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6章 合縱連橫(二)

淳于鍾秀笑道:“合縱連橫之術,始於戰國中期,當時魏國衰弱,天下以齊、楚、秦三國最爲強大,互相對峙,並爭取他國相助,以圖擊敗對方.而其他趙魏韓燕四國雖弱,但也非不堪一擊,自也不甘示弱,與齊、楚、秦三國時而對抗,時而聯合。因此纔有合縱連橫之術出現,公孫衍遊說東方六國,合衆國而攻秦,是爲合縱;而秦國任用張儀,外連橫而鬥諸侯,這就是合縱連橫的來由,而張儀、公孫衍死後,秦國益強,東方六國漸弱,故此常以合縱對秦,先後又有蘇秦、魯仲連、四公孑,雖均爲縱橫家,但卻都行合縱之策,以抗秦國,而秦國雖無張儀這樣的縱橫家,但仍以張儀所創的連橫之計,以破合縱,直到現在。”

高原點了點頭,淳于鍾秀的這段話,大體把合縱連橫的來歷說淸楚了。

後世提到合縱連橫,往往就會想到張儀蘇秦,並且通常都是將這兩個人並稱,似乎這兩個人就是合縱連橫的代表,也是旗鼓相當的對手。

但其實張儀蘇秦並不是同一時代的人,雖然兩人的出生時間不詳,但按史料記載,蘇秦是死於公元前284年,張儀死於公元前310年,兩人相差了26年。而從兩人的經歷來看,張儀主要活動於秦惠文王期間,即公元前356年—311年間;而蘇秦的活動時間在燕昭王時代,即公元前335年-279年間,正好也相差了三十年左右,因此蘇秦基本沒有和張儀打過交道。而和張儀針鋒相對的,創立合縱之策的人,其實是公孫衍。

不過公孫衍的運氣似乎不好,在與張儀鬥法的過程中,始終棋差一招,處處受制,在歷史中的名頭遠沒有蘇秦響,因此有一些史料張冠李戴,將一些公孫衍的事蹟都安在蘇秦身上,結果給人以蘇秦就是合縱的創立者的印像,而不知道有公孫衍這個人。

其實公孫衍的才能並不在張儀之下,在公元前318年,公孫衍就發起了第一次合縱聯軍,聯合魏、趙、韓、燕、楚五國,並推舉楚懷王爲合縱長,進攻秦國。但張儀從中游說分化合縱,使燕、楚兩國背盟,結果五國聯軍被秦國打得大敗,第一次合縱伐秦,就這樣以失敗告終。

隨後東方六國又先後組織了四次合縱聯軍攻秦,分別爲:

公元前298年,孟償君約韓、魏兩國合縱聯軍攻秦,結果被秦國擊敗。

公元前287年,蘇秦佩六國相印,聯合齊、魏、趙、韓、燕、楚六國合縱攻秦,迫使秦昭王退還所攻佔的趙、魏、韓、楚等國部分土地,十五年不敢再出函谷關。這也是合縱取得的第一次勝利。而蘇秦也由此名震天下,和張儀並尊。

公元前247年,信陵君擔任魏國上將軍,組成魏、趙、韓、燕、楚五國合縱聯軍,大敗秦軍,乘勝攻至函谷關,秦軍緊閉關門,不敢再出關。

公元前241年,趙國大將龐煖組織魏、趙、韓、楚、衛五國合縱伐秦,但臨陣之際,楚國突然撤軍,結果聯軍被秦國打得大敗,從此以後,就再也沒有合縱了。

當然,如果這一次三國組成合縱成功,將是第六次合縱。

從總體來看,不計救援其他國家,而是主動進攻秦國組成的合縱共有五次,結局二勝三敗,並不佔優,因此高原並不看好合縱,也不能說沒有原因。

但除了最後一次以外,前四次合縱,都由公認優秀的縱橫家組織,結果兩勝兩敗,高原一時也分不出其中的原因來。如果說信陵君組織合縱成功,是因爲信陵君精通兵法,但蘇秦並不是以兵法聞名,何況那時的秦國,還有名將白起坐鎮,但蘇秦組織的合縱也取得了成功,因此主將是否精通兵法,看來並不是決定的因素。

