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2章 調整種植結構

當李恪把孫享福當年在九垸縣的那一撥神操作細細的分析給衆人聽,又將自己想到的計劃,向長孫無忌全盤托出的時候,幾人才恍然大悟,原來,世間還有如此的操作手法,難怪當年孫享福只是拿着幾百萬貫從荊襄本土幾個家族罰沒來的錢財,就敢開啓這種大工程呢!原來,人家從頭到尾,根本沒有花出去多少錢。

想想自己這兩年在荊州花了朝廷幾千萬貫出去,長孫無忌一陣慚愧,道,“正明爲何不早些將箇中道理與老夫說明,這樣,朝廷一定能夠省下很多錢財的。”

孫享福笑着搖了搖頭道,“朝廷需要那麼多錢財幹嘛?把它花出來,加快各方面建設,讓有需要的百姓們將它賺走,纔是正理,難道長孫總管忘了我此前講的,民富了,國自然就富了的道理麼?”

長孫無忌聞言啞然,確實,大唐從貞觀三年大改革開始,給百姓的政策,可以說是一年比一年好,然而,朝廷的稅收結餘,卻也是從那一年開始,節節攀高,今年,甚至達到了五千萬貫,比貞觀元年多了將近二十倍,這簡直可以用神奇兩個字來形容。

而朝廷在整個過程中做的所有事情,歸結起來講,其實就是兩個字,富民。

“原來,朝廷,應該將收上來的稅收花出去,惠及平民纔是真理。”長孫無忌和李恪幾人一副受教的樣子點頭道。

“是這麼個理,朝廷通過這樣不斷徵稅,花錢的手段,引導百姓不斷完善國家的基礎建設,使國內所有地方都變成更加舒適,更加適宜居住的地方,就是在爲國家長治久安打根基。

所以啊!一個國家,怎麼花錢,是個相當有學問的事情,須得集思廣益來研究,類似能夠給國家長治久安帶來好處的事情,不要怕花錢,有時候,甚至貸款都可以做,只要有了完備的基礎建設,所有的勞動力產出都會變的更高效,而產出多了,怎麼樣也不會窮的。”

“正明果有成爲萬民之師的才能,此番話說的老夫也是受益匪淺。”長孫無忌再度給孫享福拱手行了一禮道。

然之後,他又想起了自己此來的另一個目的,開口問道,“現在,各地奏報,想要退還田地給朝廷的百姓有很多,只怕全國至少會空出兩三千萬畝的上好田地,就這麼讓這些田空着,着實可惜,正明,可有好的建議?”

“人力不夠,種不過來,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百姓們之所以要退田,自然是因爲種這些田不能給他們帶來收益,卻會帶來勞動負擔,這除了需要引進更多的勞動力補足之外,還要調整種植結構。”

在古代,人口,勞動力,就是財富的一切根源,在工業機械不發達的時代,不管什麼事情,都需要人力去實實在在的完成,才能創造出成果,所以,朝堂之上,目前幾乎沒有誰反對將外族百姓遷到大唐本土來貢獻勞動力的策略,當然,這還有另外一個原因,大唐朝廷,本身就帶着一半的胡人血統,目前根本不存在太過歧視外族的情況。

而真正需要注意的,是不能讓那些思想覺悟不高的外族人掌權,因爲,他們對這個國家的歸屬感不強,漢文化,還沒有深入到他們的骨髓裡。

長孫無忌既然開口問了,自然是要把問題整個問明白的,再度開口道,“這個引進勞動力,老夫知道,無非是大舉遷外族百姓來我大唐本土而已,可是,具體如何調整種植結構,才能讓老百姓願意種更多的田呢?”

