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高季興

沒過三個月,馬殷又和高季興幹了一仗,這回高季興總算找回了“軍事家”的感覺,在白田大敗楚嶽州刺史李廷規。馬殷也不想打下去了,再打下去對雙方都沒好處。高季興得罪了李嗣源和馬殷,需要找一個靠山,此時吳國權臣徐溫病死,養子徐知誥主政淮南。高季興便再次向吳國稱臣,徐知誥出於戰略上的考慮,接受高季興的稱臣,封高季興爲秦王。

高季興也老了,辛辛苦苦大半輩子,好賴也算給兒孫們謀下了一份不大但也能過得去的家業,溫飽是不成問題的。沒多久,高季興就病倒了,軍政大權交付長子高從誨處分。後唐天成三年(公元928年)十二月,在刀尖上跳舞的一代“巨滑”高季興病死江陵,年七十一歲。

江陵是南方各大鎮向中原政權朝貢的必經之道,所以高季興經常做劫道的買賣,等各鎮或寫信責罵,或出兵討伐時,高季興又不得不把吞到肚裡的東西吐出來,所以周遭各大藩鎮都瞧不起這個高季興。其實這個如跳蚤般大小的荊南政權能在樑、唐、晉、契丹、漢、周、宋,前蜀、後蜀、楚、湖南、吳、南唐十多個大政權的夾縫中生存五十多年,實在很不容易。江陵地寡民貧,又處四戰之地,所以高季興爲了生存,萬般無奈之下,只能偷張家雞,摸李家狗,順帶着拔了王二家的蒜苗。各大鎮的頭腦們鄙夷高季興,不妨換位思考一下,如果他們是高季興,他們會如何去做?

高季興死後,長子高從誨襲位。遺使向吳國告哀。吳國主事的徐知誥讓傀儡皇帝楊溥封高從誨爲荊南節度使。不過高從誨也沒怎麼瞧得起吳國,和自己一樣都是偏安政權,跟吳國混真不如跟李嗣源混。召集文武議事,高從誨先發表意見:“金陵離我們太遠,萬一有事,遠水難滅近火,不如轉向臣唐,唐主仁厚,必不以前事爲意。你們意如何?”衆人也都是這個看法,高從誨決定降唐。

唐天成四年(公元929年)五月,高從誨分別寫信給楚王馬殷和唐山南東道節度使安元信,請他們代向李嗣源說通稱臣事。同時派押衙劉知謙去洛陽納貢,交了三千兩銀子的保護費,李嗣源爲人寬厚,不看僧面看佛面,得饒人處且饒人。李嗣源一般不輕易對外動兵,既然高季興已經死了,舊怨算是有個了斷。七月,李嗣源封高從誨爲荊南節度使,到了長興三年(公元932年)二月,李嗣源再封高從誨勃海王。

高從誨不比他老爹,總想靠劫道發財,高從誨善於處理各方的關係。荊南這麼弱,所以荊南的外交政策只能是以小事大,輕易不要開啓戰端,要想生存下來,就要犧牲一點尊嚴,這是無奈中的必然選擇。經過高從誨的努力,荊南的生存環境得到很大的改善,高從誨覺得活的很輕鬆。

高從誨爲人“明敏,多權詐,親禮賢士。”高從誨聽說楚王馬希範喜歡追求生活質量,不禁眼饞,對手下說:“馬希範真乃大丈夫也。”高從誨希望左右拍拍馬屁,然後也好奢侈一番。

孫光憲起身道:“大王想錯了,我們和湖南不同,馬家的奢糜無度,不善恤其民,早晚要遭報應的。中朝皇帝性寬簡,善馭民,大王應該學唐朝,而不是馬家那幫少爺們。”高從誨臉的跟蘿蔔似的:“孟文說的對,與善人法,善;與惡人法,惡。”高從誨納諫如流,改節親士,減賦稅,寬刑罰,荊南百姓由是少安。

而荊南的首席幕僚樑震自從被高季興強留下,到現在差不多三十年了,雖然沒能在大鎮謀得宰相呼風喚雨,但高季興對自己言聽計從,口稱前輩,幾十年風風雨雨,樑震對高季興也很有感情。雖然高從誨人不錯,但畢竟自己也老了,是當了退出江湖的時候。樑震從容謂高從誨:“我事武信王三十年,本當再爲大王效命,但震老矣,乞退鄉野以熙天年。大王聰明好學,必能保家守業,震去無憾了。”