不過既然淳于鍾秀這樣問高原,她自然有自己的答應,不僅是高原頗感興趣,就連李瑛鴻也十分好奇,雖然李瑛鴻不喜歡處理政務,但合縱連橫可不是普通的政務,而是包括了政治、經濟、軍事、外交等多方面因素,因此李瑛鴻對討論合縱連橫的問題,並不排斥。

見高原和李瑛鴻都注視着自己,淳于鍾秀這才道:“其實說穿了很單簡,合縱是集衆弱而攻一強,東方六國合力,自然遠強於秦國,只要是能夠齊心協力,團結一致,就沒有戰不勝秦國的道理,因此合縱的勝利,就是因爲各國團結,而合縱失利,往往就是內部首先分裂。”

聽完了淳于鍾秀的這一番話之後,高原若有所思,而李瑛鴻道:“鍾秀的意思,想要合縱成功,首先要求合縱的各國團結,但怎樣才能讓合縱的各國團結一致呢?”

淳于鍾秀笑了一笑,道:“團結與否,其實就在於‘勢’,若是大勢所趨,各國必會團結一致,如果勢不所趨,則縱有公孫衍、孟償君這樣的奇材,也是無計可施。”

李瑛鴻還是半懂不懂,道:“那麼什麼是‘勢’呢?”

但高原卻聽懂了淳于鍾秀的意思,道:“鍾秀認爲現在合縱的大勢己成了?”

淳于鍾秀笑道:“夫君以爲呢?現在韓、趙、魏、燕皆亡,秦國勢不可擋,如果這時還不算大勢已成,那麼什麼時候才能算大勢己成呢?”

李瑛鴻看了看他們兩人,道:“你們兩人不要打啞迷好不好,能不能給我說詳細一點。”

高原笑了一笑,道:“鍾秀所說的‘勢’,就是指各國不得不組成合縱的形勢,只有在這種形勢下,各國纔會放下私心,團結一致對抗秦國,這纔是合縱的成敗關建所在。”

淳于鍾秀道:“公孫衍也是天縱之材,不在張儀之下,只是他雖然首創合縱,但那時秦國並非天下獨強,齊、楚兩國的實力均不在秦國之下,而三晉雖然稍遜,也並非不堪一擊,因此那時各國並不畏懼秦國,只是借合縱之機,企圖混水摸魚而已,自然不能齊心協力,秦國只要從中挑拔分化,不難擊破合縱,公孫衍之敗,並非其材不如張儀,而是不得其時,當時的天下未能真正形成合縱之勢。而後來孟嘗君再組合縱,情況也和公孫衍相似,當時秦齊兩國並立,齊國不過借合縱之勢弱秦,加入合縱的,不過只有齊、韓、魏三國,而秦國還得到趙、宋兩國的暗助,故此孟嘗君也只能失敗。”

李瑛鴻點了點頭,道:“這樣一說我就明白了,這兩次合縱失敗,果然是合縱之勢未成,那麼後來的合縱呢?蘇秦不是組成了一次成功的合縱嗎?”

淳于鍾秀道:“是啊,雖然蘇秦組織的合縱只比孟償君晚了十一年,但當時天下的大勢己大不相同,當時秦國以白起爲將,出兵在伊闕,攻打韓、魏二國,斬獲韓軍二十四萬,攻陷五座城,攻取韓國安邑以東到乾河的土地。又大破魏軍,俘虜魏將公孫喜,佔據大小城池六十一個。並挾勝勢迫使楚國講和,楚襄王更是娶秦女爲婦,以示臣服。一時天下均懼秦國,而這個時候蘇秦組織合縱,也就是水道渠成了。各國自然是要齊心協力,同抗秦國。”