長孫無忌也算是問到了點子上,這個時代,大唐根本無法從外國進口糧食或其它任何農作物,所以,長久的來看,還是需要讓百姓們願意種田纔好,於是,他答道,“當然是要讓種田變的更加輕鬆,變的讓百姓們能夠賺到收益。”

這個時期沒有受到多少文化教育的百姓們,普遍智慧都不高,可他們並不傻,也會做一些比較,當自己累死累活的種一百多畝地,還沒有別人輕輕鬆鬆一天做幾個時辰的工,賺的錢多的時候,他們也會想着改變。

要知道,種田是看天吃飯,其實也承擔了很大的風險,收成並不算穩定,一旦有別的更加好的出路,他們自然懂得趨利避害,後世的全民打工潮,就是這麼出現的。

“讓種田變的更加輕鬆?能賺到更多的錢?”長孫無忌不是很能理解孫享福的話,疑惑的道。

“打個比方,種水稻,初期就需要犁,耙,瀝肥,施肥,泡種,育苗,移植,除草,除蟲害,控制稻田的水位,中期還需要拉花,追肥,甚至是施藥除蟲,後期的打收割,打穀,屯倉等,也有很多工作需要做。尤其是當種植的田地面積大了之後,光是在田裡清理一遍稗草,就需要他們頂着太陽,在稀泥裡勞動幾天的時間,您可能不知道,容易伴生在水稻田裡的雜草,可是有十幾種之多,除了一茬,很快,又有另一茬長起來。所以,百姓們種植水稻田,是十分辛苦的。”

孫享福講到這裡,在實驗田這邊種過兩年半,總共五季水稻的李恪,李元景,李元昌三人,深有同感,甚至是心有餘悸。

可以說,這兩年多時間,他們最恨的就是這些雜草了,當然,也恨逼着他們下田清理雜草的人,現在,他們已經到了在密密麻麻的秧苗裡看一眼就能認出這些雜草的地步,而且,一旦在田地裡見到這些雜草,就會不由自主的想將其連根拔除,今年下季他們在治下的田地裡巡視的時候,親自在田間拔雜草的情景,可是把當地的百姓感動壞了。

從小生長在北方,從來沒有種過水稻的長孫無忌,雖然沒有切身體會,但也知道,肯定是不容易的,因爲,垸田區的百姓,在春耕到秋收期間裡,基本不會停歇。

而即便如此,每戶也只是種二十五畝,如果有餘力的話,他們肯定會想多種一些的,畢竟這些田地產量這麼高。

不過,九垸縣現在已經在統計百姓們的意見,準備逐步減少每戶百姓的水稻田地了,明年,會先降到每戶只種植二十畝的地步,如果百姓仍然太勞累,可能還會再降,按照孫享福的建議,一戶百姓,種植十畝以內,纔是合理的。

孫享福又接着道,“而關中的百姓,種植小麥,就相對要輕鬆的多,他們只需要整田施肥之後,將種子播下去,然後,等着收割就好,風調雨順時,多收一些,旱澇年景,少收一些。這樣,他們一戶百姓能將八十畝小麥田,勉強的種的下來。

這兩種作物的特性不同,需要投入的勞動力也不同,而還有比這些作物更省心,且經濟價值不輸給這兩種作物的,比如油菜花,它幾乎是最容易栽培的大田農作物之一,只需要在休耕期的水稻田撒下油菜籽,四十天左右之後,稻田裡將會開滿油菜花,而且,它的穩定性特別高,因爲,很少有冬季沒有雪,春上完全沒有雨水的年景出現,只要種,產量就有一定的保障。

農戶們如果光是種油菜花這種作物,一戶人家別說是八十畝,八百畝都能種,反正就是閤家上陣,往田裡撒籽就行了,大不了收割的時候,花點錢請幾個幫工就好。

此前,爲了讓一些家裡勞力不夠的百姓輕鬆一些,我就建議他們種植一季水稻之後,種植一季油菜,現在,家家戶戶都開始吃炒菜,菜籽油在市場上的銷路不愁,產出收益可還大過糧食許多。”

孫享福說到這裡,長孫無忌等人已經露出了了然的神色,接話道,“你的意思是,讓百姓種植更多這種不太費勞動力,又能賺到錢的農作物?可是,咱們也不能全部都一股腦的種油菜啊!”