高從誨哪裡捨得,苦苦強留,樑震執意要去,高從誨只好由他。樑震並沒有離開江陵,在郊外蓋了幾間草廬,樑震優遊自樂。有時高從誨請樑先生入府議事,樑震騎黃牛,披鶴氅,從行江陵市中,見者皆嘆爲神仙中人。

北宋時蘇東坡和僧佛印的交往膾炙人口,而樑震和五代十國時著名詩僧齊己的交往卻不甚爲人所知,樑震和齊己私交極篤,齊己有詩送樑震:“慈恩塔下曲江邊,別後多應夢到仙。時去與誰論此事,亂來何處覓同年。陳琳筆硯甘前席,甪里煙霞待共眠。愛惜麻衣好顏色,未教朱紫污天然。”

雖然荊南的首席軍師已經換成了孫光憲,但高從誨、孫光憲、樑震的三角政治格局並沒有被破壞,樑震感高氏厚恩,也決意終老江陵,孫光憲在江陵也呆了十多年,換地方也不見得比高氏更受重用。諸葛亮天下大才,但如果他保了曹操,最多也就和荀彧等人同一級別,哪有在劉備手下風光。

對於江陵君臣的善行,司馬光給予了高度評價:“孫光憲見微而能諫,高從誨聞善而能徙,樑震成功而能退,自古有國家者能如是,夫何亡國敗家喪身之有。”唐太宗李世民爲什麼被稱爲“千古第一明君”?除了李世民的雄才大略外,最重要的就是李世民從善如流,有過必改。拿高從誨君臣對比一下南漢和閩國的皇帝們,差距何其大也?

高從誨雖然人品尚不算惡劣,但做爲亂世中人,“偷奸耍滑”的事情也沒少幹,當然他做的沒有石敬瑭、杜重威過分,只是想借機撈點好處罷了。生存環境在一定程度上能決定人的性格生成,高從誨所處的地理位置,決定了高從誨只能在各路強豪中搶點“殘渣剩飯”,周邊四大國,真要跟荊南動真格的,誰都能滅掉高從誨。

後唐清泰三年(公元936年)四月,高從誨先是跟江東的徐知誥套近乎,寫信勸徐知誥順天應人,即皇帝位。徐知誥雖然沒有立刻即位,但高從誨這張感情牌打出去,就能得到徐知誥的好感,至少能穩住江東,別來找他的麻煩。

不僅如此,“千古一帝”石敬瑭奪位之後,高從誨就立刻上表祝賀。石敬瑭見有人比他對待耶律老爹還孝順,自然滿心歡喜,派翰林學士陶穀出使江陵。高從誨拍馬屁從來都不會半途而廢,大陳戰艦於江上,請陶彀在望沙樓上吃酒,開始吹牛:“請陶大人轉告聖主,淮南兩川不服天威久矣,百姓貧苦,乞王師早伐叛逆。我大治兵甲,等待王師南下,爲聖主效力。”陶彀回汴梁後把高從誨的“孝心”轉給大皇帝,石敬瑭大喜,送給高從誨一百多匹馬。

冷兵器時代,馬是極寶貴的戰爭資源,何況荊南地處水鄉,馬匹不多,高從誨狂吹一通,就得了這些寶貝,高從誨真是賺翻了。高從誨還覺得僅給這些馬不夠朋友,在“幫助”石敬瑭平定山南東道節度使安從進叛亂後,覺得自己有功,請石敬瑭把郢州(今湖北鍾祥)劃歸荊南節度,石敬瑭理都沒理他。