“至於信陵君組織的合縱,則更是大勢所趨,那時秦國己取得長平之戰的勝利,雖有邯鄲之敗,但國力仍然雄厚之極,而趙國衰弱,天下以無一國可以對抗秦國,自是國國自危,只能團結起來對抗秦國,因此信陵君登高一呼,自然是從者如雲,結果合縱聯軍大敗秦國,迫使秦國退守函谷關。”

“而在六年以後,龐煖再度組織合縱伐秦,本想借上一次信陵君合縱大勝之勢,再敗秦國,無奈時運己不濟,秦國經過上一戰之敗以後,對各國的威脅己大減,而無迫眉之急,各國也就不能團結一致,齊心協力,何況龐煖的才能、聲望均不可和信陵君相比,結果在臨戰之前,楚軍就被秦軍驚退,餘下四國也是各懷鬼胎,自然不是秦國的對手。縱看五次合縱,均以勢而成,又因無勢而敗。”

李瑛鴻這才長出了一口氣,道:“原來是這樣啊,我說爲什麼有的合縱成功,有的失敗呢。還是鍾秀高明。”

高原也頻頻點頭,淳于鍾秀對歷次合縱成敗得失的分析確實十分準備到位,可以看出,淳于鍾秀對合縱連橫確實是下了一番苦功研究,實際就是各國不是到了危機關頭,萬不得己的時候,是不會真正團結一至組成合縱的。

這時淳于鍾秀又道:“現在秦國已滅韓、趙、魏三國,幾乎佔據天下大半,統一之勢,幾不可擋,好在是夫君崛起,擊敗秦軍,又攻佔燕國,纔算是阻止了秦國的統一勢頭,但秦國雖然有燕代之敗,但國力仍遠在齊楚之上,齊楚兩國並非沒有有識之士,在這個時候,只有和我們聯合一致,才能和秦國相抗衡,因此鍾秀才認爲,現在合縱之勢己成,夫君到不用擔心齊楚兩國共有異心。而我們軍隊的戰鬥力或許不在秦軍之下,但無奈國小人少,實力不足,難以和秦國長期抗衡,而且新得燕地,尚不穩定,因此正好是一次組織合縱伐秦的大好時機,合縱若是成功,我們就可以伺機收復趙國舊地,擴大國土,増強實力,合縱若是不成,消耗秦國的國力,爲我們贏得發展的時間,不知夫君以爲如何。”

