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十四章 千瘡百孔(一)

作爲巡按御史,每到一個地方首先是暗訪,不驚動當地官府時查看民情,卻發現在揚州的許多貓膩,首先是鹽價,揚州的官鹽很貴,一斤官鹽價格在120文錢左右,可是京城的鹽價只要70文左右,這就怪了,京城的鹽就是通過漕運而來,應該反過來纔是。事出反常必有妖,總不能揚州府貼銀子賣鹽運往京城吧?沒聽說過戶部撥銀給揚州府補鹽的差價。

章子俊想不明白,想問問陶魯,可奇怪的是老狐狸陶魯含糊其詞,後然乾脆躲了,後然在御史胡靖口中得知,此事跟總督漕運兼巡撫的劉文相關,而劉文的後臺是劉翊,胡靖也是無奈地說道:“此事早就有所耳聞,爲了穩定京城鹽價,用揚州北上的糧價補償官鹽差價。”

這就是說提高糧價來補償鹽價,中間的操作就是總督漕運劉文而爲,也是得到內閣默許的,章子俊聽後直怕大腿,連呼高,高,真高明。

難怪京城糧價居高不下,天災後已經幾年了,還是鬧饑荒,原來源頭在這裡。

每一個朝中大佬,都有自己的小圈子,在這個小圈子裡要有自己的“自留地”,這塊“自留地”就要有摟錢的渠道,提供源源不斷的銀子供上下打點辦事用。

比如王家的商貿其後臺就是都督僉事徐恭的關照,而徐恭的後臺還有浚國公陳懋頂着,每年王家的一部份銀錢源源不斷地輸送給徐恭用來“打點”各方的利益,換取官府的便利。

總督漕運劉文也是利用手中的便利,用鹽及糧食的差價套取利益,爲朝堂上的劉翊鋪平道路,劉文的外甥在揚州開有江南商行,經營的就是鹽、大米、茶葉、絲綢靠着劉文的漕運,把貨運往揚州,把鹽高價賣出,這其中又能大賺一筆。

像這樣的“自留地”已經成爲了慣例,比如首輔萬安在各地的規模比之總督漕運劉文的大,更加直接,投靠萬安的地方官員更多,而劉吉劉棉花在老家自成一套,表面上做的不那麼顯眼,對於這樣的狀況,難怪陶魯會躲開,如果要查下去,全是爛泥深陷其中。

那麼揚州知府、鹽道衙門往下兩淮都轉運使司、八大巡鹽御史衙門、下轄11個巡檢司:白塔河巡檢司、安東壩巡檢司、西場巡檢司、西溪巡檢司、安豐巡檢司、海安巡檢司、掘港巡檢司、石港巡檢司、廟灣巡檢司、長樂巡檢司、臨興巡檢司。

這些部門各自也有“自留地”,一樣有摟錢的渠道法子,這就是一個巨大的利益鏈條,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朝中自有一些得不到其中好處的官員,從成化六年開始不斷上奏其中之弊,其中兵部尚書白圭等上言:陝西屢遭寇掠,加以官府酷虐,百姓輾轉流徙,困苦之極,倘不加賑恤,恐民飢盜起。況四川、兩廣之亂未息,福建、浙江病役流行,四方災異頻發,荊襄流民動以數十萬計,衣食所迫,奸盜由之,不可不防。乞命兩京賢能大臣循行天下,考覈政事得失,黜罷不才官吏,詢究軍民利病,切斷官吏利益,罷害興利。

看看,大家不是不明白,想要去改變,首先在朝堂之上,當初朱見深得奏後也遂命刑部左侍郎曾翬往浙江,戶部左侍郎原傑往河南,右副都御史滕昭往福建,南京右僉都御史吳琛往四川,南京大理寺卿夏時正往江西,大理寺少卿宋旻往大名等府,待秋成無事之後回京具奏。南北直隸、陝西、山西、山東、湖廣、荊襄、兩廣、貴州俱有巡撫都御史,而云南多系土官,均不必遣使。

這種不痛不癢的遣使根本就是做做樣子,事情到了現在,已經成爲了固定慣例,考覈政事得失,黜罷不才官吏,誰去做這樣的惡人,弄不好誰碰誰死。

明朝在建國之初,就設立了特殊戶籍——竈籍,竈戶是一個特殊羣體。

由於竈戶身份的特殊性,在不同時期,竈戶的生存狀態呈現出不同的變化。明初,兩淮竈戶在明政府的嚴密控制下,於鹽場中進行強制性勞役,活動範圍受到嚴格限制,社會地位低下,收入微薄,生存狀態艱辛窘迫。

