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8章 難自支

秦素轉眸四顧,微微嘆了口氣。

潁川秦氏,早已如水隨天逝,再無蹤跡。如今的青州秦氏,不過是一個略有些聲望的士族而已,連名門都算不上。

回首前事,秦氏一族的沒落,並非秦家不知守成、自毀家業,卻是天意所致。

秦家的祖籍不在益州江陽郡,而是在現趙國南部的豫州潁川郡。

彼時,那裡尚是陳國屬地。

潁川郡位於連通三國最大的河流——黑河的中下游,自來土地富庶,多出旺族,除秦氏外,魯氏、賀氏、虞氏等等,皆是當地有名的大族。

三十餘年前,適逢秦氏百年祭祖,此乃大祭,闔族人等盡皆自各地返鄉,羣居於秦氏那堪比一座小城的祖宅,參加這場盛事。

可誰也沒想到,黑河上游連降暴雨,洪水衝破了潁川堤壩,倒灌入郡。

發水時正逢深夜,可憐秦氏闔族近千口人,睡夢中便被洪水沖走了大半。待洪水退去,秦氏族人還未喘勻一口氣,瘟疫便爆發了,緊接着又是大旱,山火燒了整整一個月,田地枯焦、屍橫遍地,整個穎川十不活一,許多人家都絕了戶。

秦家還算幸運,最後存活下來了三男四女七口人,分別是:嫡支二房秦宗亮與魯氏夫妻;嫡支四房主母吳氏及其嫡女秦世芳、庶子秦世宏;小宗五房妾室高氏及其親子秦世章。

彼時秦世宏九歲,秦世章五歲,秦世芳三歲。

那秦宗亮是個極有擔當之人,魯氏更是出自潁川魯家,見識不凡、性格剛毅。眼見潁川已非宜居之地,夫妻二人毅然帶領吳氏與高氏母子遷離故土,歷盡千辛萬苦,最後便落腳在了益州江陽郡青州城,胼手胝足、白手起家,開起了磚窯場,撐起了一份家業。

七年後,秦宗亮便因操勞過甚而英年早逝,死時還不到四十歲。

說來也是天意,秦家本就人丁稀薄,而秦宗亮與魯氏在那六、七年間卻再沒生出過一個孩子,就連納的妾室也皆是無出。那魯氏卻是個豁達的,辦完了秦宗亮的喪事後,她乾脆便開了祠堂、請出族譜,在益州衆士族耆老的見證下,將吳氏與秦世宏、秦世芳這一支,正式記爲秦氏嫡支長房;高氏與秦世章這一支,記作嫡支二房;至於秦宗亮與魯氏,則以“長兄如父、長嫂如母”的名義,記作秦氏宗族第五代族長。

秦家幾近斷絕的香菸,就此重新續上,於秦家而言,這不啻爲一次涅槃重生,而這其中,魯氏居功至偉。

彼時,秦家所有產業皆掌握在魯氏手中,魯氏此舉是在向衆人昭示,她永遠不會有攜產另嫁的打算,也永遠都是秦家婦。

這般深明大義之舉,自是爲秦家贏來了極高的聲譽,吳氏與高氏更是感恩戴德,正式改口喚魯氏爲母,奉爲太夫人,衆人搬進了秦宗亮生前買下的這幢三路四進大宅,如同聚居的士族一樣生活起來。

因宅院共有三路,足夠這麼些人居住,於是長房吳氏這一支便居於東院,吳氏稱吳老夫人;二房高氏這一支居於西院,高氏稱高老夫人。太夫人則居中路主院,以示兩房人對她的敬重。如此一來,秦家原先那種嫡支、小宗混居、各房各有打算的局面,也得以改善。