孫享福點了點頭接話道,“當然不能,所以,咱們要開發更多的簡單易種,又經濟的農作物給百姓種,比如種花田,種藥田,種茶樹,種果樹等等等等,還有未來海外探索船隊可能帶回來的很多新興作物,都要向百姓們推廣,讓他們種起地來輕鬆,也能夠賺到錢。”

“嗯,老夫現在算是懂得你所說的這個調整種植結構的意思了,讓能夠種植高產水稻的百姓,負責糧食的種植,給所有百姓提供主食方面的需求,讓那些沒有條件像垸田地區這樣種植高產水稻的百姓,種植其它輕鬆好種的作物,滿足大家其它方面的需求,回頭,老夫便給陛下上個摺子,好好說道說道這個事情,如果咱們大唐產的各種農作物能夠豐富起來,那麼也不會因爲某一兩種特別稀缺,而導致高價,百姓們享用不起的情況。對了,你剛纔提到的海外新興作物,在海外,難道也有不同與我大唐現有的主要糧食?”

孫享福點了點頭,“這個是肯定的,光是我中原之地,便有黍,稷,秫,稻,麻,大小豆,大小麥,等九種糧食作物,海外偌大的地方,難道還沒有幾種有別於我大唐的糧食?”

聽孫享福這麼一說,長孫無忌倒是覺得很有可能,道,“若是能有一些,比水稻和小麥種植還要簡便,又高產的糧食,那就太好了。”

有當然是有的,土豆,紅薯,玉米,那一樣作物的種植都不是很難,產量,也高於米麥,然而,就像九穀一樣,漢朝後期,其實就基本簡化成了五穀,因爲其中有幾種,它太不好吃了,種植的人少了,就不能稱之爲主糧了。

到了大唐現在,所有的穀類又被大米小麥兩樣擊敗,除非是北方實在不好種植小麥稻穀的地方,才種一定量的糜子,蜀黍,高粱,燕麥之類的,種出來之後,也通常是釀酒和喂牲畜,真正用作百姓食用的主糧,其實已經只剩下米麪兩種了,因爲大米和白麪的口感,是各種穀物中最好的,這也是爲什麼,西域番邦之人到了大唐,就會自然感覺到舒服的原因,光是吃食上面的享受,就是他們本國無法比例的。

不過,孫享福現在不能說破這些,他一個大唐本土生長的人,要是在沒有出過遠海的情況下,對於海外之物瞭如指掌,那就會讓人奇怪了,於是開口道,“如果他們在海上的行程順利的話,現在,或許已經找到了一些海外作物,開始返航了,我對他們的要求是儘量趕在明年運動大會開始之前回來。”

長孫無忌感嘆道,“正明似乎對海外之行信心滿滿啊!”

孫享福眼神很是堅定的道,“海外之地,可並非是什麼生命禁區,其實,前前後後,我們從研究海船,摸索各種航海技術,到他們出發,做了六七年的準備,幾乎所有的方面都想到了,沒有什麼失敗的理由。”...

