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9章 表演

在歐洲,一但爆發了國與國之間的戰爭,往往整個國家所有注意力都放在戰爭上面。在東方,這樣的事件卻不一樣。自7月5中隊發動再一輪的對俄攻擊行動,在中國國內卻稀少有報道,不少報紙上甚至只有一句話:我王師西伐沙俄,大軍連勝之。

列強各公使不理解這是爲什麼,更不理解的是就在中隊發起進攻的這一天,中國政府居然放假一日,因爲政府全體成員需要參加夏收?!

是的,自古來在中國農耕就是最重要的事情。清明需要給官員放假以便播種,到了夏收的時節也需要放假參加夏收。當然全國各地因爲氣候和作物的不同,放假時間略有差別。

每到春種夏收、夏種秋收之時,作爲皇帝就需要帶領羣臣至圓明園以南、頤和園以東至皇家學院,這片所有權屬於皇室但全權使用權屬於中華皇家文學院的土地上參於勞作。這片土地是皇家學院農業系的實驗地,他們從全國各地收集高產、抗旱、抗蟲、抗病等各種優良的種子,在這裡進行種植與雜交,以期望能培育出更高產更抗病蟲害的優良作物。經過近十年的培育,效果依然不明顯。李明那可憐的生物遺傳學知識早就掏的一乾二淨,無論他擺弄多少次aabb的方塊也無法讓學生或者老師們理解遺傳學。也許是科學基礎還不夠吧,李明是這麼想的。當學院提出放棄這種實驗的要求時,只有李明在繼續堅持這種實驗。因爲他知道雜交水稻、雜交麥子一定可以成功。

皇上既然要堅持,那就聽他的好了。咱中國地大物博,幾百畝地糟蹋的起。皇家文學院院長辜鴻銘如是說。

水稻已經收割了。今天是收麥子的日子。麥子的夏收一般就在7月5日前後,剛好前敵指揮部也確認在這一天發動新的一輪的進攻,於是李明把夏收勞動定在5號。這天朝廷停朝一日,滿朝文武全部下地幹活,洋鬼子那邊就讓他們着急去吧。

明才亮李明就起牀了,大熱天的早去麥場,幹活還涼快。用完早膳,李明在美子的伺候下換上一身青衣短打,帶着十幾個侍衛去了麥場。李明以前的皇帝。就是隨便耕作兩下做做樣子就好,剩下的就由老農來完成。然後大家就去參加春日宴,過着貴族們應該過的酒池肉林的生活。但自從李明當了皇帝之後這條規矩就改了,這裡近五百畝田地,全部由皇帝和勳貴大臣們親手來完成。五百畝地對於長期養尊處優的官員們來說,卻是一項極其繁重的工作,更何況還要着烈日干活那簡直不可忍受。光緒二十二年李明重掌朝權的第一次勞動之後,滿人大臣對此激烈反對,漢人官員也頗有微詞。無奈之下李明只能從在學院裡調一個系的學生作爲勞動主力,這才緩和了大臣們的意見。自今年新建中華之後,這種反對之聲音突然消失殆盡,大臣們甚至還在鼓吹皇帝的這種行爲是在爲天下做表率。至於原因李明想了很久都沒有想明白。唯一可能的就是大家在向皇帝表忠心?想不明白就不想,這又不是什麼重要的事情。只要大家願心親手勞動,就達到了李明的目的。

李明一直認爲:作爲黃土地文明所養育的人。忘記了對土地的耕種,那是對中華文明最大的背叛。而作爲中國最大地主的皇帝。李明不允許自己不熟悉耕種。同時皇子皇女們在滿了三歲之後也要參加,就是撿撿麥穗也行。因爲皇子也參加這樣的活動。大臣們也會帶着自家的孩子參加,雖然搗蛋多過於幫忙,但李明一直堅持帶着他們參加,作爲帝國的未來也必需熟悉。今年也不例外。

皇家文學院名下有很多土地,很大一部分都是朝廷撥划過來的官地,當然“侵佔”皇室土地也不在少數。沒錯,就是“侵佔”,李明堅持這麼認爲的。李明對於皇家文學院使用皇室土地,卻不上交任何收益的行爲很是惱火。農民在地裡打了糧食都得按章交稅,憑什麼文學院借老子的地種出的糧食一粒也不上交內務府?