秦家搬入大宅時,秦世宏剛滿十九歲,已娶妻俞氏,嫡長子秦彥端剛剛出生。秦世章也已十四,守過二十五個月的斬衰孝期便也到了婚配之齡,秦家兩房都算是後繼有人。

說起來,秦世宏讀書上沒什麼天份,做生意卻是一把好手,魯氏見他行事穩重,便慢慢地將一部分產業交予他打理。秦世宏也不負重望,秦家磚窯越開越大,他還開了瓷窯,燒出的青瓷溫潤素淨、光澤如玉,白瓷穩厚凝實、沉靜如淵,一時間,秦窯瓷器聲名鵲起,漸漸躋身上等瓷品。

而秦素之父秦世章,卻是個天資聰穎之人,小小年紀便考中了秀才,更兼談吐通雅淵暢、風度俊秀出衆,在縣中亦有“神童”美名。有不少士族看中他的天分,皆願以女配之,雖多爲庶女,但對秦家而言已經是家族興盛、復興宗門的好事了。

可是,誰也不曾料到,就在秦家蒸蒸日上之時,秦世宏卻突發暴病而亡,其妻俞氏彼時正懷着第二胎,驚聞噩耗,當即引發了大出血,後雖保住了胎兒,卻自此落下了病根。

而更叫人揪心的是,許是因家裡忙着辦喪事,疏於看顧,秦世宏膝下嫡子——年僅四歲的秦彥端——不慎自花園假山摔下,摔斷了脊骨,腰部以下無法動彈。那老醫隱晦表示,秦彥端就算能活着長大,也永遠失去了做父親的能力。

衆人那時還僥倖抱有希望,若俞氏這一胎仍是產下男丁,則秦家大房的香火還能延續。然現實卻不那麼盡如人意,俞氏次年生下一胎,卻是個女孩,取名秦彥雅。

生女之後,俞氏的身子完全虧了下來,落下了嚴重的宮寒症。

如此一來,秦家長房(亦即原先的嫡支)這一脈,竟是後繼無人。整個秦家唯一的男丁,只剩下了原系小宗庶子的秦世章。秦世章那時已然成婚,其妻鍾氏乃是漢安小姓士族的嫡女,膝下嫡子秦彥昭剛剛滿月。

吳老夫人便於此時提出,要讓族侄秦世章兼祧。

按照常理,吳老夫人大可以從秦世章那裡過繼一個男孩,養在兒媳俞氏膝下,他們長房也算續上了香火。

可是,吳老夫人卻不肯這樣做。

她的親生女兒秦世芳,彼時年已十七歲,卻一直尋不到好的夫家。

秦氏一族已經傷了根基,秦世芳的婚事本就有些高不成低不就的,如今秦家滿門婦孺,長房這一脈更是連個頂門立戶的男丁亦無,就算是最末等的士族,也不會找這樣的女子做正妻,最多納來爲妾。

秦世芳乃是吳老夫人唯一的骨血,她對這個女兒愛逾珍寶,如何捨得讓女兒去做妾,更不願將女兒嫁人入寒門。且秦世宏到底是庶子,與吳老夫人隔了一層肚皮,於她而言,孫輩是秦世宏的孩子還是秦世章的孩子,沒一點區別。爲了女兒能有個好姻緣,她沒什麼放不下的,於是便將主意打到了秦世章的身上。

