禮說着:“宋先生遠道而來,我竟然不能遠迎,還望宋先生寬容。”

其實作爲未來地主君,作爲一個掌一府之地的知府,能夠降階而迎,已經是非常難得的榮耀了,這時宋獻策也沒有日後成爲李闖軍中“開國大軍師”那樣的地位,連忙上前跪倒:“宋獻策拜見大人。”

“宋先生是天下名士,快快請起。”李巖連忙扶了上去。

二人進了書房,謙讓了一陣,按賓主入座,侍女獻上香茗,然後便紛紛退下。

李巖也不多繞,直接開口問道:“宋先生,聞您才學甚厚,還敢請教,不知道何所謂爲官之道?”

一到來,就問這個問題,宋獻策倒是一呆,不過他稍一沉吟,就回答的說着:“論語有云:君子不器,而是“義以爲質,禮以行之,孫以出之,信以成之”;要“望之儼然,即之也溫,聞其言也厲”;要“溫而厲,威而不猛,恭而安”,要“動容貌,斯遠暴慢矣,”“正顏色,斯近信矣”,“出辭氣,斯遠鄙倍矣”;要“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之,不去也。”

這些其實也平常,李巖點頭稱善,說:“就憑宋先生一言,就可以知道如今天下之官多沒做到如此;否則,如今大明也不會如此搖搖欲墜了;你可知道,如今陝西衆匪已經出了陝西,其中一路已直奔此地而來。”

對這件事情,宋獻策當然明白,不然他也不會來投奔李巖了,嘆息的說着:“朝廷如果再不能剿得李自成和張獻忠等部,就是坐困西北、西南,再加上建奴侵擾,雖還是大明,實已失了大半天下!能不能度過次關,就知到大明氣數將如何了。”

其實他願意在李巖這裡出山,也是看清楚了這點,不到無可奈何地情況下,他是不考慮投靠造反一派地,這也是很明顯的事情。

李巖繼續詢問道:“宋先生,我大明太祖之武功,實是千古第一,按說國朝二百年來,武功也是不差,可如今怎麼會如此,這是什麼緣故呢?”李巖就這樣直接問着,這時,已經是將近崇禎十一年,一些真正知機的人,已經開始把把家財偷偷轉往江南了,北方此時已是賊寇並起了,也只有江南還算是平靜。

宋獻策想了想,說道:“洪武大帝已一介布衣之身,二十五歲出山,至四十歲就奪得天下,出身之低歷屆王朝罕見,武功實屬千古第一;但也因此,國策偏失,重農輕商;用人方面也是如此,立國功臣,罷、貶殺很多。鮮有終其天命者。”

“雖然洪武帝英明神武,內修制度,外撫四夷,崇尚節儉,勤理政務,物產豐盛,但是天下諸官因俸祿過低和商人因地位過低而互相勾結,導致大明二百年來官員品德實是千古最低。”

“本來後任諸帝也還有改正的機會,但是因爲靖難之役,成祖即位,因此祖制在難更改!”

宋獻策也不矯情,直是而談,這一大段,信口而出。

李巖先是一怔,越是聽來,心下越是吃驚。到了最後,不禁目中生光,說實際地,他本來對宋獻策並沒有多少好感,畢竟歷史上,他乾的事情,在李闖那裡實是溜鬚拍馬,活脫脫一個神棍模樣,而他所獻的建議,有識之士應該都會辦到,李巖也只是無人所用,纔想到他的,畢竟東林黨諸人是不可能投靠他的。

但是現在看來,還真是國士!眼見縱論天下,是非得失,那種飄逸瀟灑,英姿勃發的神態。不禁大起敬慕之心,心中定位立刻就不一樣了。

譚縱也算是一個人才。但是相比之下,到底還是此人勝出,果然歷史上留名青史者,都毫不簡單啊!

當下就說着:“宋先生所說,讓我頓時大悟,宋先生真是國士也,是否來助我?”

“大人美意,在下怎敢不同,宋獻策,拜見大人!”