纔到麥場,大臣學子們都已經到了,見皇帝駕臨於是紛紛上前請安。李明也笑着一一回應,唯獨經過辜鴻銘身邊時,面對拱手請安的辜鴻銘李明眼睛一白頭一昂看都不看他一眼。辜鴻銘無所謂的哈哈大笑,大臣們也若無其事各忙各的事。所有人都習慣了,自從辜鴻銘當了院長之後每次春耕種夏收這就是必然會上演的一幕。

這塊地還是在京師大學堂時期,是容閎校長爲響應皇上的實驗田和自耕自足的要求從皇帝手裡借過去土地,後來隨着大學堂各學科展尤其是農牧業實驗的需要,從皇帝手裡借走的土地就越來越多,光是京郊一帶就借走了近五千畝地。以前是內務府窮拿不出更多的資金來補貼大學堂,自然也不去要什麼收益。但現在不一樣了,隨着鋼筆、電風扇、電暖器、煤爐等民用產品在國內外市場上大面積的銷售,在創造出一批富人外,作爲研發投入方的大學堂是有收益分成的。但作爲教育最大投資人的皇帝,不僅沒有看到收益還要繼續補貼大學堂,這就很惱火了。於是在辜鴻銘出任校長後,皇帝就立刻召見辜鴻銘商談收益分成的事,不想被辜鴻銘堅決拒絕。於是李明爲了保證自己的正當利益,以皇帝身份在朝會上正式召見辜鴻銘,不想辜鴻銘擺出春秋大義,指責皇帝與民爭利,身爲天家連米粒大的財富也不放過,讓中華帝國蒙羞。

辜鴻銘是什麼人呀,人家可是學博中西,號稱“清末怪傑”,精通英、法、德、拉丁、希臘、馬來亞等9種語言。獲1個博士學位,是滿清時代精通西洋科學、語言兼及東方華學的中國第一人呀。跟這樣的人打嘴仗那可不是得百戰百輸。辜鴻銘見皇帝無言以對似乎還不過癮。就在朝會當場竟然要求皇帝將當年的大學堂經費如數撥付,然後“順便”說了句:請皇上將這五千畝地的地契儘快送到大學堂。以體現吾皇之心胸。氣的李明當場拂袖而去。

辜鴻銘在國內外都是知名學者,國內外都給予了他足夠的尊重。然而他卻在朝會上場撞當今皇上,卻着實嚇了大臣們一身汗,皇上可不是什麼心胸開闊之主呀。就在衆大臣還在勸辜鴻銘去給皇上道歉之時,皇上卻下令內務府將拖欠的大學堂經費如數撥付,之後還下了一道旨意:叱令朝臣,政治不得干預教育,必需堅定教授治校的原則,並着爲永例。

事情到了這一步。大臣們才反應過來,這跟本就是一場政治表演,是做給各地官場們看的。因爲近些年地方政府越來越多的內定校長事件,使得文人與官員們衝突越發激烈。在這個事件上,官員也是爲皇上考慮,必竟官員們要求在課本上更多的宣傳皇上的英明神武。而文人們卻是爲國家長遠發展考慮,過多的政治干預必然會產生意識衝突。所以哪邊都不好處份,但經過這麼一着後,政府和學校必然會形成一種新的平衡。

既然是政治表演。那就沒什麼關係,只是皇上也沒有把地契送過去。但從這之後皇上見到辜鴻銘就是一幅不待見的樣子。其實這也是一種表演,表明皇上還在意這片地的收益。其它大臣們自然也無所謂,但時任刑部左侍郎的伍廷芳卻上書朝廷。竭力主張全面引進西方各國的法律制度,制定國家憲法和各項法律條文。他的主張得到擅長於中國傳統法律的沈家本的支持。當他的奏本很快得到批覆之後,這時政治敏銳的大臣們再次讀出一條信息。皇上要重修律法了。這纔有了之後伍廷芳出洋考察各國律法條例之事。

沒辦法,當皇帝的人就要要時刻在進行各種各樣的表演。尤其在中國這個上行下效的國度,作爲國家最高領導人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是整個國家學習和模仿的對像,所以參加耕種更是重要的表演內容之一。