bq

第244章 與王浩的交鋒第688章 帝后品嚐新作物第208章 簡在帝心第269章 私聊第591章 九垸來客第633章 孫享福的預言第372 人才缺乏第387章 開考第二十章 監丞!奸臣第一百章 回村子第472章 急回關中第342章 新一輪的忽悠開始第388章 放榜的正確打開方式第九十三章 做生意的境界第507章 超級龐然大物的構架第397章 張公瑾出征第十八章 魚貨入長安第626章 突然就亂了第567章 宴會第487章 貞觀五年開局第745章 聖輝已顯第122章 治病第116章 李香蝶第二十四章 這個世界太危險第十九章 七宗五姓第446章 回關中的程處默第730章 人類的新時代第549章 北上第704章 久別勝新婚第345章 新勞動管理和稅收制度第745章 聖輝已顯第710章 計劃繼續推進第630章 設計管理制度第675章 準備迎接新物種第192章 關中突變第626章 突然就亂了第519章 安排第十九章 七宗五姓第 637章 宗族改革的浪潮第510章 小百姓眼中的大人物第573章 開賽第754章 到伊鐵爾第六十八章 在戰鬥中晉級第720章 三江平原開發計劃第508章 鉅額集資第484章 定襄的核心產業第163章 雙簧第466章 大戰起第188章 分田到戶第444章 百姓的回饋第717章 到遼東第八十三章 縣衙對質第326章 閱兵開始第634章 家族企業的建議第310章 種樹競賽第399章 又來鬧事第488章 春上的東北大地第七十五章 牧監署的窟窿第682章 開田種植第186章 新官上任第344章 一環扣一環第八十九章 令人震驚的開場第327章 從點點滴滴做起第521章 教育長孫衝第三十章 面聖第171章 李承乾探監第三章 饞了吃螞蚱第449章 閱兵出征第685章 清點收穫第252章 昂貴的午餐第241章 運作第323章 又出招第395章 以往和未來第587章 世家的新經營模式第259章 民生的比較第347章 農門的新課題第709章 軍人正確的價值觀第九十九章 上元節第764章 啓程歸家第393章 朝堂新氣象第313章 一敲打就上鉤第639章 制海權的重要性第207章 輿論攻擊第750章 爭相做源頭第592章 借貸經營的問題第751章 發動第405章 慰問演出第296章 準備春耕第167章 嶺南派官第656章 大唐的家底第299章 踏上聖路第646章 找上門來的麻煩第210章 回朔州第131章 去交趾第九十一章 歡樂繼續第303章 農忙伴隨着鬥爭開始第231章 過冬請到善陽來第396章 君明臣賢第十五章 好處不少第九十二章 小品發威
第244章 與王浩的交鋒第688章 帝后品嚐新作物第208章 簡在帝心第269章 私聊第591章 九垸來客第633章 孫享福的預言第372 人才缺乏第387章 開考第二十章 監丞!奸臣第一百章 回村子第472章 急回關中第342章 新一輪的忽悠開始第388章 放榜的正確打開方式第九十三章 做生意的境界第507章 超級龐然大物的構架第397章 張公瑾出征第十八章 魚貨入長安第626章 突然就亂了第567章 宴會第487章 貞觀五年開局第745章 聖輝已顯第122章 治病第116章 李香蝶第二十四章 這個世界太危險第十九章 七宗五姓第446章 回關中的程處默第730章 人類的新時代第549章 北上第704章 久別勝新婚第345章 新勞動管理和稅收制度第745章 聖輝已顯第710章 計劃繼續推進第630章 設計管理制度第675章 準備迎接新物種第192章 關中突變第626章 突然就亂了第519章 安排第十九章 七宗五姓第 637章 宗族改革的浪潮第510章 小百姓眼中的大人物第573章 開賽第754章 到伊鐵爾第六十八章 在戰鬥中晉級第720章 三江平原開發計劃第508章 鉅額集資第484章 定襄的核心產業第163章 雙簧第466章 大戰起第188章 分田到戶第444章 百姓的回饋第717章 到遼東第八十三章 縣衙對質第326章 閱兵開始第634章 家族企業的建議第310章 種樹競賽第399章 又來鬧事第488章 春上的東北大地第七十五章 牧監署的窟窿第682章 開田種植第186章 新官上任第344章 一環扣一環第八十九章 令人震驚的開場第327章 從點點滴滴做起第521章 教育長孫衝第三十章 面聖第171章 李承乾探監第三章 饞了吃螞蚱第449章 閱兵出征第685章 清點收穫第252章 昂貴的午餐第241章 運作第323章 又出招第395章 以往和未來第587章 世家的新經營模式第259章 民生的比較第347章 農門的新課題第709章 軍人正確的價值觀第九十九章 上元節第764章 啓程歸家第393章 朝堂新氣象第313章 一敲打就上鉤第639章 制海權的重要性第207章 輿論攻擊第750章 爭相做源頭第592章 借貸經營的問題第751章 發動第405章 慰問演出第296章 準備春耕第167章 嶺南派官第656章 大唐的家底第299章 踏上聖路第646章 找上門來的麻煩第210章 回朔州第131章 去交趾第九十一章 歡樂繼續第303章 農忙伴隨着鬥爭開始第231章 過冬請到善陽來第396章 君明臣賢第十五章 好處不少第九十二章 小品發威