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石登場篇

安石登場篇

《宋史》是中國曆代史書裡最雜亂、最不可信的一部,很多人從情感上把它歸罪於第一次使漢民族全面亡國的蒙古人。因蒙古人野蠻粗俗,不尊重戰敗國的文化,隨便亂寫。反正他們能打,寫錯了能把他們怎麼着?這樣說,就冤枉了他們。其實都是漢人自造孽自身受。就跟北宋亡時,金兵只在撤退前才衝進了皇宮一樣,此前所有搶掠,都是在城外開價,由宋朝漢奸們自己在城內搜刮…

《宋史》的錯亂也根源於此。

研究宋朝,最好資料是各位皇帝的《實錄》,這是官方最權威資料,記載着帝國每一件重大事情,乃至於皇帝、大臣的每天言行。其它如《宋史》《續資治通鑑長編》一個成於元朝,一個在宋室南渡後,從根本上就沒足夠準確性,所以宋人各種私人筆記,也成了官方信史的一部分。

那麼提問:各位皇帝《實錄》都完好無損,是不是宋史就一清二楚了呢?不!從第一本《太祖實錄》起,就被一改再改、面目全非了。其中改得最可怕的,就是神宗朝!《神宗實錄》前後共被改過三次:

第一次在元佑初年,由範祖禹、黃庭堅、陸佃等同修,編寫時就吵成了一片。黃庭堅說“如公言,蓋佞史也”陸佃反駁“如君言,豈非謗書”陸佃曾是王安石的學生,但不贊同新法。連他都看不過眼黃庭堅等人對王安石事蹟的篡改,這本《實錄》可信程度可想而知…

第二次修改在紹聖改元時,當時宋哲宗在祖母高太皇太后去世後親政,懷念父親事蹟,要爲神宗正名。他命國史院把範祖禹、黃庭堅、趙彥等人找回來,問實錄的依據都在哪裡?這幾人的回答超級雷人“各稱別無按據,得之傳聞”都只是些傳聞!哲宗大怒“文字己盡見,史臣敢如此誕慢不恭”於是命蔡卞等人重修!蔡卞版的《實錄》取材於王安石私人日記《日錄》。他把元佑版《實錄》塗改很多,以硃筆抹之,號“朱墨本”這是第二次的《神宗實錄》…

宋徽宗時,想第三次改,可惜被金兵入侵給耽誤了。直到南宋紹興4年,才由範衝再改。範衝是誰?範祖禹的兒子…這30多年來,新舊黨之爭已反反覆覆折騰了4回,死了近三代人,怒火積怨己上升到不共戴天的程度,還能期望誰能公平公正說話嗎?

шшш✿ ttκǎ n✿ C〇

現在流傳下的24正史之一的《宋史》中有關神宗朝的部分。就是根據範衝版的實錄而成,前兩版《實錄》和王安石的《日錄》都己散落人間,再也沒法搜尋…所以從絕對意義上來講:沒任何人能把當年到底發生過什麼事說個清楚明白。那我能做什麼呢?就是儘量把現有資料層層剖析,分出真假?

宋神宗出生時,祥和的光芒照耀產房,大羣老鼠出現,吐出大片大片彩色的氣體,積成了厚厚的雲層…只不知趙頊他媽、未來神勇無敵、人稱“女中堯舜”的高氏當時有沒有被嗆死?

1067年1月8日,未滿19週歲的趙頊繼位。這注定了他執政初期超強的信心:我命由我不由天!

神宗皇帝出生在濮王宮。受的教育很平民化。這是個重點!培養一皇帝,和培養一貴族子弟,用的不是同一本教材。他和前3任皇帝都不一樣。勉強算來,只有趙匡胤、趙光義兄弟與他類似。都沒受過帝王之術的系統訓練,但那兩位是天縱奇才,神宗陛下嘛…

10日,曹太后升格爲曹太皇太后、高皇后升格爲高太后。

接下來要討論兩國睦鄰。趙頊該怎麼稱呼如今大遼的太后、耶律洪基的母親蕭撻裡?按輩份,耶律洪基應該是趙頊的叔叔,那麼他的媽…?禮部官員說我們應自稱重侄、稱對方大母。但被太常寺官員否決。說我們應自稱侄孫、稱對方叔祖母,才符合輩份。心高氣傲的趙頊勉強認可了太常寺官員的說法。但後來的歷史可以證明:他是不服氣的!