第629章 迴歸代郡(下)第18章 進攻趙軍大營第213章 燕軍慘敗(上)第55章 夢境第8章 蹴鞠(上)第603章 突襲薊京(六)第720章 墨家(一)第577章 大營失守(下)第583章 攻與防(二)第222章 紙第268章 齊國來使(二)第634章 三國合縱(五)第388章 滎口攻防戰(三)第900章 長街之戰(九)第947章 崑崙弟子(二)第643章 啓程(下)第124章 趙秦決戰(三)第902章 長街之戰第959章 最後一戰(三)第661章 入城風波(三)第13章 訓練騎軍第878章 邯鄲攻防(一)第543章 迴歸代郡第364章 率軍入魏(二)第247章 迴歸第31章 文清夫人(下)第377章 接受相印(三)第781章 九黎族的行動(三)第668章 九黎族的內亂第904章 長街之戰(十三)第720章 墨家(一)第477章 舉行閱軍第854章 局勢突變(四)第89章 遊說(下)第694章 遭遇匈奴第47章 劫持(上)第667章 問責(三)第934章 投效(三)第498章 潛入咸陽(三)第13章 訓練騎軍第321章 商鋪開業(五)第251章 突襲陰山(三)第40章 公子扶蘇第930章 定都(下)第32章 趙都邯鄲第866章 邯鄲之變(三)第405章 修定計劃(一)第61章 邀請(上)第630章 三國合縱第927章 挑戰(五)第104章 趙秦首戰(三)第892章 長街之戰(一)第568章 猶豫(上)第946章 崑崙弟子(上)第798章 稱王典禮(上)第296章 有意刁難第582章 攻與防(一)第841章 雷擊車發威(上)第421章 底達桂陵第34章 慶功宴會(下)第366章 滎口之戰(一)第203章 前後夾擊(一)第112章 襲擊戰術(一)第953章 揮軍南進(下)第917章 無衣之曲(六)第41章 震盪第306章 劍氣如虹,美人如玉第76章 李牧的行動第65章 趙嘉府邸第742章 內訌(下)第735章 進攻受阻(三)第817章 行動計劃第868章 進駐邯鄲第351章 援魏的計劃第465章 再見白靈族(二)第259章 恩威並施第78章 搶糧(下)第264章 匈奴的反撲(三)第742章 內訌(下)第874章 陣前立威(一)第477章 舉行閱軍第234章 收隴邊民第621章 退軍(三)第324章 齊王壽辰(上)第329章 稷下學宮(三)第764章 選擇第68章 辯論(中)第412章 刀法初成(上)第407章 修定計劃(三)第285章 強盜第147章 《本經陰符七術》第686章 雲瑤的身世(上)第689章 黑火,白水第32章 趙都邯鄲第473章 回程(上)第382章 轉戰滎口第751章 處理俘虜第365章 率軍入魏(三)第496章 潛入咸陽(一)第749章 擊殺(下)
第629章 迴歸代郡(下)第18章 進攻趙軍大營第213章 燕軍慘敗(上)第55章 夢境第8章 蹴鞠(上)第603章 突襲薊京(六)第720章 墨家(一)第577章 大營失守(下)第583章 攻與防(二)第222章 紙第268章 齊國來使(二)第634章 三國合縱(五)第388章 滎口攻防戰(三)第900章 長街之戰(九)第947章 崑崙弟子(二)第643章 啓程(下)第124章 趙秦決戰(三)第902章 長街之戰第959章 最後一戰(三)第661章 入城風波(三)第13章 訓練騎軍第878章 邯鄲攻防(一)第543章 迴歸代郡第364章 率軍入魏(二)第247章 迴歸第31章 文清夫人(下)第377章 接受相印(三)第781章 九黎族的行動(三)第668章 九黎族的內亂第904章 長街之戰(十三)第720章 墨家(一)第477章 舉行閱軍第854章 局勢突變(四)第89章 遊說(下)第694章 遭遇匈奴第47章 劫持(上)第667章 問責(三)第934章 投效(三)第498章 潛入咸陽(三)第13章 訓練騎軍第321章 商鋪開業(五)第251章 突襲陰山(三)第40章 公子扶蘇第930章 定都(下)第32章 趙都邯鄲第866章 邯鄲之變(三)第405章 修定計劃(一)第61章 邀請(上)第630章 三國合縱第927章 挑戰(五)第104章 趙秦首戰(三)第892章 長街之戰(一)第568章 猶豫(上)第946章 崑崙弟子(上)第798章 稱王典禮(上)第296章 有意刁難第582章 攻與防(一)第841章 雷擊車發威(上)第421章 底達桂陵第34章 慶功宴會(下)第366章 滎口之戰(一)第203章 前後夾擊(一)第112章 襲擊戰術(一)第953章 揮軍南進(下)第917章 無衣之曲(六)第41章 震盪第306章 劍氣如虹,美人如玉第76章 李牧的行動第65章 趙嘉府邸第742章 內訌(下)第735章 進攻受阻(三)第817章 行動計劃第868章 進駐邯鄲第351章 援魏的計劃第465章 再見白靈族(二)第259章 恩威並施第78章 搶糧(下)第264章 匈奴的反撲(三)第742章 內訌(下)第874章 陣前立威(一)第477章 舉行閱軍第234章 收隴邊民第621章 退軍(三)第324章 齊王壽辰(上)第329章 稷下學宮(三)第764章 選擇第68章 辯論(中)第412章 刀法初成(上)第407章 修定計劃(三)第285章 強盜第147章 《本經陰符七術》第686章 雲瑤的身世(上)第689章 黑火,白水第32章 趙都邯鄲第473章 回程(上)第382章 轉戰滎口第751章 處理俘虜第365章 率軍入魏(三)第496章 潛入咸陽(一)第749章 擊殺(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