明中期後,由於收入水平急劇惡化、有司不斷勾擾、鹽場秩序陷入混亂、大量竈戶失去生產資料等原因,兩淮竈戶的生存狀態進一步惡化。大量竈戶爲了生存不得不選擇逃亡或私煎私販,從而導致兩淮私鹽氾濫,鹽課徵收困難,進而影響朝廷財政收入。迫於壓力,朝廷不得不採取措施以圖緩解鹽政危機,但收效甚微。這一時期隨着明代社會經濟的發展,賦役折銀成爲趨勢,加之竈戶的逃亡與私販成風,朝廷在壓力下最終進行鹽政變革,不斷調整餘鹽政策,最終在萬曆末實現兩淮竈課改折。

現在是成化年間,正是大批竈戶逃亡或私煎私販成風,每一個“小團體”後面就是一位朝廷大佬,這些各級官員把持各自的“要道”從中盤剝,把生產第一線的竈戶們弄的無利可圖,連生存成了問題。

成化年間私鹽盛行,那麼竈戶爲什麼會賺不到銀呢?雖然自明洪武年間開始,就沿襲元制,奉行“買補餘鹽”之制,即完成製鹽正課以外,多產的“餘鹽”也會由官方用相應的生活物資來交換。

但隨着“佔窩”現象的日益盛行,商人在購買高價“存積鹽”之下,其售賣的價格自然也不會低,所以民間的食鹽價格自然也就有了相應的提升,那麼也就相當於這些“竈戶”手中的“餘鹽”是有機會賣出更高的價格纔對。

並且,明朝鹽場也並非一個,乃是分佈在全國各地,故而也就有相當一部分身處偏遠地區的“竈戶”憑藉着“天高皇帝遠”的優勢將餘鹽私賣給鹽販或者鹽梟。然後這些鹽販再假冒官印售賣。這種鹽便是“私鹽”。

官鹽賣不出去,百姓明顯更青睞於價格更爲低廉的“私鹽”,即便朝廷一再增強對私鹽的打擊力度,但終究無濟於事,只能治標而不能治本。明朝鹽政體系也不是沒有改過,還拿明仁宗朱高熾的那個例子來講吧,降低了“官鹽”的價格,之後到了明代宗朱祁鈺執政時期,還曾將“存積增至六分”,顧名思義,就是調整了“常股鹽”跟“存積鹽”的比例。 。

從明太祖朱元璋執政初期,“即立鹽法,置局設官,令商人販鬻”,制定了一系列的食鹽專營舉措。但問題是明朝的食鹽“開中法”規定,食鹽“八分給守支商,曰常股,二分收貯於官,曰存積,遇邊警,始召商中納”,也就是說,明初鹽場的鹽會有80%作爲提供給商賈交易的鹽,同時還會有20%用作於官方戰略儲備。

顧名思義,就是由官方掌管,專門用來跟商人交換軍需物資的鹽,所以,受“倉儲”成本等諸多因素的限制,在絕大多數情況下,“常股者價輕,中存積者價重”,也就是“存積鹽”的價格要更高一點。

按常理來講,商人爲了實現利益的最大化,勢必會選擇價格相對優惠的“常股鹽”,然後將其流入市場,這個沒錯吧?可事實上,卻儼然是呈現出一種商賈“爭趨存積”的現象。

其原因就正是因爲普通商戶用鹽引兌換“常股鹽”所需要的時間太久了,甚至還有“祖孫相代不得者”,明擺着就是有特權階層從中作梗,憑藉“特權”插隊,也就是所謂的“佔窩”現象。刻意營造出一種“常股鹽”滯銷的現象。然後這些特權階層再通過向統治者奏討“殘鹽”的形式獲得鹽引,繼而高價出售給商人,“賣窩罔利”。如此一來,普通商戶苦等多年,卻求而不得。那麼苦求“常股鹽”而不得的商人除了兌換價格更高的“存積鹽”以及購買特權階層手中的“常股鹽”鹽引以外,又還有什麼辦法呢?辦法自然也有,就是購買“私鹽”。

