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烈烈遼風(上)

“嗚!嗚!嗚!”驀然,戰場之上再次響起蒼涼悲壯的號角聲,哀怒交加,似鳴似唱,又似一頭孤傲的狼王在憤怒的咆哮着發泄它的怒火!

這不是宋軍士卒的號角,而是從遼兵大陣中響起的全軍突進的號角聲!相比宋軍低沉穩重的號角聲,遼軍的號角就要顯得蒼涼和高亢許多!

就在奔馳的遼軍騎兵與宋軍殺做一團,陣形大亂時,遼軍中軍之內發射完手中最後的一支弓箭的遼軍騎兵,在這號角響起的同時,片刻間四分五裂,左右兩翼的遼軍騎兵瞬間脫離大陣,原本已經極快的速度瞬間暴漲了三四分風馳電掣般朝着人仰馬翻的遼軍前軍騎兵兩翼撲了過去,化整爲零,隨前軍騎兵一同絞殺宋軍前鋒士卒,試圖以人數上的優勢壓倒宋軍,以多敵少,滅掉這股宋軍。

潮水般席捲而來的遼軍騎陣帶着強大的慣性狠狠地撞上血戰連連的宋軍前鋒散亂的大陣,霎時綻放出璀璨的血色浪花,人體拋飛、戰馬悲鳴,兵刃的寒光迷亂了昏暗的天空,殷紅的血液染紅了冰冷的土地,在這一刻,生命卑賤連野狗都不如。

古人言:寧爲太平狗,莫做亂世人,說的便是此番時刻。

“當!”石守信奮勇在前,在馬上人立而起,奮力一刀斬在一個遼軍百夫長的彎刀刀鋒上,那百夫長目光微凜,側身躲過,順勢一刀以一個及其刁鑽的角度砍向石守信的腰身,石守信見此大駭,一勒繮繩,慌忙洑於馬背之上,刀光劍影交錯間,似是要將終於擋開了疾馳而來的遼軍百夫長這陰險萬分的一砍,兩馬交錯間,石守信眼中略過一絲寒芒,悄然起身,冰冷的鋼刀從遼軍騎兵的頸項輕飄飄的掠過,血光飛濺,頭顱飛起。撕裂般的疼痛從左肩傳來,石守信立刻感到左半邊身軀已然麻木,定神一看,竟是那百夫長在死前的上一刻,將刀砍在了他的肩膀之上。

科普一下,在歷史上,遼朝軍隊大體上包括宮帳軍、大首領部族軍、部族軍、五京鄉丁和屬**幾部分。

宮帳軍即遼朝禁軍。遼太祖耶律阿保機爲組建自己的親信衛隊,“以行營爲宮,選諸部豪健千人,置腹心部。”述律後亦選蕃漢精兵2萬騎組成屬珊軍。

遼太宗時,“益選天下精甲,置諸爪牙爲皮室軍。”此後,世代建置宮衛成爲定製。凡皇帝去世,原宮衛並不解散,僅轉爲普通宮帳軍,扈從后妃宮帳,守衛陵寢。新皇帝則重新組建自己的宮帳軍(稱“御帳親軍”)。由此造成宮帳軍數目不斷增加。據統計,遼朝先後九帝、二後、一個皇太弟和漢族功臣韓德讓,建有12宮1府,兵力總數達到10餘萬人。各宮帳軍內置設契丹行宮都部署司和漢人行宮都部署司,分管宮內的契丹和漢人軍事。遇到戰事,老弱居守,丁壯從徵,成爲遼朝軍隊的中堅力量。

同樣屬於遼朝禁軍的還有漢人組成的侍衛親軍。他們受設立於五京的侍衛親軍馬步軍都指揮使司、侍衛控鶴兵馬都指揮使司等專門機構管轄,主要負責守衛五京和鎮守遼宋邊境的戰略要地。

大首領部族軍主要由一些親王大臣的部曲組成。其兵力多者千餘人,少者數百人,“著籍皇府。國有戎政,量借三五千騎,常留餘兵爲部族根本。”這部分私屬性很強的武裝在遼朝中、後期受到限制。

部族軍是契丹、奚和其他遊牧民族以部落爲單位組成的軍隊,擔負環衛腹地和拱衛國都的任務。他們分地遊牧,戰時聚合出征,基本上保持原來部落兵民合一的傳統。

五京鄉丁是帶有鄉兵性質的遼朝地方武裝,由籍隸上京、中京、東京、西京、南京的民丁組成,有蕃漢轉戶,也有漢族農民。他們在作戰時僅從事些輔助性的工作,如隨軍填修道路,砍伐樹木等。