接下來考慮的首要大事是怎樣給老爸送葬。爲此,趙頊把三司使韓絳叫來:來!查查帳,看看我們有多少錢?

只見韓絳搬來像山一樣高的賬本:陛下您瞧,這裡一筆筆都是進賬、都是錢。神宗很高興,但下面一幕就足以讓他吐血:賬本里都是錢,庫房裡卻連根毛都沒!

以剛過去的1065年爲例,年總收入116138405兩,非常多嗎?很好!但再看支出:卻是…120343174兩,己入不敷出有赤字了。這還不算完,還有零星支出,史稱“非常出”11521278兩,幾乎是全年收入的又1/10!

總算一下:1065年的財政赤字是15726047兩!這是人過的日子嗎?至於怎麼搞成的這樣,以後細聊。現在是年輕的皇帝捧着腦袋在龍書案上臥倒,攪盡腦汁得想出轍來啊。沒辦法只能節約…

14日神宗下詔:先帝英宗的治喪費和神宗自己登基的恩賞錢都大幅度縮水,只有以前仁宗嘉祐年間的1/3。勉強咬牙把這些錢花出去,剩下的錢被皇帝緊緊捂住,他發佈了兩條命令:1從現在起請大家勒緊褲帶了,國家沒那麼多錢亂賞亂花。2大家做些你們最愛做、最擅長做的事——進言。

每當有些風吹草動時,進言就會發生。有皇帝提出的、有臣子們自動發言的,內容很廣泛,從對外戰爭、民間暴動、皇帝休老婆、天上流星等等,有事就可爭論。這次神宗要求的是“論仁宗、英宗兩朝積弊”這是篇大論文,其實也是老生常談,這種課題太常見了。只是誰也沒想到,他提出這議題的背後有什麼目的。

這次進言的焦點聚集在幾個人身上:張方平、韓維、吳奎、韓琦、司馬光。這不是偶然的,因他們每個人都有被關注的實力、根源。

張方平的奏章開篇就提出錢是國家最重要的東西,沒錢就沒一切。接着他又提出怎樣省錢,具體就是設計了英宗皇帝的葬禮花費,給趙頊大大省了一筆錢。這讓神宗很欣賞。

韓維,他是趙頊還是王子時的親信,親信說的話永遠是神秘的。於是正兒八經的奏章忽略不記,我們即將看到的是他和神宗皇帝背後的悄悄話。

吳奎的奏章裡一味強調君子小人,說帝王只要判斷正邪之分,讓小人滾遠點,天下自然就太平富裕了…神宗對此打了個哈欠:愛卿說得有理,下去洗洗睡吧。

韓琦。首相大人的奏章是封辭職信:按慣例,前朝首相負責大行皇帝的山陵事(安葬),事畢後必須辭職。何況現在年歲大了,身體也不好,請允許我到地方上養老。不過很顯然。他辭職的背後有很深的潛臺詞。這幾年裡樹敵太多了,再不激流勇退,小心吃不了兜着走!

又只剩下了老混蛋司馬光,這永遠是個獨特的人。事後來看,他在這件事上和上面的人都不同,他留了個心眼。不過按時間順序,他的奏章此時還沒上,再等一會吧…

2月6日,立前宰相向敏中的曾孫女向氏爲皇后。

3月24日。參知政事歐陽修因在英宗朝所犯衆怒而被罷免。次日,樞密副使吳奎改任參知政事。

閏3月6日,夏毅宗李諒祚遣使朝見大宋新皇帝,並請謝罪。求恢復兩國榷場。

25日,王安石被任命爲江寧知府,正式登上神宗朝的歷史舞臺!王安石,撫州臨川人。1021年出生。父親王益是宋朝中下層官員,終生輾轉南北,沒做到京官。這樣就終定了王安石早年的生活:1飄忽不定。2學業自成。

因飄忽不定。他可大開眼界,從小就看盡北宋王朝的利弊興衰。因其幼年流走天下、父親早亡,他必須自己研讀詩書,這決定了他一生的學術根基與處世性格。他的心靈從沒羈絆,孔聖的儒家學說對他沒貌似神聖感的那種約束。甚至於他赴京趕考的目的都不那麼“崇高”他後來明白告訴世人:是家裡太窮了,得有功名、有工資,才能養活媽媽和衆多弟弟妹妹…

這就是北宋史上最有名、同時也最有爭議的一代名相王安石!