現在明白了什麼是“常股鹽”,什麼是“存積鹽”,什麼是“佔窩”,什麼是私鹽。

章子俊很明白,有人故意提高產地鹽價,一方面是因爲皇室宗親、官員等特權階層爲了謀利而刻意佔窩,繼而“賣窩謀利”,破壞了明朝的鹽政制度,使得官鹽滯銷,而商戶又不願意買高價鹽,自然便會想方設法的買一些“低價鹽”,即“竈戶”手中的“餘鹽”。

正因爲此,整個揚州交易的全是“私鹽”。而官鹽的價格卻高的離譜,劉文、劉翊把持着官鹽的定價,從側面讓竈戶們去製作私鹽,反正大家吃的鹽很便宜,只要百姓不鬧,官府不究,劉文低價買進這些私鹽,充作官鹽高價賣出,在這個中間原本最受益的變成了最受傷就是竈戶了。

第一百八十八章 一路西北(八)第二百零七章 規劃很重要第五十章 文人的心思看不懂第二十一章 改造生活質量(下)第四十四章 丁丑科會試第七十七章 觀念不同,理念就不同(上)第七十四章 章子俊不幹了第九十八章 築城爲了自保第一百八十三章 一路西北(三)第一百三十九章 公上纓怒殺焦海熊(下)第九十九章 中央巡視組(上)第一百零二章 勝芳城械鬥(下)第二百十二章 神木被困(上)第八十一章 朝堂驚譁第十一章 明朝府試(上)第九十六章 第二次罷職離任第八十三章 京師饑荒第一百五十四章 商輅致仕第二十六章 院試(下)第一百五十七章 全部拉下水第一百八十七章 一路西北(七)第二百四十章 交戰(上)第二百十九章 米脂的婆姨綏德的漢(二)第一百三十六章 易儲風波引出驚天之語第一百九十三章 衍聖公第一百三十七章 裝做不知道第二百二十二章 米脂的婆姨綏德的漢(五)第一百四十三章 爭權(二)第四十三章 英宗改元第一百七十章 死道友不死貧道(一)第三十四章 鄉試第十一章 明朝府試(上)第一百八十四章 一路西北(四)第一百零七章 勝芳城瘟疫(四)第二百十章 首戰走馬樑(中)第四十八章 上任後的騷操作(上)第一百九十九章 理學之爭(下)第一百八十九章 一路西北(九)第二百四十一章 交戰(中)第四十三章 英宗改元第一百零七章 勝芳城瘟疫(四)第二百十五章 丫鬟就是一種商品第一百十三章 跟劉翊有關第一百五十六章 白馬寺夜話(下)第六十四章 惠難夫妻第一百十八章 千瘡百孔(五)第九十九章 中央巡視組(上)第二百十八章 米脂的婆姨綏德的漢(一)第一百六十章 廬江山水竒第五十二章 大明月報翰林出品(下)第二百十七章 千里風雪投奔第一百三十六章 易儲風波引出驚天之語第六十六章 多事之秋第一百二十章 千瘡百孔(七)第一百七十一章 死道友不死貧道(二)第十一章 明朝府試(上)第一百零八章 勝芳城瘟疫(五)第七十八章 觀念不同,理念就不同(下)第八十一章 朝堂驚譁第八十四章 全是爲了活命(上)第一百八十六章 一路西北(六)第二百十七章 千里風雪投奔第一百二十三章 奢糜的世家生活第一百四十三章 爭權(二)第一百三十三章 前路(上)第一百零六章 勝芳城瘟疫(三)第五十一章 大明月報翰林出品(上)第九十三章 大生產第二百二十章 米脂的婆姨綏德的漢(三)第一百九十六章 孔府家宴第七十八章 觀念不同,理念就不同(下)第一百八十三章 一路西北(三)第二百二十九章 廬州後遺症第二百零四章 大明邊關,明長城第一百八十一章 一路西北(一)第一百八十五章 一路西北(五)第一百二十二章 大理寺的鬧劇第五十一章 大明月報翰林出品(上)第二百三十四章 練軍備戰第六十章 又是一場腥風血雨(八)第四章 土木之變第一百三十七章 裝做不知道第九十五章 一炮糜爛十里第一百九十章 一路西北(十)第九十二章 統計伯府人丁第一百五十七章 全部拉下水第五十四章 又是一場腥風血雨(二)第一百六十七章 笑死人的筵講(上)第一百六十一章 古人的智慧第二百四十一章 交戰(中)第五十九章 又是一場腥風血雨(七)第二十五章 院試(上)第一百五十五章 白馬寺夜話(上)第一百零四章 勝芳城瘟疫(一)第一百九十一章 官場失意情場得意第四十九章 上任後的騷操作(下)第二百二十五章 米脂的婆姨綏德的漢(八)第五十八章 又是一場腥風血雨(六)第六章 碰到個大官