李明接過鐮刀,對在場衆人揮舞了一下之後彎下腰去割下了第一把麥穗,其它大臣學子們這才齊動手收割麥穗。李鴻章張之洞這些老臣年紀大了,農活是幹不了。本來他們可以不用來參加這樣的活動,但他們還是堅持來了。幹不了農活的他們就接過了指揮着學子們建造涼棚的任務。一時間,整個麥場一片火熱朝天……

“姐姐,妹妹這就去了。”一身農婦打扮的美子笑着楊棗兒說道。

“這些事情妹妹也是熟悉的,準備好了就去吧。”懷抱着還不滿月兒子的楊棗兒笑着囑咐了兩句。

美子恭謹的退了出去,楊棗兒這才抱着兒子來到窗前。樓下的貴婦們也同樣是一身農婦的打扮,擁着美子挎着籃子,嘰嘰喳喳的說笑着離開。楊棗兒在窗前看着她們離開,也看到了被擁在其中笑容如花的美子。楊棗兒無所謂的笑了,一個外族女子,是無論如何也不可能跟自己爭的,自己操這份閒心幹嘛?

如同普通農家一樣,男人在地裡幹活,女人往地裡送飯。往年這時都是身爲皇后的楊棗兒帶着貴婦們送飯的,今年她才產下孩子還未出月子,哪能這天氣出門。琪木格是最不願意做這些事情的,所以就拿需要去西山銳健營巡視爲由躲了差事。那送飯這種事,自然就落到了美子身上。

美子在日本時可是大公主,有父王母后的寵愛,宮人們更是百般呵護。但自從嫁到中國之後,自己行事是萬般謹慎,生怕觸怒到什麼人。但是今天,曾經那種羣星圍繞的感覺又回來了。在這羣婦人當中,她是最尊貴的,再也不用走在皇后身後成爲陪襯。今天她可以走在最前面,昂首闊步。

“吃飯了――”來到麥場的美子大叫一聲,忙碌的夏收頓時停了下來。

“拉我一把,腰折了。”彎腰幹一上午活。這腰還真受不了。李明在侍衛的攙扶下站了起來,捶了捶腰眼子後招呼着孩子們回涼棚歇息。

“都去洗手。不然不準吃東西。”美子笑着招呼孩子們去洗手。從學院引出來的水管打開,清涼的水順着小溝蜿蜒而下。孩子們紛紛洗完手朝着最大的那個棚子跑去。四五十個孩子咋咋呼呼的聲音就從棚子裡傳了出來。

涼棚裡沒有桌椅,只有一方涼蓆,衆人紛紛淨手洗面之後坐了下來。大熱天的喝上一碗冰涼的酸梅湯,那股涼爽之氣直入心脾,滿身的燥熱之氣,似乎也在那長長的一呼之中離去。

貴婦們隨身挎着的小籃子裡裝滿了精美香甜的心,不過那都是孩子們的午餐。貴婦們都招呼自己的孩子們,大老爺們就只能自己管自己了,再說就貴婦們那小籃子能裝多少呀。所以男人們的吃食是裝在車上由是侍衛們拉來的。一些涼菜、一滷肉再加上幾個大白饅頭。飯後再來碗冰鎮的綠豆湯,就是今天中午的菜單。

食不言的古訓在李明出現後就算是完蛋了,邊吃邊談已經成爲常態。不過文官依然是一羣,武官自成一羣。武官們聊的當然是眼前的戰事,陸軍的勝利抵定大局,海軍遠征更是向世界展示中華武力的行動,武官們自然是各種得意,以致於有人叫囂着要要仿古時常例,打到莫斯科擒得敵酋斬首於陛前。尤以吳德仁爲甚。

做爲皇帝。李明此時自然不會湊到那羣粗漢羣裡。與文官們談談這天下田畝,談談收成。在農田裡自然聊的就是農事。

“自鄂木斯克之戰我軍抵定勝局之後,這移民西伯利亞之事突然順暢不少。看來之前還是百姓擔憂戰火呀。”李明有些後悔,早知道如此。當初就不該開出那麼高的移民條件,現在看來虧大了。

“西伯利亞土地肥沃,雖然地處寒冷。但只要百姓願意移民西伯利亞。百十年後自然也是一片繁華之地。”李鴻章到是一幅樂天的樣子。

“李相所言極是呀。中華民族自古來就是勤勞聞名於世,只要朝廷能守得一方安靜。相信未來之繁華也未必輸於中原呀。”嚴復這話就有些誇張了,但依然引得衆人稱讚。

“但是還有個重要問題要注意呀。”李明再次提醒衆臣:“黃河養育了中華民族。但整個黃河流域經過數千的開墾土地已經貧瘠不堪,此次移民的重依然要放在黃河流域,疏減人口、植樹造林、封山養地也必需提到日程中來。”