王安石在1042年考中了進士第四名,之後官場之路走得極其獨特,終北宋一朝堪稱絕無僅有。他謝絕了所有機會進京,視功名如糞土,在舉國爭名奪利的世道中孤傲不羣,寧可在鄉下偏遠小地方當官。這其間他放棄了筆試,這是地方官做過一任之後的正常權力。他可進京參與館閣人員的篩選。以他唐宋八大家的文筆功力,相信唾手可得,不廢吹灰之力。可他就是不!他還放棄了舉薦。文彥博、歐陽修這樣的頂級文官的舉荐居然被他白白浪費了!這是爲什麼呢?先不忙,繼續看他的人生之路。1058年,他終於進入京城,成爲三司省的度支判官,之後進入館閣,做到兩制官中的知制誥。於1063年(宋仁宗去世的同一年)因母親去世,離開了京城。

這6年期間,他留下了一封暢談國事的萬言書奏章,除此以外可說默默無聞。從那時起直到現在英宗去世、神宗登基,他都在江南悠遊閒逛…

這裡麪包含着王安石本性到底如何的大問題?他是個百分百純潔無瑕、不使奸詐、甚至不懂奸詐的偉人嗎?這是歷代讚揚王安石的人的立論根基。或是個大奸似直、大惡似善、一肚子歪門邪道的僞君子?這是歷代打壓王安石的最終目的…這兩個180度大轉彎的評價,都要從他平生一點一滴的作爲上去分析。這時就可以開始了。從他是怎麼引起神宗皇帝注意的這件事上說起。

話說宋神宗趙頊早就知道王安石,那就是他當王子時的親信、前面說的那位韓維的功勞。韓維此人嚴正立身,是個讓人肅然起敬的人,至少經常讓神宗皇帝肅然。如神宗和他聊功名,韓維拒口不談,從一開始就掐斷了談話“聖人不談功名,只說做事”事情成了功名自在,總抱着功名心去做,遲早成奸邪!

某天年輕的趙頊王子穿了雙式樣新穎的鞋,韓維看見了,冷冷說了句“王安用舞靴”趙頊立即脫掉扔了。

還有趙曙和曹太后較勁期間,韓維提醒趙頊危機到了,“奶奶”要生氣,趕緊去解釋。趙頊立即照辦,替父親去賠罪。這裡稍加一句:趙頊與趙曙截然不同,終神宗一世,對曹太皇太后禮敬有加。

總而言之,韓維對宋神宗影響很大,屬於嚴師益友那種。尤其難得的是:他經常對國事發表些獨特見解,每次都讓皇帝目瞪口呆、豁然開朗,這時韓維總會說“這不是我說的,是我朋友王安石的看法”時間長了,王安石名字就深深在皇帝心裡紮下了根。

還有那篇王安石第一次進京時,唯一留下的萬言書,那簡直讓少年趙頊心潮澎湃。於是,神宗皇帝在百忙的國事中仍不忘對萬里之外的江寧府下了條指令:王安石就任江寧知府!

截止到這裡就可討論了:話說以前那麼多次任命,王安石都推了,這一次會例外嗎?例外偏偏出現了,他接到指令後沒半點遲疑,立即走馬上任,當官去也!於是反對王安石的人有話說:王安石是奸詐的,你看:他先是有意結交王子的親信,天天吹枕頭風一樣給年輕的未來皇帝洗腦。再派自己長子、在前一年考中進士的王雱進京城隨時和韓維保持聯繫。這次他答應得這樣痛快,第一暴露了他強烈的名利心,第二讓他狐狸尾巴露了出來,爲得到重用,使盡了手段,不僅早有預謀,還安排周密!他根本不是個純潔的人!