此外,還有一部分被稱爲屬**的遼朝境外附屬部落的軍隊,其員額不定。戰時由遼朝廷遣使徵兵,或下詔專征。

遼朝契丹、奚等民族軍隊每逢征戰,從諸道

??徵集兵馬中精選精銳3萬爲護駕軍,選驍勇3000爲先鋒,選剽悍者100人以上爲遠探攔子軍,並從諸軍士兵中抽取10人或5人合爲一隊,“以便勾取兵馬,騰遞公事”。神冊元年(公元916年),遼太祖收編以漢人爲主體的“山北八軍”後,又有漢軍之制。其編制秉承唐、五代中原兵制,設立軍、指揮、都等各級組織。每指揮兵力100到10000人不等,設百夫長,千夫長,萬夫長,都指揮使等職。

契丹人嫺於弓馬騎射,其軍隊也以騎兵爲主。手邊中原降軍以後,始有步兵。遼朝中、後期受宋軍的影響,也大力發展火炮,設立“掌飛炮之事”的炮手軍詳穩司,這是中國歷史上較早見諸記載的專門的炮兵管理機構。

遼**制,骨架龍,遼朝軍隊大體上包括宮帳軍、大首領部族軍、部族軍、五京鄉丁和屬**幾部分。

宮帳軍即遼朝禁軍。遼太祖耶律阿保機爲組建自己的親信衛隊,“以行營爲宮,選諸部豪健千人,置腹心部。”述律後亦選蕃漢精兵2萬騎組成屬珊軍。

遼太宗時,“益選天下精甲,置諸爪牙爲皮室軍。”此後,世代建置宮衛成爲定製。凡皇帝去世,原宮衛並不解散,僅轉爲普通宮帳軍,扈從后妃宮帳,守衛陵寢。新皇帝則重新組建自己的宮帳軍(稱“御帳親軍”)。由此造成宮帳軍數目不斷增加。據統計,遼朝先後九帝、二後、一個皇太弟和漢族功臣韓德讓,建有12宮1府,兵力總數達到10餘萬人。各宮帳軍內置設契丹行宮都部署司和漢人行宮都部署司,分管宮內的契丹和漢人軍事。遇到戰事,老弱居守,丁壯從徵,成爲遼朝軍隊的中堅力量。

同樣屬於遼朝禁軍的還有漢人組成的侍衛親軍。他們受設立於五京的侍衛親軍馬步軍都指揮使司、侍衛控鶴兵馬都指揮使司等專門機構管轄,主要負責守衛五京和鎮守遼宋邊境的戰略要地。

大首領部族軍主要由一些親王大臣的部曲組成。其兵力多者千餘人,少者數百人,“著籍皇府。國有戎政,量借三五千騎,常留餘兵爲部族根本。”這部分私屬性很強的武裝在遼朝中、後期受到限制。

部族軍是契丹、奚和其他遊牧民族以部落爲單位組成的軍隊,擔負環衛腹地和拱衛國都的任務。

他們分地遊牧,戰時聚合出征,基本上保持原來部落兵民合一的傳統。五京鄉丁是帶有鄉兵性質的遼朝地方武裝,由籍隸上京、中京、東京、西京、南京的民丁組成,有蕃漢轉戶,也有漢族農民。他們在作戰時僅從事些輔助性的工作,如隨軍填修道路,砍伐樹木等。

此外,還有一部分被稱爲屬**的遼朝境外附屬部落的軍隊,其員額不定。戰時由遼朝廷遣使徵兵,或下詔專征。

遼朝契丹、奚等民族軍隊每逢征戰,從諸道徵集兵馬中精選精銳3萬爲護駕軍,選驍勇3000爲先鋒,選剽悍者100人以上爲遠探攔子軍,並從諸軍士兵中抽取10人或5人合爲一隊,“以便勾取兵馬,騰遞公事”。

神冊元年(公元916年),遼太祖收編以漢人爲主體的“山北八軍”後,又有漢軍之制。其編制秉承唐、五代中原兵制,設立軍、指揮、都等各級組織。每指揮兵力200到1000人不等。契丹人嫺於弓馬騎射,其軍隊也以騎兵爲主。手邊中原降軍以後,始有步兵。遼朝中、後期受宋軍的影響,也大力發展火炮。

一刀斬殺遼軍騎兵百夫長石守信還來不及喘息,又一名遼軍鐵騎呼嘯而至,沉重的斬馬刀橫斬而至,直取石守信咽喉。??“鏘!”

石守信的鋼刀和遼軍騎兵的馬刀再度來了次毫無花巧的死磕,憑着奮力一擊,遼軍騎兵的馬刀被盪開,牽動之下,石守信的左手也是傳來一陣錐心的疼痛。

“啊嗚!”遼軍騎兵一聲狼嚎,醜陋的臉龐一陣猙獰,又一次悍不畏死的衝了上來,看那架勢,似乎是要拼了性命也要留下石守信的人頭!