“皇上放心,農業部會同戶部已經去實地考察了,還有不少學子也參於其中。相信很快會有議案呈皇上審閱。”

李明沒有說話只是了頭,從李鴻章到嚴復到下任的唐紹儀,這些朝廷骨幹還是很能讓人放心的。於是大夥邊吃邊聊,到也一片其樂融融。

一上午的勞作已經將麥子全部收割完了,下午的主要工作就是將還沒有運走的麥子裝車拉到學院操場上涼曬即可。用完了午餐,貴婦們收拾乾淨帶着孩子們回去了,學院的學子們也離開了,李鴻章等年老臣子和大部分中低級官員也紛紛告辭。剩下的一羣大老爺們終於可以光着膀子躺下來小睡一會了。

但還有重要工作沒有完成,就在衆人小睡之時,從十三陵鎮拉來的兩個巨大的箱子已經進場,隨後憲兵隊和皇家侍衛接管了這裡的保衛工作,並逐一清查人員,直到沒有一個可疑之人。

太陽劃過天空向西方落下,炎熱的空氣溫度也開始降低。涼棚下的衆人們早醒的聚攏在一起小聲的說笑着,並有打擾到正在睡夢中的其它人。雖然都對那兩個巨大的箱子有所疑問,但都很自覺的沒人主動提及。直到最後一個醒來,大家一起動手將最後的麥穗裝車送走。

農活幹完了,大家都坐下來喝着涼茶,等着皇上發話。李明只是揮了揮手,那兩個巨大的箱子打開了一道門。

“突突突……”一陣發動的聲響過後,一股濃密的黑煙從箱子冒了出來,隨後一個體型巨大的鐵傢伙衝了出來,但他很快停了下來。一羣士兵將一個巨大的掛件掛在車後,然後站上去一些人。隨着這個鐵傢伙就在收割過後的土地上奔馳起來,後面的掛件在重力的作用下壓力泥土。傾斜的弧面輕鬆的將泥土翻了過來。

文官們激動的看着這鐵傢伙輕鬆的轉了一圈,一畝多地就已經翻好了。

“此物取名爲拖拉機。現在只設計出翻地的工具。朕觀近日所觀東漢崔寔所著之《政論》有載,相傳漢時趙過所制曲轅犁名曰耬車,一頭牛就足以耕作,且日種一頃。可惜時過境遷已然遺失,朕已命學院開始研製此類聯合播種設備。當然靠機器種下去自然也要靠機器收割,聯合收割機的研製計劃也已經開始準備了,只是要等實物體出來還需時日呀。”李明臉色平靜。

中華民族從來就不缺少智慧,但多少智慧的光輝卻湮滅在異族的鐵蹄之下。從周朝的犬戎,到匈奴再到突厥。直到蒙古、女真,每一次中華文明發展到一定高度,都會遇到強盜來襲,他們用鐵蹄和馬刀肆意的蹂躪這個星球上最偉大的民族。每一次異族的到來,就是中華民族的一次傷痛。我們善於從廢墟上建立華廈,這是我們的驕傲,也是我們的悲哀,因爲善於創造的民族卻不善於戰鬥。耬車沒了,傳說中的五彩琉璃也沒了。最近的一次就是康熙藉着修典集的機會,毀掉了多少文獻。有着世界有史以來最大的百科全書之稱的《永樂大典》至今已十不存一。

大臣們可能想的沒有李明多,他們看到的就是拖拉機開墾土地的效率。在他們看來,若拖拉機能大規模建造。西伯利亞多少地都能開的出來。

武官們也看着拖拉機發愣,不過他們關心的不是那個拖斗,他們都盯着輪子看。這是一輛擁有八個輪子的拖拉機。在高低不平的麥田裡來回行駛,什麼水溝、麥壟。都無法阻擋拖拉機的前進,一切不平坦的地面全部壓在輪子下。看到這一切的武官尤其是陸軍將領第一個反應就是裝甲車。鄂木斯克之戰已經證明裝甲車的軍事上舉足輕重的作用。但也暴露出很嚴重的弊端,那就是對地面平坦性的要求。炮擊過後坑窪的地面、戰壕、深溝和大洞,都能夠影響裝甲車的機動。裝甲車自參戰以來,還沒有一輛毀於敵人的攻擊下,卻在行駛中因爲側翻、陷入坑洞而損壞了不少。如果在裝甲車上安裝上這八輪裝置,那裝甲車的威力必定能更上層樓呀。