第33章 夜宴第3章 江寧府第26章 才驚四座第161章 夜襲第8章 渾水摸魚第109章 計中計第15章 戰後第166章 南唐帝國第88章 刺殺賊首第37章 安重海第147章 花蕊夫人第79章 清丈田土第55章 常郢七日定漳泉(五)第39章 古代的陣法(三)第77章 軍心大振第143章 兵發楚國第66章 常郢七日定漳泉(十五)第9章 兵發福州第2章 南唐變法之新詔第104章 軍師可巡夜去?第104章 時光飛逝第152章 收兵第147章 古往今來第25章 江南文會第16章 江陵第99章 鐵騎破陣第58章 決戰的凱歌第41章 羣雄逐鹿第25章 鹽神第113章 典虎爲先鋒第103章 以牙還牙第10章 採石山第150章 破曉第83章 慘烈第94章 天下無敵否?第54章 常郢七日定漳泉(四)第121章 吳越國第15章 交鋒第37章 南地亂起(上)第21章 兵發漳泉第58章 決戰的凱歌第33章 西征大軍第153章 破城第124章 山越叛亂第99章 天下精銳?第28章 漳泉史事(中)第102章 班師回朝第14章 世族宋家第70章 南唐毒刺第10章 南唐變法之軍議第38章 帝王第53章 夜巡第22章 可堪一戰否!第9章 兵發福州第100章 糧草被焚第26章 阿保機第126章 血戰山越族第60章 伏兵第26章 驚宋第47章 弱肉強食古代的斥候第33章 張網以待第67章 石重貴第69章 血戰昌黎第83章 花燈夜市第139章 逐鹿中原第102章 上谷關第130章 借刀殺人第70章 南唐毒刺第79章 回師夷陵第26章 才驚四座第24章 三大勢力第125章 後方火起第14章 世族宋家第19章 大戰起第119章 直取常州第95章 奇襲晉州城第20章 滾滾煙塵第48章 徹底交惡第77章 軍心大振第160章 漢元帝第43章 鐵鷹銳士第89章 驚魂一刻第93章 大軍壓境第144章 將軍百戰死第78章 謀定漳州城第98章 晉州,晉州!第61章 常郢七日定漳泉(十)第66章 軍功勳章第165章 王仙芝第65章 封賞第122章 陷陣虎賁新書預告之彪悍篇第62章 常郢七日定漳泉(十一)第36章 聽天命第155章 毒計第93章 南唐鐵騎第110章 中國的火銃第88章 突如其來的瘋狂第162章 南漢亡國
第33章 夜宴第3章 江寧府第26章 才驚四座第161章 夜襲第8章 渾水摸魚第109章 計中計第15章 戰後第166章 南唐帝國第88章 刺殺賊首第37章 安重海第147章 花蕊夫人第79章 清丈田土第55章 常郢七日定漳泉(五)第39章 古代的陣法(三)第77章 軍心大振第143章 兵發楚國第66章 常郢七日定漳泉(十五)第9章 兵發福州第2章 南唐變法之新詔第104章 軍師可巡夜去?第104章 時光飛逝第152章 收兵第147章 古往今來第25章 江南文會第16章 江陵第99章 鐵騎破陣第58章 決戰的凱歌第41章 羣雄逐鹿第25章 鹽神第113章 典虎爲先鋒第103章 以牙還牙第10章 採石山第150章 破曉第83章 慘烈第94章 天下無敵否?第54章 常郢七日定漳泉(四)第121章 吳越國第15章 交鋒第37章 南地亂起(上)第21章 兵發漳泉第58章 決戰的凱歌第33章 西征大軍第153章 破城第124章 山越叛亂第99章 天下精銳?第28章 漳泉史事(中)第102章 班師回朝第14章 世族宋家第70章 南唐毒刺第10章 南唐變法之軍議第38章 帝王第53章 夜巡第22章 可堪一戰否!第9章 兵發福州第100章 糧草被焚第26章 阿保機第126章 血戰山越族第60章 伏兵第26章 驚宋第47章 弱肉強食古代的斥候第33章 張網以待第67章 石重貴第69章 血戰昌黎第83章 花燈夜市第139章 逐鹿中原第102章 上谷關第130章 借刀殺人第70章 南唐毒刺第79章 回師夷陵第26章 才驚四座第24章 三大勢力第125章 後方火起第14章 世族宋家第19章 大戰起第119章 直取常州第95章 奇襲晉州城第20章 滾滾煙塵第48章 徹底交惡第77章 軍心大振第160章 漢元帝第43章 鐵鷹銳士第89章 驚魂一刻第93章 大軍壓境第144章 將軍百戰死第78章 謀定漳州城第98章 晉州,晉州!第61章 常郢七日定漳泉(十)第66章 軍功勳章第165章 王仙芝第65章 封賞第122章 陷陣虎賁新書預告之彪悍篇第62章 常郢七日定漳泉(十一)第36章 聽天命第155章 毒計第93章 南唐鐵騎第110章 中國的火銃第88章 突如其來的瘋狂第162章 南漢亡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