第89章 科學院與戰爭(2)第85章 發現第112章 殺人第85章 狹路相逢勇者勝第1章 劍門保衛戰第10章 疑惑 秘密第94章 閨房論天下第80章 黑話第63章 十面埋伏(1)第13章 任人宰割第81章 巾幗第41章 鐵船第110章 不認罪第70章 十面埋伏(8)第135章 潛藏的敵人第111章 襄陽戰火第77章 久別勝新婚第76章 論羣雄第39章 選官(3)第131章 拖延時間(下)第128章 內訌(上)第97章 家宴第49章 最長的一天(完)第87章 夜戰第101章 天羅地網第135章 潛藏的敵人第128章 內訌(上)第75章 論天下第32章 刺殺第3章 接任第97章 家宴第125章 挾持第84章 瑣事第26章 悔過(1)第51章 偷會第110章 陰謀第88章 夜戰(2)第100章 新婚第127章 這些人是誰?第26章 喊冤第86章 豬隊友第74章 罪己詔第11章 逃、逃、逃第105章 三天後第6章 戰前餘事第12章 國士第135章 秦良玉第3章 劍門保衛戰(3)第65章 行軍第127章 牛金星第110章 不認罪第85章 發現第35章 後續第111章 襄陽戰火第24章 柳如是第65章 行軍第137章 秦良玉(3)第15章 新官再上任第1章 通緝第75章 論天下第83章 兩個女人第139章 坑蒙拐騙第89章 科學院與戰爭(2)第18章 問案第63章 華夏第42章 驚喜第62章 喜訊第69章 十面埋伏(7)第73章 政策第38章 選官(2)第152章 錦州戰第37章 輕薄第88章 夜戰(2)第112章 殺人第49章 最長的一天(完)第84章 瑣事第139章 坑蒙拐騙第68章 人才第87章 決裂第47章 最長的一天(3)第111章 卞賽第66章 監獄巡視第37章 輕薄第3章 接任第95章 逼捐第98章 天波楊府第123章 選妃?第102章 全軍覆沒第106章 有客自遠方來第39章 選官(3)第22章 殺戮第25章 陰謀(2)第99章 李自成第100章 陷阱第114章 拔刺第13章 安排第149章 黑鍋第73章 政策第63章 華夏第12章 攔截
第89章 科學院與戰爭(2)第85章 發現第112章 殺人第85章 狹路相逢勇者勝第1章 劍門保衛戰第10章 疑惑 秘密第94章 閨房論天下第80章 黑話第63章 十面埋伏(1)第13章 任人宰割第81章 巾幗第41章 鐵船第110章 不認罪第70章 十面埋伏(8)第135章 潛藏的敵人第111章 襄陽戰火第77章 久別勝新婚第76章 論羣雄第39章 選官(3)第131章 拖延時間(下)第128章 內訌(上)第97章 家宴第49章 最長的一天(完)第87章 夜戰第101章 天羅地網第135章 潛藏的敵人第128章 內訌(上)第75章 論天下第32章 刺殺第3章 接任第97章 家宴第125章 挾持第84章 瑣事第26章 悔過(1)第51章 偷會第110章 陰謀第88章 夜戰(2)第100章 新婚第127章 這些人是誰?第26章 喊冤第86章 豬隊友第74章 罪己詔第11章 逃、逃、逃第105章 三天後第6章 戰前餘事第12章 國士第135章 秦良玉第3章 劍門保衛戰(3)第65章 行軍第127章 牛金星第110章 不認罪第85章 發現第35章 後續第111章 襄陽戰火第24章 柳如是第65章 行軍第137章 秦良玉(3)第15章 新官再上任第1章 通緝第75章 論天下第83章 兩個女人第139章 坑蒙拐騙第89章 科學院與戰爭(2)第18章 問案第63章 華夏第42章 驚喜第62章 喜訊第69章 十面埋伏(7)第73章 政策第38章 選官(2)第152章 錦州戰第37章 輕薄第88章 夜戰(2)第112章 殺人第49章 最長的一天(完)第84章 瑣事第139章 坑蒙拐騙第68章 人才第87章 決裂第47章 最長的一天(3)第111章 卞賽第66章 監獄巡視第37章 輕薄第3章 接任第95章 逼捐第98章 天波楊府第123章 選妃?第102章 全軍覆沒第106章 有客自遠方來第39章 選官(3)第22章 殺戮第25章 陰謀(2)第99章 李自成第100章 陷阱第114章 拔刺第13章 安排第149章 黑鍋第73章 政策第63章 華夏第12章 攔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