“一個民用版的拖拉機就讓你們激動成這樣,咱們中華帝國的高級將領這就涵養?”李明很不滿意武官們的表現,一臉鄙視的讓人打開第二個巨箱:“看清楚,這纔是軍用版的履帶式裝甲車。”

由於履帶的使用,明顯越野能力要強於輪式拖拉機,並且前端裝有菱形裝甲,直接衝進空無一人的涼棚並撞穿了一面臨時推起的土牆。作戰能力立刻在測試中體現了出來,只是很遺憾的是,它行動緩慢而且很快停了下來。

“沒辦法,發動機動力不足,而整車重量太重,速度根本提不起來。關鍵是履帶結構還有問題,材料也不過關。高強度的工作就會導致目前的現象,履帶脫離。相信隨着科技的發展,一但動力和材料的問題都解決之後,新式的裝甲車在戰場上一定是如履坦途、攻無不克。因此朕給他取了個名字叫――坦克。”李明無奈的笑了笑,因爲自己的出現比歷史提前了近十年就開始研製坦克,但因爲技術能力所限只能拿出來做做樣子罷了。

“皇上,能不能少量生產一些,用於訓練和測試呀。”馮國璋一臉諂媚的獻着殷勤:“皇上放心,坦克的生產費用陸軍部可以負責。”

“一輛只能跑十來分鐘的坦克沒有任何意思,西北前線有足夠的裝甲車用於訓練。現在都看過了新式裝備的表演,那就去研究新的戰略戰術思想。”李明嚴肅的對衆將們說道:“步炮協同、步坦協同、步炮坦三體協同的陸軍作戰思想,還包括各軍衝間的空地協同、海空協同、海陸協同等等,未來的戰爭是海陸空三位一體的戰爭,所以必須提早開始準備和研究。記住,寧可讓思想去等待裝備,也不要讓裝備去等待思想。”

“喏。”衆將皆允。

“這下子老子要賣裝甲車,你們總沒意見吧。”李明笑問道。

衆將聞之皆笑。參謀總長王士珍笑道:“皇上這是有意要誤導它國走上歪路呀。皇上你太壞了――”

“一般一般,世界第三。”

坦克重新接上履帶後開回箱體裡,拖拉機翻完地後也裝箱運走,此時太陽已經西沉。衆人嬉笑着討論着晚上去哪在吃一頓的時候,外交部侍郎遞上由駐日公使發回的緊急電文:一小時前,日本王明治因病不治身亡。

“這該死的日本老頭,死的真不是時候。今晚上的飯朕是吃不上了,你們自己找樂子去吧。”(未完待續。)