第150章 芍藥欄第766章 有後招第444章 桃花開第169章 柳花渡第799章 從如流第984章 威赫赫第362章 紫微冊第235章 雲天下(元旦加更)第263章 李高僧第206章 蝴蝶耶第615章 繚綾亂第103章 鎖重門第473章 皆陽謀第610章 上九浮第448章 碧水閣第658章 桓子瑜第120章 珠淚盈第373章 峰如素第178章 編尺素第042章 葫蘆引第079章 暫借刀第014章 略施恩第559章 不敢言第561章 心疾忌第885章 披氅衣第712章 碧玉簪第817章 三雕策第895章 恨當初第063章 西泠雪第708章 黛眉兒第1030章 口舌爾第128章 怨猶會第185章 林家婦第842章 天風閣第249章 綠影沉第043章 團香雪第1032章 飛殘檐第544章 夜來人第903章 汝何能第369章 金四局第1001章 無江氏第468章 人不見第573章 朱漆匣第715章 意蕭索第351章 相對飲第976章 當堂辯第187章 詢玉佩(檀香沉木和氏璧加更)第089章 暮與朝(緩慢燃燒的C4和氏璧加更)第406章 勿收金第897章 憶相逢第550章 銀面具第186章 幽翠閣第789章 代巡邊第086章 去來辭(緩慢燃燒的C4和氏璧加更)第704章 蘆葦深第651章 忽有信第358章 聞廣陵第538章 重煙柳第1031章 不勝衣第359章 至友愛第839章 羞難抑第520章 如累卵第1013章 好孩子第356章 入轂中第186章 幽翠閣第762章 泊行舟第272章 染青箋第275章 青澀郎第402章 蘇長齡第1046章 兩不欠第493章 好人否?第939章 亂石灘第206章 蝴蝶耶第299章 客忽來第633章 諸皇子第646章 忽聞歌第230章 反間策第335章 可橫行第459章 居偏舍第346章 再生變第385章 細雪來第211章 白雲觀第433章 煙水闊第528章 身無翼第976章 當堂辯第841章 論姊妹第252章 不復言第806章 南風歌第868章 漢宮秋第276章 豪放女第990章 廣陵軍第543章 暗格現第1034章 念青居第330章 故國沓第1024章 雪茫茫第405章 碼頭邊第397章 凌梅館第519章 險過關第210章 桃李年第270章 洛嬪殤
第150章 芍藥欄第766章 有後招第444章 桃花開第169章 柳花渡第799章 從如流第984章 威赫赫第362章 紫微冊第235章 雲天下(元旦加更)第263章 李高僧第206章 蝴蝶耶第615章 繚綾亂第103章 鎖重門第473章 皆陽謀第610章 上九浮第448章 碧水閣第658章 桓子瑜第120章 珠淚盈第373章 峰如素第178章 編尺素第042章 葫蘆引第079章 暫借刀第014章 略施恩第559章 不敢言第561章 心疾忌第885章 披氅衣第712章 碧玉簪第817章 三雕策第895章 恨當初第063章 西泠雪第708章 黛眉兒第1030章 口舌爾第128章 怨猶會第185章 林家婦第842章 天風閣第249章 綠影沉第043章 團香雪第1032章 飛殘檐第544章 夜來人第903章 汝何能第369章 金四局第1001章 無江氏第468章 人不見第573章 朱漆匣第715章 意蕭索第351章 相對飲第976章 當堂辯第187章 詢玉佩(檀香沉木和氏璧加更)第089章 暮與朝(緩慢燃燒的C4和氏璧加更)第406章 勿收金第897章 憶相逢第550章 銀面具第186章 幽翠閣第789章 代巡邊第086章 去來辭(緩慢燃燒的C4和氏璧加更)第704章 蘆葦深第651章 忽有信第358章 聞廣陵第538章 重煙柳第1031章 不勝衣第359章 至友愛第839章 羞難抑第520章 如累卵第1013章 好孩子第356章 入轂中第186章 幽翠閣第762章 泊行舟第272章 染青箋第275章 青澀郎第402章 蘇長齡第1046章 兩不欠第493章 好人否?第939章 亂石灘第206章 蝴蝶耶第299章 客忽來第633章 諸皇子第646章 忽聞歌第230章 反間策第335章 可橫行第459章 居偏舍第346章 再生變第385章 細雪來第211章 白雲觀第433章 煙水闊第528章 身無翼第976章 當堂辯第841章 論姊妹第252章 不復言第806章 南風歌第868章 漢宮秋第276章 豪放女第990章 廣陵軍第543章 暗格現第1034章 念青居第330章 故國沓第1024章 雪茫茫第405章 碼頭邊第397章 凌梅館第519章 險過關第210章 桃李年第270章 洛嬪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