第一百八十八章 一路西北(八)第二百零七章 規劃很重要第五十章 文人的心思看不懂第二十一章 改造生活質量(下)第四十四章 丁丑科會試第七十七章 觀念不同,理念就不同(上)第七十四章 章子俊不幹了第九十八章 築城爲了自保第一百八十三章 一路西北(三)第一百三十九章 公上纓怒殺焦海熊(下)第九十九章 中央巡視組(上)第一百零二章 勝芳城械鬥(下)第二百十二章 神木被困(上)第八十一章 朝堂驚譁第十一章 明朝府試(上)第九十六章 第二次罷職離任第八十三章 京師饑荒第一百五十四章 商輅致仕第二十六章 院試(下)第一百五十七章 全部拉下水第一百八十七章 一路西北(七)第二百四十章 交戰(上)第二百十九章 米脂的婆姨綏德的漢(二)第一百三十六章 易儲風波引出驚天之語第一百九十三章 衍聖公第一百三十七章 裝做不知道第二百二十二章 米脂的婆姨綏德的漢(五)第一百四十三章 爭權(二)第四十三章 英宗改元第一百七十章 死道友不死貧道(一)第三十四章 鄉試第十一章 明朝府試(上)第一百八十四章 一路西北(四)第一百零七章 勝芳城瘟疫(四)第二百十章 首戰走馬樑(中)第四十八章 上任後的騷操作(上)第一百九十九章 理學之爭(下)第一百八十九章 一路西北(九)第二百四十一章 交戰(中)第四十三章 英宗改元第一百零七章 勝芳城瘟疫(四)第二百十五章 丫鬟就是一種商品第一百十三章 跟劉翊有關第一百五十六章 白馬寺夜話(下)第六十四章 惠難夫妻第一百十八章 千瘡百孔(五)第九十九章 中央巡視組(上)第二百十八章 米脂的婆姨綏德的漢(一)第一百六十章 廬江山水竒第五十二章 大明月報翰林出品(下)第二百十七章 千里風雪投奔第一百三十六章 易儲風波引出驚天之語第六十六章 多事之秋第一百二十章 千瘡百孔(七)第一百七十一章 死道友不死貧道(二)第十一章 明朝府試(上)第一百零八章 勝芳城瘟疫(五)第七十八章 觀念不同,理念就不同(下)第八十一章 朝堂驚譁第八十四章 全是爲了活命(上)第一百八十六章 一路西北(六)第二百十七章 千里風雪投奔第一百二十三章 奢糜的世家生活第一百四十三章 爭權(二)第一百三十三章 前路(上)第一百零六章 勝芳城瘟疫(三)第五十一章 大明月報翰林出品(上)第九十三章 大生產第二百二十章 米脂的婆姨綏德的漢(三)第一百九十六章 孔府家宴第七十八章 觀念不同,理念就不同(下)第一百八十三章 一路西北(三)第二百二十九章 廬州後遺症第二百零四章 大明邊關,明長城第一百八十一章 一路西北(一)第一百八十五章 一路西北(五)第一百二十二章 大理寺的鬧劇第五十一章 大明月報翰林出品(上)第二百三十四章 練軍備戰第六十章 又是一場腥風血雨(八)第四章 土木之變第一百三十七章 裝做不知道第九十五章 一炮糜爛十里第一百九十章 一路西北(十)第九十二章 統計伯府人丁第一百五十七章 全部拉下水第五十四章 又是一場腥風血雨(二)第一百六十七章 笑死人的筵講(上)第一百六十一章 古人的智慧第二百四十一章 交戰(中)第五十九章 又是一場腥風血雨(七)第二十五章 院試(上)第一百五十五章 白馬寺夜話(上)第一百零四章 勝芳城瘟疫(一)第一百九十一章 官場失意情場得意第四十九章 上任後的騷操作(下)第二百二十五章 米脂的婆姨綏德的漢(八)第五十八章 又是一場腥風血雨(六)第六章 碰到個大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