第297章 柔情蜜意第142章 顫抖的佐世保第220章 決斷奉天第300章 二十二章 空軍出擊第236章 樹欲靜而風不止第157章 態度第300章 二十章 烽火日本第29章 初見琅威理第398章 替代無畏號的白起級戰列艦第110章 傷離別第348章 光緒的理念第233章 摺子戲第279章 不安的心第266章 清英南洋衝突第10章 夾帶裡的第一批人第107章 還能退到哪裡第233章 摺子戲第412章 戰爭的號角第370章 漢國度的傳承第246章 大清的累贅第225章 退已無路可退第232章 進京,需要用炮火開路第294章 祖宗成法第374章 回京第153章 烤肉的味道第300章 二十二章 空軍出擊第82章 演習第352章 神秘的龍族第151章 史上最大的搶劫行動(1)第171章 我是中國人第224章 齊聚一堂第167章 第三把火第97章 太平洋艦隊第78章 計較第111章 亂像叢生第385章 中俄海軍的第一次交鋒第36章 教育與品牌第270章 海外華人對祖國的忠誠第237章 發給德皇的電報第122章 不放棄第146章 我的世界第101章 北洋艦隊第374章 回京第196章 各方反應第121章 不拋棄第246章 大清的累贅第283章 離別第357章 競爭第392章 朝貢的意義第18章 夜宴第368章 亡清序曲第421章 天火妖嬈第393章 隱秘之事第1章 回首百年第409章 戰爭還沒有結束第111章 亂像叢生第10章 夾帶裡的第一批人第348章 光緒的理念第244章 下南洋,就從海盜開始第356章 日本大屠殺第237章 發給德皇的電報第414章 歷史上的第一次空中補給第110章 傷離別第116章 各出其法第223章 遠東政治博弈的開始第426章 兩個瘋子的戰爭第28章 大十字鐵路計劃第134章 偷襲第247章 科舉大考第92章 血滴子第106章 寧死不降第165章 工業浪潮第300章 四十三章 菲律賓改名叫呂宋第150章 陰霾第228章 葫蘆島號巡洋艦第226章 談判進行時第49章 登徒子第166章 海軍變革第159章 李鴻章遇刺第300章 零四章 挑釁?調戲!第300章 四十章 一聲巨響第353章 中西學術之爭第156章 不變的姓氏叫中國第49章 登徒子第383章 後繼有人第277章 汽車工業第300章 三十四章 日本的結局第140章 戰爭還沒有結束第163章 閱兵式(下)第299章 公私分明第132章 多線作戰第266章 清英南洋衝突第78章 計較第66章 夏威夷計劃第383章 後繼有人第84章 意外相逢第54章 驚喜連連第382章 全民備戰第300章 三十一章 婦人的淚水第267章 被羞辱的英國
第297章 柔情蜜意第142章 顫抖的佐世保第220章 決斷奉天第300章 二十二章 空軍出擊第236章 樹欲靜而風不止第157章 態度第300章 二十章 烽火日本第29章 初見琅威理第398章 替代無畏號的白起級戰列艦第110章 傷離別第348章 光緒的理念第233章 摺子戲第279章 不安的心第266章 清英南洋衝突第10章 夾帶裡的第一批人第107章 還能退到哪裡第233章 摺子戲第412章 戰爭的號角第370章 漢國度的傳承第246章 大清的累贅第225章 退已無路可退第232章 進京,需要用炮火開路第294章 祖宗成法第374章 回京第153章 烤肉的味道第300章 二十二章 空軍出擊第82章 演習第352章 神秘的龍族第151章 史上最大的搶劫行動(1)第171章 我是中國人第224章 齊聚一堂第167章 第三把火第97章 太平洋艦隊第78章 計較第111章 亂像叢生第385章 中俄海軍的第一次交鋒第36章 教育與品牌第270章 海外華人對祖國的忠誠第237章 發給德皇的電報第122章 不放棄第146章 我的世界第101章 北洋艦隊第374章 回京第196章 各方反應第121章 不拋棄第246章 大清的累贅第283章 離別第357章 競爭第392章 朝貢的意義第18章 夜宴第368章 亡清序曲第421章 天火妖嬈第393章 隱秘之事第1章 回首百年第409章 戰爭還沒有結束第111章 亂像叢生第10章 夾帶裡的第一批人第348章 光緒的理念第244章 下南洋,就從海盜開始第356章 日本大屠殺第237章 發給德皇的電報第414章 歷史上的第一次空中補給第110章 傷離別第116章 各出其法第223章 遠東政治博弈的開始第426章 兩個瘋子的戰爭第28章 大十字鐵路計劃第134章 偷襲第247章 科舉大考第92章 血滴子第106章 寧死不降第165章 工業浪潮第300章 四十三章 菲律賓改名叫呂宋第150章 陰霾第228章 葫蘆島號巡洋艦第226章 談判進行時第49章 登徒子第166章 海軍變革第159章 李鴻章遇刺第300章 零四章 挑釁?調戲!第300章 四十章 一聲巨響第353章 中西學術之爭第156章 不變的姓氏叫中國第49章 登徒子第383章 後繼有人第277章 汽車工業第300章 三十四章 日本的結局第140章 戰爭還沒有結束第163章 閱兵式(下)第299章 公私分明第132章 多線作戰第266章 清英南洋衝突第78章 計較第66章 夏威夷計劃第383章 後繼有人第84章 意外相逢第54章 驚喜連連第382章 全民備戰第300章 三十一章 婦人的淚水第267章 被羞辱的英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