宋遼定盟篇北漢亂象篇澶淵之盟篇混蛋杜充篇大理亡國篇雪夜定策篇西征東伐篇大遼內鬥篇北伐大勝篇天災人禍篇哀宗出逃篇秦檜罷相篇書生張亢篇蒙古伐金篇道教之盛篇岳飛出生篇禪位前奏篇伯顏出兵篇新黨成員篇柴榮託孤篇女真獨立篇開封民變篇幽州陷落篇姐妹相殘篇熙宗神經篇局勢透析篇二張戰死篇北宋六賊篇上金軍南征篇十二金牌篇仁朝文人篇元昊之死篇採石前奏篇宋金亂戰篇女真獨立篇張浚亂搞篇狄青升官篇孝宗禪位篇宋遼爭地篇夷簡罷相篇開封之戰篇大戰前奏篇遠征幽燕篇寇準回朝篇開封之戰篇君臣和諧篇治理天下篇北漢立國篇南宋立國篇川陝再戰篇宋遼初戰篇伯顏出兵篇餘玠登場篇西夏轉折篇初使契丹篇聖宗駕崩篇風暴前夜篇宗弼崩潰篇遼帝親征篇寇準歸來篇局勢動盪篇澶淵之盟篇景炎內訌篇淮西之戰篇北伐大勝篇宗澤之死篇淮西之戰篇北伐前奏篇第一 名臣篇寇準歸來篇西征前奏篇熙宗遇弒篇五路伐夏篇皇業肇基篇天書降臨篇張浚之死篇朝臣辯論篇種姚敗亡篇風捲殘雲篇鳳娘出場篇雍熙北伐篇夷簡首相篇天聖亂相篇處機西行篇海陵被弒篇老人宰執篇遼金議和篇蒙哥登基篇秦檜入朝篇確立國本篇風暴前夜篇清明上河篇雪夜定策篇崖山海戰篇北宋亡國篇變法前奏篇河東之戰篇亡國前奏篇丁謂之奸篇嶽軍苦戰篇
宋遼定盟篇北漢亂象篇澶淵之盟篇混蛋杜充篇大理亡國篇雪夜定策篇西征東伐篇大遼內鬥篇北伐大勝篇天災人禍篇哀宗出逃篇秦檜罷相篇書生張亢篇蒙古伐金篇道教之盛篇岳飛出生篇禪位前奏篇伯顏出兵篇新黨成員篇柴榮託孤篇女真獨立篇開封民變篇幽州陷落篇姐妹相殘篇熙宗神經篇局勢透析篇二張戰死篇北宋六賊篇上金軍南征篇十二金牌篇仁朝文人篇元昊之死篇採石前奏篇宋金亂戰篇女真獨立篇張浚亂搞篇狄青升官篇孝宗禪位篇宋遼爭地篇夷簡罷相篇開封之戰篇大戰前奏篇遠征幽燕篇寇準回朝篇開封之戰篇君臣和諧篇治理天下篇北漢立國篇南宋立國篇川陝再戰篇宋遼初戰篇伯顏出兵篇餘玠登場篇西夏轉折篇初使契丹篇聖宗駕崩篇風暴前夜篇宗弼崩潰篇遼帝親征篇寇準歸來篇局勢動盪篇澶淵之盟篇景炎內訌篇淮西之戰篇北伐大勝篇宗澤之死篇淮西之戰篇北伐前奏篇第一 名臣篇寇準歸來篇西征前奏篇熙宗遇弒篇五路伐夏篇皇業肇基篇天書降臨篇張浚之死篇朝臣辯論篇種姚敗亡篇風捲殘雲篇鳳娘出場篇雍熙北伐篇夷簡首相篇天聖亂相篇處機西行篇海陵被弒篇老人宰執篇遼金議和篇蒙哥登基篇秦檜入朝篇確立國本篇風暴前夜篇清明上河篇雪夜定策篇崖山海戰篇北宋亡國篇變法前奏篇河東之戰篇亡國前奏篇丁謂之奸篇嶽軍苦戰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