第81章 鐘太後第128章 章 汴梁會第167章 長安亂第57章 常郢七日定漳泉七(上)第68章 常郢七日定漳泉(十七)第10章 南唐變法之軍議第39章 小長老第48章 舉城投降第123章 臨死不屈第133章 南越杭州第143章 兵發楚國第87章 五百鐵騎第160章 漢元帝第34章 茹毛飲血第2章 南唐變法之新詔第94章 大事休矣第23章 陳洪進第145章 孟知祥第48章 舉城投降第86章 驚豔第151章 蘇南形勢第3章 南唐變法之匠作第1章 南唐變法之藍第17章 巍巍宋魂第46章 雄雄猛士第18章 常郢領軍第41章 諸侯第96章 金沙城第124章 中計也!第24章 常郢論勢第70章 不死不休第27章 漳泉史事(上)第14章 開寶九年第33章 西征大軍第72章 公孫來辭第4章 督政院第60章 袞州節度使第19章 章 烈烈遼風(下)新書預告之彪悍篇第138章 錢弘左第54章 常郢七日定漳泉(四)第8章 大軍出征(上)第6章 神邸,不可戰勝的神邸!第107章 形勢所迫第43章 史上名戰第121章 吳越國第160章 兵臨長安第33章 夜宴第76章 千里追殺第142章 風花雪月第39章 小長老第43章 鐵鷹銳士第4章 玉娘酒肆第20章 滾滾煙塵第50章 袍澤弟兄第2章 清君側,人心歸第166章 南唐帝國第159章 追兵第98章 晉州,晉州!第65章 甕中捉鱉第44章 戰術第103章 以牙還牙第73章 常郢七日定漳泉(二十一)第37章 南地亂起(上)第97章 怒髮衝冠第17章 一失足成千古恨第80章 民爲國之本第62章 常郢七日定漳泉(十一)第10章 採石山第123章 再次回師第97章 野心第91章 金沙渡口第7章 均地齊民令第17章 一失足成千古恨第38章 帝王第39章 南地亂起(下)第40章 叢林首戰第27章 新官上任三把火第98章 形勢第14章 屠戮第96章 金沙城第153章 楊行密卒南唐歷史下第25章 北地瀛州第35章 久違的血腥第119章 北伐第35章 南地財神第25章 鹽神第81章 裡通外敵第124章 中計也!第74章 打草驚蛇第106章 試槍第19章 太原府衙第20章 滾滾煙塵第164章 後唐嘻宗第16章 對峙第23章 趙光義第149章 黎明一戰第13章 虛實之間第151章 長安亂
第81章 鐘太後第128章 章 汴梁會第167章 長安亂第57章 常郢七日定漳泉七(上)第68章 常郢七日定漳泉(十七)第10章 南唐變法之軍議第39章 小長老第48章 舉城投降第123章 臨死不屈第133章 南越杭州第143章 兵發楚國第87章 五百鐵騎第160章 漢元帝第34章 茹毛飲血第2章 南唐變法之新詔第94章 大事休矣第23章 陳洪進第145章 孟知祥第48章 舉城投降第86章 驚豔第151章 蘇南形勢第3章 南唐變法之匠作第1章 南唐變法之藍第17章 巍巍宋魂第46章 雄雄猛士第18章 常郢領軍第41章 諸侯第96章 金沙城第124章 中計也!第24章 常郢論勢第70章 不死不休第27章 漳泉史事(上)第14章 開寶九年第33章 西征大軍第72章 公孫來辭第4章 督政院第60章 袞州節度使第19章 章 烈烈遼風(下)新書預告之彪悍篇第138章 錢弘左第54章 常郢七日定漳泉(四)第8章 大軍出征(上)第6章 神邸,不可戰勝的神邸!第107章 形勢所迫第43章 史上名戰第121章 吳越國第160章 兵臨長安第33章 夜宴第76章 千里追殺第142章 風花雪月第39章 小長老第43章 鐵鷹銳士第4章 玉娘酒肆第20章 滾滾煙塵第50章 袍澤弟兄第2章 清君側,人心歸第166章 南唐帝國第159章 追兵第98章 晉州,晉州!第65章 甕中捉鱉第44章 戰術第103章 以牙還牙第73章 常郢七日定漳泉(二十一)第37章 南地亂起(上)第97章 怒髮衝冠第17章 一失足成千古恨第80章 民爲國之本第62章 常郢七日定漳泉(十一)第10章 採石山第123章 再次回師第97章 野心第91章 金沙渡口第7章 均地齊民令第17章 一失足成千古恨第38章 帝王第39章 南地亂起(下)第40章 叢林首戰第27章 新官上任三把火第98章 形勢第14章 屠戮第96章 金沙城第153章 楊行密卒南唐歷史下第25章 北地瀛州第35章 久違的血腥第119章 北伐第35章 南地財神第25章 鹽神第81章 裡通外敵第124章 中計也!第74章 打草驚蛇第106章 試槍第19章 太原府衙第20章 滾滾煙塵第164章 後唐嘻宗第16章 對峙第23章 趙光義第149章 黎明一戰第13章 虛實之間